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武则天生死之间的不凡历程 > 第454章 李显复位-铲除张氏余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4章 李显复位-铲除张氏余孽

次日,阳光终于穿透云层,洒在金碧辉煌的皇宫之上。皇宫内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钟鼓齐鸣,礼乐喧天。李显身着华丽龙袍,头戴沉重皇冠,端坐在皇位之上,俯瞰着满朝文武。

他神色庄重,声音洪亮地说道:“朕今日复位,实赖诸位爱卿与天下百姓相助。历经这许多动荡,大唐已百废待兴。如今摆在朕面前的,是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如何让我大唐重现往日辉煌。还望诸位与朕齐心协力,共铸大唐的辉煌。”

大臣们纷纷跪地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响彻宫殿。

然而,李显心里清楚,虽然成功复位,但前路依旧荆棘密布。退朝后,他将几位亲信大臣留在了御书房。

李显面色凝重地说:“张氏兄弟虽已伏诛,但太平公主和武氏家族的残余势力仍不可小觑。你们密切留意他们的动向,切不可掉以轻心。”

亲信大臣李昭点头称是:“陛下放心,臣等定当小心谨慎,一有风吹草动,便向陛下汇报。只是,太平公主在朝中威望颇高,武氏家族又根基深厚,若要动手,还需从长计议。”

另一位大臣王铭也说道:“陛下,太平公主心思缜密,且广结党羽。武氏家族自武周以来,在朝中盘根错节,贸然行动,恐会引发朝堂动荡,还望陛下三思。”

李显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朕自然明白其中利害。如今朕刚刚登基,首要之事是稳定民心,恢复朝堂秩序。若此时对太平公主和武氏家族动手,难免会让天下人觉得朕心胸狭隘,容不得人。”

李昭思索一番后建议道:“陛下,或许可先逐步削弱他们的势力,安插陛下的心腹进入关键职位,掌控朝堂局势。待时机成熟,再一举清除隐患。”

李显点头:“此计可行。你们回去后,即刻着手安排,务必小心行事,切莫打草惊蛇。”

几日后,朝堂之上,大臣赵启出列,奏道:“陛下,张氏兄弟虽已斩首示众,但他们党羽众多,遍布朝野。若不彻底铲除,恐会留下后患。”

李显神色严肃:“爱卿所言极是。朕命你负责彻查张氏兄弟党羽,凡参与其恶行、危害朝堂者,一律严惩不贷。但需注意,切不可冤枉无辜,以免引起朝堂恐慌。”

赵启拱手领命:“陛下放心,臣必定明察秋毫,绝不姑息奸佞,也不会让无辜之人蒙冤。”

李显微微颔首:“此事关系重大,关乎朝堂稳定,你要谨慎行事。若遇到棘手之事,可随时进宫向朕汇报。”

赵启退下后,朝堂上又有大臣进言:“陛下,如今复位,当务之急是恢复民生,整顿吏治。张氏兄弟当权时,许多政策混乱,百姓苦不堪言。”

李显目光坚定:“朕深知民间疾苦,会即刻着手改革弊政。传朕旨意,减免受灾地区赋税,鼓励农桑,对于清正廉洁的官员,要予以提拔,贪腐之辈,严惩不贷。”

与此同时,太平公主府中,气氛也颇为凝重。太平公主在厅中来回踱步,神色冷峻。身边的幕僚李贤说道:“公主,如今李显复位,对我们恐怕不利。张氏兄弟一死,我们在朝堂的势力也折损不少。”

太平公主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哼,李显虽然复位,但他未必就能坐稳这皇位。武氏家族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李贤回道:“武氏家族也在暗中商议,他们担心李显会对他们动手,正考虑如何自保。武三思近日频繁与家族亲信往来,似有大动作。”

太平公主沉思片刻后说:“派人去与武氏家族联络,告诉他们,此时我们需同舟共济。李显刚登基,立足未稳,我们若能联合起来,未必不能寻得转机。”

李贤面露担忧:“公主,武氏家族向来与我们有些嫌隙,他们会愿意合作吗?”

