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权逐步向大明皇帝手中汇聚,这一变革的背后,是整个王朝权力架构的重塑与新生。
当此之时,关中大地成为了各方势力角逐的惨烈战场。
李定国,这位大明的将军,率领着他的军队在关中与吴三桂和勒克德浑的清军对峙。
李定国本非无能之辈,他的军事才能足以令敌人胆寒。
然而,战事的进展却并非取决于纯粹的武力交锋。
孙可望,这位在大明西南诸省中有着复杂角色与心思的人物,在后方施展着阴险的手段。
他对李定国军的粮草供应,采取了有意无意的削减策略。
粮草,乃是军队的生命线,在那冷兵器时代,没有充足的粮草,再勇猛的将士也难以持久作战。
李定国所部面临的困境,很快被狡黠的吴三桂察觉。
吴三桂在清军阵营中素以老谋深算着称,他就像一只敏锐的狐狸,时刻在战场上寻觅着对手的破绽。
与勒克德浑以及方光琛共同分析局势后,他们精准地判断出李定国全军粮草不足的根源在于孙可望的暗中使坏。
既然孙可望已无意增援李定国作战,吴三桂等人便果断调整战略。
勒克德浑率领部分人马留守长安,这座关中的重要城池,犹如一颗关键的棋子,其得失关乎整个战局的走向。
而吴三桂则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如汹涌的潮水般向李定国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李定国虽粮草匮乏,但他的军事素养与坚韧不拔的意志在此时尽显。
他深知,虽然因粮草不足难以主动出击,可凭借着坚固的防御工事与士兵们的顽强斗志,防守并非毫无胜算。
于是,在吴三桂凶猛的攻势面前,李定国沉稳应对,他精心布置防线,指挥士兵们顽强抵抗。每一道壕沟,每一座营寨,都成为了阻挡清军前进的壁垒。
吴三桂的人马尽管攻势如潮,却始终无法突破李定国的防线,半步难进。
那战场上的厮杀声、喊叫声、兵器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曲惨烈的悲歌,回荡在关中大地之上。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经过重新整编的抚南营和三晋营(姜镶旧部)如两支利箭,从东北两个方向突然直插关中。
抚南营的将士们怀着对大明的忠诚与对胜利的渴望,他们在行军途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只为了在关键时刻给敌人致命一击。
三晋营同样士气高昂,这些曾经在北方大地浴血奋战的勇士们,如今再次披上战甲,为了大明的复兴而冲锋陷阵。他们的加入,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巨石,立刻激起千层浪。明军的战斗力瞬间大增,原本胶着的战局迅速朝着有利于大明的方向倾斜。
在这两支劲旅的勇猛攻击下,关中的局势焕然一新。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明军便势如破竹,成功收复长安。
勒克德浑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能率领残兵败将向北逃窜。
吴三桂得知长安失守,勒克德浑狼狈逃走,心中也不禁胆寒。
他深知自己独木难支,再与李定国纠缠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于是果断率领着为数不多的人马渡过渭水,仓皇往北遁去。
随着吴三桂的离去,关中地区大部分重回大明怀抱,至此,大明的疆土基本上已经光复。
在这一系列的军事胜利之后,朱由榔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决策 —— 关于 “九边” 的恢复。
所谓 “九边”,乃是大明为防御北方边患而在北部边境精心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的合称,分别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和甘肃镇。这些军事重镇在大明的边防体系中曾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犹如九座坚固的堡垒,守护着大明的北方边疆。
朱由榔原本内心并不愿意再设立 “九边” 镇,因为他的目光已经超越了大明本土的边界,他怀揣着向全球发展的宏伟抱负。
在他的构想中,大明不应仅仅局限于本土的防御与巩固,而应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去探索未知的疆域,传播大明的文化与影响力。
然而,刘玄初的一番话点醒了他。重设 “九边”,在此时此地,其象征意义远远超过了实际意义。
它像是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大明的天空之上,向天下人宣告着大明的中兴。它是一种无声的警告,针对那些还在暗中觊觎权力、妄图破坏大明稳定的野心家,尤其是像孙可望这样心怀不轨之人。
孙可望在粮草之事上对李定国的刁难,已然暴露了他的野心,而重设 “九边”,便是告诉孙可望,大明的皇权稳固,不容挑战,他那些不切实际的迷梦该彻底醒醒了。
于是,朱由榔决定恢复 “九边” 中的 “八边”。
除了袁宗第和刘芳亮仍在奋力攻打的辽东镇外,其他八边重镇重新屹立在大明的北方边境。
蓟州镇,曾经的军事要地,重新开始整军备战,士兵们修缮城墙,操练武艺,那熟悉的号角声再次在镇中响起。
宣府镇的大街小巷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商人们开始往来贸易,为军队提供物资补给,而士兵们则在城墙上严密巡逻,警惕着北方的动静。
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和甘肃镇也纷纷效仿,各地的官员们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招募士兵,训练新兵,储备粮草。
这些举措不仅仅是军事上的重建,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凝聚与复兴。
百姓们看到 “九边” 的恢复,心中重新燃起了对大明的希望与信心,他们纷纷支持朝廷的决策,或送子弟参军,或提供物资援助。
在这一过程中,大明的军队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发展。
李定国所部在经历了关中之战的洗礼后,虽然粮草问题曾一度困扰,但也让他们更加坚韧。
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加强与其他明军部队的协作与配合。
抚南营和三晋营(姜镶旧部)则凭借着此次关中之战的胜利,威名远扬,吸引了更多有志之士前来投军。各地的兵工厂也在加班加点地生产武器装备,改良后的火炮更加精准有力,新型的刀剑更加锋利坚韧。
而在朝堂之上,朱由榔开始大力整顿吏治,选拔贤能之士。
他深知,一个王朝的中兴,不仅仅依靠军事上的胜利,更需要政治上的清明与高效。
那些贪污腐败、碌碌无为的官员被逐一清查惩处,而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官员则被委以重任。
他们积极推行各项改革政策,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鼓励商业贸易的繁荣,使得大明的经济逐渐复苏。
在文化教育方面,朱由榔也没有忽视。他下令各地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儒家经典再次成为学子们必读之书,同时也鼓励对其他学术领域的探索与研究。学者们纷纷走出书斋,为大明的中兴出谋划策,或研究军事战略,或探讨治国理政之道,或致力于科技发明创造。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边疆的稳定、军事的强大、政治的清明、经济的繁荣以及文化的兴盛,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构建起了一个中兴的大明王朝。
然而,朱由榔也清楚地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
辽东镇尚未收复,海外的世界充满未知与危险,但他坚信,只要大明上下一心,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与卓越的智慧,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实现真正的伟大复兴,让大明的光辉再次照耀整个世界。
在这一历史的关键节点,大明正站在新的起点之上。
军权的回归、疆土的光复、九边的重建以及国内各项事业的发展,都为大明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