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沐泽从清平村抗疫归来,踏入萧府的那一刻,午后的阳光正暖暖地洒在庭院里,照在那些依旧繁茂的花草上,光影斑驳。熟悉的花香、草香,混合着府中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可他却觉得自己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涉世未深的少年。在清平村与疫病殊死较量的日子,如同一场惊心动魄的洗礼,让他的内心深处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蜕变。
他的脚步略显沉重,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可眼中却透着一股坚定与执着的光芒。来不及掸去身上的尘土,也顾不上休息,他径直走向自己的房间。房间里,熟悉的布置映入眼帘,一切都和他离开时一模一样,然而此刻在他眼中,却有了别样的意义。他轻轻将背着的医箱放在床边,那医箱陪伴他度过了抗疫的艰难时光,如今安静地待在那里,仿佛也在诉说着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他稍作停顿,深吸一口气,缓缓坐到书桌前。桌上,一盏油灯散发着柔和的光晕,将他的身影映照在墙壁上。他伸手轻轻翻开一本空白的医书,准备将自己在清平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记录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沐泽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不知疲倦。他坐在书桌前,周围堆满了记录着密密麻麻文字的纸张,那是他在清平村的日日夜夜中,与疫病斗争时对每一个细节的观察与深刻思考的结晶。他时而紧紧皱眉,眼神放空,似乎又回到了那间弥漫着病痛与绝望气息的临时病房,回忆着患者们痛苦的神情和疫病的种种症状;时而又奋笔疾书,沙沙的写字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他详细地描述着疫病的症状:高热时,患者的体温会在短时间内急剧攀升,从最初的低热,迅速飙升至让人担忧的高度,体温计中的水银柱像是被恐惧驱赶着,一路向上。疹子从最初星星点点地出现在患者的皮肤上,如同夜空中突然闪烁的诡异星辰,随后迅速蔓延、融合,形成大片触目惊心的红斑,表面还微微隆起,有的甚至开始出现溃烂、渗液,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咳嗽时,声音沉重而沙哑,每一声都像是从胸腔深处挤出来的,伴随着剧烈的身体颤抖,呼吸也随之变得急促而艰难,患者的胸脯剧烈起伏,仿佛在与死神争夺每一口空气。
在诊断方法上,他不仅写下了常规的望闻问切要点,还特别标注了针对这种疫病的特殊判断依据。望诊时,舌苔的颜色与厚度成为关键线索,正常的舌苔应该是淡红舌、薄白苔,而感染疫病的患者,舌苔往往变得又厚又腻,颜色发黄甚至发黑,就像被一层污浊的东西覆盖着。切脉时,脉象的独特波动让他格外留意,那脉象急促而紊乱,与普通病症的脉象截然不同,仿佛是身体内部的秩序被疫病彻底打乱,脉搏的跳动不再沉稳有力,而是杂乱无章地跳动着。
治疗方案的记录更是细致入微,从每一味药材的用量配比,到煎药的火候与时间控制;从针灸穴位的精准定位,到行针的手法与频率,都一一呈现。他记得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清热解毒的药材,在这场与疫病的战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金银花需用十五克,连翘十二克,板蓝根二十克,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次尝试与摸索。煎药时,先用大火将药汤煮沸,再转小火慢炖,让药材的药效充分释放,时间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多一分则药效可能被破坏,少一分则药力不足。针灸时,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成为激发患者自身免疫力的关键,进针时角度要精准,以四十五度角缓缓刺入,行针时采用提插补泻的手法,频率控制在每分钟六十次左右,力度要适中,太轻则无法激发穴位的功效,太重则可能让患者感到不适。
而在心得体会部分,沐泽真情流露,写下了自己面对患者痛苦时的焦急。当看到那些被疫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村民,他的内心被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焦急感填满,恨不得立刻找到治愈的方法,让他们摆脱病痛。找到治疗思路时,他的欣喜若狂也跃然纸上,那是一种在黑暗中摸索许久后,突然看到曙光的激动与兴奋。治疗过程中的忐忑与坚持,更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每一次调整治疗方案,他都忐忑不安,担心自己的判断有误,可他从未放弃,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对医道的执着,一路坚持了下来。
经过数日的努力,他终于将这些内容整理成册,封面上郑重地写下“清平疫病医案录”几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仿佛承载着他这段经历的厚重与意义。
完成册子后,沐泽怀揣着它,来到家族议事厅。议事厅里,气氛庄重而热烈。厅内装饰古朴典雅,四周墙壁上挂着家族先辈们的画像,他们的目光仿佛在注视着这场即将开始的分享会。长辈们早已入座,他们身着整齐的服饰,神色中既有对沐泽的期待,也带着几分对医道传承的使命感。同辈们也满怀期待地围坐四周,他们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眼神中透露出对沐泽的敬佩和对知识的渴望。
沐泽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开始分享自己的经验。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带着少年特有的朝气和自信,在议事厅里回荡。他详细讲解着册子中的内容,从疫病的症状到诊断方法,再到治疗方案,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的讲述生动而具体,仿佛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带入了清平村那个与疫病战斗的场景中。
一位叔伯微微前倾身体,目光专注地问道:“沐泽,在药材的选用上,若是遇到稀缺药材,可有替代之法?”沐泽思索片刻,脑海中迅速浮现出在清平村时对药材的研究和尝试,条理清晰地回答:“叔伯,像人参这类稀缺药材,若是没有,可用党参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党参也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不过剂量和配伍需稍作调整。一般来说,若是原本用五克人参,换成党参的话,可增至十克左右,但同时要减少其他一些滋补药材的用量,以免药性过于猛烈,对患者身体造成负担。而且,在使用党参替代人参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再进一步调整用药方案。”他的回答有理有据,让叔伯不住点头。
