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闻孙少平要回去的命令,皆是一愣,脸上写满了不甘。
一名年轻的队员忍不住出声:“大队长,咱们都走到这儿了,就这么放弃?说不定再往前走走就能找到浅滩了。”
其他队员也纷纷附和,眼神中满是不舍与期待,半途而废实在不是一支侦察部队的风格。
孙少平看着队员们,神色凝重,缓缓开口解释道:“我知道大家不甘心,我又何尝不是?但我们不能只想着找到浅滩,更要考虑大军过江后的作战。
我军作战全靠后勤通畅,咱们一路走来,你们也看到了,这路崎岖难行,刚才仅仅走了几十里,就这般艰难。
要是真找到了浅滩,大军过江后,后勤物资如何运送?没有粮草、兵器的补给,就算过了江,又能坚持多久?我们肩负的是整个大军的命运,不能意气用事。”
队员们听了孙少平的话,皆陷入了沉默。他们心中明白孙少平所言极是,可心中的失落仍难以消散。
许久,侦察中队长打破沉默:“大队长,您考虑得长远,是我们想得简单了。既然如此,那咱们先回营地,再从长计议。”
孙少平点了点头,下令队伍返程。
归途中,大家脚步沉重,气氛压抑。
回到营地后,孙少平再次召集众人开会。“此次探寻虽未成功,但让我们清楚意识到后勤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找到一条既能过江,又能保障后勤的路。”
一名参谋站起身来,建议道:“要不我们试着打造一批简易船只,从下游水流稍缓处强行渡江?就算渡船被吐蕃人破坏,我们也能重新造。”
孙少平沉思片刻,说:“这倒是个办法,但吐蕃人肯定也会在下游设防,强行渡江必然会有伤亡。我们还需谨慎谋划。”
这时,另一位将领提出:“我们一边准备造船渡江,一边继续派人寻找其他渡江路径,双管齐下,或许能增加胜算。”
孙少平眼睛一亮,拍案道:“好!就这么办。造船的事立刻着手,多找些当地的工匠帮忙,加快进度。
同时,再组建几支侦察小队,从不同方向探寻渡江路线,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可行之法。”
就在众人热烈讨论、紧锣密鼓筹备之时,营帐外传来一阵喧闹。
众人心中疑惑,快步走出营帐查看,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正向营地赶来。
待队伍走近,孙少平惊喜地发现,领头的正是孙大中。
孙大中翻身下马,大步向前,看着孙少平哈哈大笑道:“少平,可算赶上了!瞧你们这一脸愁容,是不是还在为渡江的事儿发愁呢?”
孙少平赶忙迎上去,行礼说道:“父亲,您来得正好。我们正为渡江一事绞尽脑汁,虽有了些办法,可都存在风险。”
“没大没小,军营之中要叫大帅?”孙大中冷着脸呵斥道。
孙少平尴尬的摸了摸头。
孙大中摆了摆手,一脸轻松地说:“大家是不是在为过江愁眉不展,大伙不用担心。
陛下早就料到我们过江艰难,特意派出舟桥支队前来支援。有了他们,咱们渡江就轻松多了。”
众人听闻,顿时欢呼雀跃,原本压抑的气氛一扫而空。
孙大中走进营帐,看着地图,详细询问了目前的情况和大家讨论出的方案。
听完后,孙大中点头表示赞许:“你们的想法很不错,不过我们不用,一力降十会,舟桥支队最擅长搭建浮桥,咱们要把优势利用起来。”
孙大中接着说道:“舟桥支队携带了先进的架桥设备,能在短时间内搭建起一座坚固的浮桥。
但是,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吐蕃人肯定不会眼睁睁看着我们过江,必然会想尽办法破坏。
少平,你带领侦察两个中队,秘密过河潜伏起来,确保架桥成功。”
“是!”孙少平领命,离开军帐。
随后,孙大中对新组建的侦察分队下达任务:“你们全军的眼睛,关键时候要打的出彩,这次给你们配备电台,随时都可以请求炮兵支援。”
在孙大中的指挥下,整个营地忙碌而有序的行动起来。
舟桥支队抵达后,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他们勘察地形,挑选合适的架桥地点,开始架桥工作。
青海方向,郭德山部队修建的道路已经过了唐古拉山口正式进入西藏,这个西藏也是杨康的说法。
郭德山将大本营设置在西宁城,西宁城有火车和中原相连,后勤压力不大。
前进基地设置在玉树,这个道路已经硬化,可以有汽车。最后是一个支队的护路队,在筑路最前方。
每前进一公里,都有十个奴隶倒在筑路的路基上,不过杨康不为所动,就是白骨铺路,黄金做马,也要把路修通进入西藏。
郭德山身着戎装,面色冷峻,迈着沉稳的步伐踏上了前往前方筑路基地的路途。
郭德山坐在一辆军车上,车窗外是一片荒芜却又带着几分肃杀之气的原野,车轮滚滚,扬起阵阵尘土。
抵达玉树后,郭德山顾不上片刻休息,径直前往护路队的驻地。
护路队员们整齐列队,身姿挺拔,眼中透着敬畏,向郭大将军庄重的行军礼。
郭德山缓缓走过队列,目光如炬,审视着每一张坚毅的脸庞,随后,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声音洪亮而有力。
“弟兄们!我们所肩负的使命,比这高原上的山峰还要沉重。每一寸向前延伸的道路,都是我们通往胜利的基石,也是那些倒下奴隶的生命见证。”
说完,郭德山转身向筑路最前方走去。
沿途,看到衣衫褴褛的奴隶们在皮鞭的挥舞下,艰难地搬运着沉重的石块和木料,他们的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绝望。
郭德山的眉头微微皱起,郭德山也想要体谅这些奴隶,可是,大军在外,一天耗费粮饷无算,就算是帝国家大业大的,也很难抗的住。
杨康虽然给了郭德山五年平藏的时间,可是郭德山还是想要快一点,邸报上说,南方安南挑衅边疆,陛下有南方再开疆拓土意愿,到时候两线作战,即便是帝国也要很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