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张合、王凌安排完以后。
刘禅便到顺阳大营中简单转了转,时常让士卒看到皇帝陛下就在他们身边,这对提升军队战斗力和提高天子声望,皆有好处。
刘禅带着李元芳、张苞正要回城时,顺阳大营前,来了一队运粮队。
刘禅抬眼望去,只见运粮队为首的督粮官乃一个少年郎,其身材挺立,面容俊朗。
刘禅心中不禁一动,开口问道:“此人是谁?倒是有些气度?”
张苞顺着刘禅的目光看了一眼,说道:“陛下,此人是黄崇,末将早些年与他见过几面。”
刘禅一愣,喃喃自语道:“黄崇?”
这名字倒有些熟悉,可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起来了。”
紧接着刘禅又追问道:“此人难道是黄汉升黄老将军的子侄后代?”
张苞连忙摇了摇头,说道:“陛下说笑了,黄老将军的儿子黄叙早夭多年……”
“此黄崇,乃是叛国贼黄权黄公衡之子。”
刘禅听闻,眉头微微皱起。
而后恍然大悟,黄权降魏之事,他自然知晓。
夷陵之战时,刘备任黄权为镇北将军,指挥长江北岸的汉军,防备魏军偷袭,刘备兵败夷陵后,黄权因退路被敌截断,被迫率部投降曹魏。
此事在大汉早有定论,刘备退回白帝城后说道:此间一切,皆是我指挥失误所致,黄公衡,他没有对不起我,是我对不起他……
接着,刘备要求往后要善待黄权家人。
刘备虽这么说,但是大汉诸臣对黄权之子黄崇可不会真的那么友好,毕竟你老子是实实在在带着万余人叛国了。
陛下虽然下旨要善待于你,但话说回来,谁敢真正重用你?哪怕诸葛孔明也不敢,谁知道你哪天会不会直接东去投奔你老子。
于是,才有了黄崇如今的尴尬。
与他同样年龄的蜀汉二代,大多都在军中、朝堂上担任要职,只有黄崇至今没人敢重用。
就这运粮官,还是在李严之侄李苟安死后,才临时接替上的。
但拥有后世记忆的刘禅,自然知道黄崇此子乃大汉忠贞之士。
另一个时空,数十年后,黄崇会与诸葛瞻、李球、张遵等人一同战死在绵竹。
又遇到一个绵竹殉国义士,无论其能力高低,刘禅自然不愿将他放走。
从古至今,殉国…这是一等一的死法。
你可以菜,但绝不可以怂。
以身殉国,罪减十等!
华夏民族,唯一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便是——殉国。
……
想到这里,刘禅转头对张苞说道:“去,将锦衣卫驻顺阳总旗官叫来见朕!”
“喏!”张苞领命。
不一会儿,张苞领着一名锦衣卫来到此处。
“臣,锦衣卫顺阳总旗张佰,见过陛下,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刘禅摆了摆手,问道:“朕问你,原大汉镇北将军黄权,现在曹魏官居何职?”
张佰拱手答道:“禀陛下,黄权率众投降魏国后,受到魏国曹丕礼遇,被委任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兼任侍中,今身处洛阳,但并无太多实权。”
刘禅点头说道:“派人暗中联系黄权,告知他,若他愿意,寻得时机,自可西来投奔于朕,朕既往不咎,且还会对他委以重任!”
“喏!”张佰领命。
“此前朕命锦衣卫暗中调查徐庶、石韬、孟建三人近况,今可有消息?”
张佰拱手道:“已有眉目,臣今日正在整理消息,本欲明日上奏陛下。”
刘禅颔首道:“先与朕简单说说吧。”
“禀陛下,石韬石广元如今在曹魏汝南郡担任郡丞。孟建孟公威,此人在曹魏豫州刺史部担任从事……”
“三人中,以徐庶徐元直官职最高,此人官至曹魏御史中丞。”
说完,张佰再次问道:“陛下,是否要派人与此三人接触?”
刘禅沉思片刻后说道:“派人去上庸将此事告知马谡,就说视三人情况而定,能否接触,皆由他来定夺,他明白朕的意思。”
“喏!”张佰领命。
在马谡加入锦衣卫后,由于大汉南北相距过远,锦衣卫便在东三郡的上庸县设立锦衣卫南镇抚司部,由副指挥使马谡坐镇。
这样一来,更加便于锦衣卫消息的传递以及人员的安排。
……
刘禅回到顺阳城后,又令人去大营中将黄崇唤来。
黄崇听闻天子要见他,诚惶诚恐,忐忑不安。
他知道自己身为黄权之子,在大汉的处境尴尬,如今皇帝突然召见,不知是福是祸。
但皇命已下,他来不及多想,赶忙整理好衣冠,随着传令的士卒进城面圣。
……
见到刘禅后,黄崇赶忙跪地行礼。
“臣黄崇,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禅看着黄崇,微微一笑道:
“起来吧,今日召你来,并无他意,你与朕年龄相仿,朕只是想与你聊聊。”
黄崇站起身,微微低头,依旧紧张,“谢陛下,不知陛下想要问臣何事?”
