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睁眼1988一间破土房俩没娘娃 > 第388章 产业示范村的路子要走出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8章 产业示范村的路子要走出去

七百户村里,江山自己土地上的二十个大棚先出菜。

从十二月下旬第一天摘第一根黄瓜开始,到二月中旬拔秧结束,坐果期长达五十天。

从第一天一个棚子摘三百斤,到高峰期那几天摘六百斤,到最后拔掉黄瓜秧,平均下来,一亩地一天出菜差不多五百斤。

李旺军笔记本上记载,江山的十个黄瓜棚出菜共计二十四万六千斤。

这年头相当高产!

也是第一年种黄瓜的原因。

到第二年第三年重茬,再怎么精心呵护,一亩地大棚出一万二三千斤就不错了。

三滩乡一个大棚出菜,第一年有一万五千多斤,第二年一万斤,第三年第四年五六千斤。

到今年的第五年,三滩大棚里能稳定出五千斤就不错了。

七百户大棚还占一个优势,土墙厚五公分,高十公分,棚架宽两米,说一亩,实实在在就是一亩。

三滩那些大棚哪有一亩,占地七分,非要说是一亩。

江山的这十个大棚菜拉出去卖,自己又当客商又当出棚农户,一斤赚两块。

这个冬天,十个黄瓜棚的毛收入有五十万了。

还有十个青椒棚。

十亩青椒的坐果期让江山有点惊讶。

黄瓜秧子拔完抱出去喂村里人家牲口了,青椒秧子还绿沉沉,一茬一茬结八寸长的辣椒,好像怎么摘都摘不完。

李村长笔记本上记录,到现在二月中旬,十个辣椒棚出的菜是十三万三千斤。

青椒的产量肯定没有黄瓜高。

李旺军说看这架势那不一定比黄瓜少。

就今天,一亩青椒还摘了二十箱呢,到尽莞结束,他估摸一亩也能产一万四五千斤。

李村长想得汪很,谁家一亩青椒产一万多斤?

青椒也是按两块算,江山的青椒毛收入有二十几万。

二十亩地搭二十个大棚,一个棚的收入有三万。

除过四千多投资,净收入两万五。

除过拉出去跑长途赚的差价,其他家户一个大棚一个冬天的收入稳稳当当超过了一万块。

谁说土地里不能出金疙瘩?

江山知道,土地里出金疙瘩,也就今年第一年最多。

明年再怎么精心再怎么勤快,一亩地的大棚蔬菜不可能有这么高的产量。

拉出去也不可能有这么好的价。

边际效益一年年递减。

到九五年以后,大棚蔬菜遍地开花,能不能赚钱都不一定。

“想赔钱种大棚菜”

这是安泰县九五年以后的一句说辞。

李旺军以为以后每年都有这个产量这个收入。

江山给他解释,大棚蔬菜最赚钱的时间,也就八九年前后这几年。

九五年以后,种大棚的人感叹不已。

要是从八五年开始种大棚蔬菜,一年挣的钱比九五年以后五年挣的钱还多。

有啥办法,不是所有人都能早知三日事。

江山来到七百户小年轻身上已经八八年,还好这一疙瘩能挖三四年。

李村长听江老板说大棚蔬菜的未来趋势,觉得不可思议。

这小子怎么可能知道十年二十年后啥价啥产量啥市场。

江山的十个黄瓜棚尽莞退掉了。

其他家户的黄瓜棚还在出菜,隔二十天退二十个。

这样一算,七百户村的黄瓜棚退完就到四月底了。

青椒棚退完就到五月底了。

七百户村每家一个大棚,每家的毛收入超过了一万五六。

还掉江山给他们的投资,稳稳妥妥每家都是万元户。

村里最激动的人是李旺军,他站在货车车厢里,高高在上的样子朝大家喊话:

你们一个一个看明白了吧,我家江老板是为了他自己赚钱吗,是为了带你们赚钱!

