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影一向果断,战斗风格更是雷厉风行。舰载机的第三个波次到达后,幽魂舰队再也顶不住压力,不断被摧毁的毁灭者和没有减员的幻想级战列舰形成鲜明的对比。
幽魂舰队旗舰上,指挥的幽幻族指挥官面对不利的局面时,依然沉着冷静的继续指挥战斗。星影看着依然死战不退的幽魂舰队也有些疑惑起来。
每次幽魂舰队的毁灭者级战舰出现大量伤亡的时候,幽魂舰队就会撤退,这次没有撤退并坚持战斗,让星影感到十分意外。星影很相信自己的直觉。
当第三波舰载机完成攻击后,星影就直接下令,“全体脱离战斗,撤退。”
F107等智慧机器人第一时间下令撤退。目前有29支星巢舰队参加战斗,星影直接指挥17支星巢舰队,F107、F139、F111等三名智能机器人每人指挥4支星巢舰队。
这种分配是为了确认指挥范围,避免重复命令对操作舰队的机器人造成影响,同时也避免指挥混乱。星巢舰队指挥舰队是分层次的。星影只要下达命令或者说出大概意思。F107等人就会根据星影的命令完成任务。
随着撤退命令下达,所有星巢舰队都开始脱离战斗。由于指挥舰队的人大多数都是机器人,几乎可以做到统一行动。星巢舰队一瞬间就全部脱离战斗。
军令高于一切,星巢舰队虽然没有正式军衔确是按照军队的标准来执行命令。星影的命令就是一切,不论这种命令如何不合理都会完成任务。
由于脱离战斗的时间过于仓促,很多舰载机来不及撤退就被摧毁。好在护卫舰的速度最快,第一时间脱离战斗,战列舰最后脱离战斗,没有在仓促后退的时候损失战舰。
幽魂舰队依然没有撤退,幽魂巡洋舰的侧方忽然打开一些舱门,大量无人机蜂拥而出。幽魂舰队也带了能够装备载机的巡洋舰。可惜的是巡洋舰的载机数量有限。
不过幽魂舰队的载机巡洋舰数量却超过500艘。正是载机巡洋舰的数量足够多,正好补足载机的总数。此时的星影根本不会恋战,她之前下达的命令是脱离战斗再撤退。
星巢舰队在完成脱离后就直接启动曲率航行果断向后方撤去。星梭级护卫舰还故意落后半分钟,直接释放太空蜘蛛雷,用封锁来阻止幽魂舰队的追击。
幽魂载机巡洋舰的突然发力,本来应该打乱双方的平衡,好在星影提前有了预感撤出战斗。双方已经脱离,冲出来的巡洋舰载机只能无奈的在舰队身边徘徊。
F107此时马屁如潮,“尊敬的星影指挥官,想不到您稳坐指挥室,便能轻易定下奇谋。您的命令,看似天马行空,兵行险招,实则步步为营。试试料敌先机,我对您的敬仰犹如恒星光辉无穷无尽,又犹如恒星喷发一发不可收拾。”
“行了,整备舰载机,准备上去跟它们拼一下,看看它们无人机的实力。”星影才不在乎F107的说什么。
F107丝毫不在意星影的态度,它说是一回事,不说是另外一回事。它很清楚星影的性格,恩怨分明的星影表面不在意,下次面对它态度绝对会好些。就算不好也不会太差,应该不会吧,它心里不确定的想着。
星巢舰队所属的猎鹰级航空母舰立刻开始整备,所有舰载机都进行全面补给和检修。卫士级驱逐舰上搭载的蜂群无人机则全部外出并开始编队。
航母中的舰载机补充完毕后,则立刻开始执行星影的命令。密密麻麻的舰载机蜂拥而出,蜂群无人机则在星影的命令下,始终跟随在舰载机群的后方。
幽魂舰队也发现舰载机的靠近,此时直接让自身的载机迎上去。双方的舰载机很快就相遇,在数量相当的情况下,瞬间就进入白热化的阶段。
蓝鸟级无人攻击机极为灵活,幽魂族的载机则明显死板很多。幽魂族的载机要更加坚固,能量更加充沛。蓝鸟级无人攻击机能更轻松的击中对方,却需要多次击中才能形成致命伤。
在双方彻底混杂在一起的时候,蜂群无人机在命令下加入战场,一瞬间双方的平衡被打破,胜利的天平开始向星巢基地一方倾斜,随着战斗持续,幽魂族载机数量锐减直到全部被摧毁。
没有了最后的机会幽魂舰队也失去了撤退的最佳时机,剩下的战舰虽然拼死抵抗却在载机的远程战略打击下伤亡殆尽。随着最后一艘毁灭者被摧毁在星域边界,这次战役彻底结束。
