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嫡女迫嫁后,病秧子王爷气活了 > 第212章 番外-共惜鬓边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白项宁下葬之后,京城仍朦胧在一片萧然中。

虞烛明见多了生死,她是最早走出来的,心中没了愁思,她就入宫去找虞梓英。

庄成行兑现了承诺,这一年内都没让后宫塞进来人。

“多亏了勾卞大人,我曾听闻,有些老臣看不过去,要以权欺锦城,好在勾大人仗义执言,才让那些老臣败于道理之下!”

老臣最自诩尊重儒法,他们不敢背地里搞小动作。

长庆宫里没别人,虞梓英是让虞烛明跟她一块儿躺床上聊天的。

这儿的许多装潢都没变,他们一起祭奠着那个勇敢的先皇后。江晨珺的牌位就立在宫殿入口,有人总觉得这样断风水。

但虞梓英知道,江晨珺一直守着这座宫,有这个牌位,她反而更加安心。

庄成行的路也并不好走。

为了让江家不再干扰朝政,江云浦撤出了朝堂里自己所有势力,只保留了暗卫营跟着自己,庄成行身边就只剩勾卞和几个年轻的臣子,他们愿意追随着新帝干。

而新臣权势总是不牢固的,在朝堂上是要被老臣排挤的。

虞梓英也没少努力。

既然后宫不存在,那她也不必守那些什劳子的宫规,成婚后,仍鞍前马后地帮庄成行疏通关系。

亦同坐龙椅,共同执政。

庄成行是瘦弱的,于是虞梓英肩负起他老师的责任,还教他马术,骑射。

虞烛明抚过她的指尖,前些日子还是芊芊玉指,如今却长了茧。

问她:“你后悔吗?”

虞梓英却很坚定地答:“不曾。”

无悔就好,虞烛明给了他们祝福。

虞家也没因此没落,他们正成为朝堂中的新兴力量。却不是维系世家的那种状态,虞家与白家一同,为天下寒士俱欢颜而努力。

辞别夫妇俩,虞烛明带着三个孩子南下,江云浦则留在朝中辅佐庄成行。说是辅佐,但江云浦不想管事,也就偶尔出面当个吉祥物。江云浦带给众人的阴霾仍如昨日,有他在,确实没人敢在庄成行面前造次。

只是此人每逢上朝时,都是黑着脸,时人不禁怀疑,茶馆那些说书先生们讲故事时,说江云浦对王妃特别爱笑,那都是编出来的吧!

思念难寄,江云浦只愿天下太平,庄成行坐稳皇位,他好找虞烛明合家团聚。

到曾经南文的领地时,虞烛明碰见了文初瑶。

没见到江云浦在她身边,文初瑶还觉得有些纳闷:“我以为他只会围着你转。”

恰是又一年秋,南文的气候却令人感觉不到凉意。

趁着三个孩子还在午休,虞烛明从屋子里出了来,文初瑶刚刚是在窗口见到她的。

“新帝登基,霭云要他站稳脚跟,就去当吉祥物了。”虞烛明解释说,又不禁好奇起文初瑶,“听闻纪家那位追着你跑,如今是什么关系了?”

文初瑶神秘一笑,“好朋友。”

好好好,也是应了那句:有情人终成朋友了!

没去评判他俩这样是好是坏,虞烛明觉得,能相处到一块儿去,无论是什么关系,都能足够说明这两人是契合的。

人生中能得一人知己已足矣。

也没去提之前文初瑶为难虞烛明的事。

虞烛明向来很佩服为爱勇敢表达的人,因为她还没学会如何去“爱”。也正是因为这个,她有时会忽略江云浦的感受。

担心孩子们自己在家有危险,虞烛明没跟文初瑶走太远。

“话说回来,你怎么会来这边?”虞烛明跟文初瑶坐到了屋子外头的大理石桌旁,头上是将落的白兰花。

文初瑶苦笑了下,“文家没了,又确实害过先帝,新帝上任,哪会给我们好脸色?不如早点离开伤心地,反正我这个利阳公主的身份不用白不用。”

利阳国是个讲道理的国家,虽然跟韩御合作失败了,却没牵连文初瑶,仍把她当作嫁出去的公主看待,偶尔会送些钱财来。

纪宇轩是跟她一同住在了一处二出的宅子里,文初瑶邀请了虞烛明去参观。于是去屋子里喊醒了苏晴雪他们,就要出发。

这次见到纪宇轩时,他又回到了虞烛明初见他那时的温文尔雅。戒了酒,生活起居也是自己亲力亲为,咋一看,他俩确实般配,但是跟她和江云浦相似,他们之间没有爱。

只是搭伙过日子的陌生人。

但江云浦是个固执的人,他选定的人绝不放手,因此他俩就一直维系着这样的关系。

想着想着走神了,苏晴雪心思细腻,她扑到虞烛明耳边,“姐姐是想殿下了吧?”

虞烛明偏头去看苏晴雪。

有时会觉得很奇怪,她接近江云浦时,也没觉得他压迫感很重。

可那人见了他,从来不敢叫“哥哥”啊,“叔叔”啊,这样的称呼,也就柏乾特殊些,像苏晴雪,是根本不敢靠近江云浦的。

莫非他说的一眼定情是真的?所以跟她见面时收敛了威压。

“是啊,想他了。”虞烛明也没矫情,坦然地承认了。

时至今日,她终于能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若非真心喜欢,她又怎么会让江云浦在她身边待这么久。

在玉永她也被人追求过,并不是有人愿意陪着她,她就愿意接受。有些人脑袋里其实只有那些龌龊的想法,而江云浦所做的每一步亲近,都是征求过她意见的,而非无礼貌的索取。

这天晚上,是纪宇轩和文初瑶一同下厨招待他们的。虞烛明乐得不用想晚上吃什么,又要纠结送些什么。

思来想去,到镇子上选了套杯具,望他二人往后能温酒煮茶,共话余生。

远访山中客,分泉谩煮茶。

相携林下坐,共惜鬓边华。

这是她对他们两人关系的祝福,也是对自己的启发。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她离开京城那天,江云浦来送他们出城,虞烛明惊愕地发现,他鬓边已经有了白发。

大魏人均寿命是五十岁,只是虞弘承和白项宁都活得久了,让虞烛明一时以为,老去对他们来说是很远的日子。

其实不然,尤其是他们这样高负荷运转的身体,实际上撑不过五十年。

能有知己共惜鬓边华,也不枉来世上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