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东周列国那些事儿 > 第34章 宋襄公来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话说那楚成王假装老老实实地坐着普通马车去赴会,嘿,他带的那些随从可都是精挑细选的壮小伙儿,衣服里头都藏着铠甲,身上还带着各种暗器,全是成得臣、斗勃训练出来的,一个个如狼似虎,勇猛得很。而且,他还安排蔿吕臣、斗般二将带着大队人马在后面跟着,就等着到时候大干一场。可宋襄公呢,就像个傻狍子似的,啥都没察觉,一头就钻进了人家设好的圈套里,这可真是“没心人遇有心人,要脱身时难脱身”咯。楚王轻轻松松就抓住了襄公,那些甲士们就跟土匪进村似的,把公馆里准备用来招待大家的好东西,还有仓库里的粮食,抢了个精光,连宋襄公的车马都被楚国给霸占了。

陈、蔡、郑、许、曹这五位诸侯,吓得腿都软了,谁都不敢吭声,更别说上去帮忙说句公道话了。楚成王把众诸侯都叫到馆舍去,当着大家的面,掰着手指头数落宋襄公的六大罪状,说道:“你呀,趁着齐国办丧事就去攻打人家,还擅自废立国君,这是第一条罪;滕子就因为来参加会盟稍微晚了点,你就把人家给关起来羞辱,这是第二条罪;你竟然用人去代替牲口,祭祀那些乱七八糟的邪神,这是第三条罪;曹国不过就是没尽到地主之谊,这么点小事儿,你却仗着自己厉害就去围攻人家,这是第四条罪;你宋国都是殷商亡国的后代了,也不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天象都给你警示了,你还想着当霸主,这是第五条罪;你求我帮你召集诸侯,可到了会上却妄自尊大,一点谦让的意思都没有,这是第六条罪。老天爷都看不惯你了,让你傻乎乎地一个人来赴会。我今天带着上千辆战车,上千员猛将,非得把睢阳城踏平了不可,给齐、鄫各国报仇。诸位就先在这儿待着,看我怎么拿下宋国,到时候再和大家痛痛快快喝上十天酒。”众诸侯听了,都像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不敢说个“不”字。

襄公呢,嘴巴就像被缝住了一样,啥话也说不出来,整个人就像木雕泥塑的,只有两行眼泪在那儿吧嗒吧嗒地掉。没一会儿,楚国的大军就都到齐了,号称有千辆战车,其实也就五百辆。楚成王犒劳了军士们,就下令拔营出发,带着宋襄公,浩浩荡荡地朝着睢阳城杀过去了。其他列国诸侯呢,都奉了楚王的命令,在盂地驻扎着,谁也不敢回去。史官还为此写了首诗来讥笑宋襄公的愚蠢,诗是这么写的:

无端媚楚反遭殃,引得睢阳做战场。

昔日齐桓曾九合,何尝容楚近封疆。

再说说公子目夷,他从盂地盟坛上像脚底抹油似的逃回国后,赶忙去找司马公孙固,把宋公被劫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楚国的大军说不定啥时候就到了,咱们得赶紧调兵遣将,上城防守啊。”

公孙固皱着眉头说:“国家可不能一天没有国君,公子您得先暂时代理国君的位置,这样才能发号施令,赏罚分明,大家才会听话。”目夷凑到公孙固耳边,悄悄地说:“楚国人抓了咱们国君,就是想拿他来要挟我们。咱们得这么这么办,楚国人才会乖乖地把国君放回来。”

公孙固一听,眼睛一亮,说道:“您这主意太妙了。”于是就对群臣们说:“咱们国君恐怕是回不来了。我看咱们应该推举公子目夷来主持国家大事。”

群臣们都知道目夷是个贤能的人,一听这话,都高兴得不得了。公子目夷到太庙祭告了祖先,然后就大模大样地坐在国君的位置上开始摄政。这一下,宋军可就有了主心骨,士兵们个个都精神抖擞,防守得那叫一个严密,睢阳各个城门,都被守得像铁桶一样,水泄不通。

刚安排好一切,楚王的大军就到了。扎下营寨后,楚王派将军斗勃到城前喊话,说:“你们国君已经被我抓起来了,他的生死可就在我一念之间。你们要是识相的,就赶紧乖乖地献上土地投降,这样还能保住你们国君的一条小命。”

公孙固站在城楼上,大声回答道:“多亏了祖宗神灵保佑,我们国人已经立了新国君了。国君的生死随你们便,想要我们投降,门儿都没有!”

