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是夜,县衙书房

原本万籁俱寂的夜晚,却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屋内,正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专心致志地处理公务的杜怀季。

在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后,微微皱起眉头,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他停下手中的毛笔,抬起头来,用温和的声音说道:

“进来!”

随着话音落下,只见县衙管事小心翼翼地推开房门,迈着轻盈的脚步走了进来。

他的手上正握着一封特殊的信件,神情显得有些紧张和严肃。

杜怀季只是匆匆抬头瞥了一眼来人,便又迅速低下头去,继续投入到未完成的公务之中。

管事开口说道:

“大人,是杜姑娘的信。”

闻言,他握笔的手明显一顿,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之色。

“哦?快呈上来给我瞧瞧!”

杜怀季迫不及待地伸出手,管事见状,连忙快步上前,把信交给他。

双手呈上信之后,管事就恭恭敬敬地退下,并顺手关上了门。

接过信后的杜怀季,先是仔细端详了一下信封的外观,然后才轻轻地撕开信封。

当他展开信纸,看到上面仅仅只写了寥寥数语:“明日当众释放吴恶霸”。

看着这短短的一句话,他不禁眉头紧蹙,陷入了沉思。

他缓缓地将信纸翻到背面,再三确认只有这一句话之后,心中更是充满了疑惑与不解。

尽管小月所提出的建议,与他内心深处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驰。

然而,他一直以来都非常信任自己这位比真正的亲人还要亲的姐姐。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最终他还是选择听从姐姐的意见,并按照她所说的去做。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了县衙门口那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上。

一位精神抖擞,气质儒雅的师爷,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出县衙大门。

身后紧跟着几名身强力壮、神情严肃的衙役。

他们押着吴公子,此行的目的地,正是那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闹市街头。

不多时,一行人便来到了街头。只见师爷一声令下。

衙役们迅速行动起来,将那位穿着囚服的吴公子押解到街道中央。

随后,师爷竟然示意衙役们松开了犯人身上沉重的枷锁。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吴公子顿时被吓得面色苍白如纸,浑身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他瞪大双眼,惊恐万状地望着眼前的师爷和衙役们,结结巴巴地喊道:

“你们……你们这是干什么?为何突然放了我?

不行,我不要出来!求求你们让我回到牢房里去吧!”

话音未落,他猛地扑向地上的枷锁,然后急切地想要重新戴回自己的脖颈之上。

然而,或许是因为过度紧张,又或者是枷锁实在太过沉重。

吴公子在手忙脚乱之中不仅未能成功戴上枷锁,反而还不小心弄伤了自己的手。

他顾不上疼痛,依旧拼命地尝试着将枷锁固定在自己的脖子上。

杀人如麻的吴恶霸竟然这么怕死?那惊慌失措的模样着实令人诧异。

此时,周围原本正在看热闹的百姓们也被这滑稽可笑的场景,给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一时间,整个街头充满了欢快的笑声,此起彼伏,仿佛一阵汹涌澎湃的浪潮席卷而过。

只见师爷慢悠悠地从怀中掏出了一卷明黄色的绸缎卷轴。

上面绣着精美的图案和文字,一看便知此物来自王宫。

师爷缓缓将其展开,露出了里面的字迹,随后佯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重重地叹息了一声。

“吴公子啊,您瞧好了,这可是咱们西凉国王亲自给县令大人下达的圣谕呐!

说是让县令大人立刻将您给放了,您要是不信,大可以自己过目看看嘛。”

师爷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圣谕递到了吴恶霸的面前。

这吴公子自幼生长在富贵之家,整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

想着家中有八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财,于是选择摆烂,懒于读书习字,至今连自己的姓名都写不出来。

此刻面对这份圣谕,他心中不禁有些发怵,但还是硬着头皮哆哆嗦嗦地接了过来。

他将那圣谕拿在手中,左翻翻右看看,上瞅瞅下瞄瞄。

可任凭他如何努力,眼前的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就如同天书一般,一个字也看不明白。

渐渐地,他开始变得焦躁不安起来,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汗。

终于,这位吴公子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般,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然后双手不停地拍打着地面,嘴里还大声嚷嚷道:

“我才不管这什么狗屁的圣谕!本少爷就是要住在牢房里,你们赶快把我抓回去呀!”

说完,他竟然躺在地上打起滚来,同时嘴里还发出杀猪般的嚎叫声。

看到如此滑稽的一幕,围观的百姓们再也忍不住了,纷纷哈哈大笑起来。

有的人笑得直不起腰,只能用手扶着墙壁。

有的人则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不停地擦拭着眼角。

还有的人甚至笑得肚子疼,不得不蹲下来缓一缓。

一时间,整个场面充满了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师爷看着眼前之人的言行举止,一时间竟然不知该作何反应,脸上露出哭笑不得的神情来。

只见他伸手捋了捋那几缕稀疏的胡须,轻轻地点了点头,心中暗自思忖道:

“嘿,没想到啊,这个目不识丁的吴草包,倒也不蠢嘛。”

吴恶霸之所以不识字,原因仅仅是他家里比那些家里有矿的人更富有,故而懒得学,不代表他傻。

事实恰恰相反,自小受到吴父吴母耳濡目染的他,其实比很多人都要聪明!

