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众人眼神中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丝畏惧,悄然望向坐在台上的张扬。
在这之前,局里确实有部分人觉着张扬年轻,不过是靠着些机遇才坐到如今位置,心底多少存了些小觑之意。
可经薛子轩这一遭,那些念头早已烟消云散。
薛子轩在众人眼中,仿若一棵难以撼动的大树,谁能料到,张扬初来乍到,就把薛局长给送进去了,试问今后谁还敢得罪这位?
得罪不起啊!
没看之前那些反对张局长的副局们已经老实了吗,更何况其他人了!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只有张扬沉稳的声音在回荡。
一些原本在项目中动过歪脑筋、耍过心眼的人,此刻只觉脊背发凉,悄悄低下头,生怕与张扬的目光对视,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尚未酿成大错。
那些往日里和薛子轩走得近、立场摇摆不定的,此刻更是满心懊悔,暗自警醒往后行事得谨小慎微。
“张局长下手可真够狠的!”角落里,一位科员忍不住小声嘀咕,身旁的同事赶忙拉了拉他的衣袖,示意噤声。
这话虽轻,众人听后眼神交汇,满是心照不宣。
自此以后,谁还敢轻易与这位年轻的张局长作对?
没人敢。
这场大会,已然成为一道分水岭,让所有人都清楚认识到,在张局长的带领下,农业局将步入全新的轨道。
张扬可不晓得这些人怎么想,开完会,他回到办公室。
姚济前来汇报工作。
最近姚济来他办公室的次数十分频繁,至于他的想法,张扬哪里猜不到。
薛子轩一倒,副局长的位子空出来一个,这可是个诱人的 “香饽饽”。
虽说张扬欣赏姚济的机灵与干劲,可他只是个副局长,哪有权力拍板让姚济上位。
“张局,您放心,这次重新招标,我们肯定按最严格的审核要求来,之前那种糟心事,绝不会再出现了!”
站在办公桌前,姚济腰杆挺得笔直,胸脯微微起伏,神色间满是诚恳与坚决。
张扬把招标的任务交给了姚济,本就是有意给他个表现的机会,也算是对他靠拢的一种回应。
姚济一门心思想跟他干出点名堂,既然如此,给点权力,让他施展拳脚,倒也无妨。
相较之下,局里其他几位副局长,虽说经过薛子轩这事儿,对张扬重视了不少,可在靠拢这事儿上,却始终没什么动静。
张扬心里清楚,这些人大多临近退休,半辈子在官场摸爬滚打,习惯了按部就班,让他们放下架子,跟在他这个年轻后生后面打转,心里总归是有些别扭的。
对此也可以理解,大半辈子的资历摆在那儿,突然要听一个年纪能当自己晚辈的人指挥,一时半会儿确实难接受。
只要这些“老家伙”不给他添乱子,张扬也不去理会。
总不能把这些人全都踹走吧?
真要这么干,可就显得太霸道、太不近人情了。
张扬脑袋转得快,这种傻事可不能在干了。
他真要这么做了传到市里,估计以后在官场也会寸步难行吧。
就拿弄倒薛子轩来说,虽说有理有据,可保不齐市里某些人心里会犯嘀咕。
而且他这一路上来,脚下可踩了不少人。
“嗯。”张扬点点头,他相信以姚济的能力,应该不用他担心。
自从张扬开完会后,农业局的工作节奏悄然发生了变化。
而姚济全身心投入到招标工作中,每日忙得脚不沾地。
他频繁穿梭于各个科室,仔细比对投标公司的资质材料,反复斟酌招标流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丝毫不敢懈怠。
因为他心里明白,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工作任务,更是他在张扬面前证明自己的绝佳机会。
反正姚济咬定抱住张扬大腿了。
就算现在张局长不能帮他解决级别问题,未来也可以,这叫长线投资。
反正张局长还年轻。
等到张局长成为市里领导时,他有可能接班农业局。
不是没有可能。
至于张局长什么时候能成为市里领导?
不出十年,他有预感。
好吧,要是张扬知晓这家伙想法一定会询问:“我都没把握,你哪里来的信心?”
