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宋宣与新同学和室友们相处的也愈发融洽。
他的舍友们来自天南地北,大家都有不同的口音和生活习惯,但共同的专业却将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宋从业是土生土长的首都人,许昌来自羊城,而明不凡则来自川省。
由于宋宣前几世界游历过许多地方,对粤语、川话和首都话都有所了解,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个宿舍的“语言桥梁”,让他们301宿舍团结得如同一个坚不可摧的铁桶。
他们四人不仅是同学,更是室友,这种双重关系让他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每天,他们一同进进出出,无论是上课、吃饭还是参加各种活动,总是形影不离。
晚上回到宿舍后,大家还会围坐在一起,分享当天学习的心得体会以及遇到的困惑。
有时候,为了一个技术问题,他们也会争论得面红耳赤,在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后,他们也能达成共识,收获更多的知识。
除了学习,他们也会一起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享受课余时光。
校内的篮球协会、乒乓球社团、计算机研究协会等等,都留下了他们活跃的身影。
-
秋去冬来,一晃眼来到了1961年。
这一年,灾荒阴影仍然笼罩着整个国家,粮食依旧没有恢复正常供应。
不过,这没有影响到在学校读书的宋宣。
学校放寒假时,宋宣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回家过年。
他来自后世,对计算机有着远超常人的了解,凭借着这份独特的知识储备,宋宣在计算机技术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宋宣总能提出一些奇思妙想,这些想法常常能引导专业授课老师祝教授的思路,为他负责的研究项目带来新的技术突破。
所以,经过研究所严格的背景调查后,宋宣获得了进入祝教授所在的计算机实验室的机会。
这对于一个大一新生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回家过年和进入top计算机实验室,他自然会选择对自己事业发展有利的后者。
-
初入实验室,祝教授也没有给宋宣分配重要任务。
宋宣主要负责协助祝教授进行基础实验操作,并且承担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尽管如此,宋宣心中也没有丝毫的不平衡。
毕竟,实验室里的每个人都是行业内的前辈大佬,他们在学术领域的成就和经验都远远超过了宋宣。
能够进入这样一个精英云集的地方,在外人看来,宋宣已经算是走狗屎运了。
而且,宋宣心里也清楚自己并非祝教授认为的计算机‘天才’。
他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拥有后世的知识、思维以及信息方面的优势。
说白了就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高谈阔论,他又有什么资格骄傲自满,觉得自己了不起,不应该做这么简单基础的工作呢?
-
宋宣进入实验室后,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和工作节奏,与同事们相处融洽。
尽管偶尔会和人产生一些小摩擦,但这些都是工作中的小插曲,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团队中偶尔意见不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其实,计算机实验室的几位教授也在默默地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
会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