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全能艺术总监 > 第262章 方案出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2章 方案出炉

“德胜哥!你可是稀客呀,来我家怎么也不提前跟我打个招呼?

大明星上门,我家再穷,那也得杀鸡宰鸭扫榻相迎呀!”

一个跟林小芳长得几分相似的年轻人挑着一担南瓜,一路小跑过来,对着王德胜殷勤地问道。

“林小芳,你看看你弟弟,这才是待客之道。”

王德胜对着林小芳揶揄道。

“我答应你还不行吗?

莹莹都说你今年赚了几个亿,上学时吃了我那么多鸡腿,我拿三万块的月薪,也是理所应当的!

反正对你来说,还不到一天的工资!”

林小芳还真怕王德胜把事情交给自己这个游手好闲的亲弟弟做,到时候铁定钱花光事也办不成!

莹莹?

王德胜皱了皱眉头,叫得这么亲切,这二人什么时候关系这么好了?

不过柳如烟嚷着要亲自爬树去摘金秋梨,自己也只能到树下守着,这位大小姐要是摔伤了,自己的318自驾游只怕要黄。

王德胜让林小芳姐弟去做饭菜,自己则带着柳如烟和那群堂兄弟来到那棵金秋梨树下,准备爬到树上去摘梨子。

见柳如烟越爬越高,王德胜连忙让堂兄弟去屋内取一床棉被过来,兄弟四人各捏紧被子一角,用来保护人的同时,也可以接住掉下来的金秋梨。

众人摘了一个多小时,整整摘了三四筐金秋梨,把汽车后备箱塞满,然后吃了一顿早晚餐,辞别林父林母,又往宝竹村村委会赶去。

回到宝竹村,太阳已经下山,村委会的篮球场上人山人海,都是被村长叫来开会的宝竹村村民们。

当着全村一百多户代表的面,王德胜把自己的养猪养牛养鸡计划全盘托出。

当村民们听到土猪仔免费提供,养大后王德胜直接以毛重15块钱一斤的高价收购时。

在家留守带娃的爷爷奶奶辈老人立马就心动了。

这些人年纪大都在六十来岁,外出务工没厂要,只能留在老家种田带孙子读书。

封山育林树不准砍,田里的零星农产品也卖不出去,空有一身力气,却无用武之地。

很多人也想过养猪养牛挣点外快,不过养少了不赚钱,养多了又没有销路,总是赚一年亏一年平一年,到最后一算账,三年白折腾。

没存款又没退休金的老农民,又有几个人担得起这个投资风险?

现如今由王德胜出钱购买猪仔,养大后又由他负责收购负责销路,等于把所有的风险都给承包了。

自己只需要出场地出猪粮把猪仔养大,就可以卖钱,这种好事哪有拒绝的道理?

毕竟农村人家里最多的就是空猪圈和撂荒的土地。

见所有人都心动了,村长接过话兴奋地补充道:

“每家每户养四头土猪一头黄牛七十只土鸡,土猪按毛重250斤计算,四头1000斤就是块!

黄牛按三百斤牛肉计算,50块一斤那也是块!

七十只土鸡分成两批,上半年三十五只,下半年三十五只,每只均价150块,七十只又是块!

三样加在一起,那就是四万块钱,折合每个月三千多块,这待遇都快赶上老干部的退休金了!

乡亲们,你们想不想跟老干部一样月月有钱花呀?”

“想!我们老农民做梦都想!”

下面回应声震天动地。

王德胜见乡亲们对自己的方案很有兴趣,当即拍板决定道: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只要你们按照我订的方案做,全年下来要是赚不到四万块,差多少我王德胜补多少!”

有了王德胜这个亿万富翁的保证,宝竹村上百户村民纷纷签字画押排队领号,然后回家把猪舍牛栏都整理干净,静等着猪仔小牛犊入栏。

金秋十月天,正是种萝卜白菜的季节,放在以往,户均五六亩的水田,只需种上半亩田,就够一家人吃到春暖花开的。

现如今有四头土猪一头黄牛要养,那自然要把荒田都犁出来种上白菜萝卜还有各种冬季蔬菜,以备不时之需。

几个堂兄弟看得眼热,也嚷着要加入养猪养鸡行列。

“你们就不要凑热闹了,这个养猪养牛养鸡方案,那是送给年过六十岁老人做养老金的!

你们这些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就不要跟他们抢了。

因为你们还有更重要的事做!”

王德胜出言制止道。

“师父,你又准备搞什么大项目?

我能参一股吗?”

柳如烟见王德胜做得都是一些扶贫助农不求回报的事业,跟亿达集团的慈善事业高度吻合,担心王德胜摊子越铺越大,最后钱不够花,立马就想助他一臂之力。

反正亿达集团慈善事业部每年都有几个小目标的经费额度,捐给谁不是捐呀?

“我准备在原宝竹自然村范围内建一个度假旅游村,我个人出资修建,原村民们用田土山林入股,投资总额也就三五千万。

这点小钱你师父我还是拿得出来的,你就不用瞎掺和,等我钱不够的时候,到时候再拉你入股也不迟。”

王德胜摇头拒绝道,开公司这点上,自己要学慕洛莹,必须绝对控股,至少要占51%的股份。

“原宝竹自然村范围内?这话什么意思?”

柳如烟不解地问道。

“如今的宝竹村是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在撤乡合村前,我们上游叫宝竹村,中游叫橘子村,下游叫柚子村。

合村时就把这条小溪的上中下三个自然村合在一起,因为咱们宝竹村名字最好听,所以大家都投票赞成叫宝竹村!”

十兄弟中年纪最大的堂兄耐心地解释道,撤乡合村的个中原因他最清楚。

“哦——

原来是这样的!这么说,宝竹乡这个名字用你们村名字,也是这个原因咯?”

柳如烟以此类推道。

“对,别的村都叫马家村让家村曾家村,哪有我们宝竹村好听?

说到宝竹乡,以前是十一个自然村,现在变成三个村了,你应该猜到是根据什么东西分得吧?”

“这个我知道!

宝竹乡一共有两条河,你们这条小溪上中下三个村合成一个村;

另外那条小溪比你们这条大,所以他们是五个村合成一个村;

最后这两条小溪交汇后又组成一个村!

所以才有了三个村组成的宝竹乡!

师父我说得对不对?”

“错!宝竹乡已经被撤乡了,以后只有深潭镇!”

王德胜摇头否认道。

“不跟你们说了,这都什么跟什么?

简直比大学里的微积分还要复杂!”

柳如烟气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