太平公主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在这权力的漩涡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如今李显对他们有威胁,他们不会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只要我们晓以利害,武氏家族会与我们携手的。”

李贤点头:“公主所言极是,那臣这就去安排。”

武三思府中,武三思正与几位武氏子弟商议对策。武崇训说道:“伯父,李显复位,我们武氏家族怕是要遭殃了,该如何是好?”

武三思眉头紧皱,来回踱步:“哼,李显那小子,肯定不会轻易放过我们。但我们武氏经营多年,也不是任人宰割的。”

这时,下人来报:“老爷,太平公主府有人求见。”

武三思与众人对视一眼,说道:“请他进来。”

来人见到武三思,行礼后说道:“武大人,太平公主让小人给您带句话,如今李显复位,对武氏和公主都不利,公主希望能与武氏家族携手,共抗李显。”

武三思沉思片刻,问道:“太平公主有何打算?”

来人回道:“公主说,可先在朝堂上安插人手,扰乱朝纲,削弱李显的势力。待时机成熟,再另做打算。”

武崇训忍不住说道:“太平公主向来野心勃勃,与她合作,会不会引狼入室?”

武三思瞪了他一眼:“此时不合作,难道坐以待毙?李显不会放过我们,与太平公主联手,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随后,武三思对来人说道:“回去告诉太平公主,就说我武三思愿意合作。但丑话说在前头,合作之事,必须公平,利益均沾。”

来人领命而去。武三思看着众人,说道:“接下来,我们要小心行事,按计划与太平公主配合,绝不能让李显坐稳皇位。”

几日后,朝堂上便开始出现一些针对李显政策的反对声音,有人弹劾支持李显改革的官员,朝堂局势渐渐变得微妙起来。

李显得知这些情况后,在御书房与亲信大臣商议。李昭说道:“陛下,看来太平公主和武氏家族已经开始有所动作了。他们在朝堂上兴风作浪,意图扰乱朝纲,削弱陛下权威。”

李显面色阴沉:“朕就知道他们不会安分。王铭,你有何对策?”

王铭思索一番后说:“陛下,我们不妨将计就计。表面上对这些反对声音置之不理,暗中调查幕后主使。待掌握确凿证据后,再一举揭露他们的阴谋,让朝堂上下看清他们的真面目。”

李显点头:“此计甚好。李昭,你暗中调集可靠人手,密切监视朝堂上那些活跃的反对势力,查清他们与太平公主、武氏家族的关联,记住,一定要谨慎行事,不可打草惊蛇。”

李昭拱手应道:“陛下放心,臣定会小心部署,确保万无一失。只是,这调查需花费些时日,在此期间朝堂上这些反对声音不断,恐怕会影响陛下新政推行,也会让一些大臣人心惶惶。”

李显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朕也担忧此事。但此时若强行镇压,正中他们下怀,只会让局势更加复杂。王铭,你在朝堂上多留意其他大臣的态度,安抚人心,尽量保证新政能稳步推进。”

王铭领命:“陛下,臣明白。臣会在朝堂上据理力争,为陛下新政争取支持,同时也会留意大臣们的动向,若有异常,及时向陛下汇报。”

而在宫外,太平公主与武三思秘密会面。地点选在一处极为隐蔽的别院,四周静谧,几乎无人知晓。

太平公主身着一袭深色锦袍,头戴帷帽,率先开口:“武大人,如今我们已开始在朝堂上发力,但仅凭这些小打小闹还远远不够,必须想出更有效的办法来动摇李显的根基。”

武三思轻抚胡须,沉思片刻道:“公主所言极是。我觉得可以从经济方面入手,暗中煽动一些富商抵制李显的赋税改革,让百姓觉得新政给他们带来了不便,引发民怨。”

太平公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武大人此计不错。不过,我们还需注意,不能做得太过明显,否则一旦被李显察觉,我们的计划就会功亏一篑。”

