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微曦,秦都咸阳的寒意侵骨,长信宫的檐角凝霜,似诉岁月无情。张述端坐于案前,手中竹简却迟迟未曾展开。他眉头深锁,目光不时投向内堂深处,似有千言万语在胸口翻涌,却又一时难以言说。
白起已卧病多日。自得秦王诏令命其督战而起,他却步履蹒跚,终未迈出长门一步。屋内药香弥漫,似冬日萧瑟,侵染着这位昔日名震天下的“人屠”。白起倚靠榻上,面容清瘦如槁木,双目微合,唯有指尖略动,似在勾勒那记忆中如烟的征战场景。
张述轻叹一声,缓步而入,手执食盘,低声劝道:“大将军,药膳稍凉,还是用些罢。王命紧急,万万不可迟误。”
白起睁开双目,目光沉沉,似跨越千军万马,又如笼罩霜雪冰河。他接过木匙,尝了一口,却复又放下,苦笑道:“张述,汝以为吾真不知王心乎?秦王令吾督战,意在决绝。然此番召命,不过示众耳,吾已病躯难起,纵驰马战场,恐不能再斩一敌首。与其徒增笑柄,不如将息于此,了却残生。”
张述闻言,心中一颤,几欲脱口而出,却终究化作无声叹息。他俯首道:“将军非寻常武夫,乃天下兵法之冠者。此番病榻,不过暂时失利,若能以战挽回王心,大秦依旧赖将军为柱石!”
白起摇头不语,良久方道:“王心已决,焉能挽回?吾非不知。昭襄王重用吾之时,秦庭权衡,未尝不夹带试探。今战局未定,欲以吾罪平息众怨。张述,天下之事,岂能逆天而行?”
张述欲再劝解,忽闻远处门扉作响,急促的脚步声传至耳畔。仆役匆匆而入,双手呈上一封加急文牍,面露惶恐:“张公,王诏!急速传至!”
张述接过诏令,指尖微微颤抖。打开细看,其上笔迹如刀削,言辞峻厉:“白起病迟不行,军心震动,速即启程,无再延误,若违王命,严惩不贷!”
他抬头望向榻上之人,目中一时难掩愤懑:“大将军,王命已至,今若不动,只怕祸及全族矣!”
白起冷笑一声,言辞如霜:“祸及全族?呵,张述,汝可知吾今之处境,早已在死生之间徘徊。秦王用吾,是兵锋所向;弃吾,则是今日之病躯。吾身后之事,天命使然,岂吾一人可定?”
张述大惊失色,连忙跪下,急言道:“将军!秦王严令,非小事可议!今若忤逆,恐不止自身,连您门下旧部、家眷皆难幸免!”他顿了顿,目光凝重,“将军,昔日韩魏丧地,皆因一时动摇。您常言人心不可轻信,但事有缓急,不可因一己之念误全局!”
白起深深地看着张述,神色中掠过一丝哀伤,复又归于平静。他挥挥手,示意张述起身:“张述,汝忠诚可嘉,然天命既定,吾又能奈何?”
张述欲言又止,额角微汗。离去之时,白起疲惫地靠回榻上,目光转向窗外,似凝望着远处高耸的咸阳宫墙。晨光透过薄薄窗纸洒下,将他瘦削的面容映照得愈发苍白。
日已西斜,庭院里秋风扫落叶,发出“沙沙”声响,仿若低语诉尽悲凉。张述独坐廊下,紧抿双唇,心中如缕乱麻,无法解开。他抬手揉了揉眉心,心绪百转。秦国的每一次征战都离不开白起的智勇,而如今的秦王,却似乎已不愿再听从这位老将的计谋。
张述一阵心悸,忽而想到朝廷中传来的流言蜚语:“白起骄矣,功高震主,未及君命,便自闭不行。”朝堂上的讥讽如刀,如今竟真的化作诏令,狠狠插在白起的胸口。此刻,他真切感受到一个道理:在君主眼中,所有功勋不过是权衡的砝码,情义从不在其计算之中。
次日天明,张述早早来到白起房中。见到白起已经靠着榻坐起,他面色稍微缓和,忙道:“将军今日气色尚可,若能稍作准备,或许……”
未及说完,白起一挥手止住:“张述,吾早知王命难违。今日便随汝启程,然行至半途,亦不过徒增笑谈罢。”
张述闻言,瞳孔骤缩,强忍泪意道:“将军不必如此悲观!大秦未来还需仰赖您的谋略与指挥,昔日长平、伊阙,何其壮烈!怎可言行至半途?”
白起却低声轻叹:“张述,秦之江山,终究不属吾辈。今吾于此,多言无益。”
窗外初升的太阳撒下微光,照亮白起平静的脸庞,也映得张述眼中泪光闪动。他终究没再说什么,默默站到一旁,心中却再也无法平静。
此刻,张述虽竭力维持镇定,但内心已然清楚:朝廷已失白起,而白起亦失秦庭。这一场征途,未必能走到终点。