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如弹幕所问的那样。

这些人怎么能这样“真诚”的脸说出骗人的话。

简直难以置信这是平时看起来淳朴友善的水果老板做的。

然而事实摆在眼前不得不承认。

称完之后,方菡箐发现秤上显示只有541克。

“少了221克。”她冷静地说,声音清晰传入直播间。

这边,摊主大娘弯腰看着地上的情景。

“那就二十块五吧。”

大娘立刻改口。

“哎呀,我的秤没充电。”说着四处张望,试图为自己解释。

【岁月反驳】:“没充电。”

【秋韵】:“哈哈哈哈,真敢开口啊。”

【月下听花】:“这些人骗人都脸不红心不跳的。”

弹幕上吐槽如潮水般涌现。

心里真是气愤极了,原来这些人的真实面貌竟是这样。

经过前三家店后,大家对夜市摊贩的印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直以为缺斤少两的商人就像少数道德低下的人一样稀少。

毕竟都说是做生意要讲诚信。

但今晚亲眼见到的一切让人瞠目结舌。

已经第四家店了,每家都存在缺斤少两的问题。

而且这些商贩表面上都显得非常热情诚恳。

还以为他们不可能做这些黑心事,结果镜头记录下了他们的嘴脸。

这让大家都感到恐惧和失望。

一开始还在开玩笑,现在听到大娘找借口“没电了”,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

当前市场风气怎么会是这样的?

外表装得热心单纯,背后却干着肮脏的事。

失望、寒心、丑陋的行为简直让人看不下去。

此刻大家都十分愤怒。

看到画面中的大娘依然无所谓的样子,更加气愤不已。

方菡箐的直播间人数和热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关于她在夜市揭露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傲骨】:“太气人了,从来没想到这些打包票保证的商贩居然全都缺斤少两,还以为路上遇到的大姐会诚实些!!!”

【款姐】:“真心感谢有这样的人站出来揭露真相,以前以为最多就偷几块钱,现在才知道被骗了多少,以后出门也得带秤了。”

【老头与狗】:“大家都说网络购物搞垮了实体店铺,但不得不说,电商做得的确很出色!”

【果味】:“是啊,当初那些大公司推出网上买菜平台时,网友们都骂声一片,为那些线下摊贩抱不平,想想真挺讽刺的。”

“总共查了几个摊子?”

跟拍大哥一边跟着方菡箐走,一边问出了许多人心中的疑问。

“只剩下了11块钱,这次又是七两秤。”

方菡箐一时语塞,心中对方刚遇到的这些水果摊和其他零售商的做法感到困惑。

难道这些商家都默认将电子秤调整成不足数,都是七两或者八两秤吗?

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之前从未意识到这一点,为何大家都愿意不诚实呢?

就是因为小本生意挣得少?

夜市摆摊卖出25一斤或35半斤的价格,每晚也挺能赚的啊?

不仅是贵,还总短斤少两。

方菡箐和一直在看直播的网友们渐渐看明白了市场里的真面目。

原来所谓的小本生意、朴素商人都有黑心的一面!

“小姑娘,那边有些丑橘,你有兴趣看一下吗?”

跟拍大哥发现旁边有一个穿雨衣的老人家,好像正打算在那儿待上整个晚上。

方菡箐回头望去,看到了路旁堆着的大颗丑橘,还有卖它们的老农。

好。

还没从老人手里买过水果。

“大爷,您的丑橘多少钱一斤?”

老农操着地道口音回答道:“这是耙耙柑,特甜,15元一斤。”

方菡箐点点头,在她利索地挑完后,看见老人拿了一个传统秤砣杆秤出来称重。

“嘶”

“这种秤可不容易看懂。”

对这样的古老杆秤,方菡箐不太熟悉,短时间内根本不清楚到底有多重。

【残心念爱】:“我早前就有点担心这类无法直接看出重量的秤会有问题,现在看来更有可能了!!”

【清风不解语】:“平时我不太会去看这种传统秤的结果,希望他这次别再缺斤少两啦!不然我能怎么办啊!!”

【爱吃甜筒的猫】:“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个姑娘下班路上看到一位卖冰糖葫芦的老人家可怜巴巴的样子,于是多买了几串回去。结果回家才发现全变质了。人家看起来可怜兮兮,实际上心里却在笑话别人的好心肠。”

【想当你的小猫】:“这几年都没去逛路边摊了,总觉得购物中心的东西质量更有保障,至少不会出现短斤少两的问题。”

在老农称量期间,直播间的讨论非常热烈。

如果像眼前这样看似可靠的卖家都在玩鬼把戏的话,那么这个夜市里还有谁能被完全信任呢?

观看过程让不少人开始怀疑一切,这一刻大家几乎是在祈祷,希望能够见到公平公正的一幕。

因为这不仅仅是关于方菡箐个人受骗的事,未来任何一个观看直播的人都可能遇到同样的困境。

这种事情要是发生自己身上肯定气炸了。

“附近就有个可以验证的新式电子秤。”

察觉到方菡箐在打量手上那古老的称具,老农态度坚定地说着,显然是已经习惯了质疑的目光。

方菡箐点点头表示理解。

显然这位老人家过去也曾面对顾客们对他称量工具精准度方面的质疑,所以他特意强调了就在不远处公共使用的那台现代化秤具。

“差不多五斤左右。”

老农很快宣布称量结果,并且递出秤盘让大家看上面的刻度标识。

“确实是满五斤哦。”

方菡箐平静回复道。今晚她经历过的所有交易中所经过手的商品几乎都达到了预期的分量。

此时摄像机仍然保持捕捉镜头的角度稳定不变的同时,心里头却是相当期待马上使用那部新的设备。

一方是身穿防水外套看上去勤劳老实的普通农户,另一边则是整晚连续曝光了多位不同领域从业者不法行为的主播女士。

不知道此刻的方菡箐内心究竟作何感想,是否真的认为眼前的农民同样存在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