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日月光华 > 第22章 相权失衡的烂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试想想,在洪武大帝朱元璋与最强太子朱标严密监视之下,究竟是如何完成了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操作呢?

这其中必然涉及到各种复杂的宫廷权谋与文官的微妙作用。

吕氏虽有所动作,但仅凭她一人之力,显然无法掀起如此大的风浪。

文官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想必是不可或缺的。

他们或许在幕后出谋划策,或许在关键时刻推波助澜,总之,这些骚操作绝非吕氏一人可以完成。

在朱雄英和常氏突然离世的背后,或许隐藏着更加深层次的宫廷斗争。

而朱元璋和朱标,作为一对专注于政务的工作狂,他们或许从未想过。

在皇后马秀英的光辉形象下,后宫之中竟也暗流涌动,充满了各种阴谋诡计。

年幼的朱允熥,在吕氏的刻意引导下,逐渐形成了孤僻怯懦的性格。

这种性格不仅让朱标和朱元璋对他不喜,也让他在宫廷斗争中处于劣势。

当然,朱允熥生下不足月,常氏的离世,更是让他失去了母亲的庇护,这无疑加剧了他的困境。

老朱家的皇帝们,自古以来都是情种。

朱元璋独宠马皇后,朱标独爱太子妃常氏,朱棣在徐妙锦死后不立后,这种帝后和谐的现象在大明后面的皇帝中也大都如此。

在这样的背景下,后宫的争斗似乎更加显得诡异和复杂。

在吕氏的刻意培养下,朱允炆逐渐展现出对朱允熥的碾压之势。

无论是在学识、才情还是人望上,朱允炆都似乎更胜一筹。

这使得朱允熥在宫廷中的地位更加尴尬,也让他更加难以得到朱元璋和朱标的青睐。

朱标死后,文官们开始积极行动,他们利用朱元璋对蓝玉的不满和担忧,成功引爆了一场针对蓝玉的清算。

在这场政变中,蓝玉被砍,常府势力被废,为朱允炆的登基铺平了道路。

然而,朱允炆登基后的施政政策却引起了大臣们的质疑。

他独独对齐、黄二人另眼相待,这让许多老臣感到不满。

张紞、郁新、陈迪等人都是洪武朝留下的重臣,他们在朝堂上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背景,但为何朱允炆却对他们视而不见呢?

难道这些人都是吃干饭的吗?他们看不出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过于急躁,急于求成吗?

或许,这背后又隐藏着更加复杂的宫廷斗争和文官们的权谋。

总之,在洪武大帝朱元璋和最强太子朱标的眼皮子底下,完成这些骚操作并非易事。

这背后涉及到各种复杂的宫廷斗争和文官们的权谋,让人不禁感叹,宫廷之中,真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老朱同志的屠刀显然没有让这些官员们,放弃对权力的追逐。

同时老朱在废了丞相之位之后,权力的失衡更让这些官员,仿佛就像鲨鱼闻到了腥味。

找到了皇权的软肋,而选择迂回战术,成功的拿到了他们想到的权力。从而形成了,大明近300年的特殊政治格局。

朱允炆苦笑连连,他摇了摇头,心中满是震惊与感慨。

他真不能小看古人,这一系列的操作,无论是权谋还是智谋,都显得那么精妙绝伦。

如果真的有人布局,那么这背后藏着的力量,简直太可怕了,让人不寒而栗。

宣宗驾崩后,三杨把持朝政,进一步削弱了武勋的话语权。

勋贵集团被逼迫到了墙角,他们为了挽回局面,不惜堵上一切,发起了一场北伐。

这本应是一手好牌,以当时明军的战力,打草原诸部,原本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大明战神朱祁镇却相信了宦官王震的谗言,进行了一系列错误的决策,最终导致了土木堡事变的发生。

这场事变,敲断了武勋的脊梁,让大明王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在北京保卫战中,于谦担任兵部尚书,他收回了五军都督府的所有权力,成功打赢了这场仗。

然而,从他之后,兵部便一直管着大明军队,五军都督府成为了名存实亡的军事机构。

这让朱允炆深感忧虑,兵部只是一群靠着科举考试上来的文官,他们虽然可能懂得一些兵事。

但真的能与那些经历过无数军阵拼杀的勋贵集团相提并论吗?显然不是。

朱祁镇之后,大明军队已然成为了一群绵羊,即便偶尔出现一位名将,也只能依靠巴结文官集团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这不禁让朱允炆感到一阵悲哀,大明王朝似乎已经沦为了南宋的翻版,只不过情况稍微好一些罢了。

文官集团已经彻底把控了明朝的所有权,让朱允炆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深知文官缙绅集团的嘴脸,因此他试图通过改书和改科举内容来限制他们的权力。

对于那些不听话的官员,他甚至会采取简单粗暴的肉体毁灭手段。然而,朱元璋也明白,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于是,他想让更多的寒门子弟崛起,于是搞出了士人优待的政策。

然而,朱元璋并没有认识到,阶级的产生并不是由出身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地位决定的。

因此,当那些寒门子弟成为生员、秀才、举人之后,他们就不再是寒门阶级了,而是成为了新的缙绅。

为了避税,他们甚至会将家族的土地全部投献给朝廷,一夜之间造就一方地主。

这样一来,那些没有免税土地名额的农民就不得不承担所有的税收,辛辛苦苦种完地后,却发现自己依然无法摆脱贫困和饥饿的命运。

这与朱元璋当初造反时的初衷有何两样?如果明朝中期没有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来续命,大明朝的寿命或许就只有一百多年了。

这些缙绅是杀不完的,也是杀不服的。朱元璋虽然敢为天下农民代言,但他却站到了文官士绅集团的对立面,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朱允炆深知这一点,他站在奉天殿的门口,抬头仰望着月朗星稀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知道,自己作为皇帝,必须要在维护王朝稳定和发展与保护百姓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他必须努力去完成。

“皇爷,夜寒披件衣服。”朴不用的声音打断了朱允炆的思绪。

他点了点头,对朴不用道:“宋忠到哪里了?”

“皇爷,明天晚上会到。”朴不用回答道。

朱允炆点了点头,吩咐道:“回谨慎殿吧。”

他转身向殿内走去,心中却在思考着如何应对眼前的局势。

他知道,自己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决心,才能带领大明王朝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