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隋唐演义群英传 > 第65章 高宝宁罗艺争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林虽然对最高权柄没有任何的想法,但是他也知道为何自己的二哥杨素在大哥杨坚登基之后地位反而在自己之下。

杨林心里明白,大哥杨坚登基后,权衡朝堂势力靠的不单是兄弟情分,更看重的是各人的功绩、能力以及对皇权的忠诚度。自己常年征战沙场,战功赫赫,为巩固新朝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这才得以拥有如今的地位和权势。

而二哥杨素,或许是在某些关键事务的处理上未能完全契合大哥杨坚的心意,也许是在展现自身能力和功绩方面稍有不足,未能充分获得大哥的认可和倚重。

杨林也曾在私下多次暗自感慨,他深知二哥杨素或许心有不甘和委屈,但这便是宫廷权力争斗的残酷之处。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之中,唯有持续展现非凡的能力,建立卓越功勋,时刻谨守为臣之道,方能获取更高的地位和尊崇。

不过,杨林无心卷入这些复杂的权力纷争,他一心只想凭借自己的武力为隋朝的繁荣安定拼杀,守护好这历经艰辛方才建立的江山。

杨林虽然觉得二哥可惜,但是他也羡慕自己的二哥杨素。毕竟二哥杨素家人丁兴旺,父慈子孝,尽享天伦之乐。而自己这些年来征战南北,历经无数烽火硝烟,至今孑然一身,身边连个贴心的亲人都没有。

于是,杨林在军中选取有胆识、有谋略的青年将领收为义子。他精挑细选,怀着满心的期望与寄托,就这样,他先后收了 12 个义子,称他们叫做十二太保。

这十二太保在军中也算是能力出众,个个有着不凡的身手和一定的军事才能。然而,每当面对重大战事或艰难抉择时,却没有一个人能拥有像杨林那般的雄才大略和果敢决断。

杨林经常为此感到叹息。他望着这些义子,心中感慨万分:“吾征战一生,本望他们能继承吾之志向,奈何竟无一人能抵得上吾之万一。”但即便如此,杨林依旧对他们悉心教导,期望有朝一日,他们能够真正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将才,为隋朝的江山社稷贡献更多的力量。

大太保罗方,乃是一位暗器高手,尤其善使飞蝗石。他手中的飞蝗石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数十步外飞射而出,疾如流星,总能准确无误地取敌首级。不仅如此,罗方还精通排兵布阵之道,常常能以奇妙的阵法困住敌人,让敌军陷入重重困境,难以脱身。

二太保薛亮,天生力量过人,手中一对镔铁铜锤沉重无比。当他舞动铜锤时,风声呼啸,虎虎生风,气势磅礴,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在战场上,他常常独身一人,凭借着惊人的力量和无畏的勇气,冲破敌方小股精锐部队,如入无人之境。

三太保李万,轻功卓绝,身姿轻盈如燕。他能在屋顶、树梢间飞速穿梭,仿若一道幻影。其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打探情报对他来说如探囊取物,来无影去无踪,让人难以捉摸。

四太保李祥,擅长剑术,他的剑法凌厉多变,出剑时犹如疾风骤雨。一剑挥出,能化出数道剑影,迷惑对手的视线,令人难以分辨真假。其出剑速度更是极快,眨眼间便能连刺数剑,让敌人防不胜防。

五太保高明,精通水性,在水下如同蛟龙一般自在。他能在水下闭气许久,无论是江河湖海,都无法阻挡他的行动。高明常常潜水破坏敌方船只,或是从水下奇袭岸边敌军,给敌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打击。

六太保高亮,对机关陷阱有着极为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他能够在短时间内设置出精巧致命的陷阱,让敌人在不经意间陷入绝境。同时,高亮还能迅速破解敌方机关,为杨林的作战行动扫除障碍,常常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七太保苏成,臂力惊人,手中一根混铁长枪被他使得出神入化。当他舞动长枪时,能将长枪舞成铁桶一般,泼水不进,密不透风。苏成不仅能挑飞多人,还能在混乱的战场中精准地刺击远处目标,杀敌于瞬间。

八太保苏凤,擅长骑射之术。他可以在飞驰的马背上左右开弓,箭无虚发。无论是百步外的移动靶,还是战场上快速移动的敌人,都难以逃脱他的箭锋。而且,苏凤还能够指挥骑兵进行奔袭作战,带领骑兵部队如疾风般冲击敌军。

九太保黄昆,长期研习硬气功,练就了一身刀枪不入的本领。在战场上,他可赤手空拳与持刀枪者对抗,毫不畏惧。近身搏斗时,凭借着坚硬的体魄和强劲的拳脚,克敌制胜,让敌人望而生畏。