斗勃一听,瞪大了眼睛,说:“你们国君还活着呢,怎么能又立一个国君呢?”

公孙固理直气壮地说:“立国君就是为了保住国家啊。国家不能没有主人,不立国君怎么行呢?”

斗勃又说:“我们可以把你们国君送回去,不过你们怎么报答我们呢?”

公孙固冷笑一声,说:“旧国君被你们抓了,已经让国家蒙羞了。就算他回来,也不能再当国君了。他回不回来,都得听你们楚国的。要是你们想打仗,我们城里的战车可都还好好的,随时奉陪,大不了拼个鱼死网破。”

斗勃看公孙固回答得这么硬气,只好回去报告楚王。楚王一听,气得火冒三丈,大喊一声:“给我攻城!”城上的宋军也不含糊,箭像雨点一样射下来,石头也不停地往下砸,楚国士兵可倒了霉了,死伤了不少。就这样连攻了三天,楚国是一点便宜都没占到,干瞪眼没办法。楚王气得直跺脚,说:“他们国家既然不要宋君了,干脆把他杀了算了。”

成得臣赶忙劝道:“大王您之前因为宋襄公杀鄫子而指责他,现在要是您杀了宋公,不就跟他一样了吗?杀了宋公就像杀个普通人似的,还得不到宋国,反而白白招人怨恨,不如把他放了吧。”

楚王皱着眉头说:“攻不下宋国,又把他们国君放了,我这脸往哪儿搁啊?”

成得臣眼珠一转,说:“臣有个主意。现在没参加盂地会盟的,就只有齐、鲁两国。齐国和我们已经两次交好,不用太在意;鲁国可是个讲礼义的国家,一直帮着齐国称霸,根本不把咱们楚国放在眼里。要是我们把在宋国抢到的战利品送到鲁国去,请鲁君到亳都来相会,鲁国看到宋国的俘虏,肯定吓得不轻,肯定会乖乖来的。鲁国和宋国是葵邱同盟的国家,而且鲁侯很贤明,肯定会为宋国求情。我们卖鲁君一个人情,这样一来,我们不就一下子把宋、鲁两国都拉拢过来了吗?”

楚王一听,乐了,拍手大笑道:“子玉啊,你可真是个机灵鬼儿,这主意太棒了!”于是就下令退兵,驻扎在亳都。

派宜申当使者,带着好几车战利品,到曲阜去向鲁国报捷,信上写着:

宋公傲慢无礼,寡人已幽之于亳,不敢擅功,谨献捷于上国,望君辱临,同决其狱。

鲁僖公看了信,吓得脸都白了,心里想:“这可真是兔死狐悲啊,宋国倒霉,说不定哪天就轮到我鲁国了。”他心里明白,楚使来献捷,话里话外都是吓唬人的意思,可鲁国弱小,楚国强大,要是不去赴会,楚国一生气,派兵来攻打,那可就惨了,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没办法,只好好好招待宜申,先写了封回信,派人快马加鞭送给楚王,说:“鲁侯一定遵命,马上就去赴会。”

鲁僖公随后就出发了,大夫仲遂跟着一起去。到了亳都,仲遂因为宜申提前打过招呼,就私下里先去见了成得臣,偷偷拜托他在楚王面前多美言几句,多多关照。成得臣就带着鲁僖公去见楚成王,大家表面上都客客气气的,互相表达敬意。这时候,陈、蔡、郑、许、曹五位诸侯,也都从盂地赶来相会,加上鲁僖公,一共六位诸侯,聚在一起商量事儿。

