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们,你们的爸爸回来了~”
从张夏平那边离开后,白飞回到宿舍楼,一脚踹开了虚掩着的303寝室的大门。
一瞬间,寝室内的十几道目光全都看向了门口。
里面的人虽多,但却是没一个人叫白飞爸爸的,白飞心中瞬间开始埋怨这些人不能配合一下,让自己体验一下做爸爸的乐趣。
恰恰相反的是,当里面的人看到门口的白飞时,全都站起身,不约而同的张开双臂说道:“来,让爸爸抱抱。”
玩闹了一阵后,白飞一边收拾行李一边问道:“你们都聊什么呢,这么起劲?”
“还能聊啥,实习的事呗。”
“你们都回来一个多礼拜了,还能聊够呢?”白飞有些惊诧的问道。
“聊够?”
“开玩笑呢~”
“部队那群乐子人有意思的地方太多了。”
“我跟你讲啊,大飞。”
“你是不知道啊,我刚到实习单位的第一天,有个上等兵就想给我个下马威。”
“你猜怎么着?”
“说来听听。”白飞笑着看向田文豪,准备让他当着自己的面装这个逼。
不让他装出来的话,容易把人给憋坏了。
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那个上等兵想要让田文豪见识一下他们基层部队的体能训练量。
然后嘛,就没有然后了。
田文豪直接把那个上等兵给干吐了。
田文豪到实习单位后的第一天就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他在实习单位的说话资格。
至此以后,直到实习结束,田文豪在实习单位日子都过得非常安逸。
现在在303寝的不仅有田文豪三人,另外还有其他寝室过来串门的人。
他们也同样遇到了老兵刁难的问题。
不过他们也都用自己体能证明了自己。
因为这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组织。
那就是无人机社团。
对于社团的成员,白飞在他们加入后的那一天开始,就在不断的强化他们的体能。
所以别看无人机社团的这群人大部分都是地方生,但在体能方面,绝对是不输部队的士兵的。
而在部队士兵面前想要证明自己,只需要一个因素就行。
那就是体能。
你只要体能行,那别人就会觉得你什么都行。
但你要是体能不行,其他的事干的再好,那别人也会觉得你不行。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对了~”
“我记得你们三个都去了14军。”
“感觉怎么样?”
等到串门的人离去,白飞对着田文豪三人询问道。
一般来说,实习的单位不等于预订岗。
但这批无人机社团的学员有些特殊。
他们之前去实习的单位基本就已经确定了他们毕业去向。
这是刚才在张夏平办公室,老张透露给白飞的小道消息。
而白飞身为无人机社团的社长,需要跟宁晴雪两个人配合,了解到社员们的想法。
如果社员有想法的话,毕业前的这段时间还可以及时作出调整。
白飞这话一问,田文豪三人皆都沉默了下来。
然后,田文豪跟胡志超把目光看向了林凯。
“怎么了?”
白飞同样也看向了林凯,有些好奇的问道。
“哎~”
沉默了一会,林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随即说道:“他们两个还好,没遇到什么事。”
“但我跟着连队的人去丛林里执行了一次排雷任务,差点就回不来了。”
“你踩雷了?”
“嗯。”林凯点头的同时应声道。
“没人受伤吧?”
白飞再问。
见林凯摇了摇头后,白飞才是松了一口气。
紧跟着就听林凯说到:“我运气很好。”
“踩中的是一枚72式反步兵雷。”
“只要保证踩中后的力量大于5KG以上,不抬脚的话它就不会触发。”
“另外,当时工兵连的兄弟们排雷的经验也很丰富。”
“把我救了出来,并顺利的引爆了那枚地雷。”
见后面没不好的事发生,白飞用轻松的语气调侃道:“你当时没尿裤裆吧?”
“哈哈~”
田文豪跟胡志超两人立马没心没肺的笑了起来。
然而,林凯却是没笑。
踩过那次雷后,林凯回到连队就去了解了一下连队的历史。
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林凯实习的这个连队前身叫扫雷大队。
光从93年到99年这几年的时间里,扫雷大队共排除了120余万枚地雷。
但在取得这样成绩的同时,也伴随了极大的牺牲。
有22名战士牺牲,177名战士伤残。
千禧年后,随着排雷技术的提升以及排雷装备的换代,伤亡率虽然没再像以前那般高了。
但排雷时的风险依旧非常的大。
现在华国跟猴子之间的边境线上,排雷工作已经成为了常态化。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地下埋着的地雷已经严重威胁到当地居民的人身安全了。
“今年开始,我们跟猴子国达成协议,决定在双方边境地区再次进行大规模的排雷工作。”
“虽然现在的排雷技术已经要比千禧年之前的那一次大扫雷工作时要更加的先进了,但危险程度依旧还是很高。”
“所以,我就在想,咱们是不是可以利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来帮助他们进行这项工作?”
“你是说无人机?”
等林凯说完后,白飞立马就猜出来他的想法。
“嘿嘿~”
林凯这时候忽然傻笑着看向白飞。
对于排雷工作,白飞是一窍不通。
不过没关系,白飞可以寻求外援。
一个电话就干到了华博那边。
巧的是,华博对于这方面还真有点研究。
当即就在电话里开始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
什么多光谱成像、合成孔径雷达、激光雷达、磁异常探测的。
眼看着华博要把每个技术都展开来细讲了,白飞当即打断他道:“你就说这些技术能够配备到咱们的小型无人机上面吗?”
“可以。”
华博在电话另一边很肯定的说道。
“那行,你跟你们研究院去申请个课题呗。”
“我这有个兄弟,你给他提供技术,他给你实践。”
“你俩共同去完成这个课题,怎么样?”
作为电科七所的研究员,华博每年也都是有研究课题任务的。
对于送上门的课题,华博又怎么可能会拒绝。
况且,很多技术都是现成的,稍微费点心思,就能搞定这个事。
所以华博当即就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