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因为她比罗祥大,叫师兄有点奇怪,于是喊同学了。

姜依的声音就像地狱的魔音,吓得罗祥一口饭噎在喉咙里,直翻白眼,旁边的男同学被他吓到了,赶紧把水壶给他。

罗祥咕噜噜灌了几口,结果把自己呛着了。

周围都是爆笑声。

但姜依没有笑,她在他对面的座位上坐下,座位旁还有一男同学的,赶紧挤到隔壁桌去。

生怕殃及池鱼。

罗祥下意识就抬手挡住自己的脸,“你想干嘛?我跟你说,上次让着你是女生,才没还手,这次我可不会客气。”

他呛得满脸通红,目瞪姜依,可是她神色很平静,一点不趾高气昂,更没出手打人,他愣了下,把手放下。

姜依吃了两口饭,就跟朋友聊天似的,看他愣着,“吃啊,吃完了我有话跟你说。”

罗祥又是一愣,他吃得差不多了,把饭盒里剩余的饭菜快速扒完,只见对面的姑娘也吃得很快,不到五分钟就把饭干完了,这让他十分吃惊。

所有关注事态发展的同学们都心痒痒,到底打不打的?

打是不可能打的,大家都是文明人。

姜依放下筷子,“罗祥同学,看来上次你的道歉不是真心实意。难道崔远没跟你说出实情吗?”

崔远今天没看见人。

罗祥说:“他跟我说了,的确,我上次就这样质疑你有点不对,道歉我也跟你道歉的了,打你也把我打了。但不妨碍我再次批判你。”

哲学系几个同学挺罗祥,“对对,一码归一码。”

经济系的同学说:“我看罗师兄就是怀恨在心,借芝麻小事报仇,你们不是新生,没参加军训都不知道姜依同学多努力。”

“就是啊,她身体不舒服还坚持训练,还凭实力得了奖。”同宿舍的李雁英说。

同班的几个同学都过来力挺姜依。

“搞特权是小事?”罗祥说:“吃饭搞特殊待遇,我没冤枉你吧,上次第一天请假也是事实吧,不住宿舍有宿管阿姨可以作证吧。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何来纪律,何来公平。”

他很认真,姜依当然也要认真对待,“罗祥同学,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认同这句话吗?”

这句话是伟人提出的,作为哲学系的人,罗祥说:“我当然认同。”

“那你为什么不去调查呢?军训的时候,是教官命令我去吃好点的,军令如山我能不遵守吗?

姜依最不缺乏的是耐心,不然前世也不可能跟陆云骁耗三十年。

“你可以问问教官,我当时不知道是哪位领导发出的命令,连申诉都无门。”

说完她还微微一笑。

她气定神闲又坦然的态度,让罗祥有点刮目相看,“我还是第一次听人把搞特殊说的如此堂而皇之的。”

姜依说:“这是事实,关于吃饭搞特殊,我是被逼的,你要批判的不是我,是让我吃好的人,你搞错对象了。我还等着你给我讨公道呢?”

旁边有位法学系的同学笑说:“这逻辑也没毛病。”

罗祥似乎在认真思考这件事。

姜依又问:“还有一句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句话你认同吗?”

哲学系的同学们都笑了,这位姜依同学真有趣,两次引用的都是他们哲学的经典,这句话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罗祥一噎,“我当然认同。”

姜依点头,“所以接下来我要说昨天请假和外宿的事了。”

年轻人眼里,一点小事也是大事,老年人眼里,只有生死才是大事。但入乡随俗,姜依决定跟小年轻们解释一下。

“我请假也是有原因的。我们厂里的股东因为听信谣言,纷纷要退资,工厂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那是我们的心血,也是三百多人的心血,关系大家吃饭问题,我作为负责人之一,能不去吗?不去解决,那我就是不负责任。”

罗祥一怔。

姜依说:“现在问题解决了,工厂度过危机,大家也继续有饭吃。

我认为缺了一天课是值得的。

如果当时我为了不缺课,不被老师点名批评,不被同学们议论,就不去解决这件事,你认为是对的吗?”

有同学说,“那当然不对,事有轻重缓急。”

“是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百多人的生计问题呢。”

罗祥面色有些发僵,这女人太能言巧辩,但他确实一时找不到话来反驳。

“至于我外宿的事,确实是搞特殊了。因为我的情况也很特殊,我有个孩子,我跟前夫离婚了,这也没什么不能说的。孩子跟我生活,还在上幼儿园,晚上没人照顾是不行的,所以我必须外宿。”

这次,连哲学系的都纷纷点头。

对母亲来说,有什么能比得过孩子。

姜依看着罗祥,笑着说:“可能你又要说我这条件,就不该来上大学,考大学也是搞特殊。的确,我这情况不多见,当时也是经历了一些波折,才得以报名高考。

但是,谁说离过婚的,就没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资格呢?”

在场的都是学霸,都是明理的,这点没人反对。

包括罗祥。

因为前不久他刚收到家乡一位大龄男同志的来信,说他从25岁开始一直申请复读,五年了,还没学校收他,觉得生无可恋。罗祥下一步就是跟教育局领导们反映,把参加高考的条件放宽。

“罗祥同学,我欣赏你的勇气,但现实不是乌托邦,你要是坚持心中的理想,那必须先接受现实的不理想。更加辩证的去看待这个世界。”

姜依说,“咱们山大的校训是什么,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你只做到最后一项,那就是莽夫,你想实现理想,可能吗?”

罗祥像被当头一棒,脑子嗡嗡嗡的轰鸣。

姜依说完,站了起来,“我话到这里,你要是还继续批判我,我也奉陪到底。因为我之后可能还要搞很多特殊。”

然后,她看向其他同学,“但我刚才也说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的情况跟大家不同,切忌盲目跟风。”

要不然校长能把她劈了。

“姜依食堂辩罗祥”一事,迅速传遍了整个山大。

校长也知道了,校长正想着怎么平息舆论呢,结果当事人已经自己解决,那再好不过。

同时校长很欣慰的发现,证明山大的学子们不是死读书,是会解决问题的。

这边,姜依当然不指望一次谈话,就能扭转罗祥对她的看法,她的那番话,更多是说给同学们听的。

果然,山大学报之社会科学版第二天就登出了姜依和罗祥的对话,同学们更多的倒向姜依,觉得她太不容易了。

又要上学又要工作还要带孩子。

也有不赞同的,说三心二意,学不到知识。学生时代,还是以学业为重。

这点得到大部分教授们的认同。

于是罗祥同学又有话题了,但这次言辞相对温和,说同学们来学校的目的不能只为了学历,给自己镀层金,而要实实在在学到知识。

“这个罗祥,他还真跟你耗上了?”闫慧有点无语。

姜依笑道:“但他这次说的有道理。而且,你们没发现,他没指名道姓了。”谈话还是有点效果的。

“但大家会想到是你,你要怎么回?”李雁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