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潇从梦中猛地惊醒了。
想起那些,根本就不再可能成为现实的荒谬之梦,她苦涩而又无奈地笑了。
那时,恰是清晨7点。
天已微明,她迅速地穿衣下了床。她忽然想起跑到外面去看看那条通向成都,也通向昆明的,举世闻名的成昆铁路。
她穿过了丰收的田野,穿过了清亮的小溪,来到了铁路边上。它在深秋的晨光里,散发出清冷的光芒。
但在这背后,是每修1公里铁路,就会牺牲两个铁道兵。
铁道兵之所以叫铁道兵,是因为他们当兵的目的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修建铁路,筑路修桥做基建。
成昆铁路总长1085km,因为设备落后,地质复杂,共牺牲两千一百多人。一次泥石流,就有130人殉职。
另外的大多数,都牺牲于用炸药包炸山开隧道。他们当年的年龄,也就是在十八九岁,二十来岁左右。
跟她同龄。
在小镇的山上,有一个很大的烈士陵园。他们没有死于战争,却死在了祖国的建设之中。
她终于理解了一句话:“这个世界并不安宁,你所有的安宁,不过是有人替你挡住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在课本里,现代历史只学习到了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上,用沙哑的声音宣布:“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但是她却从一本杂志上看到过,从解放后到八0年,我们也一直过着无比艰难的日子。
解放初期,我们依然不被世界认同。不但被西方世界孤立,甚至和苏联也矛盾重重,战争不断。
国内,既要三反五反,又要剿匪,又要建设一穷二白的新中国。
想想一穷二白是什么滋味?是让人悲从心来的那种滋味。
在如履薄冰之下,我们抗美援朝,打赢了朝鲜战争。
五十年代抗美援朝,大炼钢铁,大跃进。
六十年代大饥荒,印度反击战,越南反击战,三千万知青下乡。
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
我们总担心饥荒和战争,把稍稍值钱的东西,都全部搬进了大山里面。“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这就是三线建设。
在全国,沿海边境是一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是三线,其余是二线。
从1964年开始,上千家企业,四百万人参与。每年投资占全国总投资的40%左右,三个五年计划,共投入2052亿。
历时长达十六年,完成项目1100个。
三线建设完善了西部工业布局,工业由东部大城市内迁,带动了社会进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骨干,成为西部发展的主力军。
提升了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让蛮荒之地变为现代城市。
如果没有三线建设,也许西部到现在,都还一塌糊涂。当然,全国如果不建设,绝大多数地方,都还处在蛮荒之中。
攀枝花就是三线建设之中,一座从不毛之地建立起来的钒钛钢铁之城。
已探明的钒钛磁铁矿近百亿吨,其中钒钛分别占全国储量87%和94.3%,分别是世界第三和世界第一,有“世界钒钛之都”的美称。
矿石中还伴生有铬,铁,钴,镓,镍等多种有用矿物,是全国四大矿区之一。
而西昌地区,背靠安宁河平原,主要为攀枝花做大后方,提供吃住和生活用品。
现在仍在使用的西昌青山机场,410钢铁厂,都是当年的三线工程。
当然,最大的三线工程,就是举世闻名的成昆铁路。
1952年当时成渝(重庆)线修通之后,国家就打算修建成昆线。当时勘测了东,中,西线,三条线路,并且经过比较以后,认为中线最合适。
但是在建设过程之中,发现金沙江沿岸地质不良,无法继续施工,只好暂停。
恰在这时,西线方案经过的攀枝花地区,发现了大型铁矿,这对缺(石)油少矿的新中国,太重要了!
于是1958年为了攀枝花,决定放弃中线,改修西线。
成昆铁路沿途深涧密布,地质复杂。
与美国阿波罗带回的月球土壤,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联合国并称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
成昆铁路全长1085km,隧道427座,长约340km,占全线40%,几乎是当时国内其他铁路桥隧比的十倍。
桥梁991座,100km长,几乎1km就有一座桥。
成昆铁路六十多次横跨金沙江,大渡河等大江大河500km路段,穿越7~9级地震区。滑坡183处,危崖落石500处,崩塌100处,泥石流沟247条。
设计难度巨大,工程之艰巨,前所未有。全线还有七处盘山大线,呈螺旋型,环形,灯泡型,眼镜型,八字形,S型。
直线长度有170km,展开长达270km。
而且沿线气候恶劣。
有气温高达四十多度的火沟,十级大风劲吹的峡谷,常年积雪的雪山,还有数不清的溶洞,暗河,断层,流沙,容易爆炸的瓦斯……等等。
因此,建成后,用了多层钢网防护落石,并且建造了许许多多的泥石流导槽,导引它向别处流去,而不危害铁路。
当年,当苏联专家来到金口河大峡谷时,发出来了后来被铭记历史的一声惊呼:“简直到了地狱门口,中国人一定是疯了!这里就是筑路禁区!”
但是这些吓不倒我们的铁路专家和铁道兵,历时13年,从1958年开始,因为国家经济困难等各种原因,几次停工复工。
毛主席也很关心成昆铁路的建设进度,曾经说:“成昆铁路为什么停修了?铁路修不好,我睡不着觉。铁路修不通,我骑着毛驴也要到攀枝花。钱不够,把我的稿费拿出来用。”
1964年,毛主席作出指示,成昆铁路一定要快修。
后来,铁道兵,各个院校,研究所,还有沿线彝族,汉族老百姓,一共35万人,投入到了这场大决战之中。
终于,在1970年7月1日全线贯通。
为什么要用那么多人?为什么要用人海战术?因为当时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没有公路,没有电力,粮食,咸菜和水靠人送,水泥靠人背,铁轨靠人抬,枕木靠人铺,道碴靠人锤。
靠铁锤,钢钎,风枪施工,靠提马灯,举火把进洞施工。
靠一锤又一锤,靠一钎又一钎辅好路,打好洞,架好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