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阴谋天下秦二世 > 第十四章 三百轻卒的命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义帝的郴城宫室,衡山王吴芮很尽责的令郴城以及周边各城组织工匠徭役为其建设,还拓宽了从岸边码头到郴城义帝宫的道路,路侧甚至还动用不少人力迁植了大树,林荫弯道,青翠幽深。

道树都植了,宫室中的物品怎可能会不完备?

显然这些义帝随臣就是不愿早日抵郴,因为一旦到了地方,也就很长时间无法再随意行动了,衡山王必定会奉霸王诏,让郴城守严密监视,等同将他们软禁在郴地。

义帝自己也明白等着自己的是什么命运,所以对这些随臣的说法不去深究:“唔,也好,那就在此盘桓些时日,往云梦泽一观。”

_

秦末汉初时云梦泽是位于长江以北、江陵以东的一大片湖泊沼泽群,范围直抵今天武汉的西部外缘。那时的洞庭湖还比较小,直到后来云梦泽不断淤积,江水重新冲出一条通道进入洞庭平原,才形成了八百里洞庭波,不过这已是东晋年间的事情了。

义帝君臣在云梦泽里这一游览盘桓,等于让先去杀三百轻卒然后再回头追杀义帝的卫寒铜有了充裕的时间。

卫寒铜所部到巴郡后就分乘十几条货船变装私贾,由巴郡水军派卒驾舟顺江峡而下。货船看上去载运的满是蜀锦等物,实际上这些货包只覆盖了表面几层以应付沿途汉国、衡山国的税吏,山地曲卒们都伏于货物掩盖下的暗舱内。

在路过湘城时,卫寒铜的“商船队”分出三舟,带着数十个山地曲卒向南沿湘城到郴城分段留人暗伏,等待义帝来后做为眼线,三十锐士和卫寒铜也留在了湘城附近,同时留下了冒牌的“亚父使者”,四百多主力则在五百主西影的带领下继续顺江水而行,在义帝抵达邾城前就已经先抵邾城北潜伏下来,并向大别山派出斥侯探查道路情况。

当侦知义帝已然登舟往湘城而去时,一些山地曲斥侯和巴郡水手驾数条轻舟远远的跟上,其他人则在邾城等待那三百轻卒的消息。

举水,数十竹筏渐次停靠岸边,筏上范增派出护卫义帝的三百轻卒登岸,几头牛和一些拆散的革车以及粮包、营帐之类辎重也被送上了岸。

一个衡山王宫中的小吏向一个旅帅装扮的人行礼:“再向前已经舟筏难行,诸位只能由此行陆路过山,前往息县。”

旅帅看看天色,向小吏马马虎虎的行了个军礼:“一路多承尊驾照拂,现在天色不早,尊驾可即回返,并向衡山王致谢,某等就此别过。”

小吏连忙还礼:“应当的,大王言能为项王效微薄之力乃衡山国的荣幸。”

他也看了看天色:“天色确实不早了,那么小吏就此拜别。”

旅帅看着那个小吏和几名隶役登上竹筏,与雇来的其他竹筏慢慢离岸。

派出几名斥侯向前探查,其他人组装好了革车,放好粮食、营帐等物后,整队开始向北进发。

“哎,总算可以舒口气了,这一路简直憋死了。”一个卒长嘀咕着。

“那有什么办法,上将军增说了,只要护着陛下和那些大臣一路前行不使其脱离方向就行,又不许催促。”另一个卒长长叹一声。

“总算不用再陪着他们去郴。”旅帅安慰着下属:“在邾城时听说齐王荣刚好杀了济北王安后,就被大王堵住后路击败,大王新立了齐王假,齐地应该安生一段时间了。”

他露出一个残忍的笑:“大王入齐地,凡是抵抗之城皆屠之,相信齐人以后也没什么胆子再敢违抗大王。”

“哎,”第一个说话的卒长一脸惋惜:“若是不走这趟苦差,没准就可以随同大王伐齐立功,还可以砍几个齐人过过瘾,好久没有杀人,手都痒了。”

“嘿,那你想不想去砍几个秦人?”旅帅不怀好意的阴笑着。

“秦人、齐人,不都是人嘛,又没有多长两只手。”那个卒长一挺胸:“属下这个卒长,可就是随大王伐赵时在巨鹿砍杀秦人因功而升的,旅帅忘了?”

“啊,对。”旅帅一拍脑袋,“可惜秦人现在缩进关中当了乌龟,在山东不会再有秦人可砍了。”

正说着,两名斥侯迎头返回:“报旅帅,前方是来时扎过营的谷地,营栅、沟壕都还完好,要不要就在那里宿营?”