郑文公率先发言,说想尊楚王为盟主。其他诸侯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吭声。鲁僖公却一拍桌子,站起来大声说:“盟主可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得有仁义之名,让大家都心服口服才行。现在楚王仗着自己兵多,偷袭抓住了上公,只有威风,没有德行,大家心里都害怕,都不服气。我们鲁国和宋国可是有同盟之谊的,要是我们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不管,只知道讨好楚国,肯定会被天下的英雄豪杰笑话。楚国要是能把宋公放了,继续和我们友好相处,我鲁僖公绝对唯命是从!”

众诸侯一听,都纷纷点头,说:“鲁侯说得太对了!”仲遂偷偷把这话告诉了成得臣,成得臣又转告给楚王。楚王无奈地叹了口气,说:“诸侯们都拿盟主的大义来指责我,我也不能不听啊。”于是就在亳郊又重新筑了个盟坛,定在十二月癸丑日,歃血盟誓,一起赦免宋国的罪过。

约会定好了,前一天就把宋襄公给放了,让他和众诸侯相见。宋襄公又羞又气,脸涨得通红,心里像吃了苍蝇似的,别提多难受了,可又不得不向诸侯们道谢。

到了盟会那天,郑文公拉着众诸侯,一个劲儿地请楚成王登坛主盟。成王得意洋洋地拿起牛耳,宋、鲁以下的诸侯们一个接一个地歃血。襄公站在那儿,气得浑身发抖,可又不敢吭声,只能在心里把楚国人和郑文公骂了个狗血喷头。盟会结束后,诸侯们就各自散了。

宋襄公听说公子目夷已经当了国君,气得要跑到卫国去避难。这时候,公子目夷派的使者到了,对他说:“臣之所以代理君位,是为了给国君您守住国家啊。国家本来就是国君您的,您为什么不回来呢?”没一会儿,国君的车马仪仗都准备好了,恭恭敬敬地把襄公接了回去。目夷也很识趣,乖乖地回到臣子的位置上。

胡曾先生评论说,宋襄公能被放回来,全靠公子目夷足智多谋,镇定自若,根本没把旧君的位置放在心上。要是他当时慌了神,急着求楚国放回襄公,楚国肯定会把襄公当成宝贝,怎么可能轻易放了呢。后来有人写诗称赞目夷,诗是这么写的:

金注何如瓦注奇?新君能解旧君围。

为君守位仍推位,千古贤名诵目夷。

还有人写诗说这六位诸侯公然讨好楚国,求楚国放了宋国,简直就是把中原各国的控制权,拱手送给了楚国,楚国眼里哪还有中原各国啊?诗是这样的:

从来兔死自狐悲,被劫何人劫是谁?

用夏媚夷全不耻,还夸释宋得便宜。

宋襄公一心想当霸主,结果被楚国人耍得团团转,还受了这么大的耻辱,心里那个恨啊,就像被毒蛇咬了一口,深入骨髓,可又没办法报仇。他又怪郑伯带头倡议尊楚王为盟主,气得火冒三丈,正想找郑国的麻烦。这时候,周襄王十四年春三月,郑文公到楚国去朝拜。宋襄公一听,暴跳如雷,立刻发动全国的兵力,亲自去讨伐郑国。他让上卿公子目夷辅佐世子王臣守城。目夷赶忙劝阻道:“楚、郑两国关系正热乎着呢,宋国要是去攻打郑国,楚国肯定会来救郑国,咱们这次去恐怕打不赢。不如好好修养德行,等待时机,这才是上策。”

大司马公孙固也跟着劝。

襄公眼睛一瞪,生气地说:“司马你要是不想去,我就自己一个人去!”公孙固吓得不敢再吭声。

于是宋军就出发去攻打郑国。襄公亲自率领中军,公孙固当副手,大夫乐仆伊、华秀老、公子荡、向訾守等都跟着一起去。

宋国的探子得到消息,赶紧报告给郑文公。文公一听,吓得魂飞魄散,急忙派人向楚国求救。楚成王说:“郑国就像我的亲儿子一样,我得赶紧去救他。”

成得臣却上前说:“救郑不如伐宋。”

楚成王一愣,问道:“为啥呢?”

