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一早,淑芬婶子带着几个妇女收拾出两个屋,九户人家上学的孩子有十个,还有78\/79年最后一批生下来的孩子。

到了八零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开始严格执行,一家只让生一胎。那时候大家还都是林场职工,为了这个铁饭碗,谁也不敢触碰政策的红线。

附近农村也有超生的家庭,可能是政策宣传到位,不仅罚款,人在村子里都抬不起头来,一有个风吹草动,这家就是被严格审查的对象,绝了所有人超生的想法。

贾梦兮这些没上学的孩子聚在一屋,贾禛别出心裁,让囡囡当老师,给学龄前孩子讲课。

剩下那些上学的孩子,贾禛让淑芬婶子监督孩子写寒假作业,等到晚上,由他负责批改作业,然后在有的放矢的教导孩子的学习。

贾禛则跑到杨树河和洪爷他们商量如何制造冰灯。

几个成年男人跑到杨树河边上,对着冰冷的河水指指点点。

“传武叔,会做冰灯吗?”贾禛问道。

唐凯嘴快,他搭茬道:“这还不容易,找个大洗衣盆,捞一盆河水出来,就咱们村这气温,就是天然大冷窖,不一会就冻上了。然后在雪壳子上生火,烤一下大洗衣盆,里面冻的冰就出来的,这就是天然的冰块。”

贾禛一听,差点晕倒,“这玩意也叫冰灯?你搞了一块冰坨子,咋往里面放灯?”

张传武在一旁解释道,“先冻冰块,把冰块堆积起来,想放冰灯的地方,提前放个模具进去,也用加热的方法,把模具取出来,以后放上蜡烛就行了。”

吴彬插嘴道:“我听说最好用热水,冻出的冰才透亮。冷水出冰,表皮都麻麻赖赖的。”

贾禛有种不好的预感,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前世,他看过一则新闻,有个城市不会制作冰灯,便制作了很多冰块,也通过模具留下放置蜡烛的地方。

每天晚上点上蜡烛,网友们看了,都大呼鬼气阴森,好像进了坟圈子。

他只好说道:“我们今年算是实验,但绝不能往冰灯里放蜡烛,搞得村子里像是在招魂,我可不想玩鬼片,冰灯里必须安装灯。”

“为什么不能放蜡烛?”王大发在一旁问道。

贾禛就把前世那则新闻说出来,只不过换了时间地点,大家忍不住点头,谁希望自己住在坟圈子里,多不吉利。

“谁会雕冰啊?我们总不能垒几个冰坨子上去,这也太不美观了。”贾禛又发现了问题。

张传武这才插上话,“洪爷就能干,我年轻的时候来五队,当时洪爷还带着我们几个年轻人做木雕,但没持续几年,伐木工作量大了起来,一天累的要死,谁也没心思做那玩意了。”

洪爷点点头,“我带他们做过,但好多年没做了,手都有点生份了。”

贾禛殷切的看着洪爷,像是发现了宝藏,他眼冒金星的说道:“古人诚不欺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洪爷,你的手艺得传承下来,今年没事就雕些玩意出来。没人要,咱就先存着,以后都是宝贝。”

洪爷就这点好,总怕自己老了,耽误村子里的工作,如果能发挥他的特长,他才高兴。

这就是一位老兵,总希望做出贡献。

“呵呵,好啊,这还是当年我一位战友教给我的,除了训练、战斗,闲暇时候他就教我木雕活。”洪爷摇摇头,眼中带着泪光,“可惜撩了,他没看到新中国成立,牺牲在解放前。”

“嗯,到时候你以解放战争为题材,可以制作一批木雕,让我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以后,村子好了,专门搞个展厅,专门放这些东西。您老以后就是讲解员,讲述曾经战斗过的故事。”贾禛有感而发。

于是,大家先回家,把各种洗衣盆都拿了出来,贾禛穿着雨靴,他们跑到温泉泉眼附近,这里的水温更高,按照吴彬的说法,冻出来的冰才更透明。

唐凯还找人把他家的猪槽子搬了过来,村子里好几年都不养猪了,留下槽子只是为了以防万一。

卖力气的事由年纪最小的贾禛来,他用大桶打了温泉水,倒入各种容器之中。

洪爷计算着要雕什么,过完年就是牛年,一头老牛必不可少,唐凯提议雕些山里的动物,像熊、猞猁、鹿、野猪等,贾禛提议再雕一些灵芝、棒槌等山林中的野草叶,放在每家门口,预示着今年大丰收。

洪爷听了大家的意见,开始着手画了起来,很快雪地上就出现几幅栩栩如生的图案。

贾禛看了一眼,洪爷真有些水平,这可是真人不露像啊!

