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日月光华 > 第20章 惊鸿一瞥的真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齐泰和黄子澄闻言,连忙磕头谢罪,趴在地上的二人,整个人身体都是颤抖的。

二人的心中现在是非常的懊悔,怎么就失智了呢?

这些年来对于朱允炆的予求予取的态度,让二人已经失去了,对于皇权最基本的尊重了。

如果这个时候,他们旁边有一个御史的话,肯定要参他们一个藐视皇权。

那可是要死人的,搞不好全家都跟着去刑场,这是恃宠而骄啊!

随后,谨身殿内陷入了一片沉寂,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朱允炆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而复杂,如同夜空中的星辰,闪烁着变幻莫测的光芒。

他玩味地审视着趴在地上的齐泰和黄子澄,两人趴在地上还在颤抖着,已经失去了,刚刚那种狂悖。

齐泰和黄子澄,自朱允炆登基以来,一直是他信赖的肱股之臣。

想想以前的朱允炆几乎对他们言听计从,给予他们极高的地位和权力,希望他们能够辅佐自己,共同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

然而,这种信任却换来的却是逼迫,恃宠而骄,让朱允炆感到真的一阵的悲哀。

或许那个朱允炆从未想过,这两个他一直视为心腹的人,会背叛他,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举动。

齐泰和黄子澄心中充满了气急败坏和悔恨。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却没想到朱允炆会变得如此刚强和果断。

他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更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他们失了志,以死相逼。

希望朱允炆能够回心转意,希望他能够继续像以前那样,对他们言听计从。

然而,朱允炆已经不再是那个容易被他们操控的皇帝了。

他凄然一笑,心想:呵,真是活该啊,一手好牌,竟然被朱棣得了江山。

他偏听偏信,被人当做猴子一样耍,而耍猴的竟然还是这两个他一直信赖的傻子。

他暗自叹息一声罢了,这二人现在的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和手段,明显就是德不配位,只是被别人推出来的代言人而已。

在二人背后的势力,还没有完全付出水面的时候,还是需要安抚一番。

缓缓开口:“两位大人,你们的忠心,朕何尝不知。

但朕新皇登基,如履薄冰,削藩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之策,应该缓缓图之。

都说老成谋国,治大国,若烹小鲜。

两位大人,不知然否?”

齐泰和黄子澄闻言,顿时愣住了。

他们没想到朱允炆会如此冷静和理智地分析局势,也没想到朱允炆对于削藩的认识那么的深。

他们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惶恐和不安,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不知道怎么交代,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命运。

齐泰突然哭了起来,声音颤抖而断断续续:

“皇上,呜呜呜...臣...臣错了...臣不该被权力和欲望蒙蔽了双眼,背叛了皇上的信任。

臣愿意承担一切后果,只求皇上能够给臣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黄子澄也紧跟着说道:“皇上,臣...臣目光短浅,没有理解皇上的深意和苦心。

臣愿意辞去官职,回家闭门思过,不再过问朝政之事。”

朱允炆看着他们,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无奈和失望。

他再次被刷新了对二人的认知,或许崇祯说的没错,文官皆可杀。

朱元璋也说得对,天下读书人都是软骨头,不能喂饱,喂饱了,他们会翘尾巴。

都这个时候了,还想着用软刀子,来逼迫自己。

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

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发火的时候。他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才能应对接下来的局势。

“来人,传旨。兵部侍郎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犯上狂悖,目无礼法,罚俸一年,仗责三十。

二位先生,朕很痛心,希望二位先生去多读读史书,不要再行今天狂悖之举了。”

二人目瞪口呆,在朴不用的提醒下才回神过来。

他们明白了,从这刻开始,他们君臣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同时他们也没有想到,皇帝陛下竟然这样的铁石心肠,还要仗责他们,看来一切应该从长计议了。

跪在地上的黄子澄还想说什么,身边的齐泰使劲的拉着黄子澄的衣袖,最终黄子澄还是没有出声。

于是,他们默默地接受了皇上的旨意,低头谢恩:“臣,谢陛下不杀之恩。”

朱允炆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这次的事件给他敲响了警钟,他必须更加谨慎和明智地处理朝政事务,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同时,他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治国理念和用人策略,希望能够找到更加合适的方式来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

随后,在太监的搀扶下,齐泰和黄子澄离开了谨身殿。

他们的背影显得有些佝偻和落寞,但朱允炆却没有丝毫同情之心。

他知道,自己需要的是能够辅佐他治理国家的贤臣良将,而不是这些只会耍小聪明、缺乏大局观、有小心思的人。

朱允炆缓缓起身,在谨身殿内来回踱步,心中涌动着万千思绪。

自从他觉醒以来,他一直在为削藩的大计而布局,如今总算是完成了初步的部署。

然而,他也深知,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前几日,他召集了张紞、郁新、严震直等几位文臣大佬,共同商讨支持徐辉祖裁军京营的事宜。

然而,当他提出这个想法时,那几位大臣的表情却是十分诧异,似乎对这个决定感到十分意外。

随后的交谈中,他们的言语中更是充满了意味深长的暗示和提醒。

朱允炆知道,这些大臣们并非真的反对裁军京营,而是担心这个决定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从而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他明白,政治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忠奸之分,而是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和妥协。

而今日,齐、黄二人的口不择言更是让朱允炆感到一阵寒意。

他们竟然在谈论太后的事情,这让他感到十分不安。

他知道,这背后必然隐藏着更深的政治阴谋和利益纷争。

朱允炆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

他知道,自己不能被这些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所迷惑,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揭示这些政治人物的真正面目,去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他抬头望向窗外,夜幕已经降临,但星辰依旧璀璨。

他相信,只要自己不断努力,不断前行,就一定能够照亮前方的道路,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不知过了多久,夜色已深,月色如水洒在大地上,为大殿披上一层银白的光辉。

灯火通明的大殿内,一片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太监细碎的脚步声。

突然,一个太监急匆匆地走进大殿,向朱允炆躬身行礼,报告太后在乾清宫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晚宴。

朱允炆闻言,缓缓抬头,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的情绪,似乎是对即将到来的晚宴有所期待,又似乎是对即将面对的母后有些紧张。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随后迈开步子,向着后庭的乾清宫走去。

每一步都显得沉稳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他对国家的重任和对母后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