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队长道谢后,接过筷子,迫不及待的冲碗里伸去,

面条刚要入嘴,秦队长忽然想起,这好东西哪能他自己一个人吃,

而且他是来谈公事的,吃老百姓的饭,不合规矩。

秦队长讪笑一声,咽了口唾沫放下筷子,主动把碗往桌子中央推了推,

“那个临侄,你们不一块吃点?”

“嗯?”

叶临挑了挑眉尾,略微有些诧异,第一次碰到有人邀请他同吃一碗泡面,

看秦队长有些不好意思,叶临让阿辉再去一趟厨房,“阿辉,去拿个碗过来,我陪秦叔吃点。”

有叶临搭伙,秦队长可算放开了点,重新拿起筷子,大口嗦进去一口面,

“唔!!”

嘴里有面条,秦队长说不出来话,只一个劲的对叶临竖大拇指,两眼兴奋的直发光,

匆忙吞下一口面条后,秦队长紧接着夹一下口,顾不得烫嘴大口吃面,半分钟不到就吃完了大半份泡面,

对面和他一起开动的叶临刚吃下去三口。

吃完面条秦队长有些意犹未尽,看着碗里的面汤飘着油花色泽浓郁,干脆一把端起瓷碗,碗底朝上,咕嘟咕嘟喝个干净。

“嗝!”

打个饱嗝,秦队长抿抿嘴上的油,心满意足放下碗,一边用袖子擦了擦嘴,一边夸赞这面条味道好,

“这面条确实味道好,你叔我活了半辈子,还是头一回吃到这种奇特的味儿,让人吃了还想吃。”

“这东西不便宜吧?”

叶临看秦队长吃好了,跟着放下筷子,给他分析方便面的行情,

“和米面比起来价格是高些,在香江一包大概卖一两块港币,咱们内地,我觉得可以卖两毛左右。”

秦队长在心里暗暗咋舌,他知道这东西贵,却没想到在香江能卖到一两块钱,两块钱都够村里人家吃七八天了。

倒吸一口凉气,皱眉道,

“两毛会不会有点贵?县里一个大烧饼才卖五分啊。”

秦队长日子过的节省,又到处接济村里有困难的人家,工资根本不够使,平常一分钱恨不得掰两半用,

村里谁家吃不上饭,谁家看不起病,他宁愿饿着自己,也得自掏腰包去帮忙,

虽然他觉得这面味道是很好,但要让他花两毛买,他可舍不得。

叶临知道他在想什么,开口劝道,

“秦叔,看事情不能只从咱们自己的角度去看,你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

“外面时代发展很快,内地的人均收入,会随着开放政策的实行越涨越高,两毛钱,总有人舍得花。”

“任何东西都有人觉得值得,有人觉得不值得,我们只要保证品质,产品总会有市场,销售不是问题。”

叶临往那一坐咋看咋有钱,再加上一套忽悠下来,给人感觉跟着他一准能挣大钱。

秦队长被他说的晕晕乎乎,虽然秦队长啥都没听懂,但莫名觉得叶临说的很有道理,

他不舍的买,但城里那些工人肯定舍得买,全国加起来,那得多少工人?他们的面一定能卖起来!

秦队长拍板,决定听叶临的安排,

“成,你叔不懂做生意,这事就全听你安排。”

“那咱们现在应该先干啥嘞?”

叶临慢悠悠把碗里剩下的泡面吃完,告诉秦队长不用着急,

“叔你别的不用管,拿着钱先把厂房盖起来,地方要大,宽敞明亮,干净,我拿照片给你看。”

擦下嘴,叶临从皮包的里翻出一本集成标准化厂房的宣传册,指着上面成排的大型厂房,

“秦叔,咱这边有施工队能盖这样的厂房吗?”

秦队长接过去好好看了看,他认识的施工队都是盖小平房的,这种大厂房,他还真不知道人家会不会盖,

他有些不确定的跟叶临说,“这种厂房我还是头一次见,得回去问问。”

“不行,我今天就去,临侄我先走了啊。”

秦队长是个行动派,村里的厂子一天不开起来,他心里一天不踏实。

把宣传册往怀里一塞,匆忙跟叶临说了一声,掉头拔腿就跑。

“叔,你拿几包面回去吃。”

“不拿了不拿了!”

叶临看他要走,想让秦队长拿几包方便面回去,结果压根喊不住他,院里早没人影了。

秦队长动作很快。

回去之后,没两天就敲定了施工队,

五十多的人,每天热血满满跟打了鸡血一样忙前忙后,上山下乡,连坟子地都去转了一圈,

两天的功夫,秦队长把属于下河村的地皮全跑了一遍。

终于敲定两处地皮用来盖厂。

一处离村里的庄稼地不远不近,走路五分钟的距离,用来做面厂,

一处在距离村口两三百米的位置,用来做服装厂,那里离村后的庄稼地,和村民集中居住的地方远,不用担心污染粮食和机器的吵闹问题。

第三天就开始翻地皮,打地基。

村里人人喜气洋洋,比之前盖学校还兴奋,

厂子好啊,厂子能挣钱,而且自己村的厂子,等招工的时候指定优先考虑他们啊!

他们一群泥腿子也有机会当工人了!

最近下河村的村民出去都是抬着下巴走路,进供销社都不带低头的。

供销社里平常没好气的售货员,只要一听是下河村的人,在柜台后能立马表演一个变脸,拉着人不让走,一口一个亲热的大姐叫着,热情的都让村里人都害怕,

这年头家里孩子都多,谁都想要个正经工作。

县里工作一个萝卜一个坑,干一辈子没人辞职,压根没空地儿,县里的待业青年不比村里少。

苗婶正在被一个卖炒货的售货员拉着唠嗑,俩人一边聊,一边磕着瓜子,

柜台上的瓜子皮垒成一堆,比苗婶口袋里买的瓜子还多,

“大姐,你们村里的厂子啥时候招工嘞?”

售货员跟苗婶东拉西扯,靠着三把瓜子,临时硬凑出来点交情,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开始打听厂子的事,

问完还十分有眼色的从柜台里抽出根芝麻卷塞进苗婶手里,

有吃的谁不要,

再说,她苗婶可不白吃,她跟金凤莲成天凑一堆,对老叶家的事了如指爪,下河村没人比她更懂开厂了。

苗婶心安理得,咔哧咔哧嚼着芝麻卷,告诉售货员自己知道的消息,

“妹子啊,不瞒你说,我还真知道点内部消息。”

“哦!大姐您快说说。”

售货员一听这个可来劲了,又往苗婶手里塞了把葡萄干。

苗婶就是想装装深奥,显摆一下,没想再坑售货员东西。

可东西都塞手里了,苗婶舍不得再还回去,只好顺势把葡萄干塞进布兜里,

不再说废话,直入主题。

“反正肯定是开两个厂子,一个生产面条一个做衣裳。”

“厂房已经开始盖了,听俺们大队长说最快三个月能完工,到时候先挑我们村的人进厂,然后再对外招工。”

“咳咳咳!!!”

苗婶又吃芝麻卷又说话,一不小心把芝麻吸进气管里,咳的脸红脖子粗,

“哎呀,大姐您快进来坐坐,我去给您倒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