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想离婚分江山?我过继朱棣给朱标 > 第102章 常遇春大战张三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2章 常遇春大战张三丰!

朱元璋近日被朝堂上的诸多烦心事扰得心力交瘁,

边疆的战事虽暂告一段落,可粮草的调配、将士的抚恤等问题依旧让他头疼不已;

朝中大臣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明争暗斗,结党营私的苗头又有冒起之势。

这一日,他难得忙里偷闲,命人在御花园摆了些酒菜,独自小酌起来。

酒过三巡,朱元璋只觉脑袋昏昏沉沉,浑身燥热。

此时正值盛夏,皇宫里虽绿树成荫,却也难消这暑气。

他瞧了瞧不远处的水池,池水在阳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煞是诱人。朱元璋醉意朦胧间,竟兴起了在水池里洗澡的荒唐念头。

左右侍从见状,吓得慌忙劝阻,可他哪肯听,三两下扒了外衣,“扑通” 一声跳进了水池。

池水清凉,让朱元璋燥热的身子瞬间舒爽了许多。

他惬意地在水中扑腾了几下,溅起大片水花。

忽然,他的脚底似乎触碰到了一个硬物,低头一看,却只见池底的砖石并无异样。

朱元璋心中疑惑,又伸手在水底摸索起来,这一摸,竟摸到了一处缝隙,缝隙间似乎有股水流涌动。

他酒意未消,好奇心却被彻底勾了起来,顺着那缝隙用力一推,

只听 “嘎吱” 一声,池底竟缓缓出现了一个暗门。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酒也醒了几分,

他警惕地环顾四周,见侍从们都候在远处,并未察觉这边的异样,便小心翼翼地钻进了暗门。

暗门后的通道狭窄而幽暗,

弥漫着一股潮湿发霉的气味。

他摸索着向前走了几步,前方渐渐有了光亮。

待走到通道尽头,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得合不拢嘴 —— 只见一间巨大的密室里,金银财宝堆积如山,

绫罗绸缎、奇珍异宝琳琅满目,光芒刺得人眼睛都有些睁不开。

“这…… 这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喃喃自语道。

正在他惊愕之际,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

“陛下,您怎么在这儿?”

朱元璋猛地回头,原来是一直跟在身边伺候的老太监福伯,他不知何时也跟了进来。

朱元璋皱着眉头问道:

“福伯,你可知此处为何会有这许多财宝?朕怎么从未听闻过皇宫里还有这样一个密室。”

福伯吓得脸色惨白,“扑通” 一声跪地,颤抖着说:

“陛下恕罪,老奴…… 老奴也是今日才知晓此处。

只是这密室既在皇宫之中,想必是先皇们留下的。”

朱元璋冷哼一声:

“先皇留下?为何从未有只言片语提及?莫不是有人蓄意隐瞒,意图不轨。” 说罢,他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试图从这密室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福伯额头豆大的汗珠滚落,他犹豫了一下,小声说道:

“陛下,老奴听闻…… 听闻当年元太祖皇帝打江山之时,曾有一批神秘财宝不知去向,有人传言是藏在了皇宫的隐秘之处,以备不时之需。莫不是就是此处?”

“福伯,此事不许对外人提起,你且守在这儿,朕去去就来。” 朱元璋交代了一声,便匆匆走出了密室。

他回到寝宫,换了身干净衣裳,立刻召来心腹大臣李善长和刘伯温。二人进宫后,见朱元璋面色凝重,心中皆是一凛。

“朕今日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皇宫水池之下竟藏有一间密室,里面堆满了财宝。二位爱卿可知此事一二?” 朱元璋开门见山地问道。

李善长和刘伯温对视一眼,眼中皆是惊讶之色。

李善长率先开口:“陛下,臣对此毫不知情。这皇宫建造之时,臣虽参与其中,但从未听闻有这样一个密室。”

刘伯温亦是摇头:“陛下,臣也从未听闻。如此隐秘之事,想必知晓之人甚少。只是这密室藏于皇宫,又有这许多财宝,怕是背后另有隐情。”

朱元璋微微点头:“朕也是这般想。朕怀疑有人蓄意隐瞒此事,意图在关键时刻利用这批财宝扰乱朝纲。如今朝中局势微妙,朕不得不防。”

李善长沉思片刻,说道:“陛下,依臣之见,当务之急是彻查此事,找出知晓这密室之人。可从当年参与皇宫建造的工匠、太监入手,逐一排查。”