旅帅想了想:“嗯,那就在那里扎营,来时所绘地图还在吧?”

旅帅的一名亲兵回答道:“在。”

“善,扎营时计算一下路途,规划一下返程的时间。”旅帅笑了:“看来我等回返会很轻松,可以利用来时所搭建的营地。”

他们下舟筏的地方正在入山的山口河湾处,距离斥侯所说的那个山间谷地上不到十里。当他们抵达时却也正好,因为夕阳刚刚落到了西面山峦之下。

头上没有了义帝以及那些大臣作威作福,整个队伍都有了一份轻松的感觉。这个谷地周围只有一些相对低矮的山头,在秦人缩入关中后,也没有什么被人伏击的可能,只是山间野兽出没,营地主要针对它们来防范。

由于来时人数比现在多很多,所以所建营栅分成了义帝的主营和宫卫、轻卒的两个外营。既然没有了高高在上的那些君臣,三百轻卒老实不客气的直接入驻了主营,修补营栅,立起营帐,埋锅造饭,炊烟四起。

距离营地四、五百步的一个山头上,西影站在一棵树下,沐浴在夕阳的红光中,远眺着热热闹闹的楚军营地,五个百将站在他身边也在观望。

“他们的营栅主要是用来防范野兽。”一个百将汇报着:“来时为保义帝安全,营栅外还掘了一道浅壕,并引了山溪的水灌注其中,阻止野兽越过。”

西影转头看着他:“那些溪水可以放掉吗?”

“属将已经找到了入水和出水的地方。”那个百将展开一卷竹简:“山溪水少,所以他们在出水位置堆了土石抬高水位,在这里。”

“浅壕的深度?”

“三尺上下,宽度大些,约二丈。”

“哦。”西影又看回楚卒营地,然后完全转过身来开始下令。

“亥正(22时)各部一起进行第一步行动。你部移到前营门,你部移到后营门。”西影点了点两个百将,又对另外两个百将说:“尔等分别负责左半营栅和右半营栅,剿杀越营栅而出者。”

“你使人于亥初行动,堵住进水口,掘开放水口。”他对拿竹简的百将说。

“到寅初(早3点),本将在此举火为号,各部同时开始第二步行动。”

西影淡淡的吩咐完,转向尚未得令的另一个百将:“你属下只有一屯,就分成两队在远处堵住山谷两端,不使一卒脱出报信。”

“若敌不走营门,推倒营栅而出,立即以火把传讯于本将。其他各部看本将火把信号,将半数卒调往指示方向。今次行动的唯一要求就是勿要放跑一卒,这很重要。”西影话音中透出一抹凛然。

“嗨!”五个百将同时一礼。

亥正。

楚卒营地中早就安静了下来,只有一些轻卒的鼾声回荡山谷内。营栅上挂起了十几个铜灯,微弱的光线只照出丈余,一队巡卒举着火把绕营慢慢走着。

楚卒看不到的黑暗中,一些黑影从四面向距离营栅五十到一百步的地方汇集,又分散成若干伍,悄悄向前移动,当巡卒过来时立即停步静伏。

巡卒走过的后方,一个个军伍继续快速向前移动,踏过只有残剩浅水的沟壕,每人都从背上放下了什么堆在营栅下,然后又迅疾后退,隐入夜色。

寅初。

正是夜晚人最为困乏的时候,也是黎明前的黑暗时刻。

西影所在的山头上,亮起了一支火把。

在黑沉沉的山谷中,这支火把非常显眼,就连昏昏欲睡、只凭本能迈动脚步的那一两二十五个楚军巡卒都因此从半梦中惊醒。

“两司马,那边山上有人。”

“喊什么喊,我又不瞎。”两司马嘟嘟囔囔,抬头努力睁大眼睛向火把方向看去:“会不会是猎人?”

“可能吧,不过这么深的夜,猎人为何此刻突然出现在这里?”

“也许他下的套子刚刚有动静,逮到了什么,所以点起火把准备去看看?”

巡卒们都停下了脚步,一面向山上看去,一面七嘴八舌的猜测起来。

山头火把完全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浑然没有注意到一些单独的黑影再次从夜色中窜出冲到营栅下,打开手中的小竹筒使劲一吹,一股火苗冒出随即被凑到一只火把上,点燃的火把立即被丢到堆在营栅下堆在那里的……柴捆上!

