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东周列国那些事儿 > 第61章 孙林父因歌逐献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先来讲讲晋国的故事。晋悼公带领着诸侯的军队去攻打偪阳城,本以为城小很快就能攻克,可没想到打了二十四天都没打下来,还碰上了大雨,水都快把地淹了。荀偃和士匄这两位将领害怕军心不稳,就去跟智罃说想先回去,以后再来。智罃一听可气坏啦,把手里的小桌子都扔向他们,说:“我早就说过这城小但坚固,不容易攻下。你们自己在晋侯面前保证能拿下,还拉着我到这儿。打了这么久没效果,下点雨就想走?不行!我给你们七天时间,要是攻不下,就砍你们的头!”荀偃和士匄吓得脸都白了,回去跟手下的将士们说:“元帅下了严令,我们也给大家六天时间,要是破不了城,先斩了你们,然后我们再自杀。”大家听了都很害怕,但也只能拼命了。他们和鲁、曹、邾三国一起全力攻城,水势退了点后,荀偃和士匄亲自冲在前面,不怕城上射下来的箭和石头。从庚寅日开始打到甲午日,城里的箭和石头都用完了,荀偃率先爬上城墙,士匄接着跟上,其他各国的将士也像蚂蚁一样爬了上去,最后终于把偪阳城攻下来了。智罃把偪阳君的族人都收留在中军,这次攻城能成功,全靠智罃发脾气下了严令呢。

这一年秋天,荀会去世了,晋悼公觉得魏绛很会执法,就让他做新军副将,张老做司马。冬天的时候,晋国第二军去攻打郑国,驻扎在牛首,还增加了虎牢的守军。郑国正好发生了尉止作乱的事情,杀了好多公子。不过公孙夏和公孙侨很勇敢,带着自家的士兵把乱党打败了。栾黡想趁着郑国动乱赶紧进攻,智罃却说:“乘人之危是不道义的。”就下令暂缓进攻。后来公子嘉派人来求和,智罃答应了,等楚国公子贞来救郑国的时候,晋国军队已经退走了,郑国又和楚国结盟了,这就是“晋悼公三驾服楚”中的第一次。

第二年夏天,晋悼公因为郑国还没有真心归服,又派第三军去攻打郑国。这一次,好多国家的军队都一起去了,把郑国围了起来。郑国很害怕,又派人来求和,荀罃再次答应了,然后军队退到了宋地。郑简公还亲自到亳城之北犒劳各国军队,和荀罃歃血为盟,这是“三驾”之二。楚共王很生气,就派公子贞去秦国借兵,想一起攻打郑国。郑国的公孙舍之很聪明,他想了个办法,先去迎接楚军,还说服楚共王一起去攻打宋国,这样既能避免被楚国攻打,又能激怒晋国。郑简公同意了他的计划,公孙舍之就去和楚军会合,一起攻打宋国,抢了很多东西后就回去了。

宋国的宋平公就派向戍去晋国告状,晋悼公很生气,马上就要出兵。智罃说:“楚国去秦国借兵,是因为他们连年打仗太累了。我们一年攻打两次,楚国肯定来不了,这次一定能让郑国真心归服。”晋悼公觉得有道理,就带着好多国家的军队又去郑国了,这就是“三驾”之三。郑国的公孙舍之让伯骈去和晋国求和,又让公孙良霄和太宰石獒去楚国求救。楚共王很生气,把公孙良霄和太宰石獒关了起来。晋国的军队驻扎在萧鱼,伯骈来的时候,晋悼公一开始还怀疑他是缓兵之计,后来听他说得很诚恳,就和郑简公歃血订盟了。郑简公还送了很多礼物给晋悼公,晋悼公把一些礼物赏赐给了魏绛和智罃,感谢他们的功劳。然后十二国的军队就一起回国了,从此郑国就专心跟着晋国,不敢再有二心了。

