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前传 > 第73章 汉献帝的落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话说献帝好不容易出了宣平门,结果冷不丁就被一群乱兵给拦住了。这可把护驾的大臣们急坏了,赶紧上前去打听咋回事。那些乱兵扯着嗓子喊:“我们奉郭将军的命令,在这儿把守这座桥,不管是谁,都不能随便往来!”

侍中刘艾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叉着腰就质问:“吏民不能往来,难道天子也不能走啦?”乱兵们还挺横,嚷嚷着说:“得亲眼见到天子,我们才信。”这时候,侍没办法,只好把车帷高高地揭起来。刘艾也跟着扯着嗓子大喊:“天子就在这儿呢,你们赶紧过来拜见!”

那些乱兵这才磨磨蹭蹭地走上前,探头探脑地瞧。献帝坐在车里,沉着脸说道:“你们这些兵,怎么敢这么靠近朕,还不赶紧退下!”乱兵们这才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乖乖地让开了路,车驾这才顺利过桥,往东行进。

到了晚上,一行人来到霸陵。这时候,跟在献帝身边的大臣们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还好张济还算有点良心,拿出干粮分给大家,这才让大伙勉强填饱了肚子。

李李傕这家伙不愿意跟着献帝走,早就跑到池阳驻扎去了。郭汜呢,又带着兵追了上来。献帝没办法,只好封张济为骠骑将军,郭汜为车骑将军,杨定为后将军,这杨定也是董卓以前的老部下。还封杨奉为兴义将军,这些人都被封侯了。另外,又让牛辅原来的手下董承当了安集将军,一起前往弘农。

可郭汜这家伙就是个“油盐不进”的主儿,他压根儿就不想往东去,还请献帝转去高陵。献帝就派人去跟郭汜说:“弘农离洛都近,祭祀郊庙方便得很,你就别再犹豫啦。”郭汜却像个倔驴一样,根本不听这一套。

献帝气得一整天都没吃饭,心里那个郁闷啊,就像被堵了一块大石头。郭汜一看这情况,才松口说可以去附近的县。等走到新丰,郭汜又打起了坏主意,想胁迫献帝回郿县。

侍中种辑得知了这个消息,赶紧偷偷告诉杨定、董承和杨奉,几个人一合计,决定联合起来阻止郭汜。郭汜一看对方人多势众,自己这边没啥胜算,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灰溜溜地弃军跑进南山去了。

可郭汜的那些手下,像夏育、高硕等人,还想着按照郭汜的意思,把献帝劫回西边去。他们在营外放起火来,想制造混乱。杨定和董承董承护着献帝和皇后,跑到杨奉杨奉里。夏育等人一看,就冲过来劫驾。还好杨定和杨奉里应外合,一顿猛打,把夏育这帮人打得屁滚尿流,这才没出啥大事。

第二天,他们又护送着献帝继续赶路。到了华阴,宁辑将军段煨出来迎接,不仅给献帝和皇后提供了衣服和日用品,还给公卿大臣们准备了粮食,还热情地邀请献帝到他营里去。

可杨定和段煨以前有过节,这家伙小心眼儿,就联合董承、杨奉等人,污蔑段煨和郭汜勾结,想劫持献帝。他们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献帝听了,也是半信半疑,没给段煨段煨。但杨定和杨奉却不管不顾,直接带兵去攻打段煨。段煨也不甘示弱,出兵抵抗,两边你来我往,打了十多天,也没分出个胜负。

不过段煨这人还算厚道,一边打仗,一边还派人给献帝送吃的用的,还上书表明自己的忠心,说绝对没有二心。献帝没办法,只好派侍臣去给他们调解,这才好不容易让两边停了战。这献帝,都快成“和事佬皇帝”了。

谁知道,这事儿刚平息,又出幺蛾子了。李傕和郭汜这俩家伙又凑到一块儿了,带着人来追献帝。这俩货一会儿翻脸,一会儿和好,真不愧是“小人之交——朝秦暮楚”啊!

杨定听说李傕和郭汜又追来了,心里害怕得不行,琢磨着自己肯定打不过,干脆脚底抹油——溜了,把献帝和皇后扔在那儿,自己跑回蓝田去了。结果半路上还被郭汜截住,一顿胖揍,最后落荒而逃,一个人灰溜溜地跑到荆州去了。本来想在皇帝面前耍耍威风,结果却成了弃君逃命的胆小鬼,贪心不足的人,真该拿他当反面教材!

