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五一之后,张朝阳回了部队。

走的时候和许笛说了,接下来的一个月他回不来了。

许笛没有问原因,张朝阳没有说,就是不能说。

许笛现在已经很知足了,张朝阳升没升官她不清楚,但是涨工资了。

从南边回来以后,张朝阳交给许笛的钱,明显增多了,不是之前的数目。

许笛打算,下次休息,她要出去转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门市出售,趁着现在价格低,买上几个,以后租金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买这个院子,奶奶给了一万块钱。许笛手里还有三万多块钱,之后这一年多,张朝阳的工资又攒下一些,没有动老本。

主要是许笛学校有补助,她们吃喝花费有限。

家里种了蔬菜,养了鸡,许笛还时不时的从空间里偷渡一些吃的出来。

算着手里的积蓄,买三个门市都用不了。

“妈妈,妈妈,咱家旁边有人住进去了,搬过来好多东西。”

圆圆跟着吴奶奶去买肉了,回来的时候正好遇到。

“是吗,咱们有新邻居了。”

许笛她们这个胡同的院子都是独立的,不是大杂院。

她家住第三家,第二家一直没有人,第四家住着一对老夫妻带着一个孙子,一个孙女,十多岁的年纪。

一家四口,不知道经历过什么,喜欢关着门过日子。

许笛她们搬过来一年多了,几乎没有来往。也不知道这回搬过来的邻居是什么情况,好不好相处?

“妈妈,新邻居家也有小孩子,我看见了。”

“那等邻居家忙完了,咱们去拜访一下。现在,不要过去打扰人家,知道吗?”

“我知道了,妈妈,我去和姐姐们说去。”圆圆倒腾着两条小短腿,跑去找姐姐们了。

许笛去后院锄草了,前两天下了一场雨,菜地里出了不少小草。

五月中旬了,之前育苗的菜秧子已经缓苗了,长势喜人。

上次张朝阳翻地的时候,把发酵好的鸡粪都撒在土里了。

在园子里忙活半天,吴姨做好饭了,圆圆过来喊妈妈吃饭了。

许笛洗洗手,进屋了。

中午吃的馄饨,猪肉小白菜馅的,鲜嫩多汁。

许笛今年扣的棚子,因为许强从南边带回来的大块塑料布,棚子弄的比较大,种了小白菜,菠菜,生菜,香菜……已经吃了好几顿新鲜蔬菜了。

下午,许笛带着孩子听英语,娘几个现在的口语进步很大。

当然,学的最不好的是许笛。

因为上辈子学过英语,形成的发音习惯,不能完全改过来。

三个孩子倒是发音标准,简单的对话说的很流利了。

“妈妈,门铃响了。”

圆圆有点坐不住了,正好,门铃响了,她可以起来活动一下了。

许笛起身去开门,圆圆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后面。

“你好,我们是新搬来的邻居,我叫何静宜,这是我嫂子宋红旗,这是我们自己做的一点吃食,请你们尝尝。”

“谢谢,谢谢。我叫许笛,以后邻里邻居的住着,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问我。”

新邻居先释放出来善意,许笛态度友好,以后接触多了,就知道怎么相处了。

“先谢谢了,我们刚搬过来,等收拾好了,请你们来做客。”

何静宜客气的邀约,许笛也笑着应着。

“阿姨,我叫圆圆,你家的小朋友,以后可以找我来玩。”

“那太好了,他们刚过来,以后还请圆圆小朋友多照顾。”

“没问题。”

初次见面,也没有多说什么,就是相互认识一下。

第二天,许笛带着暖暖出门,正好碰见同样出门的何静宜。

“早上好,许同志。”

“早上好,何同志,这是去上班?”

“不是,我去上学,你呢?”

“我送大女儿去学校,再去上学。”

两人相视一笑,没想到,都是学生。

“京大法学系七八级何静宜。”

“京大中文系七七级许笛。”

“哈哈……许同志,缘分不浅,咱们回见。”

“回见。”

两人笑着告别,骑车离开。

送完暖暖,许笛赶紧去学校,刚才和何静宜说了一会话,时间有点紧。

许笛她们是特殊的一批考生,七七年十二月考试,七八年三月入学,现在大二下学期了。

等九月份开学,她们就大三了,课程安排的很紧。

一路小跑着上楼,刚进教室坐下,教授就进来了。

刘云和白微微看了她一下,教授要讲课了,也没办法说别的了,下课再问吧。

家里,吴姨送完团团圆圆回来,正好碰见隔壁有人出来。

“婶子好,你是隔壁的邻居?”

“对,我住隔壁。”

“你是许同志的婆婆?”

宋红旗昨天见过许笛,看这婶子的年纪,应该是许同志的婆婆吧。

“不是,我是家里帮着干活的,你叫我吴姨就行。”

“啊!对不起,我说错了。”

宋红旗有点不好意思,她没想到隔壁邻居家还有专门干活的。

“没事,时间长了就了解了。”

吴姨笑了笑,往家走了。

宋红旗转身回屋,她也没什么事,就是出来看看。

她跟着回城一年多了,还是有点不习惯城里的生活。

之前的二十多年,她一直生活在西北,是在窑洞里生活的。

那年,何家四口被她达带回来,十六岁的她,一眼就看中了温文尔雅的何文翰,那是她见过的最好看的男人。

她达是她们大队的大队长,她们宋家,也是当地有名望的家族。

何文翰他们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干,她主动去帮忙。

她达不让她接触何家人,那是犯了错,过来劳动改造的。

她们宋家男丁多,女娃子少,她在家很受宠。

初中毕业,在大队小学当老师,不用下地挣工分的。

不管她达怎么说,她就是相中何文翰了,从十六岁到十九岁,她用了三年的时间接触何家人,最终,如愿以偿,嫁给了何文翰。

有了她达的暗中帮忙,何家在大队的日子好过多了。

她和何文翰也有了孩子,本以为日子就这么过下去了。

没想到,七七年,高考恢复了,七八年,何家平反了。

她那时候还很怕,何文翰会像其他知青一样,一去不复返,抛弃她和孩子们。

她达也担心,还想着,要不要给他们办手续。

没想到,她公婆她们直接让她收拾东西,准备回城。何文翰也说,他不会抛下她的,他们一起患过难,还有三个孩子呢。

宋红旗不知道,何文翰心里有没有喜欢她,会不会觉得委屈,娶了她这个乡下的女人,尤其,他现在是大学生了。

不过,她已经跟着进城了,自己慢慢适应吧。不管怎么说,她们还有三个孩子,不能让孩子缺爹少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