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组织部的适配数据被合上之后,李一凡并没有急于拿起电话,更没有召集会议。他只是走到了办公室西侧的落地地图前。
目光,从一块块区域标签,缓缓扫过——星谷、高新、南部产业新区……
“如果干部是系统,那城市就是主板。”
“系统适配完了,该给主板加点电了。”
他按下呼叫键:“赵斌,过来一下。”
赵斌刚推门进来,就看到他正盯着地图上的南部区域发呆。
李一凡低声道:“我们该往南走了。”
2015年9月22日,星城市政府办公大楼。
李一凡站在一幅长达两米的城市空间地图前,目光落在地图南部区域——星谷科创园、高新技术开发区、湘南交通枢纽——一条隐约成形的“科技走廊”雏形已在他脑中清晰浮现。
“从星谷到南部产业新区,我们要打一条穿透式的科技中轴线。”
“名字我想好了——‘星南科技走廊’。”
市委办公厅主任赵斌第一个反应:“走廊?这听起来像是个概念工程。”
李一凡转身,目光锐利:“不是概念,是系统。”
“我们过去建园区、招商、分行业、搞园区管委会,这些方式太碎了。”
“我们现在要建的是——一整条打通基础研发、中试孵化、高端制造、平台输出的产业脊柱。”
他走到白板前,快速写下一行字:
【从科技碎片,到城市主干】
……
当天下午,市委经济工作小组扩大会议召开。
这场会,李一凡没有任何预告,直接拉上产业局、科技局、发改委、招商局、财政局一把手集体“闭门谈”。
“我们过去一年干了很多事,也吸引了很多企业进来。”他开场道。
“但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些高科技企业,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协同。”
“中微搞刻蚀机、长鑫搞存储芯片、京东方搞显示,美团做算法、游戏科学做引擎,晶科、隆基做能源——它们像一群各自干的高手,没有连接。”
“我们要让它们连起来,变成生态。”
他提笔在屏幕上勾出一条红线:
“从星谷科创园,到高新区,到南部芯片走廊,再到湘南产业转化平台——全线覆盖。”
“这里,将是星城市未来十年产业中轴。”
众人心头一震。
这不仅是一条物理走廊,更是一次经济结构的再组织。
……
接下来一周,星城市密集出台三份重磅政策:
一、《星南科技走廊招商支持条例(试行)》
——对引入关键产业链企业,最高给予3亿元资金支持、100亩土地指标优先配置。
二、《星南人才引进计划2.0》
——核心科技人才引入可直接办理“星城市特别居住证”,附赠子女教育、高端医疗、科研启动资金等福利。
三、《科技走廊产业协同发展指引》
——推动上下游企业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共享测试平台、并行参与基金孵化计划。
……
这三项政策一出,不到72小时内:
- 游戏科学创始人亲赴星谷办公,提交设立“AI物理引擎实验室”申请;
- 美团科技与中微达成边缘AI芯片共同孵化合作意向;
- 腾讯华中总部追加10亿元投资,计划在星南走廊设立“智能制造实验校区”。
赵斌跑进李一凡办公室:“李书记,真的起风了!”
李一凡没回头,只是看着玻璃墙外的星谷全景,淡淡开口:“我们不是招商,我们在布阵。”
……
可不是所有部门都跟得上节奏。
市财政局、人社局、宣传部反馈缓慢,甚至有部门负责人对外放风称“这是市领导的自嗨项目,不可能上升为全省战略。”
李一凡当即拍板,召开“星南走廊推进誓师会”,高规格召开、电视直播、百人参会。
会上他开门见山:“所有部门,在两周内交出产业适配任务书。”
“完不成的,直接纳入组织适配负面清单。”
台下一片寂静。
宣传部长王志明起身第一个表态:“市委宣传部将设立‘星南专题宣传中心’,每日跟进走廊进展、人才故事、产业突破,全域推送。”
财政局长彭学文站起身来,低头一秒后,郑重表态:“财政系统将配合推进专项债引导机制,重点支持核心企业落地。”
会议结束后,李一凡私下召见何国庆,提出人事调整名单初稿。
“我不怕得罪人。”
“但我们必须清除系统里的阻力。”
“这条走廊,不光是产业的路,更是干部选拔的新坐标。”
……
与此同时,四九城。
潇湘省委常委会议上,一位资历老道的常委拿出星城市最新产业报告,语气不无冷意地说:“现在是不是该考虑给星城市踩踩刹车了?”
“他们搞这么多试点,把省委、省政府都甩在后面了。”
赵建国听完不置可否,只是淡淡一句:“等他把南部做活了,我们再谈是不是超前。”
……
夜里,李一凡站在星城市政府大楼最高层阳台,看着南方一片尚未点亮的土地。
他喃喃自语:
“再给我三年,我让它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