成得臣解释道:“宋公被咱们抓了一次,宋国人都吓破胆了。现在他居然不自量力,带着大军去攻打郑国,宋国国内肯定空虚。咱们趁机去攻打宋国,宋国肯定害怕。这不用打就知道谁胜谁负了。要是宋国撤兵回来自救,他们也已经疲惫不堪了,咱们以逸待劳,还不是想怎么赢就怎么赢?”

楚王一听,觉得有道理,就任命成得臣为大将,斗勃当副手,出兵攻打宋国。

宋襄公正和郑国僵持不下的时候,得到了楚国出兵的消息,只好日夜兼程往回赶,在泓水之南扎营,准备抵挡楚国。成得臣派人下战书。公孙固对襄公说:“楚国军队来,是为了救郑国。咱们要是放弃攻打郑国,向楚国求和,楚国肯定会退兵。千万不能和他们打仗啊。”

襄公却梗着脖子说:“当年齐桓公都能兴兵伐楚,现在楚国来攻打我们,我们却不和他们打,还怎么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呢?”

公孙固着急地说:“臣听说‘一姓不再兴’,老天爷早就抛弃殷商了,您想让宋国再次兴盛,这可能吗?而且咱们的铠甲不如楚国的坚固,兵器不如楚国的锋利,士兵也不如楚国的强壮,宋国人都像老鼠见了猫似的害怕楚国人,您凭什么觉得能打赢楚国呢?”

襄公却不以为然,拍着胸脯说:“楚国人虽然兵强马壮,但是他们不懂仁义;我虽然兵力不足,但是我仁义满满。当年周武王带着三千虎贲军,就打败了殷商亿万大军,靠的就是仁义。我作为有道之君,怎么能躲避无道之臣呢?我要是这么做了,还不如死了算了。”于是就在战书的末尾批复,约定十一月朔日,在泓阳交战,还让人在自己的车上竖了一面大旗,上面写着“仁义”两个大字。

公孙固在旁边听了,心里暗暗叫苦,私下里对乐仆伊说:“打仗是要杀人的,可主公却老说仁义,我都不知道他的仁义在哪儿。老天爷是不是把主公的脑子给弄坏了?我看这次可危险了。咱们得小心点,千万别把国家给搞没了。”

到了交战那天,公孙固天还没亮就爬起来了,跑去请求襄公早点布阵,严阵以待。

再说说楚将成得臣,他在泓水之北扎营。斗勃建议说:“咱们五更天就过河进攻吧,免得宋人先布阵,挡住我们的去路。”

成得臣却满不在乎地笑着说:“宋公那个人死脑筋,迂腐得很,根本就不懂兵法。我们早过河早打,晚过河晚打,有什么好怕的?”

天亮了,楚国的士兵才陆陆续续开始渡河。公孙固赶紧跑到襄公跟前,着急地说:“楚兵天亮才开始渡河,明显是轻视我们。现在他们一半人在河里,一半人在岸上,咱们趁这个时候冲过去,就能用全部兵力对付他们一半的人。要是等他们都过河了,咱们人少,肯定打不过,这可怎么办呢?”

襄公却指着那面大旗,生气地说:“你没看见‘仁义’这两个字吗?我堂堂正正地打仗,怎么能在人家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去攻击呢?这不是乘人之危吗?”公孙固听了,心里又凉了半截,只能在旁边干着急。

没一会儿,楚国士兵都渡过河了,成得臣戴着华丽的帽子,系着漂亮的玉缨,穿着绣袍软甲,腰里挂着雕弓,手里拿着长鞭,指挥着军士们,不慌不忙地东西布阵,那派头,简直就是目中无人。公孙固又跑到襄公面前,急切地说:“楚国刚摆好阵势,还没站整齐呢,咱们赶紧击鼓进攻,他们肯定会乱。”

