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白话历史兴衰演义 > 第12章 孔子编年其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论语·为政》有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本名丘,字仲尼,老家在山东曲阜县,那可是宋国微子启他弟弟微子衍的后代。微子衍,人称微仲,传到第五代,有个叫弗父何的,他这人特谦让,把国君的位置让给了弟弟厉公,自己呢,就当了个宋国的大官。弗父何的儿子叫宋父周,周的儿子叫世父胜,胜的儿子是正考父,正考父的儿子就是孔父嘉。到了孔父嘉这一代,五代的亲情就远了,他们这一支就另立门户,开始姓孔了。

说起来,这孔家还有段风流韵事呢。宋国有个叫华督的,有一天在路上看见孔父嘉的老婆,嘿,那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送走人家还恋恋不舍地说:“真是又美又艳啊!”结果,这华督就动了歪心思,把孔父嘉给杀了,自己娶了他老婆。孔父嘉有个儿子叫金父,金父的儿子叫睾夷,睾夷的儿子叫防叔。这防叔啊,为了躲华家的乱子,跑到了鲁国,生了伯夏。伯夏呢,又生了叔梁纥。叔梁纥娶了个老婆叫施氏,一口气生了九个女儿,就是没儿子。后来,他纳了个妾,生了孟皮,可这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不甘心啊,又去颜家求婚。颜家有三个闺女,最小的叫征在。颜老爹问三个闺女:“陬大夫家虽然祖辈是士人,但他们是圣王的后代,现在这人身高十尺,力气大得吓人,我挺喜欢他。虽然他年纪大点儿,性格严厉点儿,但都不是问题。你们仨,谁愿意嫁?”俩大闺女都不吭声,小征在站出来说:“爸您说了算,我还问啥?”颜老爹一看,行,就你了!于是,征在就成了叔梁纥的老婆。

征在想要个孩子,就跑到尼丘山去祷告。您猜怎么着?她上山的时候,草木的叶子都往上翘,祷告完了下山,叶子又都垂下来了。那天晚上,征在做了个梦,梦见黑帝召见她,告诉她:“你有圣子啦!”醒来一看,嘿,真怀孕了!周灵王二十一年,庚戌年十月庚子日,夏历八月二十七,孔子在鲁国的昌平乡出生了。还没出生的时候呢,就有麒麟在孔家院子里吐了个玉书,上面写着:“水精之子,继衰周而为素王。”颜家觉得这事儿太神奇了,就用绣绂系在了麒麟的角上,结果麒麟待了两天就走了。征在怀孕十一个月才生下孔子。孔子出生那天,两条龙绕着屋子飞,五个老神仙降临到院子里,颜家屋里还听到了天上的音乐,空中有人说:“天生圣子啊!”

孔子生下来就长得不一样,牛唇虎掌,肩膀像鸳鸯,背像乌龟,嘴巴大,喉咙宽,头顶上还有个反写的“丘”字,中间低,四周高。胸口还有文身,写着“制作定世符”。他爸叔梁纥一看,说:“这孩子肯定是得了尼山的灵气。”于是,就给他取名叫丘。

孔子三岁那年,他爸叔梁纥就没了,埋在鲁国的东防山。

孔子六岁那年,别的孩子都在玩泥巴,他却摆起了祭祀用的俎豆,学起了礼仪。

十七岁那年,鲁国的大夫孟僖子快不行了,他嘱咐儿子懿子和南宫敬叔,一定要去学礼。

十九岁那年,孔子娶了宋国的亓官氏。

二十岁,他当了鲁国的仓库管理员,东西管得井井有条。

二十一岁,他又当了牧场管理员,牛羊养得膘肥体壮。这一年,他儿子鲤出生了。巧的是,鲁国的国君刚好赐给孔子一条鲤鱼,孔子觉得这是国君的恩赐,就给儿子取名鲤,字伯鱼。

二十二岁那年,孔子开始在阙里教书,颜回、闵损这些徒弟,都是那时候收的。

二十四岁那年,他妈颜氏去世了,和爸合葬在防山。

二十七岁那年,郯国的国君来朝见,孔子见了他就问官职的事儿。

二十八岁那年,他又向郯子学习礼仪,学完后感慨地说:“天子失去了官职制度,学问都跑到四夷去了,这话真不假啊!”

二十九岁那年,孔子听说有个叫师襄的人弹琴弹得特别好,他就跑去学琴了。您说这孔子,学啥像啥,弹琴这事儿,估计也是手到擒来。

到了三十一岁,齐国的齐景公派使者来请孔子,孔子二话不说,收拾收拾就去了齐国。您猜怎么着?齐国有个一只脚的鸟,飞到朝堂上,张开翅膀蹦跶。齐侯就好奇了,问孔子这是咋回事。孔子一看,说:“这鸟叫商羊,是水的预兆。以前小孩子屈着脚,抖着肩膀跳,还唱着:‘天要下大雨,商羊来跳舞。’看来要有大水灾了。”嘿,您还别说,没过多久,真就下起了大雨,水都溢出来了。齐景公一听,感叹道:“圣人的话,果然是有根据的。”

三十二岁那年,齐景公想给孔子封个地儿,叫廪邱,让他养老。孔子一听,连忙摆手说:“不行不行,我听说君子得有功劳才受赏。我现在就说说话,还没干啥事儿呢,就先给我地儿,这不是太不了解我了吗?”

