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原本预计花两三百进货,这下竟然拿了八百多。

这钱自然也是找林琴借的。

黄月珍在一旁看着,虽然心动,倒是没轻易下手,怕赔了本。

高磊叫人帮着把货拆开,给徐大海一一检查一遍,确定没问题才收了钱,转身就要走。

林琴挽留道:“你们坐下歇歇,泡个茶再走也不晚。”

高磊摆摆手,“不了嫂子,我还得赶回家,等下次有空再来喝茶,对了,这个是我的联系方式,你留着,下回有事直接找个有电话的地方打给我,比较方便。”

林琴欣然答应,亲自送他们出豁口。

等陈文军回来,林琴立马把高磊过来的事情给说了,“那些货是真的好,可惜咱没法兼顾,不然我都想跟这样一起做买卖了!”

陈文军哈哈大笑,“你都说咱无法兼顾,还是别想了,要是表嫂有这个心思倒是可以跟她一起合,不过现在说这些还太早,先看看姐夫那边东西卖得好不好再说。”

林琴点点头。

徐大海拿到货自然不可能继续留在南屿,第二天就准备带着那些货离开。

临走前,他依依不舍地看着自己养了几天的小婴儿,眼眶都红了,“小姨子,这孩子晚上一般吃三次,十一点喂一次,凌晨两点喂一次,早上五点再喂一次,挺乖巧的,只要及时喂吃的,她不哭也不闹。”

林琴仔细听着,时不时点点头,“姐夫放心吧,我和表嫂珍商量好了,我现在没啥事,睡得晚,上半夜孩子我带,下半夜再送到表嫂屋里,早上五点表嫂差不多也醒了,不会影响她休息。”

“那就好,那就好!”徐大海吐了一口浊气,又低声骂了朱福根和李兰两口子几句,这才扛着几个大麻袋离开南屿。

因着东西有点多,过河的时候林琴还另外给船家阿公送了些自家种的青菜和海鲜。

船家阿公乐呵呵地道谢,仔细把徐大海送过河,还贴心地建议他雇一辆三轮车帮忙拉货。

徐大海带着这一堆货回到徐家村。

刚到村口就遇到相熟的几个村民。

大家看着那些东西不免好奇,纷纷打听。

徐大海也没瞒着,故意夸张地说道:“我媳妇娘家那边的亲戚去粤省,特地带了不少衣服裤子鞋子回来,人家买卖,放了一些货给我,我打算带到镇上摆摊。”

村民一听,又羡慕了。

没一会儿,收到消息的林英就过来帮忙了,她也没当着大家伙儿的面追问,只马不停蹄地回去借了一辆推车过来装货。

等东西全都送到家里。

已经有村民过来看热闹了。

徐大海立马把家里的竹竿找出来,一个样式的货挂一套了,晾在竹竿上,就这么摆在家门口,让大家自己挑选,“都是一个村的,你们要是有中意的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们,像这个衣服,我亲戚说了,定价五块钱,咱都一个村的,我可以便宜你们五毛,多的就没了。”

众人一听,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

更别说家家户户都有几个大姑娘小伙子,这孩子到了说亲的时候也不能穿得太埋汰。

要是穿上这种洋气的衣服,说亲都能多几家人选。

打着这种心思的人可不少,不到半个小时,徐大海已经卖出去十几套女士套装,有的是衬衫配长裤,有的是衬衫配半身裙,还有几条款式清丽的连衣裙。

不明就里的林英光顾着配合徐大海,啥话都插不上。

好不容易送走一波人,徐大海刚喝了一口水,外头又进来三个大娘五个大姑娘。

两口子赶忙招呼。

徐大海买衣服的动静不小,老宅那边自然也收到了风声,只是乔迁宴的时候闹得太难看,村里人都知道徐大海和老宅的人老死不相往来,这会儿要是凑过去多丢脸!

王喜梅在家里指桑骂槐,一口一个白眼狼,就是没动静。

张桂芝还等着王喜梅过去闹,好趁机跟过去,兴许还能占个便宜啥的,结果王喜梅就是不上道,整得她郁闷得不行。

徐大海两口子完全不知道老宅这边的情况,两口子忙得昏天黑地,直到天彻底黑了才没人上门。

徐大海哑着嗓子同林英说道:“先把竹竿上抬进屋,关门。”

林英叫上两个儿子一起帮忙。

外头的东西收拾完,林英立马把院门关上,再去做晚饭。

一直到晚上七点多全家才吃上晚饭。

徐健兴奋地问道:“爸,你怎么突然想到卖衣服了?我还以为您会留在小姨那边赚钱,年底才回来了!”

林英也看向徐大海,“我也是这么想的,今天到底是啥情况?”

徐大海看了一眼窗外,摇摇头,“先吃饭,以后再说。”

林英压下内心的好奇,等全家吃饱了,把碗筷收拾完,再把卫生搞一搞,赶忙跟着徐大海上楼。

他们家盖的是两层楼,一层有三米多高,附近没有其他楼房,在二楼说话,声音小一点不怕被偷听了去。

林英谨慎一些,进了房间先检查了一下窗户,拉上竹帘,这才蹭到徐大海身边,“可以说了吧!”

徐大海点了点头,把这几天的情况告诉林英,“之前欠两千块,这次又借了八百多,我们得赶紧把这批货卖出去,我算了一下,要是这批货卖完,我们能赚五六百。

按照今天的情况,去镇上集市摆摊不愁卖不掉,只不过这摆摊的活得你跟我一起,毕竟一些女人的衣服我一个大男人也不好推销,而且人家看见我一个大老爷们估计都不敢过来。”

今天过来买衣服的大姑娘都是跟着家里的女性长辈,没有单独上门的。

林英想都不想就答应了,“只是摆摊,半天时间,不耽误地里的活,可以干!”

夫妻俩合计完开始算账,没想到竟然卖了六百多的货,相当于把那些货清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卖两三天应该就差不多了。

夫妻俩心下一片火热,干劲十足。

第二天凌晨五点就出发去赶集了。

林英早早把早饭做好,也不怕饿到两个儿子。

两口子赶在六点前抵达镇上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