还有那个张济,也起了坏心思,打算到杨奉的营里把献帝抢回去。杨奉察觉到了他的阴谋,就连夜和董承带着献帝偷偷往弘农跑。等张济知道消息,再追的时候,早就追不上了。张济气得暴跳如雷,干脆和李傕、郭汜的军队会合,一起去追献帝。

杨奉和董承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带兵抵抗。可他们那点兵力,跟李傕他们比起来,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很快就被打得落花流水。那些跟着献帝的大臣和侍卫们,被追得慌不择路,纷纷往东涧里挤,好多人都被淹死了。皇帝的那些宝贝东西,也都丢得差不多了,就剩下献帝和皇后坐的两辆车。多亏董承拼死保护,他俩才勉强逃脱。

射声校尉沮俊,在逃跑的时候受伤从马上摔了下来,被李傕抓住了。李傕斜着眼睛问手下:“这家伙还能留着不?”沮俊一听,破口大骂:“你们这群逆贼,劫持天子,害得公卿大臣遭难,宫女们四处流浪。从古到今,就没见过你们这么坏的乱臣贼子,以后就算不被人杀死,也得遭天打雷劈!我为皇上效命,死了也是英雄,不像你们,要遗臭万年!”

李傕听了,气得脸都绿了,“嗖”地一下抽出佩剑,直接把沮俊给杀了。杀完人还不解气,又纵容士兵在弘农大肆抢掠,把这里搞得鸡犬不宁,啥都没剩下。

献帝拉着伏皇后,慌慌张张地往东跑,一直跑到曹阳境内。这时候天已经黑透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没办法,只能在野外凑合过一夜。

杨奉收拾了一下残兵败将,和董承商量:“咱们这仗打得太惨了,根本没法再打下去了。得想办法找救兵,不然可挡不住后面的追兵。”董承也觉得有道理。两人绞尽脑汁想了半天,远水解不了近渴,近处也就河东那边,还有原来白波贼的几个首领李乐、韩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说不定能把他们招来帮忙。于是一边派人去请他们赶紧来救驾,一边想了个缓兵计,派人和李傕他们假意议和,拖延时间。

没过多久,李乐他们还真陆续来了,凑了几千骑兵。董承和杨奉让他们当先锋,去攻打李傕他们。李傕他们远远一看,来的是河东的援兵,心里“咯噔”一下,有点发怵,不由自主地往后退。李乐、韩暹、胡才他们几个骑着马在后面紧追不舍,董承和杨奉也带着人在后面跟着,一下子就把李傕他们打得大败,杀了不少人。等把李傕他们赶到几十里外,才收兵回营。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护送着献帝继续往东走。没走几里地,就看见后面尘土飞扬,李傕、郭汜、张济三路人马又追上来了。原来啊,李傕他们打听到河东来的援兵就几千人,而且听说白波贼那些人都是乌合之众,没啥好怕的,就又带着兵追上来了。

董承和李乐一看这架势,赶紧护着献帝先跑。杨奉、韩暹韩暹才胡才奴右贤王去卑去卑带着兵在后面断后。哪知道李傕、郭汜、张济三面夹击,像疯狗一样横冲直撞,把杨奉他们的队伍冲得七零八落。杨奉他们的人乱成一团,死伤无数。

李傕、郭汜、张济趁着胜利,更加嚣张,见人就杀。光禄勋邓渊、廷尉宣璠、少府田芬、大司农张义,跑得慢了点,都被他们给害了。司徒赵温、太常王绛、卫尉周忠、司隶校尉管郤,被李傕截住,差点也丢了性命,还好贾诩拼命求情,才保住了他们的命。真是有人倒霉,有人幸运啊!

董承和李乐李乐献帝没走多远,后面的追兵又快到了。李乐急得大喊:“情况紧急,皇上您赶紧上马,咱们快跑!”献帝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哽咽着说:“不行啊,百官们有什么错,朕怎么忍心抛下他们。”献帝这话,还真有点仁主的风范。

李乐他们一边打一边跑,两边的士兵,一个在前头拼命跑,一个在后面使劲追,就这样连着跑了四十里地,才到了陕县。这时候太阳又快落山了,追兵稍微慢了点,他们赶紧扎营防守。这一仗下来,将士们死伤惨重,十成里死了七八成,就连虎贲羽林军,也剩下不到一百人了。

