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星空的奇异之旅 > 第11章 返程之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抵达战场后,“星梭号”展开攻击。激光炮率先发动攻击,一道道炽热的激光束射向那些巨大生物,可是这些生物的鳞片能反射部分激光能量,激光武器效果不佳,仅在其鳞片上留下浅浅痕迹。

随后,护卫舰启动电磁炮发射导弹。导弹以极高速度冲向生物。生物用超出想象的速度瞬间躲开来袭导弹。导弹未能命中目标却没有就此停止。它尾部推进器瞬间发动,完成机动变轨继续袭击生物。本土生物速度极快,超过反物质推进系统的加速度,再次瞬间躲开来袭导弹。

导弹没有就此罢手,重新对准目标。本土生物故技重施,准备再次躲避时,导弹的反物质发动机的忽然加大功率再次加速。准确命中本土生物腹部。导弹威力巨大,其后多枚导弹再次击中生物腹部等要害部位。

生物遭受重创后,攻势减弱,但仍未停止攻击,还凭借自身强大的力量和飞行惯性试图冲向头顶的“星梭号”。“星梭号”在支援采矿船的时候已经进入大气层。本土生物在接近“星梭号”一定距离后,口中喷射的腐蚀性液体,腐蚀性液体有极强的酸性,能对护卫舰外壳造成一定腐蚀。

“星梭号”的外部传感器因此受到破坏。在确认采矿船成功脱离行星引力进入轨道后,“星梭号”快速提升高度,在本土生物攻击前摆脱纠缠。

和采矿船、运输舱重新组成编队后。“星梭号”将战斗数据迅速分析并将结果传回基地:“这些生物具有强烈领地意识,肉体强悍,能喷吐腐蚀性极强的酸液火力不足无法消灭。采矿船编队的行动被视为入侵,继续采集将无法避免战斗。”

基地此时已经接近气态行星的引力场范围,需要调整航向,避免被巨型气态行星的引力捕获。秦明为确保安全,下令编队返航。

编队在完成资源采集后,踏上了充满未知的返程之路。由于基地位置改变,编队航向不断调整,不知不觉间,逐渐接近气态行星。飞船的电子警报系统突然发出警告:“前方气态行星引力场强度超出预计,将会对航行产生影响,请立即调整航行参数。”

听到警报后,编队中的智能驾驶机器人迅速做出反应,采矿船、运输船以及“星梭号”护卫舰的引擎功率马上提升,炽热的等离子流从引擎喷口不断涌出,调整飞行姿态迅速远离气态行星的捕获范围。从引力场中挣脱出来后,各艘飞船的能源系统纷纷发出提示,显示能源已经消耗20%,部分非关键系统为了保障能源供应,自动进入低功耗运行状态。

编队重新调整完航向。电子警报声再次响起:“探测到大量小行星正高速朝着编队冲过来,预计三分钟后将会发生碰撞,请马上采取规避措施!”“星梭号”护卫舰立刻启动了应急程序,迅速冲向小行星群。

警报响起的同时,“星梭号”立刻调整航向来到编队前方。导弹发射器打开,发射系统启动,一枚导弹被电磁系统激发,转瞬间来到小行星群面前。导弹在接近小行星后直接爆开,装有无数高爆弹药的细小分弹头天女散花般的洒向小行星群。众多携带高爆弹头的分导弹头很快就命中相应目标,刹那间小行星带中光芒乍现、光芒覆盖的地方小行星群纷纷消融。高爆弹头如绚烂而致命的熔岩,将小行星群燃烧殆尽。强大的冲击力将目标区域周围的小行星驱散,改变其原有轨道,开辟出一条足够编队通过的安全通道。

但是,小行星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远远超出之前的预估。采矿船和运输船的电子警报声变得更加急促:“规避动作受到限制,小行星数量过多,有碰撞的危险!”尽管两艘船的智能系统努力操控着船身,采矿船加大引擎的侧向推力,船身剧烈摇晃着,试图避开小行星;

运输船上的驾驶机器人立刻启动飞船的智能辅助系统全力操控船身进行规避。由于船体庞大反应时间严重不足,小行星又速度极快、运输船难以完全避开,硬度极高的小行星直接击穿运输船船体。

