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明:打造华夏文明共荣圈 > 第178章 第二次山海关之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山海关,那座雄踞于北疆的重要关隘,虽有一支清军驻扎于此,然而,这群沉浸在日常防务与些许懈怠中的清兵,上至将领,下至普通士卒,决然未曾料想到,明军的主力部队竟会在如此关键时刻,毅然放弃对多尔衮、多铎的穷追猛打。

要知道,此刻的北京城依旧在清军的掌控之下,尚未被明军攻克,可明军却似有破釜沉舟之勇,毫无征兆地对山海关发起了如狂风暴雨般的猛烈攻击。

袁宗第与刘芳亮率领着明军,几乎是依循着当年李自成东征山海关的旧路稳步进军。

那行军的路线,仿佛承载着往昔的厚重与今朝的使命,每一步都似踏在历史的琴弦之上,弹奏出命运的交响。

尤其是刘芳亮,在这一路的征程之中,他仿若被深沉的思绪紧紧缠绕,难以挣脱。

第一次山海关之战的惨烈场景,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他的心底。

那时的他,亲身参与其中,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己方兵败如山倒。

仅仅这一场败仗,便致使整个大顺军士气崩溃,一溃千里,曾经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大好江山,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拱手相让给了满人。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是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与耻辱。

如今,命运的车轮再次将他刘芳亮带到了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

他的心中犹如燃烧着一团炽热且决绝的火焰,暗暗立下誓言:此趟征程,若不能将大明的旗帜傲然插上山海关的城头,那他便以死明志,绝不再次如丧家之犬般灰溜溜地逃离。

身为一名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的将军,他的骄傲与尊严绝不允许自己在同一处战场有两次怯懦的逃走之举。

那是对军人荣耀的亵渎,是对往昔牺牲战友的辜负,更是对自己信念的彻底背叛。

明军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抵达山海关下,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即将拉开帷幕。

首先奏响这场战斗序曲的,是那震耳欲聋、响彻天际的猛烈炮击。

一门门火炮犹如狰狞的巨兽,喷吐出愤怒的火焰与致命的炮弹。

刹那间,山海关的上空被硝烟弥漫,火光冲天,仿若白昼。

炮弹如雨点般密集地砸向古老的城墙,每一次爆炸都伴随着大地的颤抖与砖石的飞溅。

那连续不断的狂轰滥炸,整整持续了一日一夜,好似永不停歇的雷霆之怒。

在这无尽的炮火洗礼下,一部分城墙终于难以承受这巨大的冲击,缓缓地垮塌下去,扬起一片尘土与硝烟,恰似一座古老巨兽发出的痛苦叹息。

见城墙已现缺口,刘芳亮那原本就紧绷如弦的神经瞬间被点燃至沸点。

他那深邃的眼眸中燃烧着炽热的斗志与决然的杀意,毫不犹豫地亲自披挂上阵,率领着骑兵、弓箭手和长刀兵,如汹涌的潮水般向着山海关的缺口发起了无畏的进攻。

他那跨坐在战马之上的身姿,犹如战神降临凡间,手中的兵器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似在向世人宣告他的决心。

他要成为第一个冲进山海关的勇士,要用自己的热血与勇气,为明军撕开一道通往胜利的口子。他的战马在他的驱使下,四蹄奔腾,溅起一片尘土,而他的身后,是一群同样热血沸腾、视死如归的士兵,他们紧紧追随在主将身后,仿佛一道钢铁洪流,势不可挡。

袁宗第在一旁亦是热血上涌,跃跃欲试。

他深知此次战斗的重要性与残酷性,思索片刻后,毅然将指挥权交给了杨廷麟,自己则亲率人马,如离弦之箭般紧跟在刘芳亮的后面。

他心中暗自盘算,无论刘芳亮的第一击能否成功杀进山海关,他都将作为第二击的强大力量,如同一把锐利的匕首,直插敌人的心脏,不给满人任何喘息与重整旗鼓的机会。那是一种默契,一种在战火中锤炼出的生死相依的信任与决心。

刘芳亮在出击之前,那坚毅的面容转向麾下的炮兵,声音冷峻而决然地交代道:“当我率军发起进攻之时,火炮不可停歇,必须继续前进,持续攻击。绝不能让建虏有哪怕一丝一毫休整与缓过神来的机会。要让他们在我们的炮火与冲锋之下,彻底陷入绝望与混乱之中。”

说罢,他一夹马腹,率先冲向那弥漫着硝烟与死亡气息的战场。

第二次山海关血战,就在这决绝与悲壮的氛围中,正式拉开了它那血腥而壮烈的大幕。

而此时,远在北京城下的朱由榔,心中所思虑的并非是如何攻克北京城这一眼前的难题,他的目光放得更为长远,忧虑的是如何保住这座承载着无数历史与文化瑰宝的北京城。

历史的长河中,众多亡国之君在面临国破身死的绝境之时,往往会做出极端之举。

他们或是出于绝望,或是为了泄愤,会选择一把火烧毁那象征着皇权与荣耀的宫殿。

如今,清朝的顺治皇帝福临,在这眼看大清已陷入绝境、无路可逃的时刻,他会不会也步那些亡国之君的后尘呢?

朱由榔的心中满是担忧,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紫禁城在熊熊大火中燃烧的凄惨景象。

那一把火,一旦燃起,将会把紫禁城这颗华夏民族的璀璨明珠化为灰烬。

对于大明而言,那是祖宗传承下来的根基与荣耀的毁灭;对于整个华夏民族而言,这损失更是不可估量的,它将是一段历史的断层,是文化传承的巨大伤痛。

朱由榔不敢有丝毫的迟疑,当机立断派人向着城中射入书信。

那书信的内容措辞严谨而诚恳,大意是朱由榔以大明皇帝的身份,郑重地向福临保证,只要福临愿意投降,他定会遵守诺言,绝不加害于他,并且还会派遣专人护送福临北出山海关,安然返回盛京。最后,圣旨中还特意着重说明,不仅仅是福临,所有的满人,只要他们放下武器投降,都将一概如此对待,给予他们生路与尊重。

此刻的北京城,已然得知了多尔衮战败的噩耗。

朱由榔更是有意为之,他特意命人将孔有德和尼堪的脑袋送进了城去,并在北京城下公开展示了一部分在河间之战中俘虏的清军俘虏。

这一系列的举动,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整个北京城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城中的满人听闻此消息,个个都是人心惶惶,仿若惊弓之鸟,身体不由自主地瑟瑟发抖。

在那威严却又略显冷清的宫殿之中,顺治小皇帝福临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恐惧与无助。

他那稚嫩的脸庞上挂满了泪痕,双眼红肿,紧紧地抱着济尔哈朗,放声嚎啕痛哭。

那哭声中,饱含着对未知命运的恐惧,以及对自己无力回天的深深自责。

他只是一个年幼的孩子,却被命运推到了这历史的风口浪尖之上,被迫承受着本不该由他承受的巨大压力与痛苦。

一旁的孝庄太后,虽平日里端庄沉稳、睿智过人,但此刻,面对这大厦将倾的局面,也只能默默垂泪。

她深知,大清的天,即将要塌了。

那曾经辉煌一时、不可一世的大清王朝,在明军的猛烈攻击与命运的捉弄之下,正摇摇欲坠,濒临覆灭的边缘。她的心中满是无奈与悲哀,却又无力改变这残酷的现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如噩梦般缓缓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