李傕、郭汜、张济这三路叛兵,围着营地大喊大叫,把侍从们吓得脸色苍白,一个个都想着赶紧逃命。李乐就跟献帝说:“皇上,咱们趁夜里渡河,往东去孟津,投靠关东的那些州牧太守吧。”太尉杨彪一听,连忙说:“夜里渡河哪有船啊,而且跟着的人这么多,怎么可能都渡过去呢?”李乐说:“您先别急,我去看看能不能找到船。要是找到了,我就举火为号,你们保护皇上过来。”杨彪点头答应了。

李乐走了之后,过了大概一更天的时间,就看见河边上火光冲天。杨彪知道船准备好了,赶紧护着献帝出营,摸黑往河边走。伏皇后头发乱蓬蓬的,脸色惨白,从来没受过这么大的罪,这时候也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献帝走。伏皇后的哥哥伏德,一只手扶着妹妹,另一只手还死死地抱着十匹绢。这家伙,真是要钱不要命啊!

这一幕被董承看见了,心里那叫一个不爽,心想:“都这时候了,还抱着这些破绢不放!”于是指使符节令孙徽的手下,上去抢绢。这一抢可不得了,双方打起来,还打死了一个人,连伏皇伏皇后服上都溅满了血迹。伏皇后吓得浑身发抖,紧紧拉住献帝的衣服,哭着求救。献帝赶紧出声制止,这场争端才算平息。

好不容易到了河边,河里就只有一艘船,孤零零地停在岸边。这时候天寒地冻,河水干涸,河岸有好几丈高,这可怎么下去啊?还好伏德手里还有剩下的绢,于是大家用绢把献帝裹起来,两个人拽着绢的一头,小心翼翼地把献帝放了下去。伏德力气还挺大,背着皇后,“扑通”一声,跳到了船上。

杨彪他们也一个一个往下跳,等船里已经挤了几十个人,实在装不下了。董承和李乐没办法,只好跳到船头,解开缆绳准备开船。那些没上船的吏卒们急了,纷纷跑过来扯船缆。董承和李乐急得不行,拿起戈就乱挥,好多人的手指都被剁掉了,那场面,真是惨不忍睹。

早就有侦察的骑兵把消息报告给了李傕,李傕一听,带着兵就往河边跑。等他们赶到,献帝和皇后已经过河了,截住没办法。李傕气得直跺脚,只好把岸上没来得及渡河的士兵都抓走了。卫尉士孙瑞没赶上船,在岸上徘徊,结果被乱兵给杀了。

还好李傕他们忙着抢劫,没工夫往东追,献帝和皇后这才平安地渡到了对岸。两个人深一脚浅一脚地上了岸,又走了好几里地,终于到了大阳,这时候天已经大亮了。

董承和杨奉到处去老百姓家里找车马,可找了半天,啥都没找到,只找到一辆破牛车,没办法,只能让献帝和皇后坐上去,其他人都只能跟着步行。好不容易到了安邑,河内太守张扬、河东太守王邑这才知道献帝一路上吃了这么多苦。张扬赶紧派人给献帝送米,王邑派人送帛。献帝为了表示感谢,封张扬为安国将军,封王邑为列侯。

李乐、韩暹、胡才这些人也不闲着,纷纷举荐自己的党徒,一下子弄了几十个人,都给他们封了官职。可印来不及刻啊,他们就用锥子在石头上划拉几下,弄出几个歪歪扭扭的字,就算是颁发官职了。献帝和皇后就住在用荆棘围成的简易房子里,连门都没有。大臣们议事,就找个破茅舍当朝堂,那场面,简直是乱七八糟,不成体统。

献帝还是担心李傕他们过河来捣乱,就派太仆韩融往西去弘农,和李傕他们讲和。李傕他们抢了不少子女玉帛,也算是心满意足了,就答应了韩融的提议,把抢来的官吏、士兵,还有那些车马器物啥的,都放了回去。

杨奉和韩暹这俩家伙,竟然想就在安邑建都。太尉杨彪等大臣们都想回洛阳,可这些文官哪拗得过这些武将啊,没办法,只能暂时留在安邑,再慢慢想办法。献帝没办法,只好封韩暹为征东将军,李乐为征北将军,胡才为征西将军,让他们和董承、杨奉一起掌管朝政。

这时候,倒霉的事儿又找上门了。蝗虫铺天盖地地飞过来,把庄稼都吃光了,又赶上大旱,地里颗粒无收。跟着献帝的这些官员们,连饭都吃不上,只能摘点野菜野果勉强充饥。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正巧这时候,张扬从野王来拜见献帝,也劝献帝回洛阳。杨奉他们还是不同意,张扬没办法,只好又回野王去了。