襄公一听,气得脸都绿了,一口唾沫吐到公孙固脸上,骂道:“呸!你就想着占这点小便宜,难道不顾及我一直坚守的仁义吗?我堂堂之阵,怎么能在敌人还没列好队的时候就击鼓进攻呢?这像什么话!”公孙固被骂得狗血喷头,心里彻底绝望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局势越来越糟。

楚国的阵势摆好了,人强马壮,漫山遍野都是楚军,宋兵们都吓得脸色苍白。

襄公这才下令击鼓进攻,楚国军中也同时击鼓。襄公自己挥舞着长戈,带着公子荡、向訾守二将,还有一群门官,驾着车就朝着楚阵直冲过去。成得臣一看,来势汹汹啊,不慌不忙地暗中传令,打开阵门,只放襄公这一队车骑进来。

公孙固在后面拼命赶上,想要保护襄公,可这时候襄公已经杀进阵里。只见一员上将挡住阵门,扯着嗓子喊道:“有本事的快来决战!”这员将乃是斗勃。公孙固眼睛瞪得像铜铃,怒发冲冠,挺着戟就直刺斗勃。斗勃也不含糊,立马举刀相迎。两人你来我往,刀光剑影,大战了不到二十回合。这时候,宋将乐仆伊引军杀到,斗勃心里“咯噔”一下,有点慌神。恰好阵中又冲出一员上将蔿氏吕臣,截住乐仆伊厮杀起来。公孙固瞅准这个空当,猛地拨开斗勃的刀头,像一阵风似的驰入楚军阵中。

斗勃哪肯罢休,提着刀在后面紧追不舍。说时迟那时快,宋将华秀老又赶到了,一把牵住斗勃,两人就在阵前杀得难解难分。公孙固在楚阵中左冲右突,那真是如入无人之境,杀得兴起。过了好一会儿,他望见东北角上甲士密密麻麻,像树林一样,围得水泄不通,心里一紧,觉得襄公肯定在那儿有危险,于是快马加鞭赶过去。正好遇到宋将向訾守,只见他满脸是血,像个血人似的,看到公孙固,急得大喊:“司马可速来救主!”公孙固二话不说,跟着訾守就往包围圈里冲。

等杀进重围一看,哎呀我的妈呀,只见那些门官们一个个都身负重伤,可还是咬着牙,和楚军拼死搏斗,没有一个退缩的。为啥呢?原来襄公平时对下人们那是恩重如山,关怀备至,所以这些门官们都心甘情愿为他卖命。楚军看到公孙固如此英勇,心里有点发怵,稍稍往后退了退。公孙固上前一看,公子荡要害部位被楚军刺伤,躺在车下,已经奄奄一息。再一看,那面“仁义”大旗也被楚军夺去了,在风中飘着,仿佛在嘲笑宋襄公的愚蠢。

襄公自己也惨不忍睹,身上被楚军砍了好几刀,右股还中了一箭,箭把膝筋都射断了,疼得他脸色煞白,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根本站不起来。公子荡看到公孙固来了,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睁开眼睛,虚弱地说:“司马好扶主公,吾死于此矣。”说完,头一歪,就断了气。公孙固心里像被刀割一样,悲痛万分。

他强忍着泪水,把襄公扶到自己车上,然后用自己的身体护住襄公,像一头愤怒的狮子,奋勇杀出重围。向訾守在后面断后,门官们也紧紧地簇拥着,大家一边和楚军厮杀,一边拼命往回跑。好不容易脱离了楚阵,再一看,那些门官们全都壮烈牺牲了,一个都没剩下。宋国的战车也损失惨重,十辆里面有八九辆都被楚军缴获或者摧毁了。乐仆伊、华秀老看到宋公已经脱离危险,也不敢恋战,各自逃回宋国。成得臣一看宋军大败,哪肯放过这个机会,乘胜追击,宋军被打得丢盔弃甲,那些辎重器械,扔得到处都是,都成了楚军的战利品。公孙固带着襄公,连夜马不停蹄地奔回宋国。