若不是心术不正,走上了这条不归路,以他的背景和他老爹的人脉,高低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现如今,身为三品大官的亲爹已经倒下,他深知自己的处境十分危险,

而他往日到处造孽,仇家太多。若是就这么走出牢房。

恐怕要不了多久,便会遭人毒手,性命难保。

毫不夸张的说,他非常害怕自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相较之下,继续留在这牢狱之中,反倒更加安全一些。

牢里伙食虽然差,但起码饿不死,这条小命也还能保住。

此刻的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不见当初那横行霸道,杀人不眨眼的架势。

他紧紧抱住枷锁不肯松手,嘴里还不停地叫嚷着。

“我不走!我要回县衙!”

然而,师爷却丝毫不为所动。他面无表情地说道:

“圣谕已下,我等也只能谨遵圣上旨意,当众将您释放。

吴公子啊,此后的路究竟该如何走,可就得靠您自己了,好自为之吧!”

说罢,师爷一挥衣袖,转身不再看那仍在撒泼耍赖的男人一眼。

带着一众衙役,头也不回地径直返回县衙,向县令大人复命去了。

……

西凉国的那些位高权重之人,见到这位七品小县令。

竟然当真将那作恶多端、令人憎恶的吴恶霸给放走了,一个个都惊得目瞪口呆。

他们原本心里头暗自揣测着,觉得像这个初出茅庐、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小县官。

就好似那不怕虎的初生牛犊一样,肯定会趾高气扬、得理不饶人地硬扛到底。

怎么说也得狠狠地耍一通威风,弄个杀鸡儆猴的把戏出来。

把那个作恶多端的吴恶霸给一顿咔咔,好借此机会挣下一个清正廉明、为民做主的赫赫威名。

特别是在吴府已然垮台的当下,按常理来说,这位县令大人理应趁这个机会。

变本加厉地对失去庇护的吴公子穷追猛打,以彰显自己的铁面无私和刚正不阿。

可谁能料到,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此举简直违背了人性!

抱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些权贵们纷纷派人四处去打听这位七品县令的身世背景和来头。

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得知原来此人竟然出身于王族之中。

这下子,所有的谜团瞬间迎刃而解,众人才如梦初醒般恍然大悟过来:

“哦,敢情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难为自家人呀!难怪如此行事呢!”

自从这件事在权贵的圈子里被传扬开以后,杜怀季的应酬社交一下子变得丰富频繁起来。

许多王公贵族总是想方设法、有意无意地向他示好拉拢。

渐渐地,围绕在他身旁的人,如同滚雪球一般越聚越多。

无论他说什么话或者有任何举动,都会得到众多人的积极响应与附和。

借着这样的大好形势,他顺理成章地拓展了不少宝贵的人脉。

为自己日后的仕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而就在此时,那远隔千山万水的大盛朝,正被一场惊心动魄的夺位阴影所笼罩。

这场内乱,犹如狂风骤雨一般,无情地冲击着整个王朝的根基。

想当初,永熙帝在位之时,可谓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一心只为大盛朝的繁荣昌盛,老百姓的安居乐业而呕心沥,殚精竭虑。

然而,长时间的操劳过度,以及对自身健康的肆意透支。

使得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最终还是病倒在了床上。

这一病,竟是如此沉重,让他再也无力起身处理朝政大事。

遥想当年,那些来自西凉的铁骑大军,如洪水猛兽般汹涌而入,一举攻破了帝都皇城。

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别有用心地将永熙帝的众多皇子统统屠杀殆尽。

自那以后,宫廷中的妃嫔们尽管也曾多次怀胎受孕。

但却始终未能成功诞育下一子半女来继承皇位。

如今,众人眼看着永熙帝的病情日益恶化,身体每况愈下,已然到了无法亲自临朝执政的地步。

可是,偏偏又没有合适的太子或者皇子可以接替他,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于是乎,那些心怀叵测的外戚们,便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一个个都妄图趁此机会,争夺那令人垂涎欲滴的帝位。

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欲望,这些外戚不惜使出浑身解数,明争暗斗,无所不用其极。

一时间,朝堂之上风云变幻,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穷。

后宫之中也是步步惊心,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不断。

而这一场场激烈的争斗,掀起了一场又一场腥风血雨,给无辜的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原本安居乐业的人们,被迫卷入这场残酷的权力斗争之中,生活变得水深火热,苦不堪言。

就在整个朝堂之上,那些平日里威风凛凛、权势滔天的文武大臣。

此刻却都因为这件事情,而变得焦躁不安起来,一个个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般团团乱转。

国不可一日无君,他们心急如焚,然而面对如此棘手的状况,却又束手无策。

正在这人心惶惶之际,他们忽然听闻帝都街头游荡的一个疯子,总说自己是官老爷。

此人衣衫褴褛,神情恍惚,嘴里还不停地念念叨叨着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语。

经过一番辨认之后,终于有人认出,他就是失踪已久的沈尚书!沈崇礼的父亲!