_

自从咱们的胡亥命人在延安捞漂在水里的石油开始,胡亥喜好的火攻法就连山地曲都掌握了。三百轻卒被斥侯探知正撑着舟筏向这条路而来时,根据其速度判断,西影觉得他们极有可能会在这个旧营地宿营,于是就命军卒收集山中的枯枝,每人一捆,准备烧营。

要说凭着山地曲特种部队般的训练和单兵作战能力,四百五十人对三百无甲轻卒,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屠杀。但西影既要尽力降低己方伤损,又要一个不留的全歼敌人,那点燃营栅就是个理想的方法,迫使楚卒只能从营门方向冲出来,或推倒未燃的营栅逃出。这一来,就很便于山地曲使用擅长的弓箭在四五十步外集中射杀楚卒。

两个营门外各有一百山地曲卒,他们每个人都拥有快速发连珠箭的能力,只要在一个营门前射杀十几个人,那些被火烧昏了的楚卒必然转头冲向另一个营门。此时这个营门外的山地卒就可以根据情况,或继续固守,或跟上去衔尾追杀。

_

当巡卒有人发现起火的时候,一圈营栅已经腾起了几十个火点。巡卒大喊与示警号角双重作用之下,睡得懵懵懂懂的轻卒们跑出营帐一看就立即慌乱了起来,一些人开始分别向两个营门方向狂奔,其他人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也乱哄哄的跟着向两个方向跑了起来,旅帅和卒长们的高声喝叫完全没了效果。

其实就算是旅帅和卒长们心中也都是惶惶。

轻卒,轻步兵,不带甲,握盾持剑,在战国秦代都是冲锋在前的“敢死队”(替死鬼)。

范增派出轻卒而不是甲卒,就是因为此行主要是担心这群君臣不听话往郴而施加的一点压力,另外就是可以对付一些零散的野民蛮族。在楚国和衡山国土上,项羽和范增都不认为真的会有什么外来的威胁。

汉王有野心不听话,但不会对义帝不利,因为义帝的存在对刘邦有好处。秦人更不会吃饱了撑的从关中跑出来,就为杀这么个已经无权无势空有名号之人。

他们哪里想的到那个秦帝唯恐山东不乱?

这三百轻卒大都是经过伐秦之战后新招募的,只有旅帅、卒长和部分两司马是参与过救赵伐秦的“老兵”,可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火攻场景。下面的军卒一乱,他们也没了主意。

冲到两个营门处的军卒毫无意外的被密集的长箭射倒了一片,后面的军卒吓得连忙回头向另一个营门冲,两股军卒在营地中间撞到了一起,乱喊之下才知道两个营门都被封锁了。

直到此时,旅帅和卒长们才算暂时约束住了部下。

两个营门都被封锁,旅帅和卒长们一合计,选了一段两个火点之间的营栅,集体冲锋去推。他们认为既然营门被封锁,那营地四周的敌人就不会太多,分散突围反而不如集中力量抱团冲出去的力量大。

西影所在的山头虽然距离营地有近五百步(约700米)远,但因居高临下,加上营地四周火光熊熊,所以营地内楚军的动向看的还算清楚。见楚军集中冲向一侧营栅,西影摇动火把,两边的暗影中的部分山地卒就快速向那个方向汇聚,当楚军齐心合力推倒营栅时,当面一片箭雨随即射到。

轻卒们吃亏就吃亏在没有多少人携弩,加之己明敌暗,完全无法回射。

武器上,由于突遭袭击的缘故,有人只拿了铜剑,有人只拿了皮盾,剑盾都拿的人还不足三成。旅帅连忙让剑盾都有的轻卒在前,只持盾的轻卒在侧,又向外突击。

这回因为具有了一定的防箭能力,突出去的距离要大很多。可是当先头的剑盾卒扎进黑暗里时,火光映衬出一些明暗光点闪动,山地卒先矛刺,然后拔刀砍,那些剑盾卒抵敌不住,转头就逃,再次冲乱了后面的队伍。

四外又是一阵箭雨,轻卒们彻底崩溃了,四散奔逃。

……

天色慢慢明亮起来,晨曦映照山峦,一片火红。

楚军营栅的火已将熄,只有青烟还在山谷间袅袅。

三百轻卒,一个都未逃脱。就算坐地抱头拿出战场投降标准姿势,也依旧被山地卒不留情的或箭或矛或刀,收割走了生命。有十数个轻卒逃离了营地周围的修罗场,却被山谷两端的秦卒射杀。

西影掂了掂从旅帅身上搜出的范增书简和符信,冷笑一声丢进了一个还冒着火苗的火点,眼看着这些东西化为灰烬。

“把营中革车套上牛,所有尸体装上革车,残剩衣物、粮食和营帐一起点燃,剑盾弩与尸体一同带走。”西影命令着。

由于他只点燃了营栅,所以那几辆革车和牛在营地中心的营帐处,并没有被波及。

“前面那个山窟,容得下这些人吧?”西影问斥侯。

“禀将军,完全没有问题,就是最后百十步山道崎岖,革车是过不去的。”

“对咱们这等人又算什么呢?到时背上他们,送他们最后一程。”西影和百将及斥侯残忍的笑了起来。

“到地方后,革车拆散也丢入山窟,至于那些牛嘛……”

一个百将恰到好处的把话头接了过来:“就让兄弟们打打牙祭?”