十太保曹林,善于驯兽之术。他能驱使虎豹等猛兽作战,在战场上放出这些猛兽,可瞬间冲乱敌方阵型,令敌军闻风丧胆,士气大挫。

十一太保丁良,智谋超群,熟读兵书战策。在战前,他总能冷静地分析敌我形势,为杨林制定出精妙的战略战术,如同军师一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十二太保马展,擅长使鞭。他手中的一条乌龙鞭在其手中犹如灵动的毒蛇,鞭梢可精准地击中敌人要害。而且,马展还能以鞭缠住敌方兵器,顺势夺之,让敌人失去武器,陷入被动。

这十二太保,各有所长,在杨林的麾下,为隋朝的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此时杨林杨坚虽然想一统天下,但是面临的局势却极为严峻。北方的罗艺兵多将广,其麾下将士英勇善战,训练有素,且占据着有利的地形,易守难攻。而突厥更是势力庞大,他们的骑兵如风一般迅速,战斗力极强,常常侵扰边境,给隋朝带来巨大的威胁。新生的隋朝在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时,确实显得力不从心,难以与之正面抗衡。

南方的南陈也不容小觑,那里有许多知名大将,他们威名远扬,军事才能出众。况且还有长江天险作为天然屏障,南陈凭借此优势,防守严密。而大隋朝刚刚建立,根基尚未稳固,国力尚在恢复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大隋朝仿佛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杨坚和杨林在朝堂上日夜商议对策,眉头紧锁,忧心忡忡。他们深知,若要实现一统天下的大业,必须要谨慎行事,步步为营,寻找破局的关键。但眼前的重重困难,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就在杨坚困惑之际,突然传来了好消息。那北齐余孽高宝宁和北平王罗艺之间居然发生了冲突,双方在辽东边境一带打得不可开交。

杨坚听到这个消息,原本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了几分,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和决然。他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在朝堂之上,杨坚激动地说道:“此乃天赐良机!高宝宁和罗艺相互争斗,正是我朝破敌的绝佳时机。”

杨坚深知,北方契丹族一直是隋朝的盟友。他迅速派出使者,与契丹族首领紧急会面,共商大计。在营帐中,杨坚的使者言辞恳切:“如今高宝宁与罗艺内斗,我朝欲与贵部携手,一同破敌,事成之后,定有厚报。”契丹族首领听闻,当即表示愿意全力相助。

于是,杨坚调兵遣将,准备趁着敌人内乱之际,给予致命一击。隋朝的大军在边境集结,旌旗蔽日,士气高昂。将领们摩拳擦掌,只待杨坚一声令下,便要冲锋陷阵,为国家开疆拓土。

整个隋朝都沉浸在紧张而又期待的氛围中,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场关键的战役,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隋文帝杨坚继续让自己的弟弟铁肩靠山王杨林挂帅出征。杨林接到命令,神情肃穆,目光坚定,深知此次出征责任重大。

杨林点齐了韩擒虎、贺若弼、邱瑞、鱼俱罗等将领随自己一同出征。这些将领个个威风凛凛,英姿飒爽,皆是久经沙场、能征善战之辈。他们齐聚营帐,听候杨林调遣,眼神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

不仅如此,杨林还带着十二太保,外加孙世龙、孙世虎。这十四位猛将个个精神抖擞,志在必得。十二太保本就英勇非凡,再加上孙世龙、孙世虎,更是如虎添翼。

同时,边境的左天成也接到指令,率领所部兵马加入了这支大军。

就这样,杨林率领着包括他们在内的 30 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一路上,旌旗飘扬,军容严整。他们朝着燕山辽东一带行进,步伐坚定有力。

然而,他们深知,此行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罗艺和高宝宁,还有那强大且凶悍的突厥。但隋朝将士们毫无畏惧,心中怀着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信念,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话说这罗艺和高宝宁为何决裂?原来是这高宝宁身为北齐皇族后裔,心中始终怀揣着复国的强烈愿望。一日,高宝宁亲自来到罗艺营帐,神色严肃且高傲地说道:“罗艺,你当知晓,北齐乃我皇族正统,如今我要重振北齐雄风,你需立刻废除自己北平王的名号,重新回归北齐的统治,继续臣服于北齐,为复兴大业贡献力量。”

罗艺听闻,不禁仰头大笑,随后轻蔑地回应道:“高宝宁,你莫要痴人说梦!如今北齐已亡,我罗艺自拥兵众,在这北平之地苦心经营多年,有了如今的地位和实力,凭什么要放弃这一切去服从那早已消逝的北齐?”

高宝宁怒目圆睁,指着罗艺斥责道:“罗艺,你如此不识时务,违背祖训,必遭天谴!”

罗艺亦是毫不退缩,大声回道:“哼!你高宝宁不过是抱着过去的荣光不放,妄图恢复那不可能重来的辉煌,简直是异想天开!”