跟行星上的战斗不同,在太空中,战舰数量少是绝对不行的。没有战舰会有赋予的空间来承载额外乘员,战斗的时候一旦战舰被摧毁就需要逃生舱快速逃离战舰。
一艘战舰有多少乘员就要有多少逃生舱,甚至为了保证安全,还要多准备一些逃生舱,确保在大量人员走错的时候依然有乘坐救生舱撤离的机会。
逃生舱只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具备维生条件,想及时救助这些失去母船的成员就需要尽快完成救援。为了确保救援及时就需要很多战舰同时行动。
同行的战舰越多,胜利的机会越大,及时救助己方人员的机率也越大。逃生舱为了尽快远离将要被摧毁的战舰,自然用最快的速度离开。它们离开的速度甚至超过航母发射舰载机的速度。
如果救援的飞船不在旁边,或者不能时刻跟踪。逃生舱就会彻底飘向宇宙的深处。茫茫的宇宙空间中,如果不及时救援己方人员,那就不用在找了。
一粒沙子放入大海,你还能在海底有机会找到。一个逃生舱进入宇宙,你甚至证明不了它曾经存在过。实际上宇宙战争中为了减少人员的损失,用的最多的就是机器人。
机器人本身就是量产的机器,没有智慧的机器人就算是智能机器人也属于机器。使用机器人在战舰中,战舰在被摧毁的时候就不需要太多的逃生舱。
逃生舱少的情况下,同样的体积下,逃生舱可以做的更先进,也可以装载更多的维生资源,甚至装载推进系统。能成为飞船乘员的都是文明中的精锐。
一个文明的精锐越多,飞船就越多。宇宙文明中,飞船越多一个文明就越活跃,也更有发展。宇宙中到处都是资源,甚至随便一颗行星都能提供足够的资源。
限制星际文明发展的是能够工作的人口数量。这种人口数量不是单纯的人口,而是具备一定知识的人口。可是人生来不同,任何文明形成的生物都有不同的发展方向。
包括精英类的发展方式,比如星巢基地上方的鳐鱼结构代表的文明。也有随机发展方式,比如人类,利用巨大的人口基数产生一些引领族群前进的个体。
在比如岩石族,用一部分专门研究,一部分专门扩张和战争。或者是泽尔族,保持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把少数资源集中在一些家族身上,让家族的发展代替族群的成长。
幽魂舰队被击败后,星巢基地再次迎来发展的时机。虽然时间只有半年,但依然让星巢基地彻底完成100座新城的建设。同时星巢基地增加50支星巢舰队。
除去始终防御已开发行星的楚悦所属舰队,剩余的全部都分配给星影。之前的战斗并没有破坏之前投放的永久太空雷,这给接下来的防御布置节约很多时间。
幽魂舰队准时在半年后到达星域外围,并直接发动攻击。它们的动作很快,从舰队完成远航,调节队形,再到直接开始入侵,几乎是一气呵成。
幽魂舰队分成了几队,并没有集中在一起。突然改变的战术让星影都有些没弄明白,“它们是来送死的?”星影的疑问也是秦明的疑问,幽魂舰队聚在一起还有威胁,在一片星域中分散行动,就相当于把自己的舰队拆分到敌人的面前。
虽然不理解,星影依然决定发动超视距战略打击。既然幽魂舰队分开行动,她准备直接吃掉向她这个方向前进的幽魂舰队。事实证明,实际和预想是有差别的。
当几十万舰载机到达幽魂舰队前方的时候,原本前进的幽魂舰队忽然开始转向。这种情况是之前从没出现过的。星影自然不会就此放弃,立刻命令舰队追击。
幽魂舰队将自己直接拆分成5支分舰队。每支分舰队由40只毁灭者带领。如果让星影所属的星巢舰队追上,那么79支星巢舰队能轻松击败幽魂舰队的一支分舰队。接下来只要逐个击破就可以完成这次战役。
可惜幽魂舰队分舰队正在展开一个非常简单的诱骗计划。星影指挥所属舰队追击的同时,幽魂舰队的其它分舰队则第一时间停船,然后掉头转向。
在曲率航行中,前后空间的密度变化会导致传导信息的失真,光线失真,引力失真,随速度变化这种失真的情况也会改变。甚至在大量宇宙尘埃撞击后形成的超小型粒子流面前,战舰上的探测器更是无法准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