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80年代当富翁 > 第186章 通力合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开微微点头,他思考了一会儿说:“大家都分析得很详细,这很好。不过我们也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比如设备运输过程中的损坏、原料供应的延迟等。我们要制定一些应急方案,确保即使出现问题,也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

会议室里的人们开始低声讨论起来,大家都在思考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及应对的方法。

杨开接着说:“我知道大家都很期待新设备和原料的到来,这是我们研发的新起点。我们要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好,样品的生产是关键的一步,它关系到我们后续的实验和整个药物研发的进程。我希望大家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时间。”

众人齐声回答:“明白,杨总!”

听了他们的话,杨开充满自信地说:“好,我保证半个月给大家把所有设备和材料买回来,再给大家一个月时间,希望到时候能看到样品。”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阵兴奋的议论声。

年轻的研究员小周激动地说:“杨总,您这可真是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啊。有了这些设备和充足的时间,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杨开微笑着回应:“我知道大家都憋足了劲儿,但是这一个月的时间也并不宽松,每一个环节都要紧凑起来。”

负责检测工作的老吴皱了皱眉头说:“杨总,一个月的时间还是很紧张的。就拿我这边来说,新设备到位后需要校准,这可能就需要好几天,而且还要对新的检测流程进行熟悉,万一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样品有问题,重新调整又需要时间。”

杨开拍了拍老吴的肩膀说:“老吴,我理解你的担忧。但是我们不能还没开始就给自己找借口。前期的准备工作你们可以同步进行,比如先熟悉新设备的操作手册,等设备一到就可以迅速上手。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问题,我们可以及时沟通调整,大家齐心协力,我相信是能够克服这些困难的。”

这时,项目组的骨干成员林姐说道:“杨总,从设备和材料到位到生产出样品,中间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作。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加高效的沟通机制,这样才能确保信息及时传递,避免因为沟通不畅而耽误时间。”

杨开点头表示赞同:“林姐这个建议非常好。从现在起,我们每天设立一个简短的碰头会,各个部门汇报当天的进展以及遇到的问题,这样可以及时解决协作中出现的小摩擦。”

负责生产环节的大刘站了起来:“杨总,我这边生产的人手可能不太够。毕竟一个月的时间要完成这么多任务,设备操作和流程监控都需要人手。”

杨开思考片刻后说:“大刘,你先从内部调整一下人员安排,看看哪些环节可以优化人员配置。如果实在不够,我会考虑从其他部门临时抽调一些有经验的人员来支援你们。”

大刘感激地说:“谢谢杨总,我们一定合理安排,不辜负您的期望。”

杨开环视着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眼神坚定地说:“这是我们共同的项目,大家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这一个月不仅是对我们能力的考验,也是我们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我相信大家的实力,也相信大家的决心。”

众人纷纷响应:“杨总,我们一定行!”

半个月后,设备和材料如杨开所承诺的那样准时到位。

第一天,各个部门就像紧密咬合的齿轮一样开始运转。生产部门的大刘迅速组织人员开始设备的安装调试,他一边指挥着工人将新的生产设备型号为Sx - 1000的大型机器小心地安置在指定位置,一边对照着设备说明书检查各个部件。旁边的技术人员小李拿着工具,按照大刘的指示拧紧螺丝、连接线路。

而在化学合成部门,李博士带着他的团队开始对新到的化学原料进行分类整理。他们穿着白色的实验服,戴着防护手套,小心翼翼地将一瓶瓶贴着复杂化学名称标签的原料搬到储存架上。李博士对助手小王说:“小王,你按照清单再核对一遍原料的数量和规格,确保无误。我们今天下午就要开始第一批原料的预处理,不能出任何差错。”

检测部门的老吴也没闲着,他带着几个经验丰富的检测员开始对新到的检测设备型号为Jc - 3000进行校准。老吴眼睛紧紧盯着设备上的显示屏,手上熟练地调整着各种旋钮,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这个数值一定要精确,这关系到后面样品检测的准确性。”

每天的碰头会成了部门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

第二天的碰头会上,大刘首先发言:“我们生产部门的设备安装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八十,预计明天就能全部完成,但是在电路连接方面遇到了一点小问题,需要电气部门的同事帮忙看一下。”

电气部门的负责人老张马上回应:“没问题,大刘,我一会儿就安排人过去。”

李博士接着说:“我们化学合成这边,原料预处理很顺利,但是发现有一种原料的纯度比预期的略低,可能会影响反应速度,我们正在想办法解决。”

林姐提出建议:“李博士,你可以和采购部门沟通一下,看看是否有备用的高纯度原料,或者是否可以紧急补充。”

采购部门的小赵记录下来后说:“我马上联系供应商,看看能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高效的协作不断持续着。

生产部门在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开始了试生产。大刘亲自在生产线上监督,他看到机器顺利运转,生产出第一批初步产品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立刻通知检测部门:“老吴,我们这边第一批产品出来了,你们可以准备检测了。”

老吴带着检测设备和人员迅速赶到生产车间,他们按照标准流程对产品进行取样。老吴对大刘说:“大刘,我们会尽快出检测结果,如果有问题我们及时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