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日月光华 > 第13章 擎天玉柱言忠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着朱允炆的疑惑,徐辉祖只能决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终究是性格使然,虽然他很渴望朱允炆的信任,但是他的内心不允许,他这么做。

“陛下,请恕臣直言,臣以为削藩之事虽然势在必行,但目前时机尚未成熟。

臣以为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洪武朝时期的几大案件,使得朝廷文臣武将几乎凋零,可用之才寥寥无几。

其次,如今北方蒙古势力必将蠢蠢欲动,而各塞王若贸然内迁,恐将导致边疆不稳。

若无得力武将镇守,恐将内忧外患,局势难测。

所以臣以为现在强行削藩,与国朝不是最好的时机。”

徐辉祖言辞恳切,忧心忡忡地向朱允炆陈述着他的担忧。

“哈哈,朕就知道,国朝还是有明白人的。”

朱允炆闻言,不禁放声大笑,眼中流露出对徐辉祖的赞赏之意。

“魏国公不亏是国之干城,行事沉稳,所思所想与朕不谋而合。”

徐辉祖听着朱允炆的说话,一脸惊讶。

好像第一次认识朱允炆一样,心中卷起惊涛骇浪。

明显是不相信这样的话,是从朱允炆最中说出的。

按照徐辉祖以前对于朱允炆的印象,显然是更相信齐泰、黄子澄之流提出的计策。

根本不会相信武将提出的意见,然而今日朱允炆竟然对自己的意见表示赞同,这是徐辉祖始料未及的。

朱允炆看着徐辉祖,脸上的惊讶之情溢于言表。

他随即又笑道:“是啊,那些文臣们,如齐泰、黄子澄等人,一直在极力推动削藩之事。

但朕一直未曾应允,也未曾明确表态。对于朕的几位叔叔,朕还是愿意相信他们的忠诚的。”

徐辉祖听罢,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他不确定朱允炆是改变了主意,还是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他心中暗想:相信几位叔叔?你当我徐辉祖读书少,好糊弄么?

然而,看着朱允炆那略带戏谑的神情,他心中却又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恶趣味感,感觉颇为有趣。

朱允炆看着徐辉祖的表情,显然是感觉到自己的表现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于是微笑着继续说道:“帝国之治,在于民昌国富,天下太平。

朕的叔叔们拱卫边塞,于朕有功,于江山社稷有功,朕又有何理由削藩呢?”

徐辉祖这次是听懂了,如今之际需要的是朝廷稳定,而不是着急去削藩,同时还需要安抚藩王。

徐辉祖恍然大悟道:“陛下圣明,但是安抚人心,朝中几位重臣旗帜鲜明的支持削藩之策。

怎么让藩王们相信,陛下没有削藩之意呢?”

徐辉祖以前对于朱允炆的了解,朱允炆决计是不可能去处理齐泰、黄子澄等人的。

因为朱允炆对于黄子澄、齐泰的信任程度决定了,朱允炆登基之初事事都是与这二人商量。

显然徐辉祖觉得如果延缓削藩,先施恩于藩王,必须让藩王们相信朱允炆没有削藩之心。

但是怎么处理齐泰、黄子澄等人,是摆在朱允炆面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朱允炆沉吟片刻之后,微笑着说道:“爱卿,难道能有什么,还能比朝局稳定重要么?”

徐辉祖看着朱允炆的微笑,忽然大悟。

是了,还有什么比朝局稳定重要,这个时候徐辉祖仿佛在朱允炆身上看到了,太祖、先太子的影子。

仿佛皇帝的这个位子,真的会让人一夕之间成熟起来。

徐辉祖激动的,喊道:“陛下圣明,但这削藩之事,何时施行呢?”

朱允炆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削藩之事,暂时搁置一旁。

朕打算推行练兵新政,这也是朕今日召见爱卿的原因。

朕有些想法,想听听你的意见,帮朕参谋参谋。”

“练兵新政?”徐辉祖疑惑地问道。

随即,他恭敬地行礼道:“只要陛下所命,臣定当肝脑涂地,竭尽所能。”

朱允炆摆摆手,虚抬了一下,示意徐辉祖不必多礼。

他继续说道:“现在武将中,有多少可用之人?”

徐辉祖沉吟片刻,回答道:“老一辈武将几乎凋零殆尽。

如今可用之人,无非武定侯郭英、长兴侯耿炳文、平安将军等几位老将。

而新一辈的武将中,除了微臣和曹国公之外,其他人都还稚嫩,需要历练和成长。”

朱允炆听后微微点头,略作思索后问道:“那么现在京营中,还有多少精锐可战之兵?”

徐辉祖回答道:“目前京营中可战之兵尚有五十余万。

这样的兵力足以震慑天下藩王,但若要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恐怕仍显力不从心。

若要进行扩编的话,臣建议从湖广、两江等地抽调一部分兵力,同时从西北抽调一部分善战之兵。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兵力充足,又能确保西北地区的安稳。这应当是目前最为稳妥的策略。”

朱允炆听完徐辉祖的回答,心中暗自思量。

他明白徐辉祖的想法是加强中央兵力,以形成对诸藩的震慑力,从而确保朝局的稳定过渡。

等自己皇位坐稳后,再逐步图谋削藩之事。这个策略看似稳妥,但朱允炆心中却仍有疑虑。

朱允炆皱眉道:“京营兵力竟然达到了五十万之多?”

徐辉祖继续解释道:“洪武初年,太祖皇帝曾采取‘内外置大小二场,分教四十八卫卒’的制度。

当时一卫五千六百人,四十八卫合计二十七万余人。

然而经过多年的征战和补充,如今才膨胀至此。

而各塞王手中的兵力也达到了三十万之巨。

此外,还有各地卫所的兵力,整个国朝的兵力估计已经近两百万之众。”

朱允炆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如此庞大的兵力规模,对于现在的朝廷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各项开支除去之后,国库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余钱了。

若是再遇上个小灾大难,恐怕更是捉襟见肘,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朱允炆停顿片刻,继续道:“爱卿,朕认为不妨实行精兵简政的策略。

通过精简兵力、优化编制、提高战斗力等方式来解决目前的问题。

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梳理一下手中的兵员问题。

这样既能提升兵力质量,又能开源节流,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而且,在精简兵力的过程中,还可以趁机清理军队内部的贪腐问题,一举两得。”

徐辉祖听完朱允炆的话,满脸的不可思议。

徐辉祖怎么也想不明白,朱允炆这是玩的什么招数。

既然决定要去削藩,精兵简政是什么鬼?先示弱以敌么?

但是真的要是对京营进行精兵简政,显然会动很多人的利益。

那样以来,与追求朝局稳定的国策背道而驰了呀。

所以,徐辉祖很是不理解,朱允炆为什么要祭出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