而张扬也没闲着,他时常翻阅着各类农业发展规划文件,同时密切关注着姚济负责的招标进展。
时不时地,他会把姚济叫到办公室,询问工作中的难点,给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每次与张扬交流过后,姚济都如同拨云见日,思路变得更加清晰,干劲也愈发十足。
而那些曾经对张扬心存疑虑的副局长们,虽说依旧没有主动靠拢,但在工作上还算配合,只要张扬开口。
他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对张扬的决策指手画脚,对于各项工作安排,都默默地执行着。
察觉到了这种变化,张扬暗自欣慰,看来收拾薛子轩是正确选择。
倘若薛子轩知晓张扬此刻的想法,怕是得气得七窍生烟,恨不能将他生吞活剥,这算是成为张扬立威的垫脚石了?
本来毕兴国还盘算着帮衬张扬,好让他尽快在农业局站稳脚跟,如今看来,完全是自己多虑了。
瞧瞧人家这手段,根本无需旁人助力。
“能在这般年纪就走到这一步,绝非仅凭运气啊!” 毕兴国感慨万千,不禁摇头叹息。
别看张扬已然牢牢把控住农业局的大权,可对毕兴国依旧敬重有加,这一点,着实让毕兴国深感满意。
张扬行事不骄不躁,沉稳得很,怪不得薛子轩不是他的对手。
两人对比,还没等怎样,薛子轩就迫不及待地显露出想接毕兴国班的心思,平日里行事嚣张跋扈,不知收敛。
毕兴国也想不通,这薛子轩哪儿来的自信。
相较之下,张扬可成熟太多了。
有时,毕兴国也纳闷,张扬不过才 27 岁,怎就如此沉稳老练,心境这般平和?
就在毕兴国琢磨着张扬的时候,张扬正和苏静澜煲电话粥。
“你呀,也太莽撞了!
这才刚到农业局多久,就把人家一个副局长给扳倒了!
市委常委会上,都有人提议让你去纪委任职呢。” 苏静澜说着,无奈地翻了个白眼。
这小子,简直是到哪儿,哪儿就倒霉,干部纷纷落马。
想当初在文丘县,好几个正科级干部被双规,还有一位副处级被吓得落荒而逃;在青阳县时,同样如此。
只要张扬到哪里,准有干部因违规违纪被双规,也怪不得人家会这般议论。
苏静澜表面上是在埋怨张扬行事冲动,实则是在替他担忧。
真要是被调动市纪委,往后的路可就难走了。
市纪委虽说手握不小权力,可晋升之路既艰难又狭窄,不利于长远发展。
张扬靠在办公椅上,听着苏静澜略带嗔怪的话语,嘴角微微上扬:“静澜,我明白你担心我,可当时那情况,薛子轩的所作所为已经触碰到我的底线。
农田水利工程关乎民生,他却肆意妄为,我要是坐视不管,怎么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又怎么对得起那些满心期待的农民?”
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苏静澜在电话那头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无奈:“我知道你是出于公心,可官场复杂,你这一出手,难免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树敌太多总归不好。
而且这提议你去纪委的事儿,看似是认可你的铁面无私,实则暗藏玄机。
纪委的工作环境和晋升机制你也清楚,真要是去了,往后想要再有大的发展,可就难上加难了。”
她微微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道:“我就怕你一腔热血往前冲,却忽略了这些潜在的危机。”
如果是一年前的苏静澜,不会这么劝说他,甚至会无条件支持他。
可自从进入市委后,她被束缚住了,很多事情都要思考再三。
官越大,越是如此,不知道他成为市里领导时,会不会也这样?
也许吧。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儿,暂时他还不用去考虑。
对于苏静澜的关心,张扬内心还是蛮感动来着:“静澜,谢谢你这么为我着想,不过有些事儿,必须要有人做,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听完张扬的话,苏静澜沉默了片刻,轻声说道:“我懂,你一直都有自己的坚持。
只是我忍不住为你担忧。
以后做事,还是要多留个心眼,别太莽撞了。”
她的声音轻柔,却满含关切。
她是真的担心。
张扬笑了笑,安慰道:“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经过这么多事,我也不是当初那个愣头青了。
这次处理薛子轩,我也是掌握了足够的证据,才果断出手的。
而且,通过这件事,农业局的风气明显好转,工作推进也顺利多了。”
说到这儿,他的语气里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自豪。
“对了,建议我去市纪委的不会是韩书记吧?”突然间,张扬询问道。
这下轮到苏静宜疑惑了:“宗书记告诉你的?”
常委会才刚刚结束,而且能跟张扬通气的好像只有她和宗书记了吧。
“没有,宗书记不会跟我说这些,是我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