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斗战胜佛后传 > 第28章 如来讲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异日,如来佛祖于大雄宝殿开坛讲法,消息传遍灵山。唐僧闻之,满心欢喜,早早来到殿中,端坐于自己的金莲台上,准备聆听佛祖的无上妙法。

大雄宝殿内,佛光璀璨,庄严肃穆。众菩萨、罗汉、比丘尼等皆已就位,一片寂静祥和。

如来佛祖缓缓现身,法相庄严,光芒四溢。他轻启金口,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响彻整个殿堂:“今日,吾为尔等讲说佛法真谛。”

唐僧屏息凝神,全神贯注,生怕错过一字一句。

如来佛祖开篇便直指人心,阐述佛法的核心要义。“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盘寂静,此乃佛法三法印。” 唐僧心中一震,仿佛有一道灵光闪过。

佛祖接着深入剖析,以种种譬喻和实例,揭示世间万物的虚幻不实,以及解脱之道的精妙所在。“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唐僧听着,陷入深深的思考。

他回想起自己取经路上的种种经历,那些磨难、诱惑、困惑,此刻在佛祖的法音中,渐渐明晰起来。

三天里,如来佛祖的讲法如醍醐灌顶,一次次冲击着唐僧的心灵。“心净则国土净,心染则国土染。” 这句话让唐僧深刻领悟到,修行的关键在于内心的净化。

每当唐僧有所疑惑,佛祖仿佛能洞悉他的心思,适时给予点拨,令他豁然开朗。“放下执着,即是解脱。” 唐僧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心中的执念渐渐松动。

在这三天的讲法中,唐僧的心境不断升华,对佛法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如来佛祖的最后一句法语落下,这场盛大的讲法圆满结束。

唐僧沉浸在法喜之中,久久不能自拔。他感到自己的身心都被佛法的智慧所充盈,仿佛获得了新生。

“多谢佛祖慈悲开示,弟子受益匪浅。” 唐僧起身,向着如来佛祖深深礼拜。

此时的大雄宝殿内,众人皆面露喜色,沉浸在佛法的美妙之中。

离开大雄宝殿后,唐僧回到旃檀功德佛道场。他深知,这三天的听闻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他要将所领悟的佛法智慧运用到实际的修行和弘法中。

“我定当不负佛祖的教诲,将佛法的光明传播给更多的众生。” 唐僧心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和使命。

如来佛祖再次讲法,此次所讲乃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消息一出,灵山上下一片肃穆,唐僧亦怀着无比崇敬与期待的心情,端坐于金莲台之上,准备聆听这殊胜的妙法。

大雄宝殿内,如来佛祖的声音宛如天籁,缓缓响起:“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唐僧屏息静听,佛祖的每一个字都如同晨钟暮鼓,敲击着他的心灵。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来佛祖深入阐释着五蕴皆空的道理。

唐僧陷入沉思,回想起自己一路所经历的色相诱惑、感受的喜怒哀乐、思想的起伏波动、行为的善恶抉择以及意识的种种分别,此刻在佛祖的讲解下,渐渐明白了这一切皆为空幻不实。

他心中豁然开朗,原来执着于五蕴所带来的种种烦恼,皆是因为没有看透其本质的空性。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佛祖继续开示。

唐僧的思绪随着佛祖的法音飘远,他仿佛看到了世间万物的无常变化,无论是美好的景象还是痛苦的遭遇,都不过是暂时的显现,其本质并无生灭、垢净、增减之分。

这种领悟让唐僧对世间的一切有了更超脱的看法,不再被表象所迷惑,心中的执着和偏见渐渐消散。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唐僧听到此处,身心一震。他意识到,只有放下对一切的执着和贪求,达到无所得的境界,才能让心灵摆脱牵挂和恐惧,远离颠倒梦想,最终实现涅盘的解脱。

此刻,他的内心充满了宁静和安详,对佛法的信仰更加坚定。

三天的讲法结束,唐僧沉浸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智慧海洋中,久久不能自拔。

他深知,这部心经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和深刻的启示,将成为他修行道路上的明灯,指引他不断前进。

回到道场,唐僧开始日夜思索、体悟心经的深意,准备将这份智慧传递给更多的众生。

带着对心经的深刻理解,唐僧踏上了新的弘法征程。他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领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伟大,引领他们走向解脱的彼岸。

