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越大秦,始皇求我做女帝 > 第306章 王绾李斯想对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过去的日子里,王绾与李斯始终全神贯注地投身于官僚体制的变革事宜之上。在他们思索当中,若能精心打磨官员的遴选以及委任之规程,同时进一步强化中央对于地方官吏的驾驭把控之力,那么大秦王朝的统治根基必将坚如磐石、稳如泰山。为此,他们不辞辛劳地奔波往返于朝堂内外,竭尽全力地笼络朝中各方势力,不遗余力地为自身所倡导的改革方略营造声势浩大的舆论氛围。

然而,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赢无忧所提出的科举,犹如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以一种超乎想象的直接且果敢的姿态横空出世,瞬间击碎了他们苦心孤诣构建的种种规划。

秦王嬴政,这位胸怀着凌云壮志的雄主,其内心深处蕴藏着一幅无比宏伟壮阔的蓝图。他梦寐以求的乃是一举荡平其余六国,亲手缔造出一个旷古烁今、举世无双的大一统帝国。在他高瞻远瞩的视野之下,科举制度无疑是发掘真正贤才良士的绝妙法门,它宛如一股源源不断的清泉,能够为他那震铄古今的霸业主张灌注汩汩流淌的新鲜血液。

面对王绾和李斯的强烈抵触,以及那些妄图凭借罢朝之举来胁迫他就范的大小官员们,嬴政全然不以为意。在他的眼中,唯有让大秦国力强盛、足以令天下万民俯首称臣,才是他至高无上的追求目标。

王绾和李斯并肩而立,面色凝重地望着远处宫殿的飞檐斗拱,两人的心头都被一片浓重的阴霾所笼罩。他们深知,如今的局势已然到了生死存亡之时,对他们而言可谓是极其不利。

倘若不能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扭转乾坤,那么他们长久以来怀有的宏伟政治抱负恐怕就要如梦幻泡影般瞬间破灭。更糟糕的是,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亦会变得摇摇欲坠、朝不保夕。

可是,那高高在上的秦王威严肃穆,其颁布的诏令犹如泰山压卵一般令人难以抗拒。一时间,王绾和李斯竟然感到束手无策,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迷宫之中,找不到出口的方向。

“不行!我们绝不能这般坐以待毙!”王绾紧紧握住拳头,由于过度用力,他的指关节都开始泛白。他瞪大双眼,似乎想要透过眼前的重重迷雾,寻觅到那一线能够拯救他们命运的曙光。

一旁的李斯轻轻点头,表示赞同王绾所言,但他的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天际。在那里,风云变幻莫测,就如同当前复杂而又凶险的政局。李斯暗自思忖着,究竟要怎样做才能在这场激烈的权力角逐中再次站稳脚跟呢?

夜幕如一张巨大的黑幕,缓缓地将咸阳城笼罩其中,让这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逐渐沉浸在了一片静谧与黑暗之中。在王绾府邸那间宽敞的书房里,微弱的烛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昏黄的光芒映照着王绾那张焦虑而又充满不甘的面庞,使得他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显得格外清晰。

此时的王绾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书房内焦急地来回踱步。他手中紧握着衣袖,伴随着自己急促的步伐不停地摆动,带起了一阵阵轻微的风声。那风声仿佛也在诉说着他内心的不安和忧虑。

“李斯啊!你说说看,现如今这样的局面,咱们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呢?”王绾停下脚步,目光急切地望向端坐在案几旁边的李斯,眼中满是无助和迷茫。

李斯微微皱起眉头,手中无意识地把玩着一支毛笔,似乎正在沉思着应对之策。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开口说道:“丞相,事情既然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光是慌乱肯定是无济于事的。大王推行的科举制度已然开启,想要在短时间内扭转局势恐怕不太可能。不过……咱们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翻身。”

说到此处,李斯那原本有些灰暗的眼眸突然绽放出异样的光彩。只见他猛地抬起头来,两道犀利如剑的目光,看着王绾说道:“那些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无论他们有多么出众的才华和能力,最终都还是要踏入我大秦的官场之中。如此一来,我们便可在他们后续的任职安排以及官场规则上面大做文章。只要操作得当,让这些初入仕途的新科士子们慢慢地适应并顺从于我们所设定的规矩,那么即便现在开始推行科举制度又能怎样呢?毕竟,只要咱们这三公九卿制能够顺利施行下去,根本就动摇不了我们自己的利益!”李斯越说越是兴奋,双手不自觉地在空中挥舞着,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计划成功后的美好景象。

然而,就在这时,一直静静地站在一旁倾听的王绾却缓缓停下了脚步。他微微皱起眉头,原本闪烁着些许希望光芒的眼睛也迅速黯淡了下去。沉默片刻之后,王绾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道:“李兄所言固然有理,但是此事谈何容易啊!大王既然下定决心大力推动科举之事,必然会对这些士子的任用情况格外关注。若是我们在此事上稍有差池,一个不小心便可能犯下欺君之罪。到那时,恐怕不只是我们自身难保,就连整个家族都要受到牵连呐。况且科举都开始了,大王也断然不会想用三公九卿制了吧!”

李斯听完王绾所言之后,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片刻之后,他缓缓开口道:“王绾兄所言甚是,但我心中却依旧不愿轻易放弃这大好机会。大王日理万机,天下诸事更是错综复杂,然而他毕竟精力有限,难以做到事必躬亲。只要我们行事谨慎,步步为营,未必不能达成目的。就拿科举考试来说吧,其内容审核以及考官人选等关键环节,便是我们可操作之处。若能在此处安插进我们信得过之人作为心腹,那么最终选拔而出的人才,或多或少都会与我们产生一定的联系。如此一来,即便日后形势有所变化,这些人也能成为我们手中的重要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