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故事快传 > 第39章 图书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宁静的校园深处,市立图书馆的三层有一间宽敞明亮的研讨室。落地窗外,百年老树枝繁叶茂,投下斑驳的光影。室内摆放着长椭圆形的实木会议桌,周围环绕着舒适的座椅,墙壁上挂着各种学术海报和名人名言。这里是城市学者、专家和求知者们常常聚集交流的地方,今天,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在这里展开。

两位主角相对而坐,一位是沈逸,一位资深的社会学家,他中等身材,头发有些斑白,眼神深邃而锐利,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亚麻衬衫,搭配着一条深色的休闲裤。沈逸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一直鼓励他追求知识。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他在社会学领域深耕多年,对社会现象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出版过多部有影响力的学术着作。

对面坐着的是江瑶,一位年轻的哲学博士,她身形高挑,留着一头利落的齐肩短发,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身着简约的连衣裙,外搭一件薄款的针织开衫。江瑶来自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从小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熏陶长大,对哲学的热爱促使她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她的研究方向聚焦于道德哲学和社会伦理,在学界崭露头角。

桌上摊开着几本翻开的书籍,一杯冒着热气的绿茶和一杯黑咖啡分别摆在两人面前。沈逸轻轻推了推眼镜,率先打破沉默,语气沉稳而坚定:“江瑶,我认为判定一个合格的人,社会贡献是首要标准。就拿袁隆平院士来说,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问题。他对社会的贡献不可估量,无疑是一个合格的,甚至是伟大的人。在我们的社会中,像他这样为了大众福祉不懈努力的人,才是真正的楷模。” 沈逸微微前倾,眼神中透露出对袁隆平院士的敬重与对社会贡献的推崇。

江瑶轻轻搅拌着咖啡,思考片刻后回应道:“沈教授,我承认袁隆平院士的贡献令人敬仰,但我觉得一个合格的人首先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思潮和观点鱼龙混杂,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容易被舆论左右,失去自我判断。比如在一些热点事件中,很多人没有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就盲目跟风发表观点,造成网络暴力等不良后果。而那些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不随波逐流。苏格拉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坚持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也不放弃对真理的追求。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是成为合格之人的基石。” 江瑶抬起头,眼神坚定,透露出对独立思考价值的坚守。

沈逸微微点头,接着说:“独立思考确实重要,但它往往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马克思不仅提出了深刻的社会理论,还倡导人们通过实践去改变社会。如果只是在脑海中思考,而不付诸行动,那么思想就只是空中楼阁。就像我们社会学研究,如果只是纸上谈兵,不深入社会去调研,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那么研究成果就毫无意义。我曾经参与过一个社区改造项目,通过深入调研,我们了解到居民的实际需求,然后提出针对性的改造方案并付诸实践,让那个老旧社区焕然一新,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只有将思考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沈逸靠在椅背上,眼神中透露出对实践的重视。

江瑶轻轻抿了一口咖啡,反驳道:“实践固然重要,但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实践可能会走向错误的方向。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顾环保和社会责任,过度开发资源,污染环境。他们虽然有行动,但缺乏道德底线,这样的行为不仅不能让他们成为合格的人,反而应该受到谴责。在道德哲学中,康德提出的道德律令强调人要按照道德原则行事,不能仅仅以结果为导向。一个合格的人,应该时刻用道德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实践是有意义和正面的。” 江瑶微微皱眉,表情严肃,透露出对道德准则的重视。

沈逸轻轻转动着手中的钢笔,沉思片刻后说:“道德观念确实是行为的重要指引,但它也需要在社会环境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不同的文化和时代,道德观念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古代,女性的地位较低,很多行为被限制,而在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已经成为主流价值观。这说明道德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一个合格的人,应该具备开放的心态,不断反思和更新自己的道德观念,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道德的相对性,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评判所有人。在一些多元文化的社区中,人们需要相互理解和包容不同的道德观念,才能和谐共处。” 沈逸的眼神中透露出对道德观念发展性和多元性的深刻理解。

江瑶微微点头,接着说:“您说得有道理,道德观念确实需要与时俱进。但我还想强调一点,一个合格的人应该具备同理心和善良的品质。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困境。具备同理心,我们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感受,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善良则是这种理解和帮助的内在动力。特蕾莎修女一生都在帮助那些贫困、患病和被社会遗弃的人,她的同理心和善良让无数人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这种善良和同理心,是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也是成为合格之人不可或缺的品质。” 江瑶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善良和同理心的赞美。

沈逸轻轻放下钢笔,身体微微前倾,认真地说:“同理心和善良无疑是非常美好的品质,但在现实生活中,仅仅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面对一些社会问题时,我们可能会同情那些受害者,但如果没有能力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那么这种同情就显得有些无力。就像在贫困地区,人们可能会对当地孩子的教育问题表示同情,但只有那些有能力,比如教育专家、志愿者等,通过实际行动去改善教育条件,提供教育资源,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们。一个合格的人,不仅要有善良的心,还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沈逸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视。