宋兵战死的消息传回国内,那些战死士兵的父母妻子们,都悲痛欲绝,在城门外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骂襄公:“你这个昏君,不听司马的话,害死了我们的亲人,你拿什么赔给我们!”襄公在宫里听到这些怨言,长叹一声,无奈地说:“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寡人将以仁义行师,岂效此乘危扼险之举哉?”可老百姓们才不管他这些大道理呢,都在背后讥笑他,说他假仁假义,活该倒霉。

后来,人们说起宋襄公的事儿,都觉得他就是因为太执着于所谓的仁义,结果失了人心,最后把国家都搞衰败了,说的就是泓水之战这档子事。有个叫髯翁的诗人为此还写了一首诗感叹道:

不恤滕鄫恤楚兵,宁甘伤股博虚名。

宋襄若可称仁义,盗跖文王两不明。

楚兵大获全胜,再次渡过泓水,高奏凯歌,得意洋洋地回国。刚出宋国国界,哨马就来报告:“楚王亲率大军来接应,现在驻扎在柯泽。”

成得臣一听,不敢耽搁,立刻赶到柯泽去拜见楚王,向他献上战利品。楚成王高兴得合不拢嘴,说:“明天郑君将带着他的夫人,来这儿慰劳咱们大军,到时候咱们可得好好炫耀炫耀这些战果。”

原来啊,郑文公的夫人芈氏,是楚成王的妹妹,也就是文芈。她因为兄妹情深,坐着辎车,跟着郑文公一起来到柯泽,和楚王相会。楚王得意地把缴获的那些战利品都摆出来,让他们看。郑文公夫妇赶紧点头哈腰,一个劲儿地向楚王称贺,还拿出好多金银财宝、绫罗绸缎,犒赏楚军。郑文公又恭恭敬敬地邀请楚王明天到城里赴宴。

第二天一大早,郑文公就亲自出城,像个小弟迎接大哥似的,把楚王迎进城里,在太庙中摆下盛宴。这宴会可不得了,行的是九献礼,这规格,那可是只有天子才能享受的待遇。桌上的食品多得数都数不过来,还外加笾豆六器,这排场,其他列国见都没见过。

文芈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伯芈,一个叫叔芈,还没嫁人。文芈就带着两个女儿,按照甥礼去拜见舅舅楚王。楚王一看这两个外甥女,长得那叫一个如花似玉,心里乐开了花。郑文公和他的妻女轮番给楚王敬酒祝寿,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楚王喝得酩酊大醉,走路都摇摇晃了。楚王醉眼朦胧地对文芈说:“寡人今天可真是太高兴了,你们兄妹对我太好了。妹与二甥,送我一程怎么样?”

文芈不敢拒绝,只好说:“一切听大王吩咐。”

郑文公先把楚王送出城,然后就回去了。文芈和两个女儿,陪着楚王一起回到军营。谁知道啊,这楚王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看上了文芈的两个女儿长得漂亮,当天晚上就把她俩拉进寝室,干起了禽兽不如的事。文芈在帐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可又不敢出声,毕竟楚王的权势太大了,她只能在心里把楚王骂了个遍。第二天,楚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大方,把一半的战利品送给了文芈,还把她两个女儿带回楚国,纳入后宫。郑大夫叔詹知道了这件事,摇头叹息道:“楚王这么胡作非为,肯定不得好死。享受这么高规格的礼仪,却做出这种违背伦理的事,肯定没有好下场。”

暂且不说楚、宋两国这些糟心事。

再来说说晋公子重耳,他从周襄王八年跑到齐国,这一待就是七年。这期间,齐国发生了好多变故,齐桓公一死,他那些儿子们就为了争国君的位置,打得不可开交,国内乱成了一锅粥。等到齐孝公即位后,又把他老爹以前的政策全给推翻了,去和楚国交好,还和宋国结仇,搞得诸侯们都对齐国不满意,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赵衰他们几个大臣私下里商量说:“咱们当初来齐国,是想着齐国是霸主,能借着齐国的力量帮公子复国。可现在齐国自己都乱套了,诸侯们也都不跟齐国好了,很明显,齐国是不能帮公子实现大业了。咱们不如换个国家,再另做打算。”于是大家就一起去见公子重耳,想跟他说说这件事。