武三思微微点头:“公主放心,我会安排妥当。另外,我听闻李显正在暗中调查朝堂上的反对势力,我们也得小心行事,别露出马脚。”

太平公主冷笑一声:“哼,就凭李显那点本事,未必能查出什么。只要我们这边的人咬紧牙关,他也拿我们没办法。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让底下的人都收敛些,别轻举妄动。”

此时,武三思又想起一事,说道:“公主,还有一事。如今我们虽联手,但朝中大臣们心思各异,有些人摇摆不定,若能拉拢更多大臣为我们所用,那胜算便更大了。”

太平公主目光闪烁:“此事我也在考虑之中。像韦安石、萧至忠这些大臣,平日里与我关系尚可,我会找机会与他们接触,探探他们的口风。武大人,你那边也可以留意一下,看看有哪些大臣能为我们所用。”

武三思应道:“好,我会留意的。只是,拉拢大臣并非易事,还需徐徐图之。”

两人又商议了许久,才各自散去。

与此同时,李昭那边的调查也有了一些进展。他的手下发现,朝堂上带头反对新政的几位大臣,背后都与武氏家族的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昭进宫向李显汇报:“陛下,臣已查到一些线索。朝堂上那几位极力反对新政的大臣,都接受了武氏家族的贿赂,而且他们与武三思来往密切。看来,这背后确实是武氏家族在搞鬼。”

李显拍案而起,怒声道:“武三思竟敢如此大胆,公然与朕作对!太平公主那边可有消息?”

李昭摇头:“暂时还未发现太平公主与这些事直接相关的证据,但以臣对她的了解,此事她不可能不知情,说不定就是她与武三思共同谋划的。”

李显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哼,既然他们如此迫不及待,朕也不会再姑息。王铭,你明日上朝时,就弹劾那几位大臣,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揭露他们与武氏家族的勾结。朕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敢与朕作对,绝没有好下场!”

王铭拱手领命:“陛下圣明,臣明日定会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让武氏家族的阴谋大白于天下。”

次日清晨,朝堂之上,气氛格外压抑。大臣们似乎都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王铭出列,手持奏章,神色严肃:“陛下,臣有本奏。近日朝堂上针对新政的反对声音不断,臣深感蹊跷,便暗中调查。如今已查明,有几位大臣接受武氏家族贿赂,故意在朝堂上扰乱朝纲,反对陛下新政。”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众大臣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被王铭弹劾的几位大臣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其中一位叫周兴的大臣连忙出列,跪地磕头道:“陛下,这是污蔑啊!臣一心为国,对陛下忠心耿耿,怎会做出这等事来!”

王铭冷笑一声,上前一步说道:“周大人,你还想狡辩?这是从你府中搜出的武氏家族给你的金银往来记录,以及你与武三思亲信密会的证人证言,铁证如山,你还有何话说?”

周兴见状,瘫倒在地,面如死灰,其他几位被弹劾的大臣也纷纷伏地求饶。

李显坐在龙椅上,面色冷峻,怒视着阶下众人,大声道:“朕登基以来,一心想要恢复大唐盛世,推行新政也是为了天下百姓。你们这些人,为了一己私利,勾结武氏家族,妄图破坏朝堂稳定,实在是罪不可赦!来人,将这几人打入大牢,听候发落!”

侍卫们上前,将几位大臣押了下去。朝堂上一片寂静,众大臣皆被李显的雷霆手段所震慑。

这时,武三思站了出来,故作镇定地说道:“陛下,此事或许有误会,周兴等人或许是被有心人陷害,还望陛下明察啊。”

李显看着武三思,目光如炬,冷冷说道:“武三思,你还想为他们开脱?这几人与你来往密切,证据确凿。你以为朕不知道你在背后搞的那些小动作?朕念及武氏家族曾经对大唐也有过贡献,一直对你等颇为宽容,可你却不知收敛,屡屡与朕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