这位曾经位高权重的沈尚书,如今已经精神错乱,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与理智。

只见他目光呆滞,口中一直反复念叨着一件多年前的陈年旧事。

仿佛这件事,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之中,成了他唯一能够保留的记忆。

在场的众人听到他所陈述之事,心中皆是一惊。尽管对这个疯子说的话半信半疑。

但大家都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俗话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于是,一众官员当机立断,立刻着手对沈尚书所提及的那件往事,展开详细的调查与核实。

随着调查的深入,令人意想不到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谁能想到,沈家那位庶子沈崇文,竟然并非沈尚书的亲生骨肉!

而是先皇醉酒后,临幸了一名宫女,结果那名宫女刚怀上龙胎三个月。

还没来得及给自己讨一个名份,先皇就毫无征兆的薨了。

先皇的后宫,虽是佳丽数不胜数,却子嗣凋零,男丁除了永熙帝,就是这个还没出生的皇子。

同一年的十月,二十二岁的太子在这一年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大盛朝的永熙帝。

然而,在皇宫深处,一场不为人知的阴谋正在悄然展开。

被先皇醉酒临幸的那名宫女,在诞下皇子之时,不幸遭遇血崩,最终命丧黄泉。

可怜那刚刚出生的婴孩,尚未享受到母亲的温暖呵护,便永远失去了母亲。

小叔子出生后,这位年轻的皇后秘密地召见了她的亲弟弟——沈尚书。

在那幽暗而寂静的宫殿内,皇后压低声音向沈尚书下达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命令:

要他将尚在襁褓之中、毫无反抗之力的小皇叔,悄悄地送出宫去,并暗中处理掉,以免日后构成威胁。

接到如此残忍命令的沈尚书,心中虽然有些不忍,但又不敢违抗皇后的旨意。

于是,他带着满心的纠结与无奈,抱走了那个无辜的小皇叔。

当沈尚书抱着孩子回到家中时,初为人母的沈夫人恰巧看到了这一幕。

只见那小小的婴孩,粉雕玉琢般可爱,正安静地躺在襁褓里熟睡。

沈夫人只看了一眼,心中顿时生起了强烈的恻隐之心。

她无法想象这样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就这样被无情地扼杀。

于是流着泪苦苦哀求沈尚书,求他放过这个可怜的孩子。

最终,在沈夫人的坚持下,沈尚书也动了恻隐之心,决定违背皇后的命令,悄悄留下先皇的骨肉。

但是,他们深知不能让这个孩子的真实身份暴露。

否则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还可能牵连到整个家族。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沈尚书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将小皇叔以庶子的身份,交托给府中的一位姨娘来抚养。

从此,这位原本应该享受皇室尊荣的小皇子,便以沈崇文这个名字,开始了他平凡而曲折的人生。

谁知道,好巧不巧,这位姨娘在领养皇子的第三天,就莫名的得了急症,一命呜呼了。

沈尚书眼睁睁的看着,前一刻还生龙活虎的姨娘,突然在他的面前暴毙。

他立马想到突然驾崩的先皇和皇子的生母——那位难产而亡的宫女。

太多的巧合,太多的意外,令他越想越心惊!

他当即便马不停蹄地赶去护国寺和白云观,找得道高人给这位命途多舛的皇子批命。

经过一番仔细推算,最终他们得出一致的结论:

此子乃是天煞孤星的命格!不仅克父克母,就连身边亲近之人也难逃厄运。

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原本对其抱有期望的沈尚书夫妇瞬间心生恐惧。

他们哪里还敢与之亲近?于是匆忙决定将这位皇子交由府中的嬷嬷和婢女们照看。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总是接二连三地发生。

那些负责照料小皇子的嬷嬷和下人们,竟然一个接一个离奇殒命,仿佛真应了那句煞孤星一般。

一时间,各种流言蜚语四起,众人纷纷对这个沈尚书的庶子避之不及,总是投来冷眼和讥讽。

……

那些人经过多方查证核实,终于确定了沈崇文便是先帝当年流落在外的皇子!

这下可不得了,满朝文武大臣们立即行动起来,亲自前往黑龙山,毕恭毕敬地将他迎接回宫。

自踏入宫门那一刻起,沈崇文的身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宫后的一个月里,宫中上下都忙碌着筹备登基大典事宜。

这出夺位的戏码终于尘埃落定,沈崇文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大盛朝新的国君——永祯帝。

这一年,他刚好二十八岁,还差两岁才到而立之年。

然而,由于黑龙山的正室夫人李玉莲与其子不知去向,致使后位暂时空缺下来。

为了充实后宫、同时也是为了能从中挑选出一位德才兼备的女子立为国母。

朝廷立即下令,从全国各地选拔了大批秀女送入皇宫后院。

这些青春靓丽的女子们,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和憧憬,步入了这座神秘的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