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幕之上,旁白声响起。

【一口气看完明朝历史上的着名太监】

天幕话音刚落,崇祯皇帝眼里闪过一丝了然。

“东汉太监捞钱,唐朝太监弄权,明朝太监人均一颗名垂青史的心……”

崇祯皇帝万万没有想到,明朝因藩王供养制度失去的口碑,竟然要靠一群太监赚回来。

【大明王朝奇葩皇帝多,奇葩太监更多】

【宦官干政这种在大明王朝属于基操而已】

【已经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了】

【名垂青史,以身殉国才是他们的毕生追求】

……

大秦位面。

嬴政板着脸,神色晦暗不明,细看之下,眼中还有一抹微不可察的恨意。

他厌恶地蹙起了眉头,低声骂了一句:晦气。

“寡人怎么想起他了?”

想起那人与赵姬生下两个孽种,嬴政只感觉胃中一阵翻江倒海,他别过头,咬牙切齿道:

“当初应该先把他变成真太监,再车裂之。”

……

【第一位:郑和】

【郑和原名马和,小名三宝】

【幼时以宦官身份入燕王府当差】

【他跟随燕王朱棣起兵靖难】

【郑和随从有功,被朱棣赐姓为郑,成为内官监太监】

【至此之后,改名为郑和】

【郑和对朱棣忠心耿耿加之能力突出,他备受朱棣信任】

【之后朱棣委任郑和为下西洋总兵一职】

【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经事成祖、仁宗、宣宗三朝】

【郑和率领大明船队一共7次下西洋】

【二十八年间,郑和到达南海及印度海洋沿岸 30 多个国家】

【他一路宣扬大明国威,使得万邦来朝】

【他发展海外贸易,传播华夏文明,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宣德五年,郑和再次奉命下西洋】

【宣德八年,于返程途中病逝】

弹幕:

“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但大明却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文官集团不让,影响他们走私挣大钱。”

“说到底还是太文明了,没有做那些丧心病狂的事情。”

“大明王朝实力这么强,却没有一块海外地盘。”

……

大明位面。

郑和望着天幕上的弹幕,哭笑不得。

“大明虽怀柔,但带的却是灭国的实力。”

“至于为什么没有海外地盘,大约是因为我们……善?”

……

【正是有了郑和的出现,为明朝后面所有的太监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郑和的事迹告诉他们,即便他们身体残缺,只要做得很好,一样可以流芳百世】

……

大汉位面。

蔡伦捧着新改造好了的纸,激动得双目赤红。

原来太监也可以史书留名吗?

“我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经过挫、捣、炒、烘,造出了新的纸。”

蔡伦将纸张高高举起,阳光透过纸张,在地上留下一片阴影。

“这种纸张轻薄,易保存,便于书写。”

“郑和可以留名,我亦可以。”

……

【第二位:汪直】

画面一转,一位阴柔的男子出现在天幕上。

“东厂管得了的,我要管。”

“东厂管不了的,我更要管。”

“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这就是西厂。”

历朝历代的古人直接被这霸气侧露的宣言给惊呆了,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强烈的压迫感。

这哪里是太监?分明是一尊杀神。

“这尼玛……是太监说的话?”

“简直比爷们儿还爷们儿。”

……

【明朝西厂创始人大太监汪直幼年进宫当了太监】

【他服侍明宪宗朱见深宠妃万贵妃而深受帝王宠信】

【成化十三年,明宪宗朱见深为加强特务统治,建立西厂,由汪直作为统领】

【汪直曾多次监军出征】

【成化十五年,朱见深下令围剿建州女真,明军大胜,重创女真部落】

【随后汪直长期镇守辽东】

【成化十六年,与王越一起出兵河套,大破鞑靼军】

【汪直因为长期远离京师,与帝王逐渐疏远】

【最后遭到弹劾,被贬南京】

弹幕:

“汪直这么牛掰的人物,竟然被文臣嚯嚯,可惜了。”

“能善终就不错了。”

“南京养老,也好过身首异处吧?”

“汪直如果不是太监,那堪比霍去病呀?就是大明的冠军侯了。”

“人家太厉害了,显得文官集团无能,他必须死。”

“成化帝就一点好,只要为他办事,他真心保你。”

“一个郑和,一个汪直,两个算是明朝为唯二掌兵的太监。”

“成化犁庭,打废中兴的北元。”

“14岁提督西厂,20岁退休。”

“虽然是太监,亦有功于国!”

……

大明位面。

看着密密麻麻的弹幕,汪直感觉此生无憾了。

“虽然是太监,亦有功于国!”

“有这句话,足矣!”

明宪宗朱见深顿感压力山大,汪直17岁掌西厂,打蒙古,成化犁庭。

“他屠灭女真,手撕鞑靼、瓦剌。”

“是宦官中的少有的战力担当。”

“后面更是长期镇守辽东。”

明宪宗捻了捻手指,突然叹息一声。

“汪直,希望你明白朕的苦心。”

同位面的朱棣越发得意自己看人的眼光,他随手培养的一个太监,也能史书留名。

“听听,都听听。”

“郑和开了个好头。”

“明朝的太监都奔着名留千古去的。”

“他让明朝的太监知道了,原来太监,也能干大事。”

……

大汉位面。

刘彻突然羡慕起大明了。

“大明的帝王,能让朕刮目相看的没有几个。”

“但大明的太监却把这个职业做到了巅峰。”

“关键他们还特别忠于帝王。”

刘彻想到大明亡国时,一群太监拼死抵抗,以身殉国的场景,连连赞叹。

“明朝的太监比文官有风骨多了。”

“他们是真的为大明着想。”

……

【第三位:刘瑾】

【刘瑾是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内廷宦官“八虎”之首】

【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

【他早年入宫当太监,在朱厚照继位之前,刘瑾就在东宫侍奉】

【朱厚照继位之后,刘瑾逐渐开始掌握大权】

【他利用手中的权力,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设立内厂,凌驾于东、西厂之上,以监视百官和百姓】

看到这里,众人一脸懵逼。

各个位面的古人全都先入为主,认为明朝的太监,多是郑和、汪直一流,一心为大明,渴望名留千古。

没想到还出了个刘瑾这般臭名昭着的权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