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女儿醒了找妈妈的哭声,晓晓瞬间清醒过来,尽管她是如此贪恋这一刻的感觉,多想一辈子都依偎在志军身边那她将无所畏惧与担忧。但是。。。晓晓心生自卑与羞愧,尴尬的松开手迅速擦干眼睛往外奔去。女儿已经爬起来坐着,惊慌的眼睛在看到妈妈的那一刻破涕为笑,张开双手要妈妈抱。晓晓“叭”的亲了女儿一口赶快给女儿穿衣服。
志军安静的靠在门框上,看晓晓温柔细致的照顾着女儿,还带着泪痕的眼角眉梢漫上了笑容,和往日在她妈妈的吼声里的形象判若两人。做了母亲的晓晓举手投足散发出一种成熟的韵致。此刻在女儿面前的她让人感觉温暖而安宁。这个小女人孕育了这个可爱的生命,令志军想到承载着万物的广袤无垠厚重深沉的土地,都是那么大爱和无私。想到养育孩子,从生下来那么个小不点开始,要抚养照顾到成年,一个母亲的伟大和辛苦无以言表。他想到了奶奶,妈妈,想到月季,看看晓晓,他似乎理解了晓晓为什么面对她妈妈的欺压会那么软弱甚至是懦弱和忍气吞声。善良得没有底线没有边界的人是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
志军走过来,蹲在床前看着宝宝温柔的笑,“叫什么名字?”
“娇娇,”晓晓动作麻利给女儿穿戴整齐,说“我从来不知道被妈妈娇惯的感觉,所以给孩子起了这个小名儿。。。”
她看看志军,有点不好意思,“是不是很没水平?”
“好听!好名字!”
志军站起来长臂一伸,就把娇娇从晓晓手上捞了起来举高高,“娇娇,叔叔抱抱。”娇娇被志军的大手稳稳托起,开心得乐不可支,咯咯笑着。
志军在陪孩子玩,晓晓连忙给女儿冲奶粉,煮鸡蛋。期间有人来买东西,志军看着她跑进跑出,做事忙而不乱,第一次见识到晓晓在日常生活中能干的一面。
晓晓让女儿自己捧着奶瓶喝奶,给志军煮了几个荷包蛋来,志军要晓晓吃,“我吃过早饭,医生说每天只能吃一个鸡蛋,肉不能超过一两。”淡淡一笑,“这是上苍用口腹之欲来惩罚我呢。”
志军却听得心塞,她从没过过好日子,生了这个病想吃好一点都不能。
志军先给娇娇喂了几口,看着漂亮可爱的宝宝张着小嘴,志军心里的父爱萌动,这本该是他的女儿。。。
他嘱咐晓晓,“你妈如果到街上来闹你就关门,别理她就是了。千万不能怄气,气生百病。”
“好!就怕她进屋不走。”
“那就你走,把她锁在屋里!”
晓晓不由得笑了,她还真没这样变通的的胆量,一直是被家里压制得老实胆小。
志军严肃地说,“如果她真进屋闹,你给我打电话我来接,你带着宝宝去我家跟我奶奶住!奶奶不知有多高兴呐!”
志军声音变得低沉沙哑,“那天,如果我知道就好了。。。晓晓,你受苦了。”
一句话又说得晓晓鼻子一酸。她知道他说的是被妈妈扔东西赶出来的那一天。那天,那个中秋节的前一天,她抱着女儿举步维艰,天下之大,真的不知道哪里才是她和女儿的容身之处。那一天,她永生不忘!那天父母妹妹对她的伤害一辈子都无法愈合。
晓晓心里感动极了。虽然她知道不能去打扰志军的生活,可是有这份心就够了,这份心弥足珍贵。横亘在俩人心里的嫌隙烟消云散,就像雨后的阳光,照耀着经过风雨洗礼的大地,充满了温暖、生机和希望。
志军要赶去张叔叔家帮忙,临走时一再叮嘱,晚上早点关门,注意安全。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要给他打电话。然后急匆匆的又赶回张叔叔家帮忙搬东西到偏房,腾空了要拆掉的正屋,直忙到晚上才回去。
奶奶还没睡等着她,志军蹲在奶奶面前,“奶奶,肾病有什么方子吗?”