在这期间,还有其他事情哦。吴国的寿梦病得很重,他想让季札当国君,可是季札不肯。寿梦去世后,诸樊就按照父亲的遗愿,先即位,然后约定好以后把王位传给弟弟们,最后传给季札。晋悼公还派人去吊唁和祝贺呢。还有,晋将智罃、士鲂、魏相相继去世了,晋悼公重新安排了军队的将领,晋国变得更强大了。后来楚国的楚共王去世了,世子昭即位,是为康王。吴王诸樊派公子党去攻打楚国,结果公子党被楚国的养繇基射死了,吴师败还。诸樊就向晋悼公求救,晋悼公召集诸侯商量,羊舌肹说:“吴国攻打楚国是他们自己的错,不用管。秦国和我们晋国是邻国,以前关系很好,现在秦国帮楚国攻打我们,还在栎地打败了我们,我们应该先去攻打秦国。”晋悼公就派荀偃带着十二国大夫去攻打秦国。可是秦国在泾水上游放了毒药,很多士兵喝水中毒死了,各军都不敢过河。郑国的公子蟜很勇敢,他带着郑师先过河,卫大夫北宫括也跟着过河了,其他诸侯的军队也跟着前进,驻扎在棫林。荀偃下令说:“鸡鸣的时候驾车,看着我的马首方向前进!”可是下军元帅栾黡不服中行偃,他说:“打仗的事情应该大家一起商量,怎么能只看他的马首呢?我要带着我的部队回去。”副将魏绛也跟着他回去了。荀偃没办法,就只好让诸侯的军队都回国了。只有栾鍼不肯回去,他对范匄的儿子范鞅说:“我们今天来就是为了报仇,如果无功而返,太耻辱了。我们兄弟俩都在军中,不能都回去。你能和我一起去攻打秦军吗?”范鞅说:“你都不怕,我也不怕!”他们就一起冲向秦军。秦景公带着嬴詹和公子无地迎战,栾鍼和范鞅很勇敢,杀了很多秦军。可是秦军太多了,后来栾鍼战死了,范鞅好不容易逃脱了。栾黡看到范鞅一个人回来,很生气,他觉得是范鞅害死了他弟弟,就想杀了范鞅。范鞅就逃到秦国去了。秦景公很欣赏范鞅,就问他晋国的情况。范鞅说晋悼公是个贤君,晋国的大夫也都很厉害。秦景公又问晋国大夫谁会先灭亡,范鞅说栾氏会先亡,因为栾黡虽然很厉害,但是他儿子盈可能会有灾祸。后来秦景公就通过范鞅和范匄联系,让庶长武去晋国修好,还请求让范鞅回去。晋悼公同意了,范鞅就回到了晋国,晋悼公让他和栾盈都做公族大夫,还让栾黡不要记仇。从这以后,秦晋就通和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打仗。

再来讲讲卫国的故事。卫献公叫衎,他在周简王十年的时候代替父亲定公即位。可是他在居丧的时候不伤心,他的嫡母定姜就知道他以后可能守不住王位,经常劝他,他都不听。等他即位后,越来越放纵,只喜欢和那些拍马屁的人在一起,整天就知道玩乐和田猎。卫定公的时候,有个同母弟公子黑肩很受宠,还专政。黑肩的儿子公孙剽继承了爵位,很有权谋。上卿孙林父和亚卿宁殖看到卫献公这么无道,就和公孙剽结交。孙林父还偷偷和晋国拉关系,把卫国的宝贝都搬到了戚地,让他的妻子住在那里。卫献公怀疑他有叛心,但是因为没有证据,又害怕他的家族势力大,就一直忍着。

有一天,卫献公约孙林父和宁殖一起吃午饭。这两位大臣都穿着朝服在门口等着,从早上等到中午,也没有人来叫他们,宫里也没人出来。他们又饿又生气,就去敲宫门。守门的内侍说:“主公在后圃射箭呢,你们要见就自己去吧。”他们到后圃一看,卫献公戴着皮冠,正在和射师公孙丁射箭,看到他们来,卫献公也不脱皮冠,就挂着弓和他们说话,还说自己忘了约饭的事情,让他们回去,改天再约。这时候正好有鸿雁飞过,卫献公就和公孙丁打赌射鸿雁。孙林父和宁殖很生气,就回去了。孙林父说:“主公就知道玩,不尊重我们大臣,我们以后肯定会有灾祸的。”宁殖说:“他自己无道,只会害自己,不会害我们的。”孙林父说:“我想拥立公子剽当国君,你觉得怎么样?”宁殖说:“这个主意不错,我们看看情况再行动吧。”然后他们就分开了。