刘伯温却微微皱眉:“李大人所言有理,只是这工匠、太监众多,若大肆排查,恐引起恐慌,打草惊蛇。不如暗中调查,先从那些与密室财宝有利益关联之人查起。”

朱元璋觉得刘伯温所言甚是,便说道:“就依刘爱卿所言。刘伯温,朕命你全权负责此事,务必查出真相。李善长,你协助刘爱卿,提供所需人手、物资。此事关乎大明江山社稷,不容有失。”

二人领命而去。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揉了揉太阳穴,心中依旧难以平静。

这一夜,他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密室里的财宝,以及可能隐藏在暗处的阴谋。

几日之后,刘伯温进宫复命。他脸色略显疲惫,却透着几分兴奋:“

陛下,臣不负所望,查到了一些线索。”

朱元璋立刻坐直身子:“快说来听听。”

刘伯温说道:“臣通过暗访,发现当年参与皇宫建造的一位老工匠,在临终前曾与家人透露过一些关于密室的只言片语。臣顺着这条线索追查下去,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 原来当年有一位朝中大臣,暗中收买了部分工匠,将这批财宝藏于密室,并绘制了密室的地图,意图日后谋取私利。”

“此人是谁?” 朱元璋怒目圆睁,拍案而起。

刘伯温犹豫了一下,说道:“此人便是…… 原户部尚书赵大人。”

朱元璋一听,心中更是恼怒。

这赵大人已致仕多年,当年在朝为官时,表面上兢兢业业,没想到竟暗藏祸心。“那赵大人如今何在?” 朱元璋问道。

刘伯温回道:“赵大人已于去年病逝,不过臣在查访过程中,发现他的儿子赵轩近来行为异常,频繁与一些江湖人士往来,似乎在谋划着什么。”

朱元璋冷哼一声:“看来这赵轩是想继承他父亲的遗志,妄图利用这批财宝掀起风浪。刘伯温,你继续盯着他,一旦掌握确凿证据,立刻将他拿下。”

“遵旨。” 刘伯温领命而去。

又过了几日,刘伯温传来消息,称赵轩等人已准备动手,他们计划在夜间潜入皇宫,打开密室,将财宝转移出去。

朱元璋得知后,立刻调遣御林军,在皇宫各处设下埋伏。

当晚,月色昏暗,赵轩带着一群江湖人士,偷偷潜入皇宫。

他们熟门熟路地来到水池边,正准备打开暗门时,四周突然灯火通明,御林军如潮水般涌了出来。

“大胆逆贼,竟敢夜闯皇宫,窃取财宝,你们可知罪?”

朱元璋在御林军的簇拥下,大步走来,厉声喝道。

赵轩等人吓得脸色惨白,“扑通” 一声跪地求饶:

“陛下恕罪,小人一时糊涂,被猪油蒙了心,求陛下饶命。”

朱元璋冷哼一声:“哼,饶命?你们蓄意谋反,罪无可恕。来人啊,将他们全部拿下,关进大牢,明日斩首示众。”

御林军一拥而上,将赵轩等人捆绑起来,押了下去。

朱元璋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大明的江山看似稳固,实则暗潮涌动,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处理完此事后,朱元璋命人将密室里的财宝全部清点出来,一部分用于补充国库,充盈军饷;

一部分用于赈济灾民,改善民生。他深知,这些财宝本就属于大明百姓,如今回归正途,也算是物尽其用。

经此一役,朱元璋更加勤勉治国,

对朝中大臣的监管也愈发严格。他时常告诫自己和子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唯有居安思危,才能保大明江山永固。而那皇宫水池下的密室,

也成为了一段传奇故事,在宫中、在民间流传开来,警示着后人莫要贪图私利,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这日,他听闻武当山乃祥瑞汇聚之地,

张三丰真人更是道法高深、名震江湖,心中便起了前往朝拜、求问国运的念头。

一来是想为大明江山祈得庇佑,

二来也想借机散散多日来的郁气,

便带着常遇春等一众亲信,

乔装打扮一番,向着武当山浩浩荡荡出发了。

一路上,朱元璋看着沿途的山水风光,心情稍有舒缓。

常遇春却憋不住话匣子,在一旁聒噪个不停:

“陛下,您说这张三丰真有那般神乎?咱在战场上那也是以一敌百的猛将,倒要瞧瞧这老道有啥出奇本事。”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低声斥道:

“休得胡言,此次出行,低调为要,莫要惹是生非。”常遇春撇撇嘴,应了一声,心里却不以为然。

待行至武当山下,只见山峦叠翠,云雾缭绕,

道观错落其间,果真是一派仙家气象。

朱元璋心中暗赞,众人拾级而上,

不多时便来到了紫霄宫前。

宫门口,几个小道童正在清扫落叶,

见有香客前来,忙迎上前稽首行礼。

朱元璋微微点头,示意他们带路去拜见张三丰真人。

小道童引着众人穿过几道回廊,来到一处清幽小院。

刚进院门,就见一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者,

身着道袍,正在树下闭目打盹,

身旁一只仙鹤悠然踱步,宛如仙人之姿,想必便是张三丰了。

朱元璋见状,忙上前恭敬行礼:

“晚辈久闻张真人仙名,今日特来拜见,望真人赐福。”

张三丰缓缓睁开双眼,目光如炬,仿佛一眼便能看穿众人来历。

他微微抬手,示意朱元璋起身,声音平和却透着股出尘之气:

“贵客临门,有失远迎。不知诸位前来,所为何事?”

朱元璋刚要开口,常遇春却抢先一步,大大咧咧地说道:

“嘿,老道,咱听闻你武功高强,在这江湖上名气不小,今日咱可得见识见识,莫不是只会些装神弄鬼的把戏吧!”

朱元璋一听,暗道不好,

这常遇春平日里就是个火爆脾气,

打起仗来勇猛无畏,可在这等场合,如此莽撞,怕是要惹出大祸。

果不其然,张三丰脸色微微一变,

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哼,无知小辈,既如此狂妄,可敢接我几招?”

常遇春一听,正中下怀,他撸起袖子,往前一站:

“有何不敢?咱今日就让你知道,什么叫真本事!”

说罢,常遇春摆开架势,一记直拳就朝着张三丰面门打去。

这一拳虎虎生风,若是寻常人,怕早被打得鼻血飞溅。

可张三丰是谁?只见他不慌不忙,身形微微一侧,

便轻松躲过这凌厉一击,同时右手轻轻一拂,

看似绵软无力,却带着一股巧劲,

常遇春只觉脚下一绊,整个人向前扑去,摔了个狗吃屎。

周围人见状,忍不住偷笑。

常遇春恼羞成怒,爬起身来,

又使了一招连环腿,踢向张三丰下盘。

张三丰微微一笑,腾空而起,

犹如一只展翅大鹏,在空中一个翻身,

稳稳落在常遇春身后,

还顺手在他屁股上拍了一巴掌,笑道:

“力道倒是有几分,就是这招式糙了些。”

常遇春满脸通红,回身再战,却招招落空,被张三丰像逗小孩似的耍得团团转。

朱元璋在一旁看得心急如焚,又不好直接阻拦,只得高声喊道:

“常将军,休得无礼,快向真人赔罪!”

常遇春此时也知道自己碰上了硬茬,

可他性子倔强,哪肯轻易认输,嘴里嘟囔着:

“我就不信了……”话还没说完,张三丰突然一个箭步上前,手指在他胸口轻轻一点,常遇春顿时觉得浑身一麻,动弹不得,只能干瞪眼。

张三丰这才转身看向朱元璋,微微皱眉:

“阁下这同伴,太过莽撞。我本不欲与后辈计较,可他如此挑衅,若不教训一番,怕是日后难以服众。”

朱元璋连连赔罪:

“真人恕罪,我这兄弟不懂规矩,冲撞了真人,还望真人看在我等诚心求道的份上,饶他这一回。”

张三丰见朱元璋言辞恳切,神色恭敬,心中怒气稍减,手一挥,解了常遇春的穴道。

常遇春活动了一下身子,虽仍心有不甘,

却也知道今日遇到了高人,不敢再造次,低着头走到朱元璋身边。

朱元璋悄声斥道:

“你这夯货,差点闯出大祸,还不给真人道歉!”

