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 第483章 首轮县域干部整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2月下旬,潇湘的天气彻底转冷。

而比天气更冷的,是各地县区组织部、政法委、编办会议室里的空气。

省委制度推进办下发的第五号文件,语气前所未有地简短、直接:

“制度复制正式进入区县阶段。”

“以县域为单位设立干部制度适配专项组,进行全面结构评估。”

“首批试点:衡洲、岳西、江陵。”

“试点不等于试探,必须动真格。”

文件的发出,标志着赵建国推动的“制度推进”从市级系统落地,首次直接切入基层治理的权力结构。

这意味着:制度派的真正“实战阶段”,来了。

衡洲市委办公楼,常务会议室内。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何江林翻开文件,看完之后没有说一句废话。

他手里的笔在纸面上点了两下,直接下达第一轮安排:

“下周一前,完成全市区县一把手政治画像汇总。”

“对近三年无流动记录的班子成员,全部列入评估预审清单。”

“组织系统成立两个突击工作组,分赴东南、西北四县驻点,对接各区编办、人社、纪检三口子。”

市委秘书长迟疑了一下:“江书记,动作是不是……太快了点?”

何江林抬眼,淡淡一句:

“是省委让我们推进,不是请我们协商。”

衡洲市下辖六个区县,其中有两个县近十年来组织架构几乎未变。

一个县的组织部长在收到市里的清查通知后,直接拨通了省里某退休老领导的电话,意图“打招呼、求稳”。

没想到,对方沉默两秒,只吐出一句:

“你要是觉得制度不是硬命令,那你也不用再在潇湘混了。”

这通电话像一盆冷水,彻底浇灭了幻想。

这时候他们才意识到,赵建国是真的要动县域干部系统了。

岳西的反应更直接。

原本还指望能继续“沉默应对”的几位区县书记,在看到通报文件上标注的红色警示线后,全都召开了紧急党组会。

岳西市委书记亲自主持,组织部部长汇报完制度推进组驻点安排后,全场一片寂静。

终于,有人开口:

“是不是要换人?”

书记没正面回答,只是说道:

“这不是清洗,是重构。”

“但不重构,就没人敢干事。”

制度推进办派出的“第一批制度突击组”人员悄然进驻。

衡洲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熊浩然带队抵达江阳区第一天,就以“结构性不匹配”为由暂停了区委办三名中层的职务备案,并对全区28名正科级以上干部展开制度打分测评。

其中有一位干部现场抗议:“你们是不是变相搞问责?”

熊浩然冷笑一声:

“问责是纪检的事,我们只负责告诉你——你这张画像,在省委那边是空白。”

“没有画像,就不能提拔。”

“这不是威胁,是机制。”

这番话直接打穿了在场所有人“制度就是风”的最后幻想。

他们终于意识到:

不是制度被推进,而是制度已经决定了你能不能往上走。

与此同时,江陵却陷入了严重“制度执行空转”状态。

制度推进办在江陵设立的“干部适配临时督导站”三天未收到任何数据上传。

市组织部“以系统升级为由”拒绝开通数据端口,试图延缓节奏。

省委制度推进办直接下达三级通报,将江陵市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并由省纪委协调联动,启动问责预审程序。

这场突击战的政治压迫感,迅速席卷各市。

省委办公厅。

许宏志主持制度推进组第二次协调会议。

通报会上,直接报出岳西、江陵、衡洲三地制度适配率:

?\t衡洲:68.1%,系统反馈完整,首批轮岗23人;

?\t岳西:42.7%,组织系统反馈部分延迟;

?\t江陵:7.9%,系统几乎空白,组织部未回应配套流程。

许宏志放下文件,语气冰冷:

“我不管你是谁的部下,也不管你背景有多深。”

“只要你不适配制度,就不要再想升一步。”

“你不信,尽管试试。”

星城市,市委调度中心。

赵斌拿着通报文件看完,不由苦笑:

“书记,这一轮动作大得像‘地震’。”

“区县层面已经开始清人、重排班子了。”

“有人说……省委是要把权力系统,从村一级开始重写。”

李一凡没说话。

他将眼神从窗外收回来,只说了一句:

“县域,是中国权力系统最真实的触角。”

“如果改革不落在县域,那一切都是表面功夫。”

当晚,省委制度推进办内部工作群里跳出一条信息:

“衡洲江阳区,完成首批轮岗调整。”

“组织系统打分画像——已上线。”

“干部适配指数自动生成,启用‘优先提拔建议’算法。”

这条消息截图,被许宏志直接发给了赵建国。

赵建国盯着那张“干部画像雷达图”看了几秒,随后低声一句:

“第一批种子,算是播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