运输船的警报声响起:“船身外壳受损,能源传输线路出现故障,能源供应下降 40%,部分设备停止运行。”运输船也受到了冲击,警报提示道:“货物存储装置松动,内部结构遭到撞击。”运输船上的维修机器人立刻开始忙碌,快速修补缺口。

这时,运输船的能源储备只剩下不到 25%,护盾强度正在快速减弱, 运输船的智能通讯系统自动向“星梭号”发出求救信号:“星梭号,运输船遭遇小行星袭击,能源严重不足,请求支援。”

此时更多的细小密集的小行星已经近在咫尺。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星梭号”迅速调整武器方向,高能武器瞬间启动,一道道耀眼的能量波如同一把把炽热的利刃,切开宇宙空间。精准地射中那些剩余的小行星,小行星表面在高温下迅速熔化、气化,消失,不再对采矿船和运输船构成威胁。

“星梭号”扫描装置一刻不停,能量武器时不时的激发,更细致的清理飞行方向上的陨石。编队在“星梭号”的保护下终于缓缓离开这片危险区域,继续踏上返程之路。

在这场小行星遭遇战中,编队的能源消耗极为严重。“星梭号”的能源储备已经不足百分之三十,采矿船和运输船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此时,“星梭号”的智能系统迅速与基地取得联系,询问是否能够在附近就近寻找可以补充能源的目标。

艾希在接收到“星梭号”的请求后,立即同意。并利用基地的智能探测系统对周边区域进行扫描。将扫描结果传输到“星梭号”上,便于“星梭号”更好的规划行动路线和方案。

随着数据传输完成,“星梭号”也发现了一颗漂浮在不远处的小行星,这颗小行星的速度相对较低,而且根据探测数据显示,它蕴含着丰富的能源晶体,非常适合进行采集补充能源。

确认目标后,编队朝着那颗小行星缓缓靠近。采矿船在抵达小行星附近,伸出机械臂,其末端超高频震荡采集装置释放高能粒子束,引发小行星能源晶体共振而破碎,随后被引力收集器捕获。这些晶体经内部传输管道进入筛选区域,智能分拣机器人按物理特征区分,高品质晶体被送往能量转换装置,借助量子能量转换与量子纠缠态的特性远程为编队补充能源。

经过一段时间的补给,编队终于补充了足够的能源,得以继续踏上返回基地的旅程。在接下来的航行中,虽然没有再遇到像小行星群那样的大规模危机,但编队依然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时刻保持着警惕,对飞船的各项系统进行着严密的监控,确保能够安全顺利地回到基地。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小行星遭遇战暂告一段落之际,基地内秦明、艾希和星影正围绕着后续采矿计划展开讨论。星影微微抬起头,眼神中透着一丝自信:“那些本土生物给我们的行动造成极大阻碍。以我的能力可以独自前往,直接将它消灭,如此便能彻底清除后续采集工作的障碍,确保任务顺利推进。”

艾希轻轻摇了摇头,表情严肃:“我们目前对本土生物的认知太过匮乏,仅仅知道它们具备很强的攻击性。在这种情况下,若贸然行动,绝非明智之举。应先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对它们的习性进行全方位、长时间的研究,精准找出其弱点,再据此制定周全的应对策略。这能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切实保障后续采矿作业的安全与高效。”

秦明双手交叉抱于胸前,眉头紧锁,陷入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当下,重中之重乃是将此次采集到的资源妥善处理并转化为我们可实际运用的实力。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快速增加护卫舰的数量维修基地。护卫舰的规模和战斗力达到足以形成优势时,再集结力量,以压倒性的强大火力去应对本土生物的威胁,如此更为稳妥。”一番讨论后,三人达成一致,决定按秦明提出的方案执行。

编队带着疲惫与伤痕继续返航。一路上,他们时刻保持警惕,严密监控飞船系统。最终,成功返回基地。缓缓驶入了基地的港湾。很快编队进入舰船维修区域,智能维修机器人立即对受损飞船展开全面检修。秦明站在指挥中心,望着归来的编队,心中满是感慨,对未来的路充满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