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盗墓:开局山出家成道士 > 第341章 寻觅合适的立足之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1章 寻觅合适的立足之地

得知林晓阳的安排后,老板杨德辉不仅批准了假条,还额外给了他四天假期,希望借此机会与其他农业专家交流,或许能碰撞出新的灵感。

周六清晨,林晓阳穿上了白色衬衫,搭配崭新却质朴的鞋子,背起行囊离开住所,骑行至市区以北的一处古老建筑群落前停下。

“农业科学院”

五个大字在门口格外醒目。

进入这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时,周围人群熙熙攘攘,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尽管大家面容显得稍许清瘦,但眼神中却充满对知识的渴求。

大门处聚集了不少身穿白大褂、风度翩翩的知识分子,其中几位正与工作人员交谈并出示通行证。

他们看到穿着简约的林晓阳并未急于接近,而是默默观察着他走进院子。

很快,他就了解到许多来参加交流会的人都是来自首都各高校的学生们。

由于席位有限,很多人只能站着聆听,但这丝毫没有减损他们学习的热情。

人群中两位同学相互交谈着匆匆而过的身影引起了他的注意。

“老余,跟上点!再不走就没位置了。”

说话的是位短发女生名叫安然,她满脸焦急地跑着赶往会堂。

“小安姐别急,我们不是刚到吗?”

跟在后面的是一个瘦弱斯文的年轻人叫老余,声音平和且耐心十足。

然而,当林晓阳站在前方没有察觉时,她差点撞上。

“哎呀!真抱歉!对不起!”

安然急忙道歉,红着脸表示歉意。

老余则解释道:「没关系的,是我们太匆忙了。」

见对方如此谦虚有礼,林晓阳挥手示意不用在意,“没关系,大家走路小心些就好。”

两人随后一同进入大会现场,在宽广且庄重的会议室里寻觅合适的立足之地。

随着人们陆续入场坐好,一位负责主持人登上舞台宣布活动即将正式开始。

接下来的讲话中强调了会场纪律,并提醒所有参会者保持安静、遵守规则。

当会议正式开场时,台上一位年长的教授首先登场致辞欢迎各界同仁。

林晓阳坐在第二排的位置上聆听着台上精彩的报告,心中暗自赞叹这些专家学者的深厚学术底蕴与专业素养。

交流会在为期三日的时间里,围绕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和技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分享,吸引了无数听众的高度关注。

每一位嘉宾都尽力将自己的心得感悟传达给更多的同行以及后起之秀。

在这次宝贵的经历中,林晓阳不仅增长了许多知识,更意识到农业领域的无限潜力和发展前景,也结识了几位同样热爱农业科技的年轻人,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期待。

“各位同志,接下来有请来自农科院的张院长以及众位专家。”

啪啪啪啪

所有参会者齐刷刷起立鼓掌,掌声在礼堂中回响。

杨晓涛望着张院长率队步入会场。

院长身后跟着十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们,他们的穿着质朴,一些还戴着眼镜。

但他们无一不带着记录工具,准备迎接这一重要的交流活动。

在这一刻,他们既是讲师也是学生。

“大家好!”

张院长手持话筒,向四周扫视,“今日,我们聚集于此,共同探讨前沿学术和未来发展方向,与会的既有青年俊杰,也有资深学者;有些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有那些默默付出的同事们,大家齐聚一堂,在知识的海洋中共绘美好篇章!”

啪啪啪

“伟人曾说:思辨产生智慧,闭门造车行不通!所以,今天我们举办这场活动,旨在通过交流让大家开阔眼界,了解国内外进展,发现差距、弥合差距,推动进步!”

啪啪啪

杨晓涛起身为之热烈鼓掌,心中充满了期待。

尽管他只是一个科研工作者,但这次机会令他无比珍惜。

“今天的相聚是为学习,为提升自我而来。

不多说了,请诸位畅所欲言吧。”

“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有所收获。”

啪啪啪

随着张院长说完,退到一边让出了空间给身后一行专家学者。

接下来,主持人介绍道:“现在为大家介绍我国知名专家之一赵志远先生。”

啪啪啪

“这位是……”

在介绍结束之后,台上几位老师相继走下讲台,来到前排就座。

杨晓涛注意到,除了农业科学家外,还有一些化学家、物理学家甚至数学家。

这说明会议不仅限于农业研究领域。

会议很快进入到主要议题部分。

主持人介绍道:“现在,我们请来沪上研究所的周教授讲解人工蛋白质合成技术。”