一来二去,双方各不相让,矛盾愈发尖锐。高宝宁满心认为罗艺是个不忠不义、不识大体之人,怒喝道:“罗艺,你这不知好歹的家伙,定将为你的狂妄付出代价!”罗艺则觉得高宝宁冥顽不灵,回击道:“有本事你就来试试,看我罗艺可会怕了你!”两人互不相容,言辞激烈,最终兵戎相见,就在边境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战。

战场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高宝宁挥舞着手中的长剑,嘶喊着:“将士们,为了北齐的荣耀,冲啊!”罗艺也高举战刀,怒吼着:“儿郎们,随我杀退敌军,保卫我们的家园!”双方的将士们都为了各自主公的意志而拼死搏杀,一时间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这场大战不仅让双方损失惨重,也给边境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混乱。

而高宝宁如此针对罗艺,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北方的高句丽侵扰高宝宁。

高宝宁为此焦头烂额,他愤怒地对着部下吼道:“这高句丽如同恶狼一般,不断地骚扰我们的边境,掠夺我们的财物,简直欺人太甚!”

他深知自己的力量难以同时应对高句丽的侵扰和罗艺的不服从。在他看来,若能让罗艺乖乖就范,服从于他,那么整合两人的兵力,或许还有抵御高句丽的可能。

“罗艺这家伙,若是能与我同心协力,何愁不能击退高句丽!”高宝宁满心愤懑地自言自语。然而,罗艺的强硬态度让他的希望落空,这使得高宝宁更加急切地想要逼迫罗艺屈服。

他在营帐中来回踱步,焦虑地思索着对策:“必须让罗艺明白,此刻唯有团结一致,才有生存的希望。可他却如此固执,真是可恶至极!”

就这样,在高句丽的威胁和内心的急切驱使下,高宝宁对罗艺的逼迫愈发紧迫,最终导致双方矛盾激化,大战一触即发。

当年,高宝宁勤王邺城,那一战打得极为惨烈,最终丢失了自己的大半军队。战后,高宝宁望着残兵败将,满心愁苦,无奈地长叹道:“此番损失惨重,我军实力大减啊!”

他自知自己兵少将微,难以抵御外敌。而此时,高句丽趁势而起,基本上侵占了高宝宁在辽东一带的领土。高宝宁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之中。

于是,高宝宁把主意打到了罗艺身上,他派人找到罗艺,强硬地要求道:“罗艺,如今我处境艰难,你需划出一片疆土来留给我高宝宁,以供我休养生息,重振旗鼓。”

罗艺听闻,当场怒目而斥:“简直是荒谬!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我罗艺的疆土,皆是我与将士们拼死拼活挣来的,凭什么要分给你?”

高宝宁的使者不甘示弱,回道:“罗将军,如今高将军也是走投无路,您若不施以援手,日后唇亡齿寒,对您也未必是好事。”

罗艺大手一挥,决然道:“休要多言,我罗艺绝不会服从这无理要求,回去告诉高宝宁,让他死了这条心!”

使者无奈,只得悻悻而归,将罗艺的话转告给高宝宁。高宝宁闻之,更是怒火中烧,自此与罗艺的矛盾愈发不可调和。

杨林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一路上,军威浩荡,士气高昂。杨林骑在高头大马上,英姿飒爽,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

杨林听到这高宝宁如今已经式微,不禁大笑着对身边的韩擒虎、贺若弼说道:“哈哈哈哈,二位将军,如今这高宝宁已然威风不再,正是我军破敌的大好时机。”韩擒虎和贺若弼闻言,连忙凑近倾听。

杨林接着说道:“如果要扫北,那么我们首先就要破这高宝宁。只要高宝宁一破,那罗艺和突厥就不能够相顾,只能各自为政。届时,我们便可各个击破。”他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手中的马鞭一挥,继续道:“罗艺虽兵强马壮,但失去了高宝宁的呼应,必然心生忌惮。我们先拿罗艺,凭借我军的勇猛和谋略,定能将其击败。待解决了罗艺,突厥虽悍勇,但我们以逸待劳,找准时机出击,再打突厥,势在必得!”

韩擒虎拱手道:“王爷高见,末将等定当拼死效力!”贺若弼也朗声道:“愿随王爷征战,扫平北方,扬我大隋国威!”杨林满意地点点头,大军继续向着北方挺进,气势如虹。

至此,杨林扫北,巩固大隋江山的关键一仗就此拉开序幕。谁也未曾料到,这一仗居然打了长达 5 年之久。

5 年的时光,漫长而艰辛。战场上,烽火连天,硝烟弥漫,每日都有喊杀声震彻云霄。双方的将士们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激烈交锋,血与泪交织,生与死相伴。

起初,隋朝大军凭借着高昂的士气和精密的战略部署,取得了一些局部的胜利。然而,高宝宁、罗艺和突厥也并非等闲之辈,他们迅速调整战术,顽强抵抗,使得战争陷入了胶着状态。

寒冬酷暑,风餐露宿,隋朝的将士们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但杨林始终坚定信念,指挥若定,他的身影穿梭在战场的每一个角落,激励着士兵们奋勇杀敌。

5 年里,无数家庭翘首以盼亲人的归来,无数热血男儿马革裹尸。但正是这漫长而残酷的战争,铸就了隋朝将士们的钢铁意志,也为大隋江山的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