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绍棠有一句话说的是对的。她手下有能力很强的人,却没有能为她干黑活儿的人。
谢晋为了保护她,半点脏事儿也不让她沾。
她确实该仔细思考一下郭绍棠的话。
一开始她发展自己的势力确实是为了自保。
后来皇帝越来越崩溃,朝廷腐败,百姓生活艰难,她就想能为百姓做点事情。
所以,她做女帝也并不是为那些豪强地主服务,她要做的是为百姓谋一世太平。
郭绍棠说只要用他这把刀,斩杀了北方的豪强,至少能保证大周一百年和平。
一百年足够了。
她死之后的事情,她也管不着了。
叛乱平定之后,确实该测量土地,统计人口,重新划定户籍。
谢晋远远的就看到了裴乐瑶。
只是裴乐瑶在思考问题,却没有看到谢晋,直到额头撞到了谢晋的胸口上,她才反应过来。
她后退一步,抬头看向谢晋,“先生在这里做什么?”
“太女殿下在想什么?”谢晋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反问道。
“想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我得到了一个鬼才……”裴乐瑶冲着谢晋狡黠一笑。
谢晋太了解裴乐瑶了,她这么一笑,谢晋便知不是好事。
裴乐瑶正要找人分享,谢晋又恰好是可以分享的人。
谢晋足够保守,足够稳重,知识渊博,而且又是她最信任的人。
她此时身上的热血也被郭绍棠点燃了。
她得征求一下谢晋的意见,万一这件事情做错了,再酿成另一件祸事。
毕竟,她还没有掌控整个国家的经验。
“什么样的鬼才?”将周围的人打发走之后,谢晋问道。
“郭绍棠!”裴乐瑶唇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意。
谢晋露出惊讶的神色。
没想到裴乐瑶用鬼才这两个字来形容郭绍棠。
“他给殿下出了什么主意?让殿下如此兴奋。”谢晋问道。
郭绍棠能有办法让太女殿下去见他,已经算是有能耐了。
还能让太女殿下给他这么高的评价,足见其刚才给她提的建议很独到。
“他说,让我把他当一把锋利的刀来用。”裴乐瑶说道。
“他说,他要替我将北方的地方豪强全部杀尽。”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裴乐瑶看向谢晋。
“恰好遇到了先生,先生帮我出出主意,这件事情能不能做?”
“太女殿下已经打定了主意,又何必问我?”谢晋微微颔首道。
“微臣能不能听听郭绍棠是怎么说的?”
于是裴乐瑶便把郭绍棠的话如实转述给了谢晋。
“怪不得他能煽动赵攀带兵造反,果然是一个很会煽动人情绪的人。”谢晋听完之后如实的评价道。
“不过他这个办法倒是釜底抽薪,是个好办法。”
谢晋一脸凝重的看着裴乐瑶,“只是纸里包不住火,这件事情明白人一定会想到是太女殿下的主意。”
“而您身上的血就算是粘上了”
郭绍棠作为一把锋利的刀能杀人,自然也会反噬。
杀人怎么讲究尺度,谁该杀谁不该杀,杀到什么程度要停止。
“或许会沾染太多无辜的血。”
可裴乐瑶听过郭绍棠的话之后也知道,她这一次不是自下而上的彻底革命,没有完全建立自己的官僚集团。
等叛乱彻底平定之后,他所用的官员绝大部分还是之前的老班底。
我想让这些人去革那些地主豪强的命,根本是不可能的。
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
在她生活的那个时代,建立的那个新国家是因为曾经经历过一场自下而上的革命,在国家建立之后,才能推行彻底的土地改革。
可以她现在的这种情况,想要在全国推行土地改革是很难的。
可如果不推行土地改革,老百姓根本就得不到实惠。
那她坐在皇帝的位置上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太女殿下决定了,那就由臣来放虎归山。”谢晋说道。
裴乐瑶感动的看向谢晋,“先生,你对我真好。”
谢晋嗔了裴乐瑶一眼,“现在是太女殿下了,不要说这么矫情的话。”
“对了,先生,我给你选了一座宅子,你要不要搬进去?”裴乐瑶挑眉看向谢晋。
赵攀进入京城之后杀了不少世家子弟。
人死了,他们的宅子便空了出来。
谢晋连连摇头,“我就自己一个人,那宅子偌大,我可镇不住。”
“何况,里面刚刚死了那么多人。”
“我怕鬼。”
“对了,先生,你真的不准备给我娶一位师母吗?”裴乐瑶问道。
“我还有别的事情要处理,礼部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忙的不可开交。”谢晋说完转身就要走。
“等我坐上帝位,就给你赐婚,你娶也得娶,不娶也得娶。”裴乐瑶在后面高声说道。
“你看你是自己挑,还是我给你赏赐?”
“你自己挑的话,一个就可以,如果我给你赏赐,至少九个起底。”
谢晋停住脚步,转身,一副苦不堪言的表情。
“太女殿下,你先生我都这把年纪了,还九个起底,就是一个,我也应付不来呀。”
“好好,你别胡来,我自己选。”
谢晋说完,转身就跑的没影了。
谢晋收拾好情绪,并没有回礼部,而是直接去见郭绍棠。
他对郭少棠自然是一顿斥责。
郭绍棠却并不生气,哈哈大笑,“太女殿下有你这么古板的先生,怪不得能被我的话鼓动。”
因为谢晋能来见他,便知道太女已经准备采纳他的建议。
“我再强调一遍,这件事情与太女殿下无关,是你我之间的密谋。”谢晋抓住郭绍棠的衣领将其提起来,厉声说道。
“或许这天底下对太女殿下最好的也就是谢先生了。”郭绍棠心中颇为感触,一脸认真的说道。
谁不希望自己一生能遇到良师益友。
而谢晋绝对算得上是太女殿下的良师。
谢晋和郭绍棠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谢晋负责押送郭绍棠去泰州,劝降泰州的叛军。
半路上,郭绍棠趁乱逃脱。
裴乐瑶听说郭绍棠逃跑了,愤怒至极,一边派兵在泰州附近的州县仔细的搜寻逃跑的郭绍棠,一边下发了全大周的追杀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