孩子们课间休息,都跑过来观看,他们对冻冰这件事不太在意,却喜欢上洪爷在雪地里画的图案。

“洪爷,你有时间,教这帮孩子们画画吧,让他们平时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贾禛建议道。

“好啊,但我不懂怎么教,只会画。”洪爷面露难色。

“你就只管教,孩子们就是玩,喜欢画画的孩子自然就学会了,那些学不会的孩子,只能证明他们没有天分,天赋这事强求不来。”贾禛说道。

“那我教孩子们怎么照管梅花鹿吧!”唐凯在一旁说道。

“行,这算体育课,让他们劳逸结合。有些孩子适合学习,有些孩子适合干活,不要一味让孩子学习。学习是一条出路,但不是唯一的出路。我们应该多挖掘孩子们的特长,根据他的特长进行培养,这就叫做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今天贾禛感慨特别多,他好久没这么接地气了。

“另外,我准备找人给我们村设计一下,我们先确定村子的布局风格,不可能一次到位,慢慢建设,先把一些重要设施建造出来,然后挨家挨户都盖成二层小楼。”他开始设想未来。“还有一部分作为民俗,专门招待外来的旅客。”

“另外,村子里的地不多,我们只能发展养殖业与种植业。最好能承包下山头,划拨几块区域,一部分用于种植中草药,一部分拦上,饲养动物。这件事,我回头找人问问。”

“我还想引进外资,前段时间去了香江,认识点香江人,让他们投资我们这个村子,但还以我们村子为主导,引来资金,把村子建设好。”

贾禛可没说所谓外资其实就是他自己的公司,有些事不要透露出来。

“香江人能看中我们的村子?”王大发不太信。

“那些都是马丁的朋友,对了,马丁过年要来,还带着他的一个大漂亮国朋友,把那位朋友哄高兴了,说不定就会投资我们五队。”

贾禛直接把路易斯·恩里克给卖了,反正他听不懂国语。

一天干完了,大家回去休息,至少二十四小时以上,冰才能冻的结实,等明天再冻一批,反正第一次做冰灯,村子里的人先打个样。

第二天一早,男人们又聚集起来,有人点火,有人抬洗衣盆和槽子,加热一番,把冰从容器中倒出来。

洪爷把马车赶了过来,众人把冰块子放在马车上,运回村子里。

组织人手抬冰块,用热水浇一下冰面,再把两块冰粘合在一起,冰块逐渐垒高。

洪爷从家里找来伐木工具,在冰块上不停敲打。

小朋友们一到课间,就像疯子一样跑出来,看洪爷忙碌的雕刻,眼睛里充满了羡慕。

“哇,这是翠花!”贾梦兮赞叹道。

“翠花身下没雕的地方,是不是还有它两个孩子?”狗剩子抽着大鼻涕问道。

一个较大的孩子从地上拿起冰碴子,又捡起工具,在冰碴子上修饰了几下,才拿给大家看,“你们说这像不像一只小老鼠?”

孩子们都伸长了脖子,看了过去。

“好像老鼠啊!”

“真的很像。”

贾禛正路过,伸头看了看,的确很像,他看了一眼孩子,好像是吴彬家的老二,叫做吴陆。

他找到淑芬婶子,问道:“吴家老二多大了?”

淑芬婶子可是村子里的万事通加上大喇叭,张家长李家短,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她可门清。

“你说吴老二啊,他哥哥叫吴海,吴彬想生三个男孩,分别取名海陆空,结果老三是个丫头,就叫吴丽了。这小子是我看着长大的,今年十六岁,上初三。他学习不咋地,就喜欢捅咕那些嘎咕玩意,被他爸揍了好几回,正愁他初中毕业干啥呢?”几句话,淑芬婶子就把吴陆介绍清楚。

贾禛点点头,“我看这孩子手挺巧,干脆初中毕业就回村子,跟着洪爷学习雕刻。林子里不少老树根,埋在地里还占地方,又不长树。以后他玩玩根雕啥的,也是一门手艺。”

“行,我一会跟吴彬说说,他不见得能同意。”淑芬婶子点点头。

“你知道我跟吴彬的关系,这事别提我,你就说将来村子发展,缺少不了手艺人,让他眼光放长远,越往后越吃香。”贾禛嘱咐道。

“就凭你这句话,我得好好跟吴彬说说,让他别总这山望着那山高,自己没多大能耐,只知道眼红。”淑芬婶子就是个急性子,按东北话叫做虎超超。

很快,春节临近,洪爷与张传武特意跑了趟五营区,买了不少大红灯笼,给各家各户安装在门前,又做好了冰灯。

夜晚的村子里显得格外明亮,预示着今年有个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