(黄崇:武力70,智力72,政治78,统率69,综合评级b级,技能:无。)
刘禅打量黄崇,缓缓说道:“朕听闻你在押运粮草一事上,做得不错。”
黄崇连忙说道:“陛下过奖,这都是臣分内之事,也是后方民夫齐心协力的结果,臣不敢居功。”
刘禅笑了笑,接着问道:“朕还听说,你自幼饱读诗书,对兵法谋略也颇有研究?”
黄崇微微一愣,接着作揖道:“陛下,臣是读过一些兵书,但只是略知皮毛,不敢妄称精通。”
刘禅站起身,踱步,言道:
“谦逊有礼,温文儒雅,不错!”
“但朕有些好奇,你父亲如今在曹魏备受礼遇,你为何不投奔他而去,反而留在我大汉呢?”
黄崇听闻此言,吓得脸色惨白,“扑通”一声再次跪地,声音颤抖说道:
“陛下明鉴!家父降魏实属无奈之举,彼时夷陵兵败,归路被断,为保麾下将士性命才出此下策,臣自幼受家父教诲,深知大汉才是正统,对陛下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一丝背离之心……”
“若陛下疑臣,臣……愿以死明志!”
说完这话,黄崇闭上了眼睛。
刘禅见状,连忙上前将他扶起,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道:
“莫要紧张,朕并无怀疑你的意思,只是随口一问罢了,朕深知当年黄公衡的苦衷,此事在先帝时期就有定论,朕也相信你对大汉的忠诚。”
黄崇站起身来,闻言后鼻尖一酸,不停说道:“多谢陛下信任……多谢陛下信任……”
刘禅点点头,接着说道:“黄崇,朕今日召你前来,是想给你一个在朕身边做事的机会,汝可愿意?”
黄崇是一个经受过时间考验的人,让其跟随左右做事再合适不过,刘禅身边正好没有一个顺手的人。
黄崇受宠若惊,眼眶瞬间泛红,声音带着几分哽咽,连声道:“陛下如此厚爱,臣求之不得,愿意,臣万分愿意!”
没有人知道黄崇这么多年是如何过来的,自从黄家被贴上叛国的标签以后,举国上下无人再敢重用他。
黄崇有时也会感到委屈、无奈,但他却从未想过要叛国,他只想踏踏实实的,为大汉的兴复,出上一份力量。
如今天子愿意用他,他怎能不喜?
刘禅很满意,接着言道:
“好,既如此,朕封你为黄门侍郎,日后便在朕身边,协助朕处理军政事务,负责拟写圣旨,传达诏令,尔可能做好?”
黄崇“扑通”一声再次跪地,重重地叩首,激动道:“臣定当殚精竭虑,不负陛下重托……”
黄崇不敢想象……
黄门侍郎,官同郡丞,虽比郡太守差了一些,但胜在其乃天子近臣。
在皇权强势的时候,哪怕一州刺史见到黄门侍郎也要客客气气的。
黄崇从一个督粮官升任黄门侍郎,这基本属于一步登天。
“起来吧,即日起,你便伴朕左右,这几日,先好好熟悉一番具体职责。”
“臣遵旨!”黄崇躬身再拜。
……
几日后,岳飞来信,说李严案牵扯出不少郡县一级的官员,询问该如何处置。
刘禅看了眼名单,头痛万分。
这些人倒没有什么大奸大恶之徒,只不过一时走错路,真要都杀了,他也舍不得,但要不予计较,那也是不可能的。
思忖许久后,刘禅最终决定将这些人通通送到功德林诏狱去,进行劳动改造……
刘禅想要教育普及,而这年代最稀缺的便是教材。
就让李严这一帮人在诏狱里替朕抄书!
替朕编写教材,娘的……别以为免了你们一死,这辈子就真能闲着了。
你们都是能识文断字的人,朕凭啥白养你们一辈子,都起来给朕干活!
于是,他对黄崇说道:
“立刻拟旨,着李严、费观等人在功德林诏狱修成后,居其内,编写教育初步普及的所需教材,令李严为主编,费观为副编,办公地点就在功德林,除不许外出以外,诏狱内不限其自由。”
“告诉他们,半年之内,朕要看到成效。”
“再从朝廷拨款一百万钱,供其编写教材的花费,专款专用,由张合负责监督款项用度,就这样吧!”
黄崇拿着笔为难道:“陛下,这……李严等人皆是对国家不忠…犯了重罪之人,这么做,怕是不符规制……”
刘禅瞪了他一眼,徐徐言道:
“你懂什么?背叛朕的人朕都给他一百万,那将来忠诚于朕的人…几个亿还不是谈笑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