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铺子方面,侯府主要经营的是两间绣坊、一间成衣坊以及两间当铺,再便是一支往返京中和滇南的商队。

一年下来收成约合三万六千两,加上田庄收成,大约能有四万两。

不管是丰年还是灾年,收成波动都不是很大。

遇到天灾田庄减产时,铺面收入便会增加一些,反之则亦然。

虽说整个账面做得精妙,沈诗琪仍旧看出了这不同寻常之处。

这说明,账面是被刻意做平的。

背后一定有缘由。

根据这个推论,沈诗琪再细看了当铺的一部分开支项,发现当铺收成增加的项目,多来自玉石漆器的抵押,均为丹州特产。

侯府在丹州的土地中,便是梧桐岭这块林地最为‘奇特’。

占地足有两千亩,种瓜果的收成却稳定在众多田庄之下。

虽然有精妙的做账所掩盖,却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

这做假账的思路,与她之前替赵青云养私兵那会儿一模一样。

定然有问题!

“你为何想要这么远的林地?”宁氏问道。

沈诗琪心中隐隐有所猜测,笑道:“这片远在丹州,不仅宽阔还连成一片,收成却很一般,儿子拿来种药材,收益定会翻倍。”

宁氏探究着自家小孽障的神色,一时拿不定主意。

这臭小子如今懂事了,可是,是不是懂得太快了?

难不成真被他发觉出了什么?

听说如今他成日里待在凤鸣斋与沈氏耳鬓厮磨,沈氏看账,他便一旁作画相陪。

难道说,沈氏看账看出来了?

但是很快宁氏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可能,这两大箱子陈年旧账,短短几日的功夫看都看不完,怎么可能如此短时间内就从中知晓这些,许是巧合罢了。

打定主意后,宁氏道:“林子就算了,三万两银不是小数目,你仔细着用。既然要开药铺,得有个由头,明日我再给你派几个人手。”

沈诗琪也不深究梧桐岭的事,喜滋滋给宁氏捶背:“我就知道娘最疼我!由头我早已想好了,如今儿子不是养病么,便借着这求医问药的由头。为了我这隐疾,亲自开一间药铺,合情合理啊!”

“小猢狲!自己名声都不要了。”宁氏笑骂道。

“那哪儿能呢,待到冬日里,便是没有那天灾,我镇北侯府世子给灾民施粥施药,那也是积德积善的名声,隐疾的事最多也就是被唏嘘两声,不妨事。”

拿到银票的沈诗琪兴致勃勃回到凤鸣斋,看见小美正在账本前打盹,示意檀香和松韵不要吵醒,自己悄没声的凑近,用紫毫笔沾了清水,在她鼻头轻点了一下。

毕竟小美如今顶着的是自己的脸,她也舍不得画花。

顾晗睡得也不是很熟,鼻子上感受到凉凉的触感,睁眼见到世子大兄弟拿着笔正在对自己‘作恶’,睡意全无,哎呀一声惊叫着起身,小跑到铜镜前才发现自己被耍:“世子你真是太淘气了,檀香松韵你俩也不拦着!”

檀香和松韵只是在一旁偷笑。

场面难得的温馨。

“好了,我不逗你了,有件事情同你说。”

沈诗琪简要说了一下,顾晗瞪大眼睛:“你说夺少?开个药铺给了多少钱?!”

“三万两。”

侯府一年的开支才四万两上下,一家铺子就给了三万两?!

这也太财大气粗了吧!

沈诗琪笑着说道:“这还不够呢,我算了,咱们这个药铺若是开在城东闹市,便是再添上一万两,也才将将够。”

“地价这么贵?!”

“倒不是地价,大头在精湛的坐诊大夫、方剂和好药材。名医难寻,直接盘下一个药铺的花销便更高些,一颗百年人参或是一根犀牛角便是近千两。”

顾晗表示理解。

从古至今看病就是很贵的,古代没有工业化生产,也没有先进的温室大棚可以规模化种植,药材都是深山老林里挖出来的,自然更贵。

等会儿,说起大棚和规模化种植,顾晗眼前一亮。

别人不行,说不定他可以啊!

“不过,成本高收益也高,近期我会在外头忙几日,把药铺的事情尽快敲定。戏班子的事,劳烦夫人操持了。”

顾晗点头:“明白,这些交给我,你也别太辛苦。”

沈诗琪忙活起来。

这是她单独找便宜亲娘要的钱,非公中所出,药铺办下来自然也算是她的私产,她喜滋滋的忙活,带着松竹和松涛在各大药铺逛了个遍,很快选中了城东一家位置稍偏僻但是宽敞干净的药铺。

她对地段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地方一定要大。

因为再过一阵子便不是药铺挑地段的事,而是人们争先恐后的寻找药铺了。

地方够大,药材储备才能跟上。

她看中的药铺不仅有大大的后院,更是挖了一个大地窖,能存不少东西。

相中目标之后,雷厉风行找店家商谈,正好这药铺的老板因着此地偏僻少人连年亏损想要出让,让沈诗琪捡了个便宜,以九千两的价格便将整个铺子收入囊中,包括其中的坐堂大夫,伙计、学徒、杂役。

心情大好的沈诗琪干脆又添了一千两,将药铺中堆积多年的药材库存全都包下。

不到十日的功夫,挂上新牌匾的“火神山药铺”喜气洋洋开张迎客,即便门可罗雀也每日里忙得热火朝天。

几个坐诊大夫原本知晓药铺转让还担心自己失业,但见新东家没有要赶人走的意思,反倒是给他们涨了月钱,这才安心。

只是看着掌柜大肆收购药材准备大干一场的模样,大夫们纷纷心中叹息,上一个东家就是这么把店亏没了的。

新东家十分低调,只在店铺转让时来过一回,此外再未露面。

新掌柜和几个伙计话少却干练,据说这个古怪的药铺名字取自掌柜夫人。

外头一个谣言却传开来。

听说那镇北侯府世子得了隐疾之后,寻访数个名医看诊皆无成效,干脆自己一家家跑药铺求医,收效不高之后,竟一气之下自己开起了药铺,四处搜罗珍稀药材为自己治病。

与此同时,几个戏班子开始频频出入侯府。

府中整日里都是丝竹管弦、唱念作打之靡靡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