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重生六零姑娘有点颠 > 第三十三章 人生态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夏知安,你为什么不愿意用法律手段惩治他们,为什么放过他们?

你的行为是在纵容,所以他们污蔑你是你活该。”秀才道。

“他俩有了那样的案底,会影响夏平安,夏小安的前途。

即便报了警,你认为他们会被判几年?因小失大罢了。

他们以后不敢了。

再坏的人,心肠再恶毒的人,也怕死。”

平安的心愿是哥哥和兄长前程似锦,夏知安没办法违背。

“那夏革俊呢?”

“他更不用担心了,祖训在。夏家的当家人会惩戒他。

他诋毁的不是我,是夏家祖宗。他可以不认祖宗,但不可以除族”。

“今日除了村长,没有一个人为你说句公道话,你还要帮助这里脱贫吗?”秀才问。

夏知安忍不住笑了:“听说你的父母想要你进体制,你不肯?”

“是的,你要劝我?”

“我为什么要劝你,人各有志。

现在,你还只是一个有江湖侠气讲义气的少年郎。”

“怎么说?”

“社会生产法则有一条:我们要搞清楚人脉的作用是锦上添花,

是为彼此修路搭桥,共同成事。

不要指望落难之时,闯祸时,人脉会给你多大的帮助。

没人帮你才是符合人性的。否则雪中送炭也就不会那么的弥足珍贵了。

能两肋插刀相助的好友,终其一生,可能一个也没有。

如果有一二,你已经是人生巅峰。”

少年时的情意,不论是爱情还是友情,为什么总会在中年时格外的怀念?

因为那个时期不掺杂任何利益。

纯的就是纯纯的白开水。

在品尝了人生这个多种多样的饮料后,最终发现喜欢的,想要的,适合的,还是那杯看似寡淡无味实则却是经历过岁月沉淀的白开水。

她,前世活了三十岁,被六位长辈锤炼,经历的挫折数不胜数。

今日之事,算得了什么?

她的必修课就是研究人性的真,善,美,恶!

夏仲生,一个四处爬墙只图自己快乐嘴里胡言乱语的人,他牢记着祖训留下的治病救人时不得打扰。

没有夏革昌的点头,夏革文两口子根本想不出送她去精神病院这码子事。

夏革昌的底线是:家族颜面至上。

当夏革昌发现她承了祖业后就会约束夏家族人,不会再找她茬。

…………

所以恶魔也是有底线的,也是有其在乎的东西。

拿捏了他们的底线,他们就翻不出浪。

至于不好听的流言蜚语,心里有数就成,但千万别生气。

他们有嘴,但不一定有脑。

“我的生活态度就是:去见山,去见海,去听风,去看雨,去看众生,去寻自己,

去品生活,去懂自己,去市井里放风,

和小情绪握手,在田野里奔跑,与大自然相拥。

永远怀揣浪漫情怀,与温柔重逢,始终保留纯真心态,与梦想同行。

这里,毕竟是故土,让它变美,变好,是我想做的事。”

是我唯一能为夏平安做的事。让这里记得,有一个姑娘叫夏平安,她,曾经来过。

第二日吃早饭的时候,王医生表示他在荼蘼人家小住些日子,有他陪着夏孟生,不怕有人找茬,让夏知安放心去县城办事。

夏知安同意了,和秀才,二狗儿,狗剩儿骑摩托车去县城。

县城城郊,二狗儿爹的废品收购站,专门用一间大屋子摆放收来的各种老旧淘汰机械和电子类产品。

种类多样。

四人拿着工具开始拆卸,挑拣用的上的零部件。

其它三人也不问,问了在没有成功之前,夏知安也不会多说。

夏知安画出一条生产线上的相关机器,二狗儿辅助她组装。

从沪上寄来的机器零部件陆续到达后,二狗儿便独立完成小的组装。

大件的,随着孔亮派来到八角树村取景的人一起带来的,也摆放在废品收购站。

二狗儿看着说明书摸索实践,方便以后维修。

把新旧两组机器对比后发现,自己和师傅组装的生产线的性价比,出品品质都优于进口货,

况且进口零件有些零部件还需要在车床上重新打磨。

因此,二狗儿在电话询问了夏知安后,将进口货的生产线改装,升级。

他的任务是要带一帮徒弟组装出五十条生产线,并且还会更多,

要熟悉每个部件的性能,功能,作用。

他还要出差按照师傅给的地址,找到那些机械厂,制造他们需要的尺寸的各种零部件。

全部采用自给自足,不进口。

竹屋,夏知安在画图。

不远处,正在画线准备修建一栋楼房。

王医生领着夏孟生天天去看他的村诊所。

王医生,以返聘的形式,选了八角树村作为四个大队的村医据点,也就是他的办公场所,也是四个大队的卫生所。

秀才承包了这个小工程探路。

十人组的摄影团队住在竹笼竹屋,成为竹笼真正的第一批客人。

每天在村里取景,拍一些素材,秀才领着找合适的村民群演,给一部分村民增加收入。

八角树村都动起来了,天天围着看稀奇:上电视呢?

上电视呢!

还挣钱。

他们免费演,不要钱,行不?

摄制组摇头:“我们有规定。”

再问,就是去找村长。

村长:“你们不是牛得很么?自己去问啊。骂夏知安的时候,你们嘴皮子可溜了。

想让人家给口饭吃了?你们配么?”

秀才拿着记账本和李村长在四个村子又招工了。

四个村没有外出寻活的男劳力都齐聚李村长家的院子,了解招工详情。

跟着的还有看热闹的纳鞋底的妇人们,都想听听家门口的挣钱活。

毕竟,村里都能来人拍电影了。

秀才站在凳子上说了招工要求:“男劳力在外面的建筑工地做工四块钱一天,女性三块钱一天。

但是我给男劳力五块钱一天,女劳力四块钱一天。

每天早上八点上工,十二点下工,下午两点上工,七点下工。

管一顿饭,做饭的妇人也是三块钱一天。”

秀才拿着记账本点将,有男人,有女人。

秀才问刚才被被点名的激动的村民:“你们明天开始能上工吗?”

有男人问:“工价是真的吗?”

秀才点头:“童叟无欺,有李村长作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