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日月光华 > 第77章 旬日大朝定年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翌日,天刚蒙蒙亮,奉天殿广场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整齐列队,等待大朝会的开始。

朱允炆端坐于龙椅之上,他的目光透过眼前的朝臣,投向了遥远的未来。

这是他从孝陵回来的第二次朝会,与第一次的心中底气不足而言,现在他觉得底气十足。

此时,朴不用高亢的声音响起:“朝会开始!”。

群臣立刻禁声,躬身行礼,齐声高呼:“臣等参见陛下!”

声音整齐划一,充满了敬畏与忠诚。

朱允炆微微点头,抬手示意群臣免礼,然后开口说道:

“众卿免礼,今日召卿等议事。

自太祖驾崩,朕登基以来,已有月余。

热孝将除,新朝初立,万象更始。

值此年末之际,朕欲与众卿商议国号,望诸卿畅所欲言。”

他的话音刚落,礼部尚书陈迪便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陛下,自太祖皇帝开国立业以来,我大明武功赫赫,威震四方。

太祖皇帝凭借智慧和勇气,成功收复了汉家江山,使得中原百姓得以脱离异族统治的苦难。

当时,太祖皇帝选定了“洪武”作为国号,象征着国家的威武和昌盛,也预示着我大明未来的辉煌。

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如今,我大明已经稳固地立足于中原大地,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虽然蒙元残余势力仍盘踞于漠北之地,但他们的力量已经远远无法与我大明相提并论,已不足以成为我大明的威胁。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臣以为,我们可以考虑对国号进行一番新的寓意。

太祖皇帝的“洪武”之号,虽然已经深入人心,但如今的大明已经与往昔不同。

我们需要一个更能体现当前国家状况和未来发展愿景的国号。

因此,臣建议,我们可以取“洪武”之“洪”字,寓意着我们继承太祖皇帝的伟大功业,继续发扬光大大明的威武和昌盛。

同时,再取“熙”字。《尔雅》有云:“熙,兴也。”

这个字寓意着光明、繁荣和兴盛,正好可以表达我们期望大明兴旺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景。

综上所述,臣恳请陛下采纳臣的建议,将国号更改为“洪熙”。

这个新的国号既继承了太祖皇帝的威武传统,又寓意着大明未来的光明前景。

相信一定能够激励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开创大明更加辉煌的未来。”

朱允炆听罢,心中一阵沉思。

他自然知道“洪熙”这个国号,但那是后世之事,与他无关。

然而,陈迪的建议却让他看到了大明未来的希望。

他点了点头,说道:“爱卿之言甚是有理,洪熙二字寓意深远,可资借鉴。”

方孝孺此时也站了出来,他拱手说道:

“陛下,臣在此斗胆陈述,对于陈大人的见解,臣固然认同其大部分内容,但仍有部分未尽之处需待斟酌。

太祖皇帝的确武功盖世,一统天下,开创了洪武朝的辉煌。

然而,在那个时代,也确实存在着一些过激的举措,使得天下臣民心中惶恐,生活不安。

如今,大明王朝初立,百废待兴,臣以为此时应以文治为主,以安抚民心,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昔日汉朝的文景之治,便是以文治为主,使得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盛。这是大明应当效法的前朝盛治。

关于国号的选定,臣认为陈大人的建议有可取之处,但也需进一步斟酌。

臣建议取“建文”为国号,其中“建”字寓意立朝律,象征着大明王朝将建立公正严明的法制,维护社会秩序;

“文”字则代表文治教化,意味着大明将以文化教育为主,提升国民素质,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这样的国号,既能彰显陛下之英明神武,又能体现大明以文治国的理念。

它预示着大明王朝将在陛下的领导下,既注重法治建设,又重视文化教育,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臣相信,只要陛下采纳此建议,大明必将成为千秋伟业,流芳百世。”

朱允炆听罢方孝孺的建议,心中不禁暗暗点头。

他深知从洪武朝以后文治的重要性,也明白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他看向群臣,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群臣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支持陈迪的建议,有的则赞同方孝孺的看法。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大多数人都认为“建文”更为合适。

朱允炆见状,心中已有定计。他看向解缙,问道:“解缙,你有何看法?”

解缙出列一步,拱手说道:

“陛下,臣深思熟虑之后,认为“洪熙”这个年号更为适宜。

首先,“洪”字,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寓意着大明帝国继承太祖皇帝朱元璋的丰功伟绩。

展现了我们国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继承力量。

这个字的选择,不仅体现了对太祖的敬仰,更彰显了我们国家继续太祖遗志,砥砺前行的决心。

再者,“熙”字,它象征着光明和繁荣,寓意着国家未来的兴旺昌盛,百姓生活的安宁幸福。

选择这个字,寓意着我们的国家将在新的年号下,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时代,人民的生活也将更加美好。

此外,“洪熙”二字,音节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既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又易于在民间传播。

这样的年号,既体现了国家的庄重与威严,又不失亲民与和谐,必将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和接受。

因此,臣恳请陛下采纳“洪熙”作为新的年号,以彰显我大明帝国的辉煌与繁荣。

也期待在新的年号下,我们国家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朱允炆听罢解缙的建议,微微一笑。

他知道解缙是个有才华的人,但他的看法却与大多数人不同。

不过,这也正是他想要的效果。他点了点头,说道:“诸卿所言各有道理,其它爱卿还有看法。”

随后,朱允炆又点名了几个大臣发表看法,但大多数人都认为“建文”更为合适。

最终,朱允炆拍板决定:“既如此,朕便定国号为‘建文’。

望诸卿共同努力,辅佐朕治理国家,开创大明新篇章!”

群臣们闻言,纷纷躬身行礼,齐声高呼:“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