另一位长辈接着提问:“那针灸时,遇到患者体质特别虚弱的情况,手法上该如何把握呢?”沐泽认真思考后回答:“对于体质特别虚弱的患者,针灸手法要更加轻柔。进针时速度要慢,以免患者感到疼痛而紧张,加重身体负担。行针时,提插和捻转的幅度要小,频率也要降低,以激发穴位的微弱反应为主,慢慢调动患者自身的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同时,还可以配合艾灸等温和的疗法,进一步补充患者的阳气。”
这场分享会持续了许久,期间讨论声不断。沐泽耐心地回答着每一个问题,与同辈们热烈交流。他分享着自己在抗疫过程中的失败与成功,讲述着那些在困境中寻找希望的瞬间。结束时,长辈们纷纷点头赞许,他们的眼神中满是欣慰与认可,仿佛看到了家族医道传承的光明未来。同辈们眼中也满是敬佩与收获,他们从沐泽的分享中,不仅学到了宝贵的医学知识,更感受到了一种对医道的热爱和对责任的担当。
分享会结束后,日光已经西斜,暖橙色的余晖透过雕花窗棂,在议事厅的地面上洒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众人陆续散去,萧沐泽还沉浸在分享知识、交流心得的热烈氛围里,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这时,他看到祖父萧逸尘正站在厅外的回廊下,静静地看着他,眼神中似乎有话要说。
“沐泽,来我书房一趟。”萧逸尘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沐泽立刻明白祖父有重要的事情要与他单独交谈,便快步跟了上去。
穿过曲折的回廊,来到萧逸尘的书房。一推开门,一股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那是岁月与知识交织的味道。书房里,四周的书架高大而古朴,摆满了各类医书与武学典籍,有些书籍的封面已经泛黄,看得出历经了无数次的翻阅。正中央摆放着一张厚重的书桌,上面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砚台里的墨汁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似乎主人刚刚才搁笔。
萧逸尘缓缓走到书桌前,坐了下来,示意沐泽也靠近些。沐泽站在书桌前,看着祖父,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面对长辈的敬重,又有因为得到祖父单独召见的忐忑。
“沐泽,你此次在清平村的表现,让整个家族都为你骄傲。”萧逸尘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的重量,“在这场疫病中,你不仅展现出了扎实的医术功底,更重要的是,你心怀患者,不惧危险,这是高尚医德的体现。”
萧逸尘微微顿了顿,目光望向书架上那些古老的医书,似乎在回忆家族漫长的传承岁月,“我们家族传承多年,医道与武学就是我们的根基。从你的太爷爷那辈起,就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高强的武艺,在这世间立足,治病救人,行侠仗义。如今,这传承的重任,逐渐落到了你的肩上。”
萧逸尘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期许,“希望你能继续将家族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医道和武学在你的手中发扬光大。这不仅是对家族先辈的交代,更是对这片土地上所有百姓的责任。”
沐泽认真地听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与强烈的责任感。祖父的话,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家族中的位置和使命。他刚想回应,这时,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林婉清走了进来。
林婉清身着一件素色的长袍,步履轻盈,岁月虽然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但她的眼神依旧温柔而明亮。她走到沐泽身边,慈爱地摸了摸他的头,那动作仿佛又让沐泽回到了小时候,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祖母的安抚,他就觉得安心。
“沐泽,不管以后你走到天涯海角,都要牢记我们家族的使命。”林婉清的声音柔和却坚定,“心怀苍生,救死扶伤,这是萧府和苏家世代传承的责任,是我们的立世之本。”
林婉清的目光中满是疼爱与关怀,“你在清平村的所作所为,我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但这只是你医道生涯的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诱惑。你一定要坚守本心,不忘初心。”
沐泽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郑重地点头:“祖父、祖母,你们的教诲沐泽铭记于心。沐泽定不负家族的期望,努力提升医术,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将家族的精神传承下去。”
那一刻,他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仿佛压上了家族数代人的期望和无数百姓的健康福祉。但心中的信念却无比坚定,他深知,从这一刻起,他不再只是为自己而学习、而奋斗,更是为了家族的荣耀,为了苍生的安康。
萧逸尘看着孙子坚定的眼神,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有你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以后在学习和行医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来问我和你祖母,我们会一直支持你。”
林婉清也微笑着说:“是啊,沐泽,家族是你永远的后盾。你要记住,医道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修行,要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位患者。”
沐泽再次点头,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践行自己的承诺。随后,萧逸尘又和沐泽聊起了家族医道和武学的传承细节,分享了许多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和心得。林婉清在一旁不时补充,给予沐泽许多宝贵的建议。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书房里渐渐暗了下来。萧逸尘点燃了书桌上的油灯,柔和的灯光照亮了三人的脸庞。在这温暖的灯光下,家族的传承似乎也变得更加清晰可见,沐泽仿佛看到了家族的未来在自己的努力下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