如来佛祖讲完心经后,紧接着又为众人讲解金刚经妙法。唐僧坐在金莲台上,神情专注,如饥似渴地聆听着佛祖的每一句真言。

大雄宝殿内,佛祖的声音庄严而洪亮:“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唐僧的思绪随着佛祖的开篇之语,缓缓沉浸到金刚经的深邃世界之中。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佛祖此番关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讲解,让唐僧内心掀起惊涛骇浪。他反思自己过往的修行,是否曾因着相而心生执念,是否在度化众生时存有分别之心。

唐僧闭目沉思,努力让自己的心在佛祖的智慧指引下,破除种种虚妄之相。

“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听到此处,唐僧对布施的理解有了全新的升华。他明白,真正的布施不应执着于外在的形式和回报,而应出于纯粹的慈悲之心,不被色相、声音、香气、味道、触感和法理所束缚。

这种不住相的布施,所积累的功德才是无量无边的。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祖对于如来非如来的阐释,让唐僧对佛的真谛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他意识到,真正的如来并非外在的形象和表象,而是超越一切相的无上智慧和慈悲。

唐僧在心中默默告诫自己,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到佛法的本质。

三天的讲解结束,唐僧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金刚经的智慧如同一把锐利的宝剑,斩断了他内心深处残存的无明和执着。

他起身向如来佛祖深深礼拜,感恩佛祖的慈悲开示。

回到道场,唐僧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和冥想,他要将金刚经的智慧融入自己的灵魂,以便更好地践行佛法,普度众生。

第八百七十六章:《以法为灯,照亮前路》

经过对金刚经的深入领悟,唐僧重新审视自己的弘法之路。他决定以金刚经的智慧为指引,以更加坚定无畏的勇气和决心,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我将以法为灯,照亮众生前行的道路,让更多的人能领悟金刚经的妙义,脱离苦海,证得菩提。”唐僧在心中立下誓言,然后毅然踏上了新的征程。

如来佛祖在大雄宝殿上,开始为众人阐述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的区别及异曲同工之处。唐僧坐在金莲台上,全神贯注,生怕错过一字一句。

佛祖庄严说道:“小乘佛法,侧重于个人的解脱与涅盘,通过持戒、禅定、智慧,使修行者脱离生死轮回之苦。”

唐僧微微点头,心中回想起自己曾经对小乘佛法的钻研。

“小乘佛法强调个人的修行,以达到自身的解脱为目标。其修行方法注重对自身欲望的克制,对内心烦恼的消除。”如来佛祖继续讲解。

唐僧思索着,小乘佛法的确让修行者能够专注于自身的心灵净化,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佛祖接着说:“然而,小乘佛法在度化众生方面,相对较为局限。”

“大乘佛法,则以普度众生为己任,不仅追求自身的解脱,更发愿救度一切众生。”如来佛祖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唐僧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大乘佛法的宏大愿力让他深感震撼。

佛祖说道:“大乘佛法主张慈悲为怀,以无量的智慧和慈悲心,帮助众生脱离苦海,共证菩提。”

“虽小乘与大乘有所不同,但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来佛祖微笑着说道。

唐僧专注倾听,佛祖解释道:“二者皆以佛法的基本教义为基础,如四谛、十二因缘等。皆注重修行者内心的觉悟与智慧的开启。”

唐僧恍然大悟,原来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在根本上是相通的。

如来佛祖看着众人,说道:“修行者可根据自身根性与因缘,选择适合自己的佛法之路。但无论小乘还是大乘,最终皆指向解脱与涅盘的彼岸。”

唐僧心中明了,自己在修行过程中,应当汲取小乘佛法的自修之法,同时践行大乘佛法的普度众生之志。

讲法结束,唐僧起身向如来佛祖行礼。他深知,此次的讲解让他对佛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回到道场,唐僧开始思考如何将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的精髓,更好地传播给众生,让他们在佛法的指引下,找到解脱之道。

唐僧决定以心印法,将自己对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领悟融入到日常的讲经说法中。他要让更多的人明白,佛法的道路虽有不同,但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让众生获得真正的自由与解脱。

带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唐僧再次踏上了弘法的征程,他的声音在世间回响,传递着佛法的智慧与慈悲。

听完如来佛祖的讲法,唐僧怀着满心的感悟,踏上了回归金山寺的路途。一路上,风景变换,他的思绪却如潮水般汹涌。

望着天边的流云,唐僧想起佛祖所讲的佛法真谛,那些深刻的教诲在他心中不断回荡。曾经取经路上的艰辛、与妖魔的争斗、对众生苦难的目睹,此刻都在佛法的光辉下有了新的意义。