到了三十四岁,孔子跟南宫敬叔说:“我听说周朝有个叫老聃的,古今通吃,礼乐、道德啥的,他都懂,我得去拜他为师。”南宫敬叔一听,觉得这事儿好,就跟鲁君说了。鲁君一听,也觉得这是好事儿,就赐了车马侍从,让孔子和南宫敬叔一起去周朝找老聃学礼。见了老聃,孔子就虚心请教。老聃一看,这孔子挺上道儿,就说:“你说的那个人啊,骨头都朽了,就剩话儿了。不过,君子嘛,得时则驾,不得时就蓬累而行。我听说,好商人深藏不露,君子呢,德行高尚,看着却跟傻子似的。那些聪明过头、爱议论人的,容易惹祸上身;博学善辩、志向远大的,也容易招灾。做儿子的,别光顾着自己;做臣子的,也别光想着自己。多想想自己哪儿做得不对,道就不远了。”孔子一听,连忙点头:“是是是,我受教了。”

学完了礼,孔子又去找苌弘问乐。他跑到明堂一看,哎哟喂,四门墙上都是尧、舜、桀、纣的画像,还有周公抱着成王,背对着屏风朝见诸侯的图。孔子就跟身边的人说:“明镜能照出人形,历史能告诉我们现在该咋做。当君主的,不想着怎么保持安稳,却忽视可能遇到的危险,这就像往后退却还想追上前面的人一样,岂不是糊涂蛋吗?”

接着,孔子又跑到后稷的庙里,看见三个金人,嘴都被封上了,背上还刻着字:“这是古人提醒我们要慎言啊!记住了,别多说话,多说话容易坏事;别多管闲事,多管闲事容易惹祸。安乐的时候要警惕,别做后悔的事儿。别觉得没啥大不了的,祸根子可能就这么埋下了。别觉得没啥危害的,说不定危害大着呢。别觉得自己懂得多,神仙可都在看着呢。小火不灭,可能就成了大火;细流不堵,可能就成了江河;小事儿不断,可能就成了大麻烦。小刺不拔,可能就得找斧子了。真能小心谨慎,那就是福气的根儿。嘴啊,可能就是祸门的钥匙。强硬的人,容易死得早;好胜的人,容易遇到对手。强盗恨主人,百姓怨君王。君子知道天下不能争强好胜,所以就甘居人下;知道众人不能抢先,所以就落在后面。温和恭敬、谨慎有德,让人家羡慕你。保持谦卑,没人能超过你。人家都去争那个,我就守着这个;人家都迷惑了,我就不动。藏着我的智慧,不炫耀我的本事。我虽然地位高,但没人能害我。江海虽然处在下游,却能容纳百川,就是因为它低啊。”

孔子啊,他老人家有个信条,那就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就是老天爷不偏不向,但总是眷顾那些做好事的人。他常常跟弟子们念叨:“小子们记住了,这话实在,说到心坎儿里去了。”

从周朝学成归来,孔子在鲁国的地位那是越来越高了,弟子也越来越多,从四面八方赶来求学的,据说有三千人呢!这可真是桃李满天下啊。

三十五岁那年,鲁国的昭公因为内乱跑了出去,孔子也趁机去了齐国,住在招待外国使臣的宾馆里。没多久,齐景公就亲自来拜访他了。

两人寒暄了几句,刚准备好好聊聊,旁边就有人来报:“大王,周朝来的使者刚到,说先王的庙被烧了。”

齐景公一听,就问孔子:“这是哪位先王的庙啊?”

孔子捋了捋胡子,不慌不忙地说:“肯定是厘王的庙。”

齐景公好奇了:“您怎么这么肯定呢?”

孔子解释道:“厘王啊,他改了文王的好政策,搞了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宫殿盖得高高的,车马也奢侈得很。这种做法,不遭天谴才怪呢!”

话音刚落,外面就传来消息,说厘王的庙果然被烧了。齐景公一听,连连感叹:“哎呀妈呀,圣人的智慧,那真是超乎常人太多了!”

到了三十七岁,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那叫一个好听啊,他整天沉浸在音乐里,连肉是什么味儿都忘了,齐国人都夸他境界高。齐景公跟他聊起治国理政的事儿,也是听得津津有味,还想把尼溪的田地封给孔子呢。可这事儿被晏婴给搅和了,他说孔子这人太能折腾,不适合待在齐国。没办法,孔子只好打包行李,又回到了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