奶奶吃了一惊,“谁得了肾病?”
“一个朋友,”志军不想把晓晓的事告诉奶奶,她年事已高,体质也大不如以前,担心她劳心劳神。
奶奶认真想了想,说“玉米须煮水,白茅根煮水喝我是知道的。方子嘛,我这记性不好了。。。”
“好呢,您快睡,精神养好了慢慢想。”志军扶奶奶到床上躺下,给她掖好被子。
洗漱后回到自己房间,今夜,注定无眠。
同样失眠的还有晓晓。她做饭时在一个碗底发现了她偷偷塞志军口袋的那两百块钱,不由眼睛湿润了,不能做爱人,就做亲人吧!能得到志军的关心和照顾,她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过年,林子回来,虽然听说岳母扔东西很生气,但对晓晓没有一句安慰和关心的话,甚至都不能共情。对晓晓带着孩子进货摆摊的艰辛也非常漠然,外人都说不容易,他漠然得觉得这都是晓晓应该做到的事情。因为晓晓比他大了两岁,他又是“嫁”过来的,他觉得晓晓就应该什么都会,这个几乎是家徒四壁的家就应该她撑着。所以,他过得无忧无虑,过年就是天天玩,从早到晚打牌。除了吃饭和晚上回来,不会在晓晓和女儿身边多待一秒。
春节期间生意很好,晓晓进了很多男女围巾,帽子手套袜子大人小孩的罩衣围裙等,尤其是玩具很好卖,各种玩具在门口摆了很大一个摊子,从早到晚都有小孩拿着压岁钱围着。林子从不帮忙带孩子,女儿哭他不会抱着哄一下,嫌烦得很。从不帮着守摊,甚至不做饭。晓晓说他几句就暴跳如雷,气冲冲的跑娘家去了。晓晓连生气都没空闲。
她沉浸在挣钱的喜悦里,最开心的是晚上清点一天的收入的时候。林子看晓晓有收入,不主动给钱,晓晓问他要生活费,才极不情愿的拿了八百块。
林子的七大姑八大姨很多,给他出主意,要晓晓跟着出去打工,说两个人不在一起会出问题。晓晓气得骂他,“你想一出是一出,孩子这么小,你妈能带得好?这些货怎么办?房租交了一年,难道锁着?”
无论晓晓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只要是没按他说的来就赌气黑着脸几天都不说话不理母女俩。
晓晓气得骂他,“我落难的时候你父母在哪?你那些姨妈姑妈在哪?来帮我说句话没有?你自己没脑子吗?为什么听那些老太婆的?”其实他三姨妈才四十岁,最是精怪,说话的时候喜欢斜着眼看人,嘴巴又在说又在瘪嘴角一边又在翘,眼睛眨巴眨巴,声音阴阳怪气,脸上还挂着皮笑肉不笑的笑容,给人一种很是瘆人的感觉。晓晓最不喜欢她,心里也最怕她,她是和妈妈一样个性很强的人但是比妈妈厉害多了聪明有头脑,最是能不动声色的挑拨人。林子很听她的话。竟然学她的话回来骂晓晓,“三姨都说你自己妈都合不来,”这句话把晓晓气得瞪了他半天,气的一天都吃不下饭,林子却没事人似的吃饭跟抢似的碗筷一扔又跑了。
晓晓不明白,一个穷得连房子都没有的男人怎么就能坦然地玩乐。她劝他有点上进心,玩物丧志别打牌,林子眼一瞪,“不打牌做什么?”
这样的人,晓晓想不明白为什么就听不进人话呢?他甚至都不能理解晓晓的苦心。幸好一个月后就走了,走的时候拎着个包头都不回就上了车。
宁愿他不在家。比较志军的责任心,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