包含西影在内的几人一同大笑起来。

_

义帝君臣在云梦泽流连忘返,直到湘城守以遣人奏报郴城宫室已经完备、就等义帝驾临的隐晦方式提醒他们该上路了,这才依依不舍的回到湘城,然后又以准备粮秣辎重的名义在湘城多赖了几日,才登舟向湘水转进。

而此时,西影的山地曲都已经回到湘城,会合卫寒铜的锐士,先期往郴城而去了。

_

陕县西二十里。

天青气朗,群山斑斓,河水奔流。

席棚前,几人相互间远远的就行过了礼。

刚走到近前,曹参就指着身边人问萧何:“兄可还识得此人是谁否?”

萧何正在仔细看着回想,陪同萧何而来的武将周苛先叫了出来:“这位不就是当年替国相为芒砀山中大王代送粮衣的先生陈平么?”

“啊。”萧何也想起来了,一拍前额,连忙又是一礼:“原来是上卿大驾光临,何实感荣幸。”

他转头对曹参责备着:“请得上卿前来,参却未先告知,这是存心要为兄失礼?”

陈平呵呵笑着还礼:“这却怪不得大司农,乃是陛下所遣。”

萧何愣了一下,秦帝所遣?

双方分宾主在席棚内落座。

张骠一身僮仆打扮,上前来为三人酒爵里满酒。

萧何抬眼看了一下就是一愣:“上卿这童子似乎是……”

陈平笑容可掬:“哎,先生的记性真好,确实就是当年随某一同前去沛县时的随侍僮仆。”

张骠也带着笑向萧何再次行礼。

“啊,果然又是一位故人。”萧何满脸和蔼的对张骠点点头:“不过当初似乎上卿携由双僮,如何不见另一尊仆?”

陈平这次有意把已经是皇帝甲卫的张骠带来,就是给这次会面增加一些“故旧”相会的色彩。至于另一位“童子”……就算他能带来,这事儿他也不敢干啊,把皇帝带到这种场所,虽说不太可能会有危险,但谁又说得准呢?

“呃,他身体有些有些小恙,所以此番没跟来。”

曹参使劲忍着才没使自己的脸抽搐起来。

本来陈平带张骠一起来他就警告过陈平会有这种问题,只是陈平认为不过是小事一桩没听。

因为张骠而勾起的故旧回想,让几个人又都共忆了一下昔年往事,一同感叹了一番,才开始严肃的进入正题。

“上卿此来,何很希望这不是对汉不利的信号。”萧何一脸的凝重。

“恰恰相反。”陈平的表情与萧何也恰恰相反,笑容可掬:“在下偕同司农参至此,乃是要替代司农密切与国相间的联络。大司农的职责所限,很多事情并不能直接做主,而皇帝给予在下的权力却要高一些。”

萧何更加凝重了:“那好,既然上卿比参更有话语权,何就直言了,上卿是否可解释一下为何秦军要在此时复进函谷关呢?”

陈平的笑容也更灿烂了:“这恰是在下来见国相想要说明的。陛下并非要夺回函谷关,秦军出潼关而至,实乃助汉王取得三川。”

萧何疑惑了:“上卿可否细言之,何对兵事不甚通。”

陈平一副坦然的样子:“汉王聚重兵于伊阙前,同时令张耳与汉王所借韩军共临轘辕道,两军兵力超过申阳一倍有余,而申阳尚且在战与降之间徘徊。然秦军一至函谷,申阳立即就降了汉王。秦军至函谷关残城之举,可谓是压垮申阳的重要一环,国相不可否认吧?”

“事实确是如此,但这并不能说明秦军就无再次占据函谷关之意。”萧何摇着头,“何与参的往来共识就是,秦军不出潼关与武关,汉军也不攻伐两关。”

陈平一脸的无辜:“将军苛既然在此,此刻可立即遣斥侯往探函谷关,那样就会发现关残城内不过三百余卒。先期抵达函谷残关的秦军,在得知申阳降汉王后早就撤回了潼关,只留了千余卒。”

他侧身向后方列阵的护军一指:“在下与国相相会就带来了千卒,所以残城内并无重兵。待在下与司农回返时,这千卒与城内之卒也会一同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