可重耳这时候正沉浸在温柔乡呢,他和齐姜整天卿卿我我,花天酒地,根本就不关心外面的事。众豪杰在外面等了十天,连重耳的面都见不着。魏犨气得吹胡子瞪眼,大骂道:“咱们跟着公子,是觉得他有志向,能成就一番大事,所以不怕吃苦受累,鞍前马后地伺候他。可现在倒好,在齐国待了七年,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混日子。咱们等了十天都见不到他,还怎么帮他成就大业啊?”

狐偃说:“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大家都跟我来。”于是众人就一起出了东门,走了一里多地,来到一个叫桑阴的地方。这里全是老桑树,枝叶茂密,遮天蔽日,阳光都透不进来。赵衰等九位豪杰就在这儿找了个地方,围成一圈,席地而坐。

赵衰皱着眉头说:“子犯啊,你有什么主意吗?”

狐偃想了想说:“公子的命运,可就掌握在我们手里了。咱们先商量好,把行装都准备好,等公子一出来,就说请他去郊外打猎,出了齐城,大家一起动手,把他劫走,逼他上路。不过,咱们得先想好去哪个国家。”

赵衰说:“宋国现在正想当霸主,而且他们国君是个好名之人,咱们不如去投奔宋国。要是在宋国不得志,再去秦国、楚国,肯定能找到机会。”

狐偃点点头说:“我和公孙司马有点交情,先看看情况再说。”

众人就在这儿商量了好久,才各自散去。

他们以为这地方偏僻,没人会知道他们的计划。可俗话说得好:“若要不闻,除非莫说;若要不知,除非莫作。”当时姜氏有十几个婢妾正在树上采桑喂蚕,把他们商量的话听得一清二楚。这些婢妾回宫后,就叽叽喳喳地把听到的话都告诉了姜氏。

姜氏一听,脸色一沉,呵斥道:“休得胡言乱语,不准再提这件事!”

可她心里却不踏实,生怕这些婢妾把消息传出去,坏了大事。于是她一狠心,当天晚上就把这十几个蚕妾都关到一个屋子里,到了半夜,偷偷地派人把她们都杀了,这才把嘴给堵上。然后她跑到重耳房间,把重耳从床上拉起来,着急地说:“你那些手下打算带你去别的国家,有个蚕妾听到了他们的计划,我怕消息泄露,有人会阻拦,就把她杀了。公子啊,你得赶紧拿个主意,早点离开齐国。”

重耳却满不在乎地说:“人生在世,图个安乐,想那么多干啥?我就打算在齐国待一辈子,哪也不去。”

姜氏苦口婆心地劝道:“自从公子你流亡在外,晋国就没太平过。夷吾那家伙昏庸无道,兵败受辱,晋国的老百姓都不喜欢他,邻国也都不愿意和晋国亲近。这是老天爷给公子你的机会啊。你要是这时候回去,一定能得到晋国,千万不要犹豫了。”

重耳还是舍不得离开姜氏,死活不肯走。

第二天早上,赵衰、狐偃、臼季、魏犨四人早早地就站在宫门外,让人传话进去:“请公子去郊外射猎。”

重耳还在呼呼大睡呢,听到这话,懒洋洋地让宫人回复说:“公子身体有点不舒服,还没洗漱,不能去。”齐姜一听,心里一动,知道这是个机会,于是赶紧派人把狐偃单独叫进宫里。姜氏屏退左右,看着狐偃,直截了当地问:“你们是不是想劫公子离开齐国?我都知道了,别想瞒我。我昨天晚上也劝了公子,可他不听。今晚我设宴,把公子灌醉,你们趁夜用车子把他带出城,这样肯定能成功。”

狐偃一听,又惊又喜,赶紧跪下磕头,感激地说:“夫人深明大义,为了成就公子的大业,竟然能舍弃夫妻之情,这贤德之举,真是千古罕见啊!”