常遇春不情愿地向前一步,拱手道:

“张真人,俺……俺错了,您大人不记小人过。”

张三丰哈哈一笑:“罢了罢了,年轻人有锐气是好事,只是莫要目中无人。”

朱元璋这才松了口气,重新向张三丰说明来意。

张三丰听后,微微点头,手抚长须:

“大明国运,系于苍生。陛下若想江山永固,需以仁心治天下,轻徭薄赋,安抚民心;朝堂之上,当杜绝朋党之争,选贤任能。如此,方可保得太平。”

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心中暗自记下。

众人又在武当山上逗留了些时日,

期间,张三丰向朱元璋展示了一些道家养生之法,

还传授了一些拳脚功夫给随行的护卫,让他们受益匪浅。朱元璋见此行收获颇丰,便准备启程回宫。

临行前,他向张三丰奉上厚礼,以示感谢。

张三丰却推辞不受:“陛下心意,贫道领了。只是这些身外之物,贫道无用,望陛下将其用于造福百姓,便是对贫道最大的谢意。”

朱元璋心中对张三丰越发敬重,再次行礼后,带着众人下山。

一路上,常遇春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朱元璋打趣道:

“常将军,今日可吃瘪了吧?往后可得学着收敛些脾气。”常遇春挠挠头,嘿嘿一笑:“陛下,俺知道错了,这老张道确实厉害,俺服了。”众人闻言,哄堂大笑。

回到宫中,朱元璋依着张三丰所言,开始着手整顿朝堂。

他严惩结党营私之徒,选拔清正廉洁之士,又下旨减免部分地区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

一时间,大明上下气象一新。

而常遇春经此一事,也收敛了许多,在战场上愈发沉稳,屡立战功。

那武当山之行,便成了朱元璋口中时常提及的一段趣事,

常遇春的莽撞、张三丰的仙风道骨,

都在宫中、在军中流传开来,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每逢遇到难题,朱元璋总会想起张三丰的教诲,

以更加睿智、仁爱的方式治理大明,守护着这片来之不易的江山社稷。

岁月悠悠,大明在朱元璋的励精图治下,愈发繁荣昌盛。

而那一段段传奇故事,如同繁星点点,点缀着历史的长河,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一日,太监匆匆入殿禀报:

“陛下,宫外有外国使臣求见,说是带了厚礼,特来朝贺我大明昌盛,增进两国邦交。”

朱元璋微微挑眉,心中暗自思量,如今虽暂无外患之忧,但与他国交好,互通有无,对大明发展亦是有益,便传令宣使臣进宫。

不多时,使臣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进了大殿。

只见那使臣身着奇异服饰,色彩斑斓,面料上乘,头上戴着一顶造型古怪却镶满宝石的帽子,走路昂首阔步,眼神中透着几分傲慢与狡黠。

他先是行了个夸张的大礼,用蹩脚的汉话高呼:

“大明天子万岁!我乃西域番邦使者,受我国王之托,特来拜见陛下,愿两国情谊世代绵延,特备薄礼献上,望陛下笑纳。”

说罢,手一挥,身后的侍从们鱼贯而出,抬上一箱箱珍奇异宝,珍珠玛瑙在日光下熠熠生辉,还有各类罕见香料,馥郁芬芳瞬间弥漫大殿。

朱元璋不动声色,微微点头:

“贵使有心了,平身吧。朕大明素以礼相待友邦,你等远来辛苦,稍后自有安排歇息。”

使臣谢恩起身,嘴角却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再次挥手,十几名身姿婀娜的女子袅袅婷婷走上前。

这些女子面容娇艳,眼眸含情,肤色各异,或白皙胜雪,或透着健康的蜜色,身着轻纱,曼妙的身材若隐若现,走起路来步步生莲。

“陛下,我邦听闻大明繁华,男子皆英雄豪杰,女子亦温婉贤淑。此次特选我国最美貌的女子,赠予陛下,以表敬意,望能博陛下欢心,为两国友好添彩。”

使臣言辞谄媚,眼神却暗藏窥探,似是想看这位大明皇帝如何应对。

朱元璋瞧着这些美女,饶是他历经千帆,此刻也不禁微微一怔。这些女子确实美得各有千秋,与大明女子的温婉内敛不同,她们带着异域的奔放与热情,眼神流转间仿佛藏着无尽故事。殿上大臣们见状,有的面露惊色,有的低头不语,一时鸦雀无声。

刘伯温在一旁,眉头瞬间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与愤怒。

他深知朱元璋半生戎马,打下江山不易,如今大明初兴,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奢靡享乐的泥沼。

这外国使臣看似献礼,实则暗藏祸心,想用美人计乱了朱元璋心智,进而搅乱大明朝堂。

朱元璋却还未及开口,目光仍在那些女子身上流连。刘伯温实在忍不住,上前一步,高声道:

“陛下,万万不可!此乃番邦奸计,欲以美色蛊惑陛下,动摇我大明根基。自古红颜祸水,多少君王因贪恋美色荒废朝政,前车之鉴,不可不察啊!”他言辞恳切,声音因焦急而微微颤抖,额头上青筋隐现。

朱元璋被这一声喝醒,心中一凛,脸上闪过一丝不悦,瞪了刘伯温一眼:

“刘爱卿,休得胡言!朕岂是那等昏庸之辈,使者一片好意,怎容你如此曲解。”话虽如此,可眼神中却透着几分心虚。

刘伯温见朱元璋这般态度,更是心急如焚,不顾君臣之礼,大步走到朱元璋跟前,扑通一声跪地,仰头直视朱元璋:

“陛下啊,您如今肩负大明江山,万民福祉系于一身。这些年您殚精竭虑,方有今日太平,怎能因一时欢愉,忘却初心?一旦收下这些女子,朝堂内外必流言蜚语四起,臣子们如何信服,百姓又该如何看待陛下啊!”

他眼眶泛红,言辞愈发激昂,双手在空中挥舞,似要将利害关系一一摊开给朱元璋看。

朱元璋心中烦闷,一方面知晓刘伯温所言句句在理,一方面又实在难以抵挡这突如其来的“温柔乡”诱惑。

他烦躁地站起身,来回踱步,龙袍下摆随风飘动,发出簌簌声响。

使臣在一旁,见势不妙,眼珠一转,赶忙打圆场:

“陛下,刘大人言重了。我邦绝无恶意,只是想让大明感受我西域风情,增进彼此了解。这些女子不仅貌美,还精通琴棋书画、歌舞技艺,能为陛下闲暇之余添些乐趣,并无他想。”

朱元璋停下脚步,看向使臣,沉声道:“使者且退下,容朕与大臣们商议。”使臣心领神会,带着侍从退至殿外等候。

大殿内,朱元璋坐回龙椅,陷入沉思。

李善长见状,上前轻声道:

“陛下,刘大人虽言辞急切,但也是一片忠心。此事确需慎重,不妨先安置这些女子,再从长计议,莫要寒了番邦使者的心,也不能误了大明前程。”

朱元璋微微点头,转头看向刘伯温:

“刘爱卿,朕知道你是为朕好,起来吧。你的话朕记下了,朕自会斟酌。”

刘伯温无奈起身,心中却依旧忐忑,他太了解朱元璋的脾气,一旦动了心思,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朱元璋传令下去,将那些女子安置在后宫一处偏僻宫殿,派专人看守,不许随意走动。

随后散了朝会,独自回到寝宫,脑海中却始终挥之不去那些女子的面容与身姿。

是夜,朱元璋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索性起身,在庭院中踱步。月光如水,洒在他身上,映出孤独而又矛盾的身影。

这时,马皇后听闻动静,披衣走出,轻声问:“陛下,何事如此烦心,连觉都睡不安稳?”朱元璋长叹一声,将白日朝堂之事一五一十告知马皇后。

马皇后微微皱眉,拉着朱元璋在石凳上坐下,柔声道:“陛下,臣妾明白您这些年的辛苦,也知晓男子面对美色难免心动。

可刘伯温大人说得对,大明初立,根基未稳,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这些女子不管有无恶意,收下她们,朝堂定会掀起轩然大波,百姓也会失望。陛下您一直心系百姓,难道要为了一时欢愉,辜负他们的期望吗?”

朱元璋听着马皇后的话,心中渐渐明晰。

他握住马皇后的手,感慨道:

“皇后,多亏有你点醒朕。朕险些犯错,朕这就命人将那些女子送还使臣,表明朕的态度。”马皇后微笑点头:“陛下能如此想,大明之福。臣妾相信,陛下定能坚守初心,让大明更加昌盛。”

次日上朝,朱元璋当着使臣的面,神色威严:

“贵使,朕多谢你邦美意。但大明如今以治国安邦、百姓富足为首要,朕无心享乐。这些女子,还望你带回,愿你我两国日后以商贸、文化交流为重,共促繁荣。”使臣虽心有不甘,却也不敢强辩,只得领命。

刘伯温在一旁,听闻朱元璋这番话,心中大石落地,面露欣慰之色。朝堂大臣们也纷纷投来敬佩目光,暗自赞叹皇帝的英明果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