谁还敢三心二意跟我家江老板扭着来?你们谁敢?

李旺军喊这些话的时候,张勺在下面张口怼上来:

李村长,别你家江老板好不好,他是咱七百户的江老板。

李旺军嘿嘿笑,好,以后说咱七百户江老板。

张勺问得太老实:

李村长,你说咱江老板不是为了自己赚钱,可他在咱们手里赚了一百多万,这还不叫赚钱!

李旺军从车厢里跳下来,咣一脚提在张勺屁股上,骂:你话多得很,不会说话就不要乱说。

李旺军又朝大家喊:

不能因为咱江老板在咱村里赚了这笔,你就说他赚走了大家的钱。

咱江老板要是不赚这笔,你们也赚不来一万块,当不了高崖镇万元户。

七百户人连连点头,李村长说的对呀。

张勺这混人辩不来这个道理。

七百户想户问候,这个月搞了几千?

现在说赚钱都是一天几百一月几千。

去年这个时候,大家苦兮兮等王民心发几百斤救济粮。

李村长还有要紧事宣布:

都听着,以后不要叫我李村长,叫我李书记。

这让大家一脸疑惑,李旺军跟县委的李书记想平起平坐了?

县委李书记一年的收入肯定没有三十万。

李旺军嘿嘿笑,不想叫李书记也行,那叫李支书。

李支书训完村里人打发走两辆装菜货车,骑摩托头一转,坐在了顾镇长眼前。

三十万的身价让顾镇长给他泡茶递烟让座。

到中午了请李支书去外面吃羊羔肉。

在顾镇长跟前,李旺军觉得自己也高高在上。

吐一口烟问:“领导,急着叫我上来商量啥事?”

顾镇长脸上乐呵呵。

“李支书,你当我领导还差不多,我得好吃好喝招呼你和咱江老板。”

这让李旺军受宠若惊。

赶紧微微弯腰,拿出自己的打火机给顾镇长点烟。

顾镇长赶紧腰身弯过来。

“李支书你别这么客气,咱高崖镇今年靠你和咱江老板,江老板这两天忙啥呢?

他不在村里也不在县城守他老婆孩子,他跑哪儿去了?”

李旺军心里稍稍有点不乐意,江老板是我们七百户人的江老板,怎么成了你顾镇长的江老板?

“领导,他很忙的,这两天在兰城跟一个种盆花的老板谈大生意,说在他的大棚里种几样花苗,赶五一节拉去西京搞活动用。”

顾镇长乐呵。

“李村长,你们村这一摊子,他好像都交给你搞了。”

“领导,我负责村里事,拉到外面就是他的事了。”

顾镇长心里清楚,要没有江老板跑外面市场,七百户的大棚蔬菜不可能有这般价值。

顾镇长果然有要紧事跟李旺军支书商量。

他手底下一沓资料给李旺军看的同时,一些意思说了一大堆。

听在李旺军耳朵里,他说的意思就一个,让江老板掏钱。

说好听一点,给高崖镇其他村子投资发展其它产业。

李旺军手里拿的资料,就是顾镇长和手底下副职干部们这段时间做的投资规划。

给头百户、崔家山、丁张湾这几个村的旱沙地铺沙子种地膜西瓜;

给谢家河、新四社、韩家白崖子这几个村发展养养产业;

给高家沟、陈家沟等这几个山沟村子修进出的路,把他们一沟的杏树果树产业搞起来。

如果江老板实心投钱,算下来要一百多万。

财政拨款扶持这些村子,一年一点满地撒花,没任何效果。

不如走江老板这条路子。

摊子支起来,产业搞起来,结合外面市场经济,放开手脚让江老板折腾去。

其他村也走江老板带领七百户人挣钱的路子,这是县委新班子上会研究定的调子。

农牧、水电、路政等部门必须全力以赴配合江老板投这笔钱。

到李旺军手里就是这沓资料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