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送信的人刚刚出门,便被李雄派人给追了回来。
看到李雄的行为,万春公主不解的问道:“夫君,这是为何?”
“没有意义了,安禄山返回平卢已成为了定局。
我的这封信,只会给两位大人徒增烦恼而已,算了由他去吧!”
听到李雄的话后,万春公主轻轻叹了口气,“夫君如此考虑,自是有道理的。只是不知这安禄山日后还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李雄走到窗前,望着远方,眼神深邃,“此人心怀叵测且狼子野心,如果返回平卢,定然不会安分守己。
但是我也很难找出理由,让父皇将其留在长安。目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三天后,李雄带着万春公主进宫谢恩,李隆基和杜美人在御花园接待了他们。
当走完各项流程后,李隆基开口说道:“驸马随我走走,这里留给他们母女俩说些贴己话。”
随后,两人便朝着御花园深处走去,而高力士也很有眼色的,远远的跟在身后并未打扰两人的谈话。
“就在昨日,哥舒翰已经将第一批轮换的人员已经确定,并且已经呈了上了。
在人员调动上,哥舒翰考虑的很是周到,现在只差一道圣旨,便可开始轮换。”
说到这里,李隆基明显露出了担忧的神色。
“此事虽然你已经将各种利害关系说明,我也知道,增加禁卫军的战斗能力是很有必要,可是朕还是有所犹豫。
如果士兵过度的频繁调动,会不会造成兵不知将 将不知兵的局面出现?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各军的战斗力。”
李雄听到李隆基的考虑,随后也陷入了沉思。
毕竟就在大唐之后的下一个朝代宋朝,便是频繁的调换各地禁军,导致出现了理论基础担忧的情况。
再加上朝廷对各地的将领不放心,虽然宋朝也是名将辈出,可是依然给后世落了一个挫宋的印象。
不单单将大唐庞大的领土,没有完全收复,反而让北方异族压着打,甚至灭亡在草原兴起的帝国手上。
要知道,从秦朝开始,一直到唐朝都是对北方草原的异族,形成了碾压的局势。
结果到了宋朝,反而卑躬屈膝,甚至皇帝妃子都沦为了猪狗不如的东西。
要不是后来,一位乞丐皇帝强势崛起,说不定整个华夏的历史都将烟消云散,只留下无尽的传说。
“父皇的担心不无道理,不如限定一个时间如何?”
“限定时间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也是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但是我也想听听你的意见。”
“回禀父皇,我的意见是一名士兵不能在一地长期的,在一名将军带领之下作战。”
“士兵超过五年必须要轮换,而将领在一地任职也不能超过十年,规定的时间一到,不管任何人以任何理由都必须轮换调任。
而将领最多只可以带走自己的亲卫营,士兵则不用这么麻烦,直接以兵部的命令进行调动。”
“这样一来,既能防止了各地军队的战斗力下滑,又能避免一名将领长期在一地任职,形成山头势力。”
听到李雄的话,李隆基不由得点了点头。
“你这个方法我认为可行,你尽快以奏折的形式呈上来,下一次大朝会你也按时参加。
毕竟这一次首先轮换和调动的军队,属你麾下掌管的安西军最多。”
“小婿回去后便着手处理此事。”
看到李雄答应后李隆基接着问道:“至于安禄山请辞回平卢的事情,你怎么看?”
李雄知道今天的重头戏来了,李雄知道,现在的李隆基对安禄山还是十分的宠信。
而安禄山在大朝会上的表现可以说是,将所有人都骗了过去,而且时机把握的极好,理由也很是充分。
按历史上来看,现在的李隆基可以说对安禄山还是十分信任的。
如果不是有自己的出现,这一份信任会一直持续到安禄山起兵造反。
要知道,作为太子的李亨和身为宰相的杨国忠不止一次的到李隆基耳边说,安禄山会造反。
可是仍然不影响李隆基宠信安禄山,对方这一次回到平卢以后,就算是李隆基下诏,安禄山也再也没有来过长安。
从种种迹象就能看出,这时候的安禄山,在李隆基的心中的地位,还是十分稳固的。
想通其中的种种关节后,李雄并没有直接回答李隆基的问题。
“听说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乃是安禄山的堂弟,两地相连同属北方重地。
并且都是大权在握的一地节度使,而二人私下之间走动的十分频繁。”
说到这里后,李雄便没有再接着往下说,如果再说下去,说不定自己还会给李隆基留下一个没有容人之量的印象。
李隆基听到李雄的话后,经过一番思考后也是面露严肃的表情。
之前自己并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情况,现在经李雄这么一说,自己一番思考后也发现了问题。
李隆基看了李雄一眼以后,问出了一个似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
“你对于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怎么看?”
“在小婿看来,二人都是我大唐军中的顶梁柱。”
“郭子仪虽然已经接近六十岁的高龄,可是身体十分硬朗,而且为人处事十分的到位,在朔方军中的地位不亚于任何人。”
“至于李光弼乃是典型的年少得志,而且也是将门之后,小婿虽然没有与对方接触过,但我自认远远不如对方。
并且李光弼治军严谨,带兵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也是一名难得的猛将。
虽然我二人年龄相仿,只不过小婿承蒙父皇的看重,得以掌管一地。
而对方却只能屈居人下,并且存在多地任职副节度使,在运气方面差了一点而已,但其才能不容小觑。”
听到李雄的分析后,李隆基微微颔首,目光深沉并未表露出自己到底是何想法的意思。
可是李雄知道,既然李隆基问起郭子仪和李光弼的情况,必然是有了自己的想法。
而自己通过安思顺的事情,其实也已经表达出了对安禄山的担忧,作为一名掌管大唐多年的皇帝,怎么可能听不出李雄话中的意思?
“行了,不聊这些烦心事了,今日难得你与万春公主回宫,到时便留下来一起用膳,毕竟接下来的事情多操心操心。”
“小婿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