这时候,关东最有威望的就是袁绍和袁术这俩兄弟了。袁术这家伙野心勃勃,心里一直打着称帝的主意,怎么可能往西去救皇上呢?袁绍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地称帝,但冀州刚刚平定,他也不想轻易离开。

袁绍的从事沮授劝他说:“将军您家几代人都在朝廷辅佐,一直忠心耿耿。现在朝廷到处流亡,宗庙都被毁坏了,对将军您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往西去迎接皇上,把他接到邺中安顿下来。这样您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天下的人才,去讨伐那些不听话的人,名正言顺,肯定能成就大业,将军您可千万别错过这个机会啊!”这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袁绍听了,有点心动,打算出兵。可这时候,有两个人跑出来阻拦:“汉室早就衰落了,根本不可能再复兴。现在天下英雄纷纷崛起,各自占据州郡,招揽人马,动不动就是上万人。这就好比秦朝末年,谁先抢到天下,谁就是王。现在要是把天子迎回来,什么事儿都得向他汇报,听他的命令吧,自己就没权了;不听吧,又会被人指责。所以啊,还是别干这事儿了。”

沮授一看,原来是同僚郭图和淳于琼出来捣乱,就反驳道:“现在迎接天子,既符合大义,又顺应时势。要是不早点行动,肯定会落在别人后面。我听说,把握机会要果断,行动要迅速,将军您可千万别被他们的话给迷惑了,赶紧做决定吧!”

袁绍听了他们三个人的话,觉得都有道理,一下子又拿不定主意了。就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袁绍和曹操以后谁成谁败了。

正好这时候,听说东郡太守臧洪背叛了袁绍,自己单干了。袁绍就把迎接献帝这事儿扔到一边,不管不顾了,直接发兵去围攻东郡。这东郡本来就是冀州管辖的地方,臧洪能当上太守,也是袁绍提拔的。

之前曹操围攻雍丘的时候,张超曾经向臧洪求救。臧洪以前在张超手下当过功曹,两人还一起联合讨伐董卓,臧洪当时慷慨激昂的宣言,让袁绍很赏识,就把他留在身边出谋划策,后来还让他去管理青州。臧洪臧洪州把盗贼治理得服服帖帖,后来又被调到东郡当太守。

臧洪这人很讲义气,喜欢帮助别人。一听说张超求援,急得光着脚就哭着去找袁绍,请求他发兵救援。可袁绍和曹操当时还没什么矛盾,不想去救张超。结果张超全家都被灭族了,臧洪从此就怨恨袁绍,再也不跟他来往了。

袁绍恨他忘恩负义,就派兵去攻打他。没想到臧洪誓死坚守,双方僵持了好几个月。袁绍其实挺欣赏臧洪的才华,不忍心逼得太紧,就让老乡陈琳写封信给臧洪,劝他认错投降。

臧洪看完信,坚决不答应,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一千多字的回信。大概意思就是说:“我本来是因为机缘巧合,才当上这个太守的,袁绍对我恩情深厚,我以前也很乐意跟着他干。可当我的上级张超遭遇危难,我向袁绍求援,却被他拒绝,致使张超被灭族。我与张超有旧情,又怎忍心看着故主蒙难?所以才会与袁绍决裂,举兵对抗。我自认为这样做是为了忠义,并无过错。

昔日张超对袁绍忠心耿耿,全力相助,可袁绍却在张超遇难时见死不救,这到底是谁负了谁呢?我听闻,做人要坚守道义,不能背离亲人和君主。所以我以本州为亲援,扶持郡将以安社稷,这是为了尽忠尽孝,并非不义之举。

如今袁绍却想让我背弃自己的原则,投向他的阵营。但我认为,我与袁绍的关系已恩断义绝。他若真能体谅我的苦衷,就应该退兵回邺城,整顿军队,向西去迎奉天子,而不是在我的城下逞凶。

陈琳啊,你现在为袁绍谋取私利,而我则是为了君亲不惜舍弃生命。你虽能暂时保住性命,但却会默默无闻;而我虽身死,却能留下忠义之名。我们如今道不同不相为谋,多说无益,就此别过吧!