江瑶轻轻咬了咬嘴唇,思考片刻后回应道:“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实重要,但这也需要有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作为支撑。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科技领域,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如果科技工作者不持续学习,就会被淘汰,无法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我自己在学术研究中,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方法,才能推动研究的深入。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是成为合格之人的必由之路。” 江瑶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我提升的追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研讨室里的灯光愈发明亮。沈逸和江瑶的讨论依旧激烈,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丰富的案例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这时,图书馆的管理员李老师走了进来,他是一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学者,对各种学术讨论都很感兴趣。李老师微笑着看着两人,说道:“听你们讨论了这么久,我觉得你们都有很深刻的见解。其实,一个合格的人是多种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很难用单一的标准去判定。就像我在图书馆工作,既要熟悉各种书籍的分类和检索知识,这是工作能力;又要理解读者的需求,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这需要同理心;还要不断学习新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和技术,以提高服务质量,这是持续学习的意识。这些品质相互关联,共同塑造了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工作者,也同样适用于判定一个合格的人。” 李老师的眼神中透露出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和从容。

沈逸和江瑶听了李老师的话,都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儿,沈逸率先打破沉默,他抬起头,看着江瑶,脸上露出了释怀的微笑,说道:“李老师说得对,我们之前都过于执着于自己的观点,强调某一个方面了。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修炼和提升自己的各种品质和能力,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一标准能衡量的。”

江瑶也微笑着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赞同的光芒,回应道:“是啊,沈教授,这场讨论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虽然我们没有得出一个绝对的、单一的判定标准,但我相信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了。其实仔细想想,我们争论的这些品质和能力,不正是一个合格的人所应具备的多面性体现吗?”

沈逸微微颔首,接着说道:“没错,就拿我们刚刚讨论的社会贡献来说,一个人若想做出真正有价值的社会贡献,独立思考是前提,只有想清楚方向,才能避免盲目行动。而实践则是将思考转化为成果的关键,道德观念又能确保我们的实践是造福社会而非危害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同理心和善良能让我们关注到社会中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有办法去帮助他们,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则是让我们在这条道路上不断进步的动力。”

江瑶眼睛一亮,接过话茬:“您这么一说,我更明白了。就像我研究的道德哲学,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需要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和选择相结合。一个人道德观念的形成,离不开他的思考、实践以及对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与包容。而这些又会进一步影响他对社会的贡献,以及与他人相处时的同理心和善良表现。”

李老师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脸上始终挂着欣慰的笑容。待两人说完,他轻轻咳嗽一声,说道:“你们俩能有这样的感悟,真是太好了。其实在我看来,这场讨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接近答案的过程。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或许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在另一些方面还有所欠缺。但正是通过不断地交流、学习和自我反思,我们才能逐渐完善自己,向成为一个合格的人的目标靠近。”

沈逸和江瑶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沈逸感慨道:“是啊,就像我在社会学研究中,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和社会现象,这让我更加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价值追求。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评判他人,而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同时从他人身上汲取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江瑶也深有同感:“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也是一种辩证的发展过程。我们在与他人的思想碰撞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对合格之人的理解,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这场讨论虽然告一段落,但我相信它会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人又围绕着这个话题聊了许久,分享着各自在生活中遇到的人与事,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了他们对 “合格之人” 的看法。沈逸讲起了自己在社区调研时遇到的一位普通志愿者,他虽然没有高深的学识和雄厚的财力,但凭借着一颗热忱的心和坚持不懈的行动,为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深刻体会到善良和坚持的力量。

江瑶也分享了自己在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时的经历,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们对于道德和伦理的不同理解,让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多元性对于塑造道德观念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尊重和包容不同价值观的必要性。

随着时间的流逝,研讨室里的氛围愈发融洽,三人的交流不再是激烈的争论,而是心平气和的分享与探讨。他们意识到,关于 “一个合格的人应该如何判定”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而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

最后,当图书馆即将闭馆的铃声响起,沈逸和江瑶才起身告辞。他们与李老师告别,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未来的思考,离开了这个充满思想碰撞的研讨室。在回家的路上,沈逸和江瑶又简单聊了几句,他们相约在未来的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中,继续践行今天所探讨的理念,努力成为一个更加合格的人。

沈逸望着夜空,感慨地说:“今天这场讨论,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人生目标。我会更加努力,将社会学研究与社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江瑶微笑着回应:“我也是,我会将道德哲学的研究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相结合,希望能为人们在面临道德选择时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考。”

两人的身影在夜色中渐行渐远,但他们在研讨室里所展开的思想交锋,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刻思考,将如同一颗颗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影响着他们以及更多人的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