孙林父回家吃完饭,就连夜赶到戚邑,召集家臣庾公差、尹公佗等人,准备叛乱。他先派他的长子孙蒯去见卫献公,看看情况。孙蒯到了卫国,见到卫献公,假说孙林父生病了,在河上调理,希望卫献公能原谅。卫献公还开玩笑说他父亲的病是饿的,还让人拿酒招待孙蒯,还让乐工唱歌。太师问唱什么歌,卫献公说唱《巧言》的卒章,因为他觉得孙林父住在河上,有叛乱的迹象,想用这首歌来吓唬孙蒯。师曹因为以前被卫献公惩罚过,就故意唱这首歌,想激怒孙蒯。孙蒯听了很不安,就赶紧回去了。卫献公还让他告诉孙林父要小心养病。孙蒯回去后,把事情告诉了孙林父。孙林父说:“主公很讨厌我,我不能坐以待毙。大夫蘧伯玉是卫国的贤人,如果能让他和我一起,就一定能成功。”他就去见蘧瑗,可是蘧瑗不愿意参与,当天就逃到鲁国去了。

孙林父在邱宫聚集了很多人,准备攻打卫献公。卫献公很害怕,就派人去邱宫求和,孙林父把使者杀了。卫献公又去看宁殖,发现他已经准备好响应孙林父了。卫献公没办法,就召集了二百多个宫甲,和公孙丁一起从东门逃走,想去齐国。孙蒯和孙嘉兄弟俩带着兵在河泽追上了他们,打了一场,宫甲都逃散了,只剩下十几个人。幸好公孙丁很会射箭,保护着卫献公边战边跑。孙蒯和孙嘉不敢追得太远,就回去了。可是刚回去三里路,庾公差和尹公佗就带着兵来了,他们说奉相国的命令,一定要抓住卫献公。孙蒯和孙嘉提醒他们有个善箭的公孙丁跟着卫献公,庾公差一看,发现是自己的师傅。原来尹公佗是庾公差的徒弟,庾公差又是公孙丁的徒弟,他们都很厉害。庾公差很尊敬公孙丁,就下车拜见,还射了四箭,故意不射中卫献公和公孙丁,然后就回去了。尹公佗本来也想表现一下,可是因为庾公差是他师傅,他一开始不敢。等走到半路,他又后悔了,觉得自己不能无功而返,就又回去追卫献公了。

尹公佗快马加鞭,不多时又赶上了献公的车马。公孙丁见他去而复返,心中一凛,却也镇定自若,他将献公护在身后,张弓搭箭,目光如炬地盯着尹公佗。尹公佗深知公孙丁箭术高超,但他自恃武艺也不差,且受孙林父之命,只能硬着头皮逼近。

公孙丁瞅准时机,率先射出一箭,那箭如流星般向尹公佗飞去。尹公佗急忙侧身躲避,箭擦着他的衣衫飞过,带起一阵风声。他心中大惊,没想到公孙丁年纪虽大,箭术依旧如此凌厉。但他也不甘示弱,回敬一箭,公孙丁轻松拨开。献公在一旁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只能紧紧抓着公孙丁的衣角。

两人你来我往,互射数箭,一时间竟僵持不下。公孙丁边射边退,引着尹公佗逐渐远离献公。突然,公孙丁大喝一声,射出一箭,正中尹公佗的马匹。那马受惊长嘶,前蹄扬起,将尹公佗甩落在地。公孙丁趁机拉着献公,加快速度逃离。

尹公佗爬起来,望着远去的献公君臣,无奈地叹了口气,知道此次任务已难以完成。只得牵起受伤的马,缓缓往回走。而献公在公孙丁的保护下,历经波折,终于逃到了齐国,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在齐国,献公常常反思自己的过错,后悔当初没有好好治理卫国,尊重大臣。而卫国在孙林父和公子剽的掌控下,也进入了一段新的历史时期,只是这其中的纷争与动荡,还远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