陈琳把臧洪的回信拿给袁绍看,袁绍看完信后,就知道臧洪这小子倔得像头牛,根本不可能再投降了。于是,他增派兵力,加紧攻打东郡。

臧洪带着全城军民日夜坚守,可时间一长,大家都累得精疲力竭,粮食也吃光了,箭也射完了。城内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到最后,厨房里只剩下三斗糙米。主簿把这个情况如实禀报给臧洪,商量着煮点稀粥给大家吃。臧洪看着这三斗糙米,不禁长叹一声,说:“我怎能独自享用这些粮食呢?把它煮成粥,分给大家吧。”

不一会儿,粥煮好了,臧洪把大家召集过来,一起喝粥。可这粥太少了,没一会儿就被喝得精光。臧洪看着这些跟着自己坚守的将士们,心中一痛,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把自己心爱的妾室叫出来,亲手杀了她,然后把肉煮给大家吃。将士们看到这一幕,都忍不住痛哭流涕,纷纷表示愿意与臧洪共生死,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

就这样,东郡城内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城池还是被攻破了。城内的七八千名男女,都死在了这场战争中,没有一个人投降或逃跑。臧洪也因为饥饿和疲惫,虚弱得躺在地上,被袁绍的士兵轻易地擒获了。

袁绍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特意布置了一个豪华的帷帐,召集所有的将领,让人把臧洪推到面前。袁绍捋着胡须,冷冷地看着臧洪,说:“臧洪,我对你不薄,你为何要背叛我?事到如今,你可服我?”

臧洪虽然被绑着,但仍然瞪着眼睛,大声说道:“你们袁家世代侍奉汉室,享受着高官厚禄,本应忠心耿耿地为朝廷效力。如今汉室衰微,天下大乱,你们不但不赶紧去扶持天子,拯救苍生,反而心怀不轨,妄图篡夺皇位,还残害忠良之士。我臧洪虽然兵力薄弱,但也绝不会向你这样的乱臣贼子屈服!我只恨自己不能亲手杀了你,为国家除害!”臧洪这一番话,说得义正言辞,把袁绍骂得狗血喷头。

袁绍听了臧洪的话,气得暴跳如雷,大声命令左右的士兵:“把他给我推出去斩了!”

就在这时,突然有一个人冲出来,拦住士兵,大声说:“将军,您当初起兵,是为了匡扶正义,拯救天下苍生。如今却要杀了这样一位忠义之士,这是违背天理良心的啊!臧洪之所以坚守不降,是为了报答故主的恩情,他的行为值得敬佩,将军您应该网开一面,饶恕他的性命啊!”

袁绍定睛一看,原来是前东郡丞陈容。陈容和臧洪是同乡,两人关系不错。袁绍一听陈容的话,更加生气,怒喝道:“你已经被臧洪派出去了,现在却还在这里偏袒他,你是不是也想和他一起死?”

陈容毫不畏惧地看着袁绍,说:“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坚守仁义之道,不能因为个人的恩怨而违背自己的良心。我宁愿和臧洪一起死,也不愿和你这样的不义之人同生!”陈容这话说得斩钉截铁,让在场的将领们都不禁为之动容。

袁绍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陈容的话,立刻下令把陈容也拉出去,和臧洪一起斩首。在场的将领们看到这一幕,都私下里议论纷纷,有人感叹道:“可惜啊,一天之内竟然杀了两位忠义之士,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

臧洪派出去求救的两个司马,从徐州回来后,得知东郡城已经沦陷,臧洪也被杀害,心中悲痛万分,觉得自己没有完成使命,对不起臧洪。于是,他们两人也选择了自杀,追随臧洪而去。

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汉末时期的士人,非常看重气节和忠义。他们为了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惜舍弃生命,这种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袁绍杀了臧洪后,并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他又把目光投向了幽州。幽州此时被公孙瓒占据着,公孙瓒这个人啊,自从占据幽州后,就变得越来越骄傲自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只喜欢听那些阿谀奉承的话。他还经常忘记别人的好处,只记得别人的过错,把那些正直的大臣都排挤走了,身边只剩下一些溜须拍马的小人。

前幽州从事鲜于辅,对公孙瓒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于是暗中召集了一些州兵,想要为刘虞报仇。刘虞在幽州很得民心,大家都怀念他的好处,所以很多人都愿意为鲜于辅效力。燕人阎柔,在当地很有威望,而且和胡人关系很好,胡人都很信服他。鲜于辅就推举阎柔为乌桓司马,让他去招揽胡人的骑兵,一起攻打公孙瓒。