第二排一人起身高大的身影朝前方移动到了讲台上站定。

随着课题揭晓,整个观众席上的气氛更加凝重起来。

周教授鞠躬谢过大家后,从容展开板书,其间的自信令人动容。

他的每一个步骤都显示着深厚的学养和经验,仿佛一位指挥家在带领整个乐队演出,条理清晰地展示出科学研究的魅力所在。

迅速且精准地标记分子式填满整个黑板。

前排的人能看清所有细节,而坐得更远些的人虽然努力瞪大双眼仍然感到困难。

然而主办方已预见这种问题——工作人员迅速行动,在两侧同步更新,确保信息传播无阻。

片刻之后,讲解正式开启。

周教授的声音清澈嘹亮,从生物巨擘恩格斯的话出发引入主题:

\"恩格斯说过,蛋白质构成了一切生命的根基。”

“组成这些基本物质的就是氨基酸。”

讲到这里,他指出“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关于51种不同序列的胰岛素。”

“这就是它的序列”。

整个会场上,学员们都全神贯注聆听,记录笔记的声音沙沙响起。

杨晓涛专注做笔录,并联想起曾经见证过中国首个胰岛素合成的故事。

眼前这批专家极有可能会在各自研究中取得类似辉煌成就。

同时,他在思考:如果可以将后世的一些理念应用于此处,那将带来何样的革命?但他深知时机未成熟前必须等待。

下午,第二位及第三位报告人先后上台。

中午休息仅有短暂的时间供人吃午餐兼继续讨论早晨所学内容,现场充满浓厚的学习氛围。

结束一天活动之际已经是晚六点左右。

经过连续九轮演讲汇报,尽管有些复杂话题占用大量时间,而有的简略说明相对简单,但每一场报告都承载着深刻的学术见解。

最后散场时,人群依旧踊跃互动。

针对自己的本地优势以及外地代表的热情询问,杨晓涛决定先回到驻地进行整理总结。

半途被召唤入了农科院办公室见到了院长。

敲开房门,里面坐着的是院长李华。

“院长您好,第一次进您办公室呢。”

李院长笑着招呼。

“别太拘束啊。

你可是给我们添光彩的人物,论文已经发表并在全球范围产生了影响力,应该为此感到自豪。”

第二天一早,李明像往常一样准备好了演讲稿。

他并不感到紧张,昨天的提醒让他放轻松了很多。

“按你习惯的方式来讲吧,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李明点点头,答应了老师的要求。

当他返回家中,发现邻院的老张又拎着一袋面粉朝着刘家走去。

院子里的人对此已经见怪不怪。

为了追求赵梅芳,老张这几天可花了不少心思。

前天他甚至买了肉送到刘家,可惜和赵梅芳只说上几句就被老太太打发了出来。

邻居们议论纷纷,都说老张痴心错付。

次日早晨,李明骑自行车来到农业科学院。

到了礼堂,他一眼便看到了熟悉的两位同事——阿安和阿华,他们今天早早地站在了过道最前面。

“早上好,小李!”

阿华热情地向李明打招呼。

会场比昨天提早开锣,七点三十分大家已就坐。

随着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现场气氛变得严肃起来。

李明坐在位子上,并没有全神贯注听报告,而是在心里默默复习自己的课件。

轮到李明发言时,他的身体挺直了起来。

“下面,请李明同志发表讲话。大家鼓掌欢迎!”

掌声如潮水般响起。

在众目睽睽之下,李明缓缓站起来走向前台。

阿安轻声对身旁的阿华喊道:“看,是小李呀!”

随后,两人目不转睛地看着李明。

主持人拿着麦克风,笑着介绍道:“我们农业科技领域的优秀研究人员李明,历经多次实验成功完成了杂交玉米的培育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技术进展,并通过实际种植得到了验证!”

礼堂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个突破的重要性,就连前排那些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老专家也被深深震撼。

李明脸上保持平静,但内心异常激动。

接下来的一刻更是出人意料:主持人公布了另一个好消息。

李明不仅研究杂交玉米有重大贡献,还在生物学上的基因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论文在《自然》杂志上发表。

这一信息引发新一轮的惊叹声。

对于很多人来说,《自然》杂志发表的文章代表着极高的学术成就,能够在上面登载文章几乎是梦寐以求的事。

李明接过话筒,开始了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