终于,金山寺的轮廓出现在眼前。踏入寺门,那熟悉的钟声、殿宇、僧侣的身影,让唐僧感到一阵亲切。然而,此刻的他心境已大不相同,眼中的金山寺也似乎有了新的模样。

曾经熟悉的一草一木,如今都仿佛蕴含着更深的佛法玄机。他看到小沙弥们念经时的专注,感受到寺中宁静氛围中蕴含的力量。

在禅房内打坐,往昔在金山寺修行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曾经的迷茫、困惑,与如今如来佛祖的教诲相互交织,让唐僧对佛法的理解更加通透。他意识到,每一段经历都是修行的一部分,都是通向觉悟的阶梯。

漫步在寺中的庭院,听到周边百姓的祈求与诉苦,唐僧心中涌起更深的慈悲。他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个人的解脱,更是要以所学佛法,为众生带来真正的希望和救赎。

“我当以大乘佛法之精神,普度这世间受苦之人。”唐僧暗暗发誓。

夜晚,月光洒在窗前,唐僧在寂静中沉思。他感到内心从未有过的宁静,同时也充满了坚定的力量。如来佛祖的讲法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让他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不再迷失。

黎明时分,唐僧缓缓起身。他决定以金山寺为新的起点,将自己的顿悟化为实际行动,用佛法的智慧去温暖、去拯救更多的灵魂。他深知,这将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但他已做好了准备,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带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唐僧走出禅房,迎接新的一天,开启他弘法利生的新征程。

第八百九十章:《金山寺的法音初扬》

在金山寺的大雄宝殿内,唐僧端坐在法座之上,周围是一众虔诚的僧众。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进殿内,为这庄重的场景增添了几分神圣的光辉。

唐僧轻启双唇,声音平和而坚定:“诸位同修,今日我们相聚于此,共同探讨佛法的奥秘。”

僧众们屏息凝神,目光专注地望向唐僧。

“佛法之慈悲,如春日暖阳,普照万物,无有分别。无论众生善恶,皆以慈悲心相待,方能化解嗔恨,唤醒其内心的善念。”唐僧娓娓道来。

他回想起自己取经路上所遇种种,那些因嗔怒、贪婪而迷失的灵魂,若能早些感受佛法的慈悲,或许便能少些苦痛。

“而佛法之智慧,犹如明灯,能破无明之黑暗。让我们洞察世间真相,不为表象所迷惑。”

僧众们频频点头,若有所思。

“修行当循序渐进,持戒为本,定中生慧。”唐僧继续说道,“通过严守戒律,规范自身行为,使心不散乱。进而在禅定中,观照内心,洞察诸法实相。”

他看着僧众们充满渴望的眼神,深知他们对修行之路的迷茫与期待。

“但切记,修行不可拘泥于形式,而应发自内心,以真诚之心践行佛法。”

“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唐僧的声音略微提高,“我们所行之善业,必得善果;所造之恶业,必受恶果。然而,因果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错综复杂,需要我们以智慧去洞察。”

僧众们听闻,不禁心生敬畏,对自己的言行更加谨慎。

“诸位,佛法如舟,既能渡己,亦能渡人。”唐僧目光坚定,“让我们以佛法为指引,不断精进修行,自度度人,使这世间充满祥和与安宁。”

讲法结束,大雄宝殿内一片寂静,随后响起僧众们热烈的掌声。他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盏明灯,对佛法的理解和修行的方向更加清晰。

僧众们纷纷提出自己在修行中的疑惑,唐僧耐心地一一解答。

“师傅,如何在尘世的纷扰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一位年轻的僧人问道。

唐僧微笑着回答:“心不为外境所动,以观照之法,觉察内心的起伏,不随境转,便能守住内心的宁静。”

又有僧人问:“如何判断自己的修行是否有进步?”

唐僧说道:“不以神通为标准,而看内心的烦恼是否减少,慈悲心是否增长。”

在这一问一答之间,佛法的智慧在金山寺内进一步传播与深化。

日暮时分,讲法结束。唐僧望着僧众们离去的背影,深感自己肩负的传承与弘扬佛法的使命重大。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坚持。

在夕阳的余晖中,唐僧默默祈祷,愿佛法的光芒永远照耀世间,愿众生皆能离苦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