公孙瓒任命的渔阳太守邹丹,听说鲜于辅和阎柔要攻打他,赶紧加强防御。可是,他哪里是鲜于辅和阎柔的对手呢?双方一交战,邹丹就被打得大败,连脑袋都被敌人砍掉了,手下的士兵也死伤惨重。

鲜于辅打了胜仗后,又听说刘虞的儿子刘和还在袁绍的手下,而且活得好好的。于是,他们就一起商量着,要把刘和迎回幽州。袁绍当然同意了,还派了大将曲义,带领十万大军,护送刘和回到幽州。

公孙瓒得知这个消息后,急忙带着兵去阻拦。他手下的兵力其实也不少,可是这些士兵们都知道公孙瓒不得人心,打仗的时候都不太愿意拼命。而曲义带领的军队,则士气高昂,勇往直前。双方一交锋,公孙瓒的军队就像纸糊的一样,被打得节节败退。在鲍邱这一战中,公孙瓒的军队被打得丢盔弃甲,死伤了两万多人。公孙瓒吓得屁滚尿流,赶紧逃回蓟城,躲在城里不敢出来了。

代郡、上谷、右北平这些地方的人,看到公孙瓒被打败了,都纷纷响应鲜于辅和刘和的军队,起来反抗公孙瓒。公孙瓒的处境变得越来越艰难,他的势力范围也越来越小。

其实,以前幽州就有一首童谣说:“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公孙瓒听到这首童谣后,心里就琢磨着:“这是不是说在燕赵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可以躲避战乱的地方呢?”于是,他就决定把自己的根据地从蓟城迁到易城。

到了易城后,公孙瓒大兴土木,修建了很多防御工事。他挖了十重壕沟,在壕沟里面修筑了很多堡垒和房屋,一层一层的,每层都有五六丈高。他还在这些房屋之间用悬梯连接起来,自己住在最高的一层。为了防止别人偷袭,他还让人用铁铸造了大门,把自己关在里面,只让姬妾们在身边伺候。而且,他还下令,凡是七岁以上的男子,都不准进入他住的地方。如果有文书需要传递,就用绳子把文书吊上去,这样就不用别人进出了。他还让那些妇女们大声喊叫,传达他的命令。

公孙瓒这样做,虽然看起来很安全,但实际上却把自己和手下的将领们隔离开了。大家都觉得公孙瓒变得越来越古怪,越来越难以捉摸,对他也渐渐失去了信心。

有人问公孙瓒为什么要这样做,公孙瓒却唉声叹气地说:“我以前北驱群胡,南扫黄巾,以为天下很快就可以平定了。可是没想到,现在天下越来越乱,战争接连不断,看来我是没有能力平定天下了。所以,我只好先休兵息民,在这里静静地等待时机。兵法上说:‘百楼不攻。’我现在修筑了这么多的堡垒和高楼,还储存了三百万斛的粮食,足够我吃好几年了。等这些粮食吃完了,再看看情况吧。”

可是,公孙瓒的如意算盘并没有打响。曲义等人虽然因为粮食运输的问题,暂时退兵了,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攻打幽州的计划。不久之后,他们又卷土重来,继续对公孙瓒发动进攻。

公孙瓒的军队虽然有堡垒和壕沟的保护,但由于士兵们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所以还是被曲义等人打得节节败退。公孙瓒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一些车马和物资,也都被曲义等人抢走了。

曲义回到袁绍那里后,向袁绍报告说:“公孙瓒现在虽然看起来还很有势力,但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不过,要想彻底消灭他,还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袁绍听了曲义的话,点了点头,决定暂时放缓对幽州的进攻。

但是,袁绍的心里一直想着要吞并幽州,只要有机会,他就不会放过。可是,他却因为一时的犹豫不决,错过了迎奉天子的大好机会。现在,这个机会已经被别人抢走了,他以后想要成就大业,就更加困难了。这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

想当初,如果袁绍听从沮授的建议,及时向西迎奉天子,把天子接到自己的地盘上,那么他就可以占据政治上的优势,号令天下诸侯,说不定还能够实现自己的霸业。可是,他却被郭图和淳于琼的话所迷惑,错失了良机。

而曹操呢,却抓住了这个机会,抢先一步迎奉了天子,从而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从此以后,袁绍和曹操之间的实力对比就发生了变化,他们之间的争斗也变得更加激烈了。最终,谁能够笑到最后,成为天下的霸主呢?这还真是一个未知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