狐偃说完,就告辞出宫,把姜氏的计划告诉了赵衰等人。大家一听,高兴得不得了,赶紧把车马、人员、兵器、干粮等东西都准备好。赵衰、狐毛等先把东西押到郊外藏起来。只留狐偃、魏犨、颠颉三人,驾着两辆小车,躲在宫门左右,就等着姜氏送信,然后马上行动。这可真是:“要为天下奇男子,须历人间万里程。”

到了晚上,姜氏在宫里摆下丰盛的酒宴,和公子重耳对饮。重耳端起酒杯,疑惑地问:“今天这酒是为啥而设啊?”

姜氏微笑着说:“我知道公子你胸怀大志,不甘心一辈子待在齐国。这酒啊,是为公子饯行的。”

重耳一听,把酒杯放下,摇摇头说:“人生短暂,就像白驹过隙一样,能过得开心自在就行了,何必到处奔波呢?”

姜氏劝道:“只知道贪图安逸,这可不是大丈夫该做的事。你的那些随从都是忠心耿耿,为你好,你应该听他们的。”

重耳一听,脸一沉,生气地说:“我的事不用你管,我就不想走!”

姜氏看他生气了,也不着急,笑着说:“走,是公子的志向;不走,是公子的感情。这酒本来是为公子饯行的,现在看来,只能留公子再住一晚了。咱们今晚就好好喝一场,怎么样?”

重耳一听,转怒为喜,哈哈一笑,说:“好,那就喝个痛快!”于是夫妇俩你一杯我一杯,喝得不亦乐乎。姜氏还让侍女们唱歌跳舞,给他们助兴。重耳本来就不胜酒力,再加上姜氏和侍女们轮番劝酒,没一会儿就喝得酩酊大醉,像一滩烂泥似的倒在席上。姜氏赶紧让人拿被子给他盖上,然后派人去叫狐偃。狐偃知道公子已经醉了,急忙带着魏犨、颠颉二人进宫,连被子带重耳一起抬到车上。车上事先铺了厚厚的褥子,把重耳安顿好后,狐偃对着姜氏拜了又拜,感激涕零。

姜氏看着重耳远去的背影,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心里像被掏空了一样。有词为证:

公子贪欢乐,佳人慕远行。

要成鸿鹄志,生割凤鸾情。

狐偃等人赶着两辆小车,趁着黄昏,出了齐城,和赵衰等人会合后,就马不停蹄地连夜赶路。大约走了五六十里路,这时候,东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鸡也开始打鸣了。重耳在车儿上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地醒了过来,感觉口干舌燥,就对宫人说:“快拿水来,我渴死了。”

狐偃在旁边驾着车,听到这话,笑着说:“要喝水啊,得等到天亮才行。”

重耳感觉车子摇摇晃晃的,不对劲,就伸手一摸,奇怪地问:“这怎么不是床呢?我怎么在车里?”

狐偃回答说:“公子,这不是床,是车。”

重耳一听,一下子清醒了过来,睁开眼睛,看到是狐偃,顿时恍然大悟,知道自己被他们算计了。他气得一把推开被子,坐起来,指着狐偃大骂道:“你们这些家伙,怎么不告诉我一声,就把我弄出城,到底想干什么?”

狐偃不慌不忙地说:“我们这是想帮公子得到晋国啊。”

重耳却不领情,生气地说:“还没得到晋,就先失去了齐,我不愿意走!”

狐偃眼珠一转,骗他说:“公子,我们已经离开齐城百里远了。齐侯要是知道公子逃走了,肯定会派兵来追,现在回去已经来不及了。”

重耳一听,更加恼怒,看到魏犨手里拿着戈在旁边侍卫,他猛地站起来,一把夺过戈,朝着狐偃刺去。

不知狐偃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