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国匠精魂 > 第201章 送日子之谈离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鲁西南的冬天,寒风如刀,肆意地切割着大地。阿丽家所在的村子,房顶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积雪,在黯淡的日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烟囱里冒出的袅袅炊烟,被北风一吹,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

阿丽的三爷爷坐在堂屋内,屋内弥漫着一股烧柴的烟火味,中间的煤炉上,铝壶被烧得 “噗噗” 作响,壶嘴冒着腾腾热气。

众人围坐在煤炉旁,阿丽的母亲端上了热气腾腾的茶水和瓜子。阿丽忙着给大家倒水,贾晓臻则陪着阿丽的父亲聊天。贾茂林礼貌地问候了阿丽的家人,气氛一时间显得十分融洽。然而,阿丽的三爷爷却似乎别有心思,他清了清嗓子,看似随意地说道:“如今这世道,变化可真快,离婚的人越来越多了。”

贾晓臻听后,心中一动,疑惑地问道:“三爷爷,您怎么突然说起这个了?据我了解,在咱们农村,大家都不太愿意离婚吧?” 三爷爷点了点头,说道:“是啊,每个农村人都不想离婚。离婚对于两个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事,不仅丢人现眼,还会影响到家族的声誉。”

贾茂林也插话道:“三爷爷说得没错。在过去,离婚可是被人唾弃的事情。就像《礼记》里说的,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离婚与否,得从家族的利益考虑。”

王世坨也跟着说道:“我也听说过,古代有‘七去’的说法,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盗窃,只要犯了其中一条,男方就可以休妻。” 贾晓臻皱了皱眉头,反驳道:“那都是封建礼教的产物,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婚姻应该以感情为基础。”

阿丽在一旁轻声说道:“晓臻说得对,现在大家都追求自由和幸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因为一些不合理的理由就离婚。” 阿丽的父亲也点了点头,说道:“话虽如此,但在农村,传统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离婚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很多家庭为了孩子,就算夫妻感情不好,也会勉强维持着。”

三爷爷叹了口气,说道:“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以前,咱们这儿有个刘阁老,也就是明代进士刘忠。有一次,他帮人写了离婚书,回家后他妻子就说他做了坏良心的事。他这才醒悟过来,急忙找到那对要离婚的夫妻,把离婚书撕碎吃了下去,还劝说他们不要离婚。后来,那对夫妻被他的真情所感动,决定不离婚了。”

贾晓臻听后,陷入了沉思。他想到自己和阿丽的感情,两人一路走来,虽然也有过争吵和矛盾,但都相互理解、包容。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阿丽携手走过一生,绝不轻易放弃这段感情。

土根也开口了:“我觉得现在离婚率上升,和社会发展也有关系。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对婚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旦夫妻之间出现问题,就很难像过去那样,选择忍耐和妥协。”

土根讲了一个他身边的真实故事。他有个朋友,叫小周,家境在当地还算不错。小周的父亲是包工头,母亲是乡村教师,他自己也在药品销售行业工作,收入可观。到了适婚年龄,小周的父母急着给他张罗婚事。通过亲戚介绍,小周认识了一个邻村的女孩,两人相处了不到半年就结婚了。

婚后,小周和妻子在镇上开了个鞋店,日子过得还算滋润。然而,问题很快就出现了。小周的妻子以前的前男友突然出现,两人旧情复燃,最终决定私奔。小周知道后,虽然心里痛苦万分,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婚。这段婚姻只维持了半年。

土根说:“过去,农村人结婚,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家在一个熟人社会里生活,婚姻相对稳定。现在不一样了,年轻人思想开放,接触的人也多了。像小周媳妇这种情况,过去可能根本不会发生。她觉得不幸福,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开,也不管小周的感受。”

“还有,现在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多,夫妻长期分居,感情也容易出问题。我有个邻居,夫妻俩都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见不上几次面,最后也离婚了。社会发展了,人们的选择多了,婚姻的束缚却小了。一旦觉得不合适,就轻易放弃了。”土根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过去,离婚在农村是件丢人的事,现在不一样了,谁家离婚都没人多说几句。离婚率上升,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也提醒我们,年轻人在婚姻中要更加谨慎,不能一时冲动就放弃。”

阿丽的母亲也说道:“是啊,现在通讯发达了,人们的社交圈子也越来越广,接触的人多了,诱惑也就多了。很多夫妻就是因为第三者插足,才导致离婚的。”

贾晓臻点了点头,说道:“这确实是个问题。但我认为,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信任和沟通。只要双方坦诚相待,及时解决矛盾,就能避免很多问题。”

三爷爷听了,若有所思地说道:“晓臻啊,你说得有道理。婚姻就像一场修行,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相互扶持。但在农村,很多夫妻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得如何沟通,一有矛盾就吵架,甚至大打出手,最终导致离婚。”

三爷爷的语气有些沉重,他停顿了一下,似乎陷入了回忆。我看着他那布满皱纹的脸,耐心地等待着。三爷爷叹了口气,接着说道:“我年轻那会儿,也经历过不少婚姻里的波折。你三奶奶,是个好女人,可我们俩年轻的时候,也是不懂事,总是为些鸡毛蒜皮的事吵架。”

他回忆起年轻时的一件事情。那时候,家里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一天,三奶奶从集市上买回来一些菜,三爷爷嫌她买多浪费了,两个人就吵了起来。三爷爷是个倔脾气,越吵越凶,三奶奶也抹不开面子,两个人谁都不肯让步。最后,三爷爷一气之下,把菜都扔到了地上,三奶奶气得哭着跑回了娘家。那时候,三爷爷还觉得是三奶奶小气,不懂事,可后来,他越想越不对劲。三奶奶辛辛苦苦从集市上买回来的菜,自己却因为一时的冲动,给扔了,还让她受了委屈。

三爷爷心里着急,可又拉不下脸去认错。他一个人在田里干活,心里乱糟糟的。到了晚上,他实在坐不住了,就硬着头皮去了三奶奶娘家。三奶奶看到他来了,眼泪又流了下来。三爷爷站在那里,心里满是愧疚,他低声说:“是我错了,我不该那么冲动,不该扔菜,更不该让你受委屈。”三奶奶听了,哭得更凶了,可过了一会儿,她擦了擦眼泪,说:“其实我也有错,不该跟你赌气,我知道你也是心疼钱,其实我是觉得这一阵子你干活比较累,给你多加个菜。”,这样一说,三爷爷更觉得对不起三奶奶了。两个人这一说开,心里的气就消了一大半。从那以后,他们学会了遇事先冷静下来,多想想对方的好,少计较一些得失。

三爷爷听了土根的话,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慢悠悠地说:“土根说得没错,社会变了,人的想法也变了。可不管怎么变,婚姻这事儿,还是得靠两个人用心去经营。婚姻里,哪有不吵架的夫妻,可吵架之后,能不能冷静下来,能不能主动认错,这才是关键。就像那次吵架,要是我们一直这么僵着,说不定早就散了。可我们愿意低头,愿意去理解对方,这日子才能过下去。”

三爷爷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晓臻,土根,你们都还年轻,我给你们总结一下经营好婚姻的十条宝典,你们可得记好了。”他伸出手指,一条条地说了起来:

“第一,遇事别冲动,吵架的时候先冷静下来,别让情绪左右自己。第二,主动认错很重要,谁先低头谁就赢了,赢了和谐的家。第三,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理解万岁。第四,夫妻之间要多沟通,有话好好说,别把事儿憋在心里。第五,要学会包容,谁都有缺点,别老盯着对方的短处。第六,要懂得感恩,对方为你做了啥,心里要有数,别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第七,夫妻之间要相互支持,对方有难处,要帮一把,别落井下石。第八,要有点小浪漫,偶尔给对方一个惊喜,让日子有点新鲜感。第九,别把婚姻当儿戏,结婚是承诺,不是闹着玩的。最后一条,要珍惜眼前人,别等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三爷爷说完,看着贾晓臻和阿丽,眼神里满是期许:“这十条宝典,是我和你三奶奶几十年婚姻的总结,你们要是能记住了,以后的日子肯定能过得和和美美。”

阿丽的父亲接过话茬:“还有一些家庭,因为经济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夫妻之间为了钱经常争吵,感情也在一次次的争吵中消磨殆尽。”

贾茂林沉思片刻后说道:“经济基础固然重要,但感情才是婚姻的基石。如果夫妻之间没有感情,就算有再多的钱,也不会幸福。”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不知不觉,天色渐暗。阿丽的母亲开始准备晚饭,大家的话题也暂时告一段落。晚饭后,贾晓臻和阿丽来到院子里,月光洒在雪地上,宛如一层银纱。两人静静地走着,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

贾晓臻轻轻地握住阿丽的手,说道:“阿丽,今天的讨论让我感触很深。我希望我们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坦诚地沟通,相互理解,永远不要提离婚两个字。” 阿丽靠在贾晓臻的肩上,温柔地说道:“我也希望我们能一直走下去,创造属于我们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