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徐卫东换上工装,踏入红星钢铁厂的大门。
厂区里依旧机器轰鸣,高炉喷吐着滚滚烟云,工人们来来往往,仿佛一切如常。
但当他走过车间时,原本嘈杂的交谈声忽然低了几分。
几个年轻工人偷偷瞄着他,眼神里带着欲言又止的复杂情绪。
“徐工!”林小梅从仓库里探出头,手里还攥着一把扳手,“早啊!”
她的声音刻意拔高,像是要打破某种微妙的氛围。
徐卫东点点头,目光扫过周围。
几个老工人假装低头干活,但手里的动作明显慢了下来,耳朵却竖得老高。
“设备调试得怎么样了?”他问,语气平静,仿佛只是寻常的寒暄。
“按你走前的参数,都校准好了!”
林小梅立刻接话,声音轻快,“就是三号炉的温控系统还有点小毛病,老李说等你回来再调。”
徐卫东“嗯”了一声,迈步往技术科走。
身后,他听见有人小声嘀咕:“听说 m国人……”
话没说完,就被旁边的人用胳膊肘捅了一下。
没人明说,但所有人都知道了。
他们被羞辱了。
他们的成果被偷了。
甚至还被人瞧不上。
他们连讨个公道的机会都没有。
*
推开技术科的门,老王和老赵正埋头整理资料。
见他进来,两人同时抬头,眼神里闪过一丝不自然。
“回来了?”老王故作轻松地问,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角。
“嗯。”徐卫东走到自己的工位前,发现桌面被擦得一尘不染,连茶杯里的水都是新添的。
老赵犹豫了一下,终于憋不住:“徐工,我们……”
“先干活。”徐卫东打断他,从抽屉里取出实验记录本,“三号炉的温控系统不是有问题吗?去看看。”
老赵张了张嘴,最终只是闷闷地“哦”了一声。
老王咬了咬嘴唇,忽然从抽屉里拿出一叠报纸,啪地拍在桌上:“你们看看这个!”
那是几份外文报纸的复印件,标题赫然写着:“mIt教授林志远被FbI调查,疑涉学术间谍案”
徐卫东的手指猛地收紧,纸张在他掌心皱成一团。
“我托同学从国外寄回来的。”老王压低声音,“林教授……会不会出事?”
徐卫东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先干活。”
午休时的窃窃私语食堂里,工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吃饭。
徐卫东端着饭盒刚坐下,周围的谈话声立刻低了几分。
“听说了吗?m国人根本不认账!”
“废话,人家什么地位,咱们什么地位?”
“可那明明是我们的数据……”
“数据?人家说是你偷的,你有证据吗?”
徐卫东低头扒饭,仿佛没听见。
忽然,一只粗糙的大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徐工。”老李端着饭盒坐到他旁边,声音沙哑,“别往心里去。”
这位在钢厂干了三十年的老钳工,从不多话。
此刻,他只是默默从饭盒里夹出一块红烧肉,放到徐卫东碗里:“吃,吃饱了才有力气干革命。”
徐卫东喉头一哽,点了点头。
*
下班后,徐卫东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绕道去了邮电局。
他拨通了一个很少联系的号码,电话那头大学同学王建国,现在在外交部工作。
“老徐?”电话那头的声音很惊讶,“你怎么……”
“林志远。”徐卫东直接打断他,“能打听一下他的情况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你等等。”王建国的声音忽然压低,“我三天后回你。”
挂断电话,徐卫东站在邮电局门口,点了一支烟。
夜色中,红星钢铁厂的灯光依旧明亮,像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种。
*
三天后的傍晚,王建国终于回电。
“林志远没事。”
他的声音透过电话线传来,带着一丝疲惫,“FbI查不出什么,mIt的律师团队也施压了,最后以‘证据不足’结案。”
徐卫东闭了闭眼,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
“不过……”王建国犹豫了一下,“他被调离了核心项目组,现在只能带带研究生。”
“活着就好。”徐卫东轻声说。
挂断电话,他站在邮电局门口,望着远处钢厂喷吐的烟云,忽然觉得胸口那股郁结的气,终于散了几分。
人没事,就还有希望。
只要人还在,就还能继续往前走。
*
当晚,徐卫东回到家时,三个孩子已经睡了。
姬小颂坐在灯下缝补衣服,见他进门,抬头笑了笑:“打听到了?”
“嗯。”徐卫东脱下工装外套,在她旁边坐下,“林教授没事。”
姬小颂点点头,手指灵巧地穿针引线:“那就好。”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
“厂里……”她轻声问,“大家怎么样?”
徐卫东望着窗外的夜色,缓缓道:“该干活干活,该吃饭吃饭。”
姬小颂笑了:“那就好。”
是啊,那就好。
只要人还在,炉火不熄,钢铁厂的汽笛声就会一直响下去。
只要人还在,希望就还在。
“林教授受到我们的拖累,虽然说他现在还算安全,但是估计以后的职业生涯必然会受到影响。”
徐卫东叹了口气,当时那个情况,只有那两个人为他们发声。
若不是林志远,他们可能连活着离开都做不到。
姬小颂看出了他的无奈和无助,“你觉得林教授有没有可能也想要回国?在当时那个境地,他愿意冒死帮助你们,很可能也想用自己的方式为国效力。”
“我不知道,也没来得及问。”
徐卫东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神落在窗外的夜色里。
“如果他真想回来……”声音低沉了几分,“现在那边盯得紧,恐怕不容易。”
姬小颂将针线放下,握住丈夫的手:“还记得咱们厂里那个老大哥专家留下的笔记吗?最后一页写着‘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可国内现在的条件……”徐卫东苦笑一声,“连台像样的电子显微镜都没有。”
“条件是人创造的。”姬小颂眼中闪着光,“三个孩子能用铁丝做出模型,林教授若是回来,说不定能带着我们造出更好的设备。”
徐卫东转头看她,妻子眼里的坚定让他心头一热。
他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志钢今天……”
“解出了你留下的那道题。”姬小颂笑着接话,“还说要写信请教林教授呢。”
两人相视一笑,窗外的月光悄悄爬上了书桌。
待徐卫东和孩子们全部都睡着之后,姬小颂猛地睁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