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的城墙这里也感觉到震颤,那一股震颤还在加大。
不远处天地交接的地方也出现了一股黑压压的东西,就和来势汹汹的吐蕃兵来的时候一样,也是黑压压的。
他们像是一股黑云一样席卷了过来,也像是一道洪流,肆意冲刷着一切。
所到之处,无不臣服。
那牙旗之上的‘唐’字飘动着,让吐蕃人想起了藏在骨子里的记忆,被大唐人一次一次的击败的惨痛。
“援军!大唐的援军来了!”面前这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头高声笑着,他们不畏惧死神,因为隔绝了53年,他们终于等到了大唐的援军!
也因此,士气激发,这群小老头也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嗷嗷叫着杀敌。
那一股黑云也一下子席卷到下面的吐蕃士兵当中,像是撕开黑夜的刀子,将这些吐蕃士兵撕开,然后一一翦灭。
李世民可以说是心急如焚,尤其是派出去的斥候探听到吐蕃人的动静之后。
所以命令全军加快步伐。
吐蕃人便是强攻城池,也幸好他们赶上了。
尉迟恭和程咬金挥舞着他们手中的武器,现在的他们还是当打之年,一身气力很足。
“哈哈哈,吃你程爷爷我一击!”程咬金现在就变成了嗜杀之人,一下就带走几个。
尉迟恭和他的战场不在一起,但也有较量之心。
“不就是上回吃他一点牛肉,非计较这个,呸!”尉迟恭说着,手上的动作也不慢。
李世民当了皇帝,但也没有落下武艺锻炼,还能够领兵冲击。
这些都看得天幕之下历朝历代的人热血迸发。
于是人们又想起了朱清谷盘点过的李世民的丰功伟绩。
一战擒双王。
(汉·刘彻:唐朝皇帝如今还有冲锋之勇,不愧是一代英主!)
(明·朱棣:朕征漠北,也是效仿太宗了,如今看到太宗冲杀,心甚喜之。)
(明·朱元璋:老四你少往自己脸上贴金,你就是想去,你看看你家那个小胖子都累成什么样子了?在位竟然只是一年!等咱过去,踹你腚!)
永乐朱棣想要撤回刚才的消息。
(秦·嬴政:竟还有为大唐效死几十年至白发者……)
不得不说,嬴政也是深深的嫉妒了。
凭何这个李世民去到哪里,不过是轻飘飘的一句话,这些人就是纳头便跪?
探索多次之后,诸人也隐约猜到这天幕是心向华夏之人才能看到,而且也没有办法透露给不心向华夏之人所知。
有些看了天幕的夷兵,或者是夷商、唐商过来,主动加入、主动送粮、主动引路的。
这天可汗并不只是称呼而已。
这些吐蕃兵一看见大唐援军来临,也是马上溃散,李世民率部竟然俘获不少吐蕃人。
这一座坚守了几十年的城池,终于朝着外来的大部队人缓缓的打开了城门。
李世民看见了那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兵。
天幕也看到了那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兵。
他们身上的盔甲已经薄得承担不起身体里的那颗心,那些信仰,沉甸甸的一切,这些岁月,这些时光。
李世民一一的从他们的面孔扫视过去,好像从他们坚定的面孔之上看到了他们年轻之时的样子。
他们眼睛里的光从来没有变过。
他们拥簇着,手中的兵器渐渐的放下,头上的头盔渐渐的被他们的手抱着,他们一个接着一个的让开了路,那是一种无言的守护。
而这种守护,他们已经进行了五十多年。
李世民很庆幸,也很感谢天幕,感谢朱姑娘,让他可以来到这里,让他们不再失望。
玄甲军、左右禁卫也对他们这一群人表示尊敬,高歌唱起《秦王破阵舞》。
熟悉的旋律响起,回荡在这戈壁滩,这城池里。
就着没有散去的血腥气,有敌人的,有同袍,他们高歌——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
“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
“戎衣更不着,今日告功成。”
……
“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慷慨的高歌带着悲壮肃穆,迅速感染了这里的所有人,就连这一群白发兵,城中的所有人都渐渐走了出来,他们也一同高歌。
就连车子里的朱清谷、付小远他们都小声跟着。
虽然他们不懂说大唐官话,但他们听得出来其中寄托的意思。
曾几何时,老一辈先烈也是如此,他们吃完了苦,就想要把甜的留给后辈,他们说,我们打完了仗,子孙后代就不用再打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再受此屈辱……
现在我们的旗帜果然也到处飘扬,新一代的华夏人可以挺直起脊背。
而这种风骨也是一代又一代的华夏人铸就的,他们把这种风骨,这种信仰深深的根植在我们的骨子里。
所以我们知道大国大爱,知道爱国知道珍惜。
天幕下也有人开始唱起了唐律,那些孩童,甚至是田头地间的老农、织布衣的女子……
李承乾就这样跟着天幕唱起了词,已经好了一些的兕子也奶声奶气的唱着。
宫人小声啜泣着唱着词。
那些吐蕃人不明白为何这些人如此难杀,也不明白为何这些人会高歌,会流泪,很多时候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打仗。
“臣郭昕,拜见太宗陛下!”郭昕正要叩拜,李世民便已经下马,将他扶起,他深切的看着这位白发老将,心中很不是滋味。
李家啊李家!
但他还是渐渐的让郭昕站直了身体,放眼望去,镇定自若,自有一番豪迈气度,“可还愿随朕将吐蕃人赶出河西走廊,反攻吐蕃,踏平吐蕃?”
他也看向郭昕身后的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兵,没有嫌弃他们的年纪,也没有嫌弃他们尚不能战,没有让他们回去颐养天年。
到了这个时候,很多时候就是靠一口气撑着,有一口气,对这些老卒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估计他们现在也唯有一个执念,那就是‘扬大唐之威!’,也让西域四百多国知道大唐犹在!
郭昕目光坚定的拱手道,“臣愿!”
他身后的白发老卒亦是铿锵